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高利·派克
全名: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 Peck)
。1916年4月5日—2003年6月12日),美國著名電影男演員。
昵稱:格里格
出生時姓名: 埃爾弗雷德·派克
父親:格里高利·派克(藥劑師)
母親:伯妮斯·梅·艾爾斯(話務(wù)員)
出生地: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迭戈市拉霍亞鎮(zhèn)
身高:1.91m
第一任妻子:格利塔·克南
第二任妻子:維羅尼卡·帕薩尼
一生最愛的女人:奧黛麗·赫本
畢業(yè)大學(xué):加州大學(xué)
專業(yè):語言文學(xué)
愛好:賽馬、釣魚
最崇敬的人:亞伯拉罕·林肯
最喜歡做的事:演舞臺劇
簡介
埃德利德·格里高利·派克,出生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La Jolla,他的母親是密西西比人,父親叫格里高利·派克,是一位化學(xué)家。小派克的祖母凱瑟琳·阿謝是從愛爾蘭來的移民。凱瑟琳·阿謝的親戚托馬斯·阿謝是一位愛爾蘭民族主義者,在小派克出生那年參加了愛爾蘭復(fù)活節(jié)起義,并死于1917年的饑荒。在小派克5歲的時候,他的父母離婚,他的祖母開始養(yǎng)育他。10歲的時候,派克被送往洛杉磯的一所羅馬天主教軍事學(xué)校就讀。畢業(yè)后,他考入了圣迭戈州立大學(xué),但在一年后旋即退學(xué)。他在一家石油公司開了一段時間的卡車。1936年,他又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xué)柏克萊分校預(yù)科生,主攻英語文學(xué),并參加了校賽艇隊。在高年級的時候,他又加入了學(xué)校的小劇團,并出演了5場戲。
在大學(xué)畢業(yè)后,派克去掉了名字中的“埃德利德”,并在1939年前往紐約就讀鄰家戲劇學(xué)院。由于窮困潦倒,他經(jīng)常露宿中央公園。他還在作為NBC電視臺的導(dǎo)游服務(wù)于1939年的世界博覽會上,1942年,派克在百老匯首次登臺,擔(dān)任愛姆林·威廉姆斯的《晨星》一劇中的男主角。在當(dāng)年他的第二部戲劇是與愛德華·泡雷合作的《柳樹與我》。派克在二戰(zhàn)期間大受歡迎,因為他在向馬薩·格拉漢姆學(xué)習(xí)舞蹈和動作的時候背部受傷,導(dǎo)致他免服兵役。20世紀?怂构韭暦Q派克在大學(xué)期間的劃船運動導(dǎo)致了他的背傷。用派克的話來說,“我猜,好萊塢的人不覺得一個舞蹈課程會有那么嚴重。多年來我一直想證明這個說法!
派克主演的首部電影是1944年的《光榮的日子》(Days of Glory)。在他開始電影表演的開始五年中,他就被4次提名為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候選人,這些影片分別是:《王國的鑰匙》(The Keys of the Kingdom)(1944),《幼嬰》(The Yearling)(1946),《君子協(xié)定》(Gentleman’s Agreement)(1947),《12點正》(Twelve O’Clock High)(1949)。
1962年,正值美國民權(quán)運動的巔峰時期,派克主演了由哈珀·李的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殺死一只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在片中扮演了一位身受壓迫的律師和喪偶的父親阿提卡斯·芬奇。這個角色為派克贏得了最佳男主角的第5次提名,并首次獲得了該項大獎。并被美國電影學(xué)院獎選為百年影史“一百個銀幕英雄與壞蛋”頭號銀幕英雄。據(jù)說,該片也是派克最喜愛的作品。在2003年,阿提卡斯·芬奇被美國電影學(xué)院評為100年來最佳的電影英雄。派克的另一部廣受歡迎的影片是《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他扮演了一位記者,而該片讓奧黛麗·赫本首次獲得了奧斯卡大獎。
在1947年,當(dāng)許多好萊塢明星因為有關(guān)活動被列上黑名單的時候,派克寫信痛斥國會非美國人活動委員會關(guān)于起訴電影界赤色分子的調(diào)查。他也公開反對越戰(zhàn),盡管他仍支持兒子斯蒂文去越南參戰(zhàn)。在1972年,派克將菲利普·巴利根的劇作《卡通斯韋爾9號審判》拍成電影,該片講述了對一群抗議越戰(zhàn)的異議分子的控訴。
到了80年代,他轉(zhuǎn)到了銀屏上,因為主演系列短劇《藍與灰》而再次名聲大躁,他在片中飾演了亞伯拉罕·林肯。他還主演了電視劇《斯加利與布萊克》,這部片講述了二戰(zhàn)時期梵蒂岡的天主教牧師們從納粹的魔掌中庇護偷運猶太人和其他難民的真實歷史。
1989年,派克在榮獲美國電影學(xué)院頒發(fā)的終身成就獎后,便從90年代初期開始停止制作電影的活動。由于他是美國民主黨的忠實支持者,曾有人提議他作為該黨的候選人與羅納德·里根競選加利福尼亞州州長的職務(wù)。在接受一家愛爾蘭媒體的訪問中,派克透露說,美國前總統(tǒng)林頓·約翰遜曾許諾他如果他贏得了第二次總統(tǒng)大選,將會任命派克為美國駐愛爾蘭大使。派克說,“考慮到他的愛爾蘭血統(tǒng),這將會是一次偉大的冒險!迸煽艘补膭钏膬鹤觿P利·派克積極參與政治。但是在1978年和1980年,凱利·派克兩次在南加州被保守派議員羅伯特·K·多男擊敗,第一次以微弱劣勢惜敗,第二次反而有了更大的差距。
2000年,格里高利·派克被愛爾蘭國立大學(xué)授予文學(xué)博士。他也是都柏林學(xué)院大學(xué)電影學(xué)院的贊助者,他也同時建議了馬丁·斯克西斯成為了榮譽贊助者。派克也擔(dān)任了一段時間的美國癌癥組織的主席。和凱利·格蘭特一樣,派克在晚年也進行了環(huán)球演講。
2003年,87歲的派克在洛杉磯的家中,平靜地離開了人世。他的第二任妻子維隆尼克陪伴在他的身邊。他的遺產(chǎn)由維隆尼克,兩個孩子以及與前妻所生的兩個孩子所繼承。他的長子早在1975年就已自殺身亡。
派克也從其祖父薩姆·派克繼承了天主教亞美尼亞的血統(tǒng)。在他與第二任妻子維隆尼克·帕薩尼結(jié)婚后,妻子發(fā)現(xiàn)了他的血統(tǒng)關(guān)系。為了學(xué)習(xí)亞美尼亞的傳統(tǒng)和亞美尼亞的語言,他從中年開始學(xué)習(xí)亞美尼亞語。之后他的血統(tǒng)得到了澄清。格里高利是一個普通的印歐語系的名字,也是一個亞美尼亞的姓氏,其起源于公元332年的亞美尼亞圣徒先知神圣格里高利。
格里高利·派克從影幾十年從未傳出過任何丑聞,這在魚龍混雜的好萊塢中更顯得出淤泥而不染。派克從容高貴的氣質(zhì)讓全世界影迷為之傾倒,他是好萊塢黃金時代的標志。
作品年表
1941年 在紐約出演第一部舞臺劇《醫(yī)生的困境》
1941年 出演舞臺劇《旁奇和朱莉亞》
1942年 出演舞臺劇《浮生若夢》
1942年 首次亮相百老匯,在《晨星》中擔(dān)任主角
1943年 進入好萊塢,拍攝第一部影片《光榮的日子》(Days of Glory)
1944年 拍攝《王國的鑰匙》(The Keys of The Kingdom),并因此被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1944年 拍攝《空谷芳草》(The Valley of Decision),并因此被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1945年 拍攝《愛德華大夫》(Spellbound)
1946年 拍攝《太陽浴血記》(Duel in The Sun)
1946年 拍攝《鹿苑長春》(The Yearling),并因此被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1947年 拍攝《麥康伯桃色案》(The Macomber Affair)
1947年 拍攝《君子協(xié)定》(Gentleman’s Agreement)
1947年 拍攝《帕拉亭案件》(The Paradine Case)
1949年 拍攝《金沙鎮(zhèn)》(Yellow Sky)
1949年 拍攝《絕代艷姬》(The Great Sinner)
1949年 拍攝《晴空血戰(zhàn)史》(Twelve O’ Clock High),并因此被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1950年 拍攝《黑天鵝》(The Gunfighter)
1951年 拍攝《只有勇士》(Only The Valliant)
1951年 拍攝《大衛(wèi)王和王妃》(David and Bathsheba)
1951年 拍攝《士海蛟龍》(Captain Horatio Hornblower R.N.)
1951年 拍攝《擁抱世界》(The World in His Arms)
1952年 拍攝《乞力馬扎羅的雪》(The Snows of Kilimanjaro)
1952年 拍攝《羅馬假日》(Roman Holiday)
1953年 拍攝《百萬英鎊》(The Million Pound Note)
1954年 拍攝《巴黎香水》(Boum sur Paris)
1954年 拍攝《柏林間諜戰(zhàn)》(Night People)
1955年 拍攝《紫色平原》(The Purple Plain)
1955年 拍攝《白鯨記》(Moby Dick)
1956年 拍攝《穿法蘭絨外套的人》(The Man in The Gray Flannel Suit)
1957年 拍攝《風(fēng)流記者》(Designing Woman)
1958年 監(jiān)制《錦繡大地》(The Big Country)
1958年 拍攝《殲虎屠龍》(The Bravados)
1959年 拍攝《豬排山》(Pork Chop Hill)
1959年 拍攝《海濱》(On the Beach)
1959年 拍攝《癡情恨》(Beloved Infidel)
1960年 拍攝《納瓦隆大炮》(The Guns of Navarone)
1960年 拍攝《恐怖角》(Cape Fear)
1961年 拍攝《殺死一只知更鳥》(To Kill a Mockingbird),并因此榮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1962年 拍攝《西部開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
1963年 拍攝《紐曼軍醫(yī)》(Captain Newman, M.D.)
1964年 拍攝《十面埋伏擒蛟龍》(Behold a Pale Horse)
1965年 拍攝《血濺摩天樓》(Mirage)
1966年 拍攝《諜海密碼戰(zhàn)》(Arabesque)
1968年 拍攝《月落大地》(The Stalking Moon)
1969年 拍攝《麥肯納淘金記》(Mackenna’s Gold)
1969年 拍攝《主席》(《世界上最危險的人》)(The Chairman)
1969年 拍攝《藍煙火》(Marooned)
1970年 拍攝《我行我素》(I Walk the Line)
1971年 拍攝《危險情人》(Shoot Out)
1973年 監(jiān)制《卡頓斯維爾案件》(The Trial of the Catonsville Nine)
1974年 監(jiān)制《鴿子號》
1974年 拍攝《流浪記》(Billy Two Hats)
1975年 拍攝《兇兆》(The Omen)
1976年 拍攝《麥克阿瑟》(MacARTHUR)
1978年 拍攝《巴西來的孩子》(The Boys from Brazil)
1981年 拍攝《海狼》(The Sea Wolves)
1982年 拍攝微型電視連續(xù)劇《藍與灰》(The Blue and the Gray),飾演自己崇敬的亞伯拉罕·林肯
1983年 拍攝電視電影《正義之神》(The Scarlet and the Black)
1987年 拍攝《無聲的抗議》(Amazing Grace and Chuck)
1989年 拍攝《烽火異鄉(xiāng)情》(Old Gringo)
1991年 拍攝《搶錢世界》(Other People’s Money)
1991年 拍攝《恐怖角》(Cape Fear)
1993年 拍攝電視電影《畫像》(The Portrait)
1998年 拍攝電視劇《白鯨記》(Moby D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