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
楊僉判
襄樊四載弄干戈,不見漁歌,不見樵歌。
試問如今事若何?
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惡也能多!
朱門日日買朱娥。
軍事如何?
民事如何?
楊僉判作鑒賞
楊僉判,其真實名字不詳。僉判是一個幕職官。1268年9月,蒙古大軍南侵,包圍襄樊,圍城達四年多。守城軍民頑強抵抗,但內(nèi)外交圍,竟達到以孩肉為食,以人骨為薪的地步。但 臨安城里仍是過著酒醉神迷、歌舞升平的生活。偏安一隅的小朝廷“直把杭州做汴州! 賈似道權(quán)奸當路,賣國求榮,楊僉判聞之深為不滿,拍案而起,作《一剪梅》一首,痛斥賈似道一流的無恥行徑。
“襄樊四載弄干戈,不見漁歌,不見樵歌”,襄樊一帶戰(zhàn)事進行了四年有余,人民的和平生活全遭破壞,何談什么“漁歌”、“樵歌”?盡管襄樊糧盡援絕,守將頻頻告急, 賈似道為一己之私利卻隱瞞軍情,匿而不報。襄陽軍事萬分危急,求助不得任何支援,“四載弄干戈,”民力殆盡,軍事告急,大廈已將傾。
“試問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賈似道對待關(guān)于國家生亡大事卻無動于衷,他們只知拿錢糧(金帛)去納“ 歲幣”,去向蒙古乞求“和平”。 賈似道一方面在江南推行所謂的“經(jīng)界推排法”,大肆搜括民脂民膏,一方面又無恥地向蒙古政權(quán)“進貢”財寶,卑職厚幣,希冀他們自動退兵。事與愿違一方面弄得國窮民匱,另一方面又并不能滿足對方的貪欲,最終弄得國事一發(fā)不可收拾,亡國之危險已經(jīng)迫在眉捷。“試問如今事若何”?憂國之情流露出來!啊惰现Α凡挥梦杵沛叮笠材芏,惡也能多”,直接以“丑惡”兩字抨擊 賈似道之流的可恥行徑。
“朱門日日買朱娥,軍事如何,民事如何”,又重申上意,而更以結(jié)尾的兩個反問句質(zhì)問和揭露他們誤國殃民的罪惡。據(jù)《宋史。賈似道傳》載:“時襄陽圍已急,似道日坐 葛嶺,起樓閣亭榭,取宮人娼尼有美色者為妾,日淫樂其中!彼七@等權(quán)奸當?shù),國已至此,國將不國矣。南宋末年,外有蒙古虎視眈眈,大兵指日南下,?nèi)有賈氏之流,奸邪當?shù)。在這內(nèi)憂外患之中,生死存亡之際,涌現(xiàn)出許多以政治為題材的“政治批判詞”。這些詞頗為勇敢和大膽,在奸邪之徒權(quán)勢薰天之時,保持著一種正義的呼聲,也頗為可貴了。
這首詞在藝術(shù)手法上,更多的是揭露事實,以事實發(fā)話,直斥權(quán)奸,很有戰(zhàn)斗性和諷刺性。詞雖短小,但如一柄鋒利的短刃,直斥 賈似道之流的謊言。風格較為直率發(fā)露,是很有藝術(shù)特色的一首政治批判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