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杰斐遜
美國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科學家,第3任總統(tǒng)(1801~1809),民主共和黨創(chuàng)始人。1743年4月13日生于弗吉尼亞的沙德威爾。1762年畢業(yè)于威廉-瑪麗學院,1767年出任律師。1769年當選為弗吉尼亞議會議員,1773年與p.亨利等人仿照馬薩諸塞的先例成立弗吉尼亞通訊委員會,協(xié)同其他殖民地進行反英斗爭。1774年撰寫《英屬美洲權利綜論》,闡述人民有天賦的自由與平等的權利,宣傳殖民地獨立的思想。1775年5月,杰斐遜作為弗吉尼亞代表參加在費城舉行的第2屆大陸會議。會議指定杰斐遜和b.富蘭克林等5人組成委員會起草《獨立宣言》。宣言是由杰斐遜執(zhí)筆,富蘭克林和j.亞當斯略加修訂而成的。
1776年10月,杰斐遜回到弗吉尼亞任州議會議員,積極從事改革該州的立法工作,提出著名的《弗吉尼亞宗教自由法案》等重要法案。此法案于1789年通過,對歐洲產(chǎn)生重大影響。他還提出廢除《長子繼承法》和《續(xù)嗣限定法》兩項封建法令,以限制大量土地集中到少數(shù)封建大地主之手。他贊同廢除奴隸制度。1778年成功地通過禁止輸入奴隸的法案。1779年起任弗吉尼亞州州長。1781年辭去州長職務,退居蒙蒂塞洛私邸,對弗吉尼亞進行大量的社會調(diào)查和自然環(huán)境考察工作,發(fā)表《弗吉尼亞紀事》(1785)。1783年重返國會,提出一系列重要法案,包括建立十進位的貨幣制度和著名的1784年《土地法》。1784年5月,杰斐遜被派往法國協(xié)助富蘭克林簽訂商約。1785年任駐法全權公使。1789年4月聯(lián)邦政府成立,g.華盛頓就任第1屆總統(tǒng)。9 月杰斐遜被任命為國務卿。在任期間與a.漢密爾頓在經(jīng)濟和外交等方面的 施政方針上發(fā)生分歧。1793年底辭去國務卿職務,建立和領導民主共和黨,與漢密爾頓領導的聯(lián)邦黨相抗衡,對 日后美國兩黨制的形成和發(fā)展有重大影響。
1800年杰斐遜當選為美國第3屆總統(tǒng)。1804年再度當選。在兩屆總統(tǒng)任內(nèi)廢除了前屆亞當斯政府所頒布的《歸化法》、《客籍法》、《敵對外僑法》和《鎮(zhèn)壓叛亂法》,保障了人民的基本權利。積極推行向西擴展的政策。于1803年向法國購買了路易斯安那,使當時的美國國土約增1倍,為美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提供了物質基礎。他廢除國產(chǎn)稅,重視發(fā)展農(nóng)業(yè),維護民族經(jīng)濟。 1804年頒布新《土地法》,允許人民購買面積較小的土地,擴大白種男子所享有的選舉權范圍。1808年宣布禁止奴隸貿(mào)易。但他對黑人和印第安人仍實行迫害政策。 1809年退居蒙蒂塞洛私邸。晚年致力于研究建筑工程、哲學、古生物學和自然科學。還制定出一套大、中、小三級教育制度。1812~1825年,親自籌劃并建成弗吉尼亞大學。1826年7月4日逝世。
點評
托馬斯.杰斐遜
生于維吉尼亞一個富裕的家庭。他曾就讀于威廉瑪麗學院,并于1767年在維吉尼亞獲得律師資格。1769年,他當選為維吉尼亞下院議員,并積極參加獨立運動,而且代表維吉尼亞出席大陸議會。他兩次當選為維吉尼亞州長,還擔任過美國駐法大使。1800年他競選總統(tǒng)時,與阿倫.伯爾所得選舉人票數(shù)相等,后由眾議院選擇杰斐遜當總統(tǒ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