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葉鐘魯(1776-1808),字紹曾, 號唯齋,舉人,系葉世彩長子。福建省寧德市壽寧縣人,鐘魯初生之時,其母忽聞天空有嬰兒聲音“呱、呱”而哭,由遠(yuǎn)漸進(jìn),此為吉利征兆。幼時即氣象異人,不妄言笑,承順二老,深得歡心。鐘魯幼童啟蒙,其父世彩便傳授經(jīng)史,他即知大意;授以藝經(jīng),就知悉題理;除經(jīng)史以外,上起周秦,下至唐宋諸名家的著作,日夜攻讀,廢寢忘食。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五月,年僅十八歲的鐘魯參加由知縣那福主考的童子試中奪取桂冠;十二月,由文宗趙鹿泉主考,鐘魯又以第一名身份進(jìn)入縣學(xué),并以科考一等第三名獲得廩生資格。大家紛紛嘆賞其少年有成,為文廩經(jīng)酌雅,詞意淵厚,于嘉慶五年(1800)參加福建典試獲中,獲得李宗瀚、沈樂善的賞識,以第四十一名中式舉人,時年才二十五歲。壽寧縣知縣蕭穎為其旌匾:“文魁”。鐘魯器度沖和,不露棱角。復(fù)于次年,輕裝北上,參加禮部會試不中而歸。鐘魯居家周旋于鄉(xiāng)間,謙虛謹(jǐn)慎,全無嬌矜姿態(tài)。在鄉(xiāng)中,常以圣諭十六條宣示。后到鰲陽書院主教,孜孜不倦講學(xué),振奮后學(xué),深得學(xué)子贊揚(yáng)。復(fù)于嘉慶十三年(1808),二上京都參加禮部會試,得不到主考鄧?yán)蠋煹馁p識而不得志,旋即返回,憂郁成疾,坐船到浙江蘭溪時疾病得不到及時醫(yī)治,故在五月十九日英年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