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著金鑰匙來到世界
凱瑟琳·格雷厄姆稱雄美國傳媒界,與其家世背景密不可分。1917年6月16日她出生在紐約一個富裕的猶太人家庭。其父尤金·梅厄因投資得法,掙下數(shù)百萬美元的資產(chǎn),成為名震華爾街的大銀行家。后來,梅厄先生出任公職,當過胡佛總統(tǒng)手下的美聯(lián)儲主席。在杜魯門執(zhí)政時,擔任過世界銀行的首任行長。1933年,在一次破產(chǎn)拍賣會上,梅厄通過中間人以82.5萬美元購下了創(chuàng)辦于1877年的《華盛頓郵報》,從此,這家當時影響并不大的報紙便成為梅厄家族的資產(chǎn)。當時華盛頓郵報的日發(fā)行量只有5萬份,一年虧損100萬美元,是當年華盛頓5份報紙中,質(zhì)量最差、虧本最多、讀者最少的一份,誰也沒有想到它以后會變成美國的媒體帝國。
盡管從熱愛藝術(shù)的母親那里沒有得到充分的關(guān)懷,但凱瑟琳還是在無比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長大,她是家中唯一對新聞業(yè)感興趣的孩子。1938年從芝加哥大學畢業(yè)后,她當起了《舊金山新聞報》的記者。第二年,父親召她回到華盛頓,當起了自家報紙的編輯。自40年代中期以后,梅厄逐漸將報紙的管理大權(quán)交給了從哈佛大學畢業(yè)的女婿菲利普·格雷厄姆。凱瑟琳對此毫無怨言。1948年,菲利普·格雷厄姆成了《華盛頓郵報》的主宰,凱瑟琳也樂得自在,全心全意當起了照顧丈夫的“家庭主婦”,養(yǎng)育4個孩子,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
領(lǐng)導“男人世界”的女強人
在菲利普的領(lǐng)導下,《華盛頓郵報》的發(fā)行量及影響力不斷上升。但不幸的事情也接踵而至。菲利普患上了嚴重的精神抑郁癥,對妻子日漸不滿,并一度同手下的一名女記者打得火熱,引起不少風言風語。1963年8月,他在自家農(nóng)場的屋中開槍自殺身亡。這一突然變故壓得凱瑟琳幾乎喘不過氣來。經(jīng)過一個多月的調(diào)整之后,她毅然決定繼續(xù)經(jīng)營《華盛頓郵報》,自己出任該報的老板。
60年代的美國雖然已有一些女記者活躍在新聞界,但主管一級的卻大多是男性,更甭說老板了。凱瑟琳擔任一把手之后,《華盛頓郵報》人心惶惶,不少名編輯、名記者都想跳槽。凱瑟琳在自傳中透露,當時自己是“身處懸崖邊閉眼一跳。令人驚訝的是,我穩(wěn)穩(wěn)地落在了地上”。
1965年,凱瑟琳作出了重大決策,提拔著名記者本·布萊德利擔任郵報的總編,并放權(quán)讓各級主管、編輯、記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量,把郵報辦得紅紅火火。
兩件大事讓郵報名響美國
美國前總統(tǒng)尼克松執(zhí)政期間,凱瑟琳做了兩件大事,震動了全美,同時也使郵報出了名。1971年,郵報的記者在《紐約時報》之后搞到了五角大樓有關(guān)越戰(zhàn)的“絕密文件”,郵報的編輯、記者要求立即登載,而律師們卻反對,因為當時尼克松政府正以此事將《紐約時報》告上了法庭。報道還是不報道?這個問題尖銳地擺在凱瑟琳面前,即使格雷厄姆說“否”,相信不會有任何人會對她產(chǎn)生異議,但是這位女報人再一次站出來,說了“是”。她后來回憶,當時她非常緊張害怕,但她吞咽了一下,一連說了三個“Go ahead!”?向前!—Go ahead,go ahead,go ahead. Let’s go. Let’s publish!凱瑟琳就像一個賭徒,傾其所有壓在了一篇報道上,她贏了!從那個時候起,《華盛頓郵報》已經(jīng)不再是一張小報,人們提起它的時候,那口氣,就像提起了《紐約時報》。
1972年6月,兩名年輕郵報記者搞到了有關(guān)尼克松為首的共和黨在總統(tǒng)大選中做手腳的情況,凱瑟琳又是力主支持記者們,將“水門事件”率先捅了出來。 當時執(zhí)政的尼克松政府為了掩飾丑行,不斷向《華盛頓郵報》施壓,警告凱瑟琳不要“出風頭”,司法部長更是暴跳如雷,還說出了整個事件中最著名的一句話:“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奶頭會被大絞肉機絞住的!”在白色恐怖的氣氛中,面對總統(tǒng)集團的巨大壓力,她一直支持旗下的編輯記者:“我們已游到河水最深的地方,再沒退路了!彼阉痉ú块L的話登在了第二天的報紙上,所有的人都被驚呆了。不顧尼克松政府的多次威嚇,愣是一追到底,引起了美國新聞界對“水門丑聞”的輪番轟炸,最后逼得尼克松下了臺。最終贏得了新聞史上里程牌式的勝利。郵報也因報道“水門事件”而贏得了1973年普利策金獎———公共服務獎。
事后,她的一位朋友送她一個小小的金質(zhì)絞肉機,她還常常將它掛在脖子上。凱瑟琳,這個從不喜歡宣稱自己是女權(quán)分子的人贏得了“世界最有權(quán)勢的女人”的稱號,她成了當世的不朽傳奇——一位用勇氣與政治扳倒美國總統(tǒng)的女人。更重要的是,新聞業(yè)得以大放異彩,它對自由與正義的追求贏得了無比的尊敬。
令人驚羨的女企業(yè)家
凱瑟琳上任郵報總裁時,只想守住這份家產(chǎn),等孩子們長大了再接過手去。沒想到自己一干就是30年,而且企業(yè)越辦越好。1963年,郵報總收入只有840萬美元,旗下子公司只有《新聞周刊》和兩家電視臺。到1993年,她將首席執(zhí)行官和董事長之位交給兒子唐納德時,郵報已發(fā)展成為包括報紙、雜志、電視臺、有線電視和教育服務企業(yè)在內(nèi)的龐大新聞集團,總收入達到了14億美元。凱瑟琳·格雷厄姆是美國第一位名列《財富》500強中的女企業(yè)家,1974年,凱瑟琳成為美聯(lián)社歷史上第一位女董事,并任滿最高的9年任期。同時她還出任美國報業(yè)出版商協(xié)會主席等職。她成功打入屬于男性的新聞行業(yè),被國際新聞協(xié)會遴選為全球50名新聞精英人物之一。
因年事已高,凱瑟琳·格雷厄姆開始培養(yǎng)兒子接班。1997年她將郵報發(fā)行人的大權(quán)也下放,只保留了董事會主席的職務。從公司日常事務中抽身之后,她動手寫出了膾炙人口的自傳《個人歷史》,這本貫注真情實感的自傳,1997年一出版就成為暢銷書,并于1998年榮獲普利策獎。
意外去世,傳奇不朽
2001年7月14日,在前往愛達荷州參加一個媒體高級負責人年會時,格雷厄姆不慎在水泥道上摔倒,頭部受傷,之后被緊急送往醫(yī)院進行救治。雖然經(jīng)過幾天的治療,但是終因摔得很重,不治身亡。醫(yī)院發(fā)言人表示,格雷厄姆跌倒后便失去知覺,腦部嚴重受傷,在接受多次手術(shù)治療后回天乏術(shù)。 從生前被稱作“新聞界最有權(quán)勢的女人”,到逝世后被譽為“華盛頓乃至全美傳媒的第一夫人”,凱瑟琳一生地位尊榮、聲名顯赫。然而造就這位報界“女皇”的力量既不是股海妙策,也不是政壇裙帶術(shù),而是“發(fā)展于美國、奉獻于世界”的新聞專業(yè)主義。
美國報業(yè)第一夫人——凱瑟琳·格雷厄姆
財富檔案
1963年正式接管了《華盛頓郵報》,挽救了瀕臨倒閉的《華盛頓郵報》,把它辦成了融報紙、雜志、廣播和電視于一體的龐大的媒體王國,在財富500家大公司中曾排行271位,她以一份報紙扳倒了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成為美國新聞史上的傳奇人物,她是《財富》雜志500家公司中第一個女性的“一把手”,是美聯(lián)社第一個女董事,是美國新聞界傳奇人物,被稱作“新聞界最有權(quán)勢的女人”。
企業(yè)類型
媒體。
成長記錄
她曾經(jīng)是個異常羞澀的小女孩,是男人背后的家庭婦女,是4個孩子的母親,但一個偶然的機會改變了這一切,事實證明,女性擁有無限的潛力,只要給她機會。
在由男人主宰的華盛頓新聞圈、政治圈,凱瑟琳·格雷厄姆光彩奪目,備受尊敬。美聯(lián)儲前主席保爾·沃爾克說:“一位如此害羞的女人成為華盛頓一股強大的力量,這實在令人驚異!眴讨·W·布什的評價極富代表性:“她是一位真領(lǐng)袖、真淑女,是一代傳奇。”人們之所以給她如此崇高的評價,不僅因為她是世上最富權(quán)勢的女人,更因為這個女人代表了一個已經(jīng)逝去的時代。在那個時代中,人性中最為高貴的品質(zhì)——勇氣與正直,在歷史的長河中顯得如此燦爛……
男人背后的女人
1917年6月16日,凱瑟琳·格雷厄姆出生在美國紐約一個富裕的家庭里,父親尤金·梅厄在美國胡佛總統(tǒng)任內(nèi)曾擔任美國聯(lián)邦儲備委員會主席,在杜魯門總統(tǒng)任內(nèi)擔任世界銀行第一任行長,整天事務繁忙,母親是上流社會出名的交際家,所以,當格雷厄姆出生沒多久,她只是說了句:“這個孩子怎么這么丑”,就繼續(xù)進行她的應酬了。
盡管生在一個衣食不愁的家庭,但凱瑟琳卻沒享受到多少來自父母親的關(guān)愛,因為相貌一般,她還很自卑。在上大學時,她的同學怎樣也無法理解,這個全美最富有家庭之一的孩子,怎么只有兩條裙子與兩件毛衣,而她自己因為長時間的忽略,并不是很在意。
1933年,在一次破產(chǎn)拍賣會上,梅厄通過中間人以82.5萬美元購下了《華盛頓郵報》,從此,這家當時影響并不大的報紙便成為梅厄家族的資產(chǎn)。當時華盛頓郵報的日發(fā)行量只有5萬份,一年虧損100萬美元,是當年華盛頓5份報紙中,質(zhì)量最差、虧本最多、讀者最少的一份,誰也沒有想到它以后會變成美國的媒體帝國。
盡管性格內(nèi)向,膽小怕羞,但凱瑟琳從小就勤奮好學,愛好寫作。她曾就讀于瓦薩女子學院,兩年后轉(zhuǎn)入芝加哥大學。1938年從芝大畢業(yè)后,凱瑟琳曾任舊金山新聞報記者,翌年加入華盛頓郵報,擔任讀者來信版主編,月薪只有25美元。
在這個時候,凱瑟琳遇到了一位年輕、迷人的律師,也就是她后來的丈夫——菲利普·格雷厄姆。當菲利普向她求婚時,她簡直驚呆了,她幾乎不相信這樣一個從哈佛大學畢業(yè)、風度翩翩的精英人士會喜歡自己的羞澀和膽小。
1940年6月,兩人結(jié)婚了,1945年,凱瑟琳的父親將華盛頓郵報大權(quán)交給了菲利普·格雷厄姆,甚至把股權(quán)的大部分都給了菲利普,因為他認為女子根本不適合做新聞,就應該在家里相夫教子。而她沒有怨言,甘愿在家做全職家庭婦女,養(yǎng)育4個孩子,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
菲利普·格雷厄姆很快成了《華盛頓郵報》的發(fā)行人。他更加引人注目了,野心勃勃地想要將這家地方報紙變成一份小型《紐約時報》。他在1961年購買了聲譽不錯的《新聞周刊》,指望憑此與不可一世的《時代》一爭高下。而凱瑟琳依舊羞怯,乖乖躲在丈夫后面。就這樣,在宴會上,她總是被主人安排在不顯眼的位置上,甚至連自己的家人也對她過于忽視。如果生活就是這么平淡過下去,沒什么懸念的話,她可能一輩子就是一個平凡而羞澀女人,干脆回家相夫教子。
但就在此時,菲利普患上了嚴重的精神抑郁癥,開始對妻子日漸不滿,并一度同手下的一名女記者打得火熱,引起不少風言風語。1963年8月,他在自家農(nóng)場的屋中開槍自殺身亡。當時凱瑟琳已經(jīng)46歲了,當了許多年的家庭主婦,丈夫是她的“天”,丈夫突然間沒了,“天”要塌了,她不知道何去何從。
她打敗了美國總統(tǒng)
沒人看好這個缺乏光彩的46歲女人,幾乎所有人都預言公司必將被出售。就像當時一位評論家所說的:“有許多原因說明(《華盛頓郵報》)為什么要出售——一家經(jīng)營不太好的報紙,一個歲數(shù)大的業(yè)主沒有繼承人,只有一個寡婦……”
在當時那個社會,女記者都是很少的,更何況是女領(lǐng)導。在當時報業(yè)領(lǐng)導層鮮有女性的情況下,本來怕羞和缺乏信心的她,往往連向記者提問都感到提心吊膽,擔心做錯事。后來凱瑟琳說,在接任公司主席后數(shù)月,公司舉行圣誕聚會時,她擔心鬧笑話,結(jié)果花了不少時間去“彩排”如何在聚會上說好“圣誕快樂”4個字。
一個家庭主婦,如何支撐一家報紙?她開始向周圍那些成功人士學習,學習新聞的基本業(yè)務和經(jīng)營手段。她用女性特有的廣大和無私來作為自己管理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她學會了任用比自己更優(yōu)秀的人才。
上任伊始,她就虛心詢問,廣泛征求意見,著名的專欄作家李普曼告訴她:郵報下屬的《新聞周刊》有個人才,叫布拉德利。格雷厄姆立刻約布拉德利吃午飯,席間,她問布拉德利對郵報的什么職務感興趣,他半開玩笑說:“如果總編的位子讓出來的話,我愿意去補這個缺!边@要遇上別人,肯定就是一個玩笑,但是凱瑟琳居然就真的讓布拉德利掌管了報社的總編輯大權(quán)!
首先,就是改變報社傳統(tǒng)老舊的風格,布萊德利是一位“現(xiàn)代人”意義上的新聞人,他不喜歡強調(diào)新聞的責任感,更討厭純粹的資訊,他的短暫注意力使他無法容忍沉悶。在《新聞周刊》時,他整天督促年輕的記者寫出好玩的東西,如今他要把這種風尚帶入《華盛頓郵報》。
布萊德利喜歡明星記者制,堅信閃閃發(fā)光的明星們可以讓報紙水準獲得最快的提升。他從《紐約時報》、《新聞周刊》各處找來青年才俊,甚至包括3名普利策新聞獎得主,給他們自由的空間與令人羨慕的薪水。一份偉大的報紙同樣需要足夠多的經(jīng)費,凱瑟琳對此全力支持,將編輯部的經(jīng)費從每年400萬美元提高到800萬美元,整整翻了一倍!就這樣,一系列的劇變發(fā)生在《華盛頓郵報》,保守派紛紛離去,報社的政治立場也發(fā)生了戲劇性的變化,從始終與政府站在一邊開始越來越傾向于自由派立場。
兩次事件改變了《華盛頓郵報》,也把凱瑟琳推到了事業(yè)的頂峰。
1971年6月,《紐約時報》不顧政府禁令,刊登了披露國防部秘密越戰(zhàn)研究報告即“五角大樓文件”,由于內(nèi)容極其敏感,幾天后遭到法庭禁止。此時華盛頓郵報的記者也得到那份文件,就是在這個時候,《華盛頓郵報》的上市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報道還是不報道?這個問題尖銳地擺在凱瑟琳面前,即使格雷厄姆說“否”,相信不會有任何人會對她產(chǎn)生異議,但是這位女報人再一次站出來,說了“是”。她后來回憶,當時她非常緊張害怕,但她吞咽了一下,一連說了三個“Go ahead!”?向前!—Go ahead,go ahead,go ahead. Let’s go. Let’s publish!
凱瑟琳就像一個賭徒,傾其所有壓在了一篇報道上,她贏了!從那個時候起,《華盛頓郵報》已經(jīng)不再是一張小報,人們提起它的時候,那口氣,就像提起了《紐約時報》。
1972年6月,5名男子因私自闖入水門飯店民主黨全國總部而被捕。絕大多數(shù)傳媒只把此事當作不入流的小新聞。但華盛頓郵報卻進行深入調(diào)查,終于發(fā)現(xiàn)共和黨政府試圖在民主黨總部安裝竊聽器,破壞民主黨的競選活動。
當時執(zhí)政的尼克松政府為了掩飾丑行,不斷向《華盛頓郵報》施壓,警告凱瑟琳不要“出風頭”,司法部長更是暴跳如雷,還說出了整個事件中最著名的一句話:“凱瑟琳·格雷厄姆的奶頭會被大絞肉機絞住的!”在白色恐怖的氣氛中,面對總統(tǒng)集團的巨大壓力,她一直支持旗下的編輯記者:“我們已游到河水最深的地方,再沒退路了!彼阉痉ú块L的話端在了第二天的報紙上,所有的人都被驚呆了。
此后,一直孤軍奮戰(zhàn)的《華盛頓郵報》終于喚醒了美國各大新聞媒體,輿論的洪流終于將尼克松逼下臺。這一年,《華盛頓郵報》獲得普利策獎,在美國確立了自己的大報地位。事后,她的一位朋友送她一個小小的金質(zhì)絞肉機,她還常常將它掛在脖子上。
經(jīng)此戰(zhàn)役,凱瑟琳,這個從不喜歡宣稱自己是女權(quán)分子的人贏得了“世界最有權(quán)勢的女人”的稱號,她成了當世的不朽傳奇——一位用勇氣與政治扳倒美國總統(tǒng)的女人。更重要的是,新聞業(yè)得以大放異彩,它對自由與正義的追求贏得了無比的尊敬。
偉大而經(jīng)典的女性
1974年,凱瑟琳成為美聯(lián)社歷史上第一位女董事,并任滿最高的9年任期。同時她還出任美國報業(yè)出版商協(xié)會主席等職。她成功打入屬于男性的新聞行業(yè),被國際新聞協(xié)會遴選為全球50名新聞精英人物之一。
1975年,凱瑟琳遭遇了自己最困難的時期——《華盛頓郵報》工人大罷工。當時,她為了控制成本,采取了一連串開源節(jié)流措施,然而部分舉措?yún)s招來印刷業(yè)工會的不滿。10月份時,印刷廠以至廣告部門工人決定大罷工,罷工者還火燒華盛頓郵報印刷廠,導致罷工第一天的報紙無法刊印出版,部分工人還襲擊報紙編采人員。在凱瑟琳的鎮(zhèn)定領(lǐng)導下,報社里的記者和編輯沒有動搖,繼續(xù)堅守崗位。
然后,凱瑟琳派人自行接洽廣告甚至操作印刷機,又用直升機從報館天臺將版樣運到鄰近州府的印刷廠印刷。經(jīng)過長達5個月的談判,工潮終于化解。《華盛頓郵報》安然渡過難關(guān)。
《華盛頓郵報》的職員說,他們最喜歡的,是她給予編輯記者的支持與尊重。格雷厄姆夫人常說:“辦報者不應對編輯記者指指點點,辦報者的責任,是盡力確保報道全面、準確、公正和質(zhì)量最佳。”她改變了美國報業(yè)輕視女性的傾向,她曾多次在盛大晚宴后,拒絕與場內(nèi)女士退到樓上讓男士們在樓下邊抽雪茄邊談論世界大事,而是參與其中。她熱愛簡樸的生活,最喜歡黃昏時分在廚房與朋友一起幫手弄菜肴,當有人替她代勞時,她還會不悅地說:“那是我的工作。”
凱瑟琳改變了《華盛頓郵報》的命運,《華盛頓郵報》也改變了她的一生。
凱瑟琳上任郵報總裁時,只想守住這份家產(chǎn),等孩子們長大了再接過手去。沒想到自己一干就是30年,而且企業(yè)越辦越好。1963年,郵報總收入只有840萬美元,旗下子公司只有《新聞周刊》和兩家電視臺。到1993年,她將首席執(zhí)行官和董事長之位交給兒子唐納德時,郵報已發(fā)展成為包括報紙、雜志、電視臺、有線電視和教育服務企業(yè)在內(nèi)的龐大新聞集團,總收入達到了14億美元。
那個羞澀、靦腆、膽小的小女孩、丈夫背后的妻子不見了,她越來越堅強、獨立、有魅力。她的朋友很多,許多名流如黛安娜、比爾·蓋茨都是她的座上客。比爾·蓋茨說:“在理解他人和與人溝通方面,她具有超人的能力,她是一個可愛的朋友。”她不僅能吸引文學和社交界,還能吸引華盛頓的權(quán)勢人物,許多美國總統(tǒng)都到她家里做過客,小布什夫婦到華盛頓后第一個去的就是格雷厄姆家。無怪乎小布什說:“總統(tǒng)們來來去去,而她知道他們所有的一切。”凱瑟琳以她的獨特魅力和她所擁有的媒體影響力對美國政治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甚至有人說:“她的影響并不小于一位總統(tǒng)!
凱瑟琳總是襟懷坦白、公正處事,而這是許多男性領(lǐng)導人都難以做到的。她十分信任和忠于為她工作的記者和編輯們,從來都是勇于承擔責任,遇事絕不推諉,決不后退半步。對此,亨利·基辛格非常欽佩地說:“她的傳奇是一種智慧、勇氣和高質(zhì)量生活的象征,她是一個不可替代的人。”在最困難的日子里,她和其他男人一樣夜以繼日拼命地工作,從無怨言。在她的身上,看不到一點嬌小姐的影子。
成功秘訣
敢把美國總統(tǒng)拉下馬的勇氣。
巾幗不讓須眉的戰(zhàn)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