人物信息
姓:姬氏 名:然丹 字:子革 時代:春秋 國家:鄭 父:子然 子女:然明
生平
前554年,子然的同母兄弟公子嘉(子孔)執(zhí)政獨斷專行,國人要追究西宮之難和純門之戰(zhàn)的罪責,公子嘉便帶領自己的甲士和然丹、子良家的甲士保衛(wèi)自己。八月十一,公孫舍之(子展)、公孫夏(子西)率領國人進攻,殺了公子嘉并瓜分他的家財和采邑。然丹、子良出奔楚國,子革為右尹。鄭國人讓公孫舍之當國,公孫夏聽政,立子產(chǎn)做卿。前538年冬,吳國伐楚,沈尹射奔命于夏汭,咸尹宜咎固城于鐘離,?啟強固城于城巢,然丹固城于州來。前533年二月庚申,楚國公子棄疾遷許國于夷,充實城父。然丹遷城父人到陳,以夷濮西田增益。 前530年,楚靈王在州來狩獵,子革見靈王。楚靈王非常得意,問子革,楚國始祖熊繹,與齊國始祖呂汲、衛(wèi)國始祖王孫牟、晉國始祖燮父、魯國始祖禽父,并事周康王,周分賜九鼎給齊、衛(wèi)、晉、魯,F(xiàn)在他取得了巨大的功業(yè)。周朝能將鼎分賜給楚國嗎?許國是楚國皇祖伯父昆吾的故土,被鄭國占領,鄭國能將許國的土地給楚國嗎?我現(xiàn)在滅陳國、蔡國,在陳、蔡、不羹筑城,諸侯怕我了嗎?子革做出了順從肯定的回答。析父批評子革附和君王。左史倚相趨過。楚靈王稱贊他讀過《三墳》、《五典》、《八索》、《九丘》。子革不以為然,說倚相連祭公謀父作的《祈招》都沒有讀過。祭公謀父的《祈招》是勸誡君王驕傲的詩,子革通過這個故事,諷刺楚靈王的驕傲。 前529年,太子祿、公子罷敵被殺,楚靈王自投于車下,大悲。右尹子革勸他:“請待于郊,以聽國人”、“若入于大都而乞師于諸侯”、“若亡于諸侯,以聽大國之圖君也”。楚靈王知道自己大勢已去,然丹回到郢都,楚靈王在申亥處自縊。前528年,楚平王派然丹在宗丘簡上國之兵,安撫其民:分貧,振窮;長孤幼,養(yǎng)老疾,收介特,救災患,宥孤寡,赦罪戾;詰奸慝,舉淹滯;禮新,敘舊;祿勛,合親;任良,物官。前526年,楚平王派然丹誘殺戎蠻子嘉。
鄭姓起源
起源主要有二: 、俪鲎约,以國名為氏,黃帝裔孫后稷之后,遠祖鄭桓公,得姓始祖鄭友。《史記》記載,周宣王封弟姬友于鄭,建立西周最后一個諸侯國,史稱鄭桓公。幽王時任周司徒,掌管教化。他見幽王寵幸褒姒、重用奸臣,預感將發(fā)生變亂,便問計太史公,把家屬和重要財產(chǎn)安置在虢、鄶之間名“京”之地,史稱“虢鄶寄孥”。次年,西周王室發(fā)生“犬戎之亂”,桓公為國捐軀,子掘突襲位,是為鄭武公。后鄭武公乘護送周平王東遷之機,先后滅虢、鄶,建立新的鄭國。鄭國于公元前375年為韓國所滅,子孫播于陳、宋間,以原國名為姓氏。隋唐五代時期,鄭姓進入第二個重要發(fā)展階段,在莆田的鄭姓得到了大發(fā)展,其后瓜瓞綿綿,遷衍廣泛,名人輩出,莆田鄭姓后人大量遷移到泉州漳州潮州臺灣等地,成為當?shù)剜嵭臻_基祖先,莆田成為鄭姓得僅次河南的鄭姓第二大祖籍地。 、诔鲎陨贁(shù)民族;刈逯休^有影響的鄭姓人,出自明朝皇帝朱棣賜姓,主要是明代航海家鄭和養(yǎng)子鄭賜后代,原是來自西域的外族人,因同化改用漢族人通常所用姓氏。土家、朝鮮、瑤、京、納西、白、哈尼、裕固等民族均有鄭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