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裴天祐,字順之,號鶴洲,明代贛榆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進士。歷官建安令(今福建省建甌縣)、監(jiān)察御史,巡按河南、陜西、四川、山東。拜大理寺右丞、左丞,晉右少卿。逾年擢升光祿寺正卿,終致仕歸里。他于晚年曾“南走淮陰”,與《西游記》作者吳承恩結識為友。當他晉升大理寺卿時,吳承恩為他寫了《贈裴鶴洲晉列卿兼逢初度歌》一詩(見《射陽先生存稿》)。在任大理寺卿時,他清正廉明,執(zhí)法如山,得到朝野一致贊譽!白锶藪度f金賂免死,天祐籍其金于官,置之法!彼钱敃r著名的一位清官、學者和詩人。后因朝廷腐敗,棄官還鄉(xiāng)后,撰寫《鬻兒行》長詩,著成《拙逸亭稿》,并校正張峰所撰的《隆慶海州志》。去世后,其墓志由御史何寬撰文,潘季馴書寫。作品賞析
夾谷山裴天祐
翠微西近祝其城,齊魯當年此會盟。
幽洞云深人已去,古壇松老月還明。
卻兵余焰遺空谷,罷享流風動廢營。
我欲東臨尋勝跡,開尊東麓聽啼鶯。
——《重修贛榆縣志》卷四
[導讀]
夾谷山,又叫祝其山!洞呵铩罚敚┒ü贻d:“夏,公會齊侯于夾谷,孔丘相!鄙皆诮褛M榆縣夾山鄉(xiāng)汪于村西北。山上有明代以來圣人殿、圣化亭、奎星洞、夾谷書院諸遺跡。祝其縣,屬東海郡,漢置宋廢,故城東北距夾谷山十余里。
此詩描述夾谷山悠久的歷史勝跡和當前的空幽景象,抒發(fā)探尋遺跡兼聽夾谷啼鶯的情懷。唐人胡曾首寫夾谷啼鶯的實景,清代即以“夾谷啼鶯”為贛榆八景之一,此景實已轉為風吹石洞發(fā)出宛如黃鶯啼鳴的聲響!坝亩础,指夾谷山山谷。“古壇”,指夾谷山上石頭壘砌的平臺,相傳為齊魯會盟時的禮壇!皡s兵”,指孔子挫敗齊國欲以萊人之兵劫持魯定公事,見《左傳.定公十年》!傲T享”,指齊魯會盟結束時,“齊侯將享公(即宴饗定公)”,孔子認為:“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享而既具,是棄禮也。若其不具,用秕稗也。用秕稗君辱,棄禮名惡,子盍圖之?夫享,所以昭德也,不昭不如其已也”。終“乃不果享”,此即“罷享”之事,見《左傳.定公十年》!皬U營”,指齊魯兩國與盟人員駐地舊址!伴_尊”謂舉杯飲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