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漢理工大學教授
基本介紹
姓名:黃立文
性別:男
學位:博士
單位: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
職稱:教授、博士生導師
職務: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院長
主要經歷
1987年7月武漢河運?茖W校船舶駕駛專業(yè)畢業(yè),1991年9月至1997年6月先后獲青島海洋大學海洋氣象專業(yè)理學碩士、博士學位,1997年9月至2000年7月在武漢交通科技大學船舶與海洋工程博士后流動站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0年11月至2002年12月在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從事第二站博士后研究。2001年6月武漢理工大學航運學院教授,2003年1月為博士生導師,2004年12月聘為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責任教授。
科研成果
近年來主要從事了航運安全與海洋環(huán)境相互作用數值模擬、水域通航環(huán)境安全評估、航海仿真與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開發(fā)等研究工作,在水上交通安全與環(huán)境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學術成果。先后主持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我國東部海域中尺度海-氣耦合模式研究”、國家社會公益研究專項資金項目“我國南方致洪暴雨預測預警系統(tǒng)研究”等國家、省部級科研項目和軍工項目10多項;主持了“長洲水利樞紐工程通航安全技術論證研究”、“天津港4#錨地通航環(huán)境和錨泊安全評估研究”、“萬向石油儲運舟山岙山油庫碼頭水域通航環(huán)境安全評估研究”、“鑫亞東浪咀20萬噸級修船基地工程通航環(huán)境安全評估研究”、“武漢長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大型頂推船隊下水安全過橋實船試驗及通航條件評估研究”“長江水上交通安全指標體系研究”、“長江三峽過閘船舶安全管理對策研究”、“中石化巴陵分公司煤代油配套原料碼頭改造工程通航環(huán)境安全評估”、“中山市橋梁工程通航環(huán)境安全評估”、“舟山轄區(qū)溢油監(jiān)測綜合信息系統(tǒng)研究”和“橋鞏水電站工程通航安全技術論證”等30項橫向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成功研制了“船用防避臺風決策系統(tǒng)”、“溢油模擬信息系統(tǒng)”、“環(huán)境動力預報系統(tǒng)”、“中國南方致洪暴雨預測預警系統(tǒng)”、“中國海海-氣-浪耦合模式系統(tǒng)”以及“電子海圖顯示與信息系統(tǒng)”等,多項成果在企事業(yè)單位推廣應用,取得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先后獲交通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浙江省氣象局科學技術成果二等獎、青島海洋大學科學技術研究成果二等獎(甲)、舟山市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在國內外核心期刊上發(fā)表中、英文學術論文50多篇,三大檢索收錄10篇。指導并培養(yǎng)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學科方向的博士、碩士生30多人。指導論文在2003-2005年連續(xù)三年被評為湖北省優(yōu)秀碩士學位論文,獲湖北省優(yōu)秀研究生導師稱號,并獲得“華為獎”。
主要兼職
現為國家科學技術獎評審專家、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航海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理事、中國交通教育研究會航海教育研究分會理事、中國航海學會內河船舶駕駛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武漢航海學會常務理事等。社會兼職:武漢市武昌區(qū)第12屆人大代表;擔任《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編委;《武漢理工大學學報(交通科學與工程版)》編委;《航海教育與研究》編委等。
2.高級記者
黃立文(1920~1997),原名黃克西,筆名柳漫子,江夏明。
民國9年(1920年)5月生于廣東韶關市。民國30年(1941年)起從事新聞工作,任柳州日報社副經理,貴陽《力報》戰(zhàn)地記者等?谷諔(zhàn)爭勝利后,在上海與新聞界前輩孟秋江、黎澍等合作,共同創(chuàng)辦時事政治雜志《文萃》周刊,任發(fā)行人。同時進《文匯報》任記者,旋任駐南京特派記者,負責采訪國共兩黨和平談判新聞,大量報道了中共代表團團長周恩來發(fā)表的談話、聲明及代表團的其他活動,以及由南京新華社轉發(fā)的中共中央聲明、解放軍的戰(zhàn)績等。民國36年(1947年)3月調回上海編輯部任夜班編輯。5月《文匯報》被國民黨當局封閉后去香港,參加了《文匯報》在香港的復刊工作,還應邀在南方學院新聞系講授新聞編輯學,后任該系系主任。1950年回上!段膮R報》,先后擔任過編委、要聞部副主任、教衛(wèi)部副主任等職。1988年經上海市新聞高級專業(yè)職務資格評審委員會評定為高級記者。1997年2月23日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