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
佛洛伊德 。1856—1939)Sigmund Freud
簡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奧地利醫(yī)生兼心理學家、哲學家、精神分析學的創(chuàng)始人。
小女兒安娜·弗洛伊德(Anna Freud)后來也成為著名的心理學家
生平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856年出生在弗賴貝格市,該市現(xiàn)在位于捷克境內摩拉維亞省,當時是奧地利帝國的一部分。他四歲時全家遷居到維也納,他的一生幾乎都是在那里度過的。弗洛伊德讀書時就是一個出類拔萃的學生,1881年他在維也納大學獲得醫(yī)學學位。在隨后的十年中,他在一個精神病診所行醫(yī),個人開業(yè)治療神經病,同時致力于生理學的研究。他在巴黎與杰出的精神病專家讓·夏爾科共事。他還曾與維也納內科專家約瑟夫·布魯爾共過事。
弗洛伊德的心理學思想是逐漸發(fā)展起來的。直到1895年才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論著《歇斯底里論文集》;他的第二部論著《夢的解析》于1900年問世,這是他最有創(chuàng)造性、最有意義的論著之一。雖然該書開始非常滯銷,但是卻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聲望,他的其它重要論著也相繼問世。1908年弗洛伊德在美國做了一系列演講,當時他已是一位知名人士了。1902年他在維也納組織了一個心理學研究小組,艾爾弗雷德·阿德勒就是其中的最早成員之一,幾年以后卡爾·榮格也加入了這個行列,兩個人后來都成了名副其實的世界著名心理學家。
弗洛伊德結過婚,有六個孩子。他晚年患了頜癌,為了解除病根,他從1932年起先后做過三十多次手術。盡管如此,他仍然工作不息,繼續(xù)寫出了一些重要論著。1938年納粹分子入侵奧地利,由于弗洛伊德是猶太人,因此他不顧八十二歲高齡逃往倫敦,1939年3月23日在那里因癌癥不幸去世。
弗洛伊德對心理學做出了很大貢獻,用簡短的文字很難加以概括。他強調人的行為中的無意識思維過程極為重要。他證明了這樣的過程如何影響夢的內容,如何造成常見的不幸,如口誤,忘記人名,致傷的事故,甚至疾病。
弗洛伊德創(chuàng)造了用精神分析來治療精神病的方法。他系統(tǒng)地論述了人的個性結構學說,還發(fā)展和普及了一些心理學學說,如有關焦慮、防御功能、閹割情緒、抑制和升華等,在此不必一一列及。他的著作極大地引起了人們對心理學的興趣,對他的許多觀點在過去和現(xiàn)在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論,而且自從他提出之日起就引起了熱烈的爭論。
弗洛伊德最為世人所知也許是由于他提出了受抑制的性愛經常會引起精神病或神經病這一學說(實際上這個學說并不是由弗洛伊德創(chuàng)立的,雖然他的著作為普及這個學說做出了許多貢獻)。他還指出,性愛和性欲始于早期兒童時期而不是成年時期。
由于對弗洛伊德的許多學說仍有很大爭議,因此很難估計出他在歷史上的地位。他有創(chuàng)立新學說的杰出才賦,是一位先驅者和帶路人。但是弗洛伊德的學說與達爾文和巴斯德的不同,從未贏得過科學界的普遍承認,所以很難說出他的學說中有百分之幾最終會被認為是正確的。
盡管對弗洛伊德的學說一直存在著爭論,他仍不愧為是人類思想史上的一位極其偉大的人物。他的心理學觀點使我們對人類思想的觀念發(fā)生了徹底的革命,他提出的概念和術語已被普遍使用──例如,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戀母情緒(Oedipus complex)和死亡沖動(Death Drive或Death Instinct)。
精神分析法實際上是一種代價極高的治療方法,因此往往無效。但是也有許多成功的事例應當歸于這種方法,這是無容置疑。未來的心理學家很可能最終會斷定受抑制的性愛所起的作用比許多弗洛伊德派學者所認為的要小,但是這種作用肯定比弗洛伊德以前的大多數心理學家所認為的要大。同樣,大多數心理學家現(xiàn)在已經確信無意識思維過程對人的行為起著一種決定性的作用── 一種在弗洛伊德之前被大大低估了的作用。
弗洛伊德當然不是心理學的鼻祖。從長遠的觀點來看,人們也許會認為他作為心理學家所提出的學說并非十分正確;但是他顯然是在現(xiàn)代心理學發(fā)展中最有影響、最重要的人物。
弗洛伊德的本色
在心理學的年鑒上,沒有任何哪位人物會像西格蒙·弗洛伊德這樣倍受吹捧而又慘遭詆毀,既被目為偉大的科學家、學派領袖,又被斥責為搞假科學的騙子。他的崇拜者和批評家都一致認為,他對心理學的影響,對心理治療的影響,對西方人看待自己的方式的影響,比科學史上的任何人都要大得多;而在其他人看來,他們似乎是在談論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知識體系。
社會學家和弗洛伊德研究學者菲力普·里夫1959 年說,“這個人的偉大之處不容置疑,這使他的思想更加偉大”,而他的寫作“也許是20 世紀匯成著作的、最重要的思想體系”。
可是,幾年之后,一位著名的學者和人文學教授艾里克·海勒卻在《時報》文藝副刊中說,弗洛伊德是我們這個時代吹捧太過的人物之一;諾貝爾桂冠的彼德·梅達沃爵士稱心理分析理論為“本世紀最驚人的知識欺詐”。政治科學家保爾·婁森認為,弗洛伊德“毫無疑問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一”,而且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神學家保爾·蒂利希認為他是“所有深層心理學家當中最有深度的一位”?梢晃挥鴮W者索頓卻收集了一些證據,這些證據,按她自己的意見,是可以證明“(弗洛伊德的)重要的假說,即u2018深層意識u2019不存在,他的理論毫無根據而且荒唐可笑”,說他是在可卡因的毒力影響下編制出這些理論的,說他是“一個虛偽而且沒有信仰的預言家”。
弗洛伊德的崇拜者,包括他最近的傳記作者,歷史學者彼德·蓋依在內,都把他看成是一個大無畏的人,是真理的勇敢衛(wèi)士。惡意毀謗他的人卻視他為精神病患者和野心勃勃的人,企圖通過發(fā)表聳人聽聞的理論嘩眾取寵。不過,出語不凡的一位學者杰弗里·梅森卻宣稱,弗洛伊德實際上還有重要的發(fā)現(xiàn)沒有照直說出來,因為那會對他的職業(yè)生涯造成損害,這個發(fā)現(xiàn)即是,精神病是一個成人(通常是父親)對孩子進行性虐待造成的后果。大部分心理學史學家都把一長串有影響的發(fā)現(xiàn)歸功于弗洛伊德,最為值得注意的是原動無意識的發(fā)現(xiàn)?墒,科學史學家弗蘭克·索羅維曾頗有見地地評論說,弗洛伊德的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已經存在于神經學和生物學當中的一些思想的“創(chuàng)造性的轉述”,而學者亨利·埃倫伯格也頗費心思地提出,弗洛伊德對原動無意識的發(fā)現(xiàn),只不過是把他的前輩或者同時代人早已提出來的一些流傳中的思想明確化了,并給它們一個清晰的外型而已。
弗洛伊德對自己的看法,他的大多數傳記作者也是這樣看的,既他自己是一位局外人——一位在反閃米特的維也納被隔離開來的猶太人——勇敢無畏地與保守醫(yī)學作斗爭,希望他的發(fā)現(xiàn)能造福人道精神。貶詆他的人卻說,他在夸大自己周圍的反閃族氛圍,企圖讓自己看起來像是一位勇敢戰(zhàn)斗的英雄,而且,無論怎么說,他的許多思想皆來自他的朋友威爾漢姆·弗萊亞斯,可他卻全部據為已有。
這么多正反不一的意見,我們該采用哪一說呢?可是,再一看,我們對一個本身就是一串矛盾的人說些什么呢?他關于人性的理論異常激烈,他還是一位強硬的無神論者,除了他的早年以外,他在政治上是一位保守派。他在性欲問題上采取了極為自由的學術態(tài)度可在自己又是一位禮儀的模范和采取性節(jié)制態(tài)度的人。他宣稱自己通過有名的自我精神分析解除了精神煩惱,可他一輩子都在遭受某類精神癥狀的痛苦,其中包括偏頭疼,尿道及大腸問題,對電話幾乎病態(tài)的討厭,在極度緊張的個人壓抑時經常有暈倒的傾向,還有對雪茄幾乎病態(tài)的著迷。(他一天抽20 支,哪怕是上腭因此而得了癌之后還停不下來。)他不喜歡維也納,從未參加到當地很隨便的喝咖啡的人群里去,可又下不了決心離開這個地方去找另一個更合適的地方,直到1938 年納粹占領了奧地利之后才搬到倫敦去。
有時候,他是個不顧一切的自我中心者,他把自己比作哥白尼和達爾文,而且還對一位稱贊他的晚期作品的人說:“這是我最差的一本書,是一位老人寫的書。真正的弗洛伊德是位了不起的人!绷硗庖恍⿻r候,他又像是極其謙遜,在他的晚年,在“一份自傳性研究”中,他寫道:
那么,回過頭來,看看我這一輩子所做的些雜碎工作,我可以說,我做了許多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也提出了許多建議。將來,某些東西會從中誕生出來,不過,我自己還不能夠說這東西是大是小。然而,我可以表達一個希望,即我打開了一條通道,沿著這個通道,我們的知識會有長足的進步。
他生活在一個充滿愛心的大家庭里,周圍有很多忠實的信徒,可是,他與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和追隨者進行了好多年的爭斗。他在古稀之年還悲哀地寫道:許多人的愛我不能夠指望。我并沒有逼他們高興,沒有為他們提供舒適的生活,也沒有給他們以熏陶。這些也不是我的本意所在,我只想去探索,解開一些謎團,揭開一部分真理。
在照片中,弗洛伊德總是一臉嚴肅,表情沉重——穿戴無可挑剔,發(fā)式整齊,肅穆而不茍言笑——然而,他自己的作品,還有了解他的那些人寫的回憶文章里都證明,他是一個極為機智的人,他喜歡講一些好笑的故事,把一種心理學觀點帶進故事里。這里有一個例子,是從他對幽默的研究《玩笑與無意識的關系》中選出來的:
如果(一位醫(yī)生)問一個年輕病人,說他是否與手淫有關系,答案一定是:“O,na,nie。ǖ抡Z:u2018呵,不,從沒有”——可是,在德語中,onanie 的意思就是“手淫!保
還有一個長一點的幽默故事,弗洛伊德很喜歡講,講得也不錯:
沙申(猶太媒人)站在他推薦的姑娘一邊,替她平息那年輕男子的不滿!拔也辉诤踉滥溉绾,”后者說,“她是個不逗人喜歡的蠢人!
——“可是,不管怎么說,你并不是要去娶岳母,你想要的是她女兒!
——“是啊,可她也不太年輕了,而且她也并非嚴格意義上的美人!
——“沒有關系。如果她既不年輕,也不美,那她正好就是對您忠實的那一類!
——“而且她也沒有多少錢!
——“誰在談錢的話?那你是不是要跟錢結婚?你要娶的畢竟是個老婆啊!
——“可她的腰也駝了。”
——“哎呀,你到底想要什么?她連一點缺點都不能有嗎?”
很明顯,弗洛伊德的本色最起碼來說也算不上簡單。可是,讓我們來看看我們可以看到什么吧。
學術影響
弗洛伊德終生從事著作和臨床治療。他的思想極為深刻,探討問題中,往往引述歷代文學、歷史、醫(yī)學、哲學、宗教等材料。他思考敏銳、分析精細、推斷循回遞進、構思步步趨入,揭示出人們心靈的底層,這就是精神分析的內容極其豐富的根源。
主要理論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
精神分析理論屬于心理動力學理論,是奧地利精神科醫(yī)生弗洛伊德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創(chuàng)立。精神分析理論是現(xiàn)代心理學的奠基石,它的影響遠不是局限于臨床心理學領域,對于整個心理科學乃至西方人文科學的各個領域均有深遠的影響,它的影響可與達爾文的進化論相提并論。它有以下幾種基本理論:
一、精神層次理論
該理論是闡述人的精神活動,包括欲望、沖動、思維,幻想、判斷、決定、情感等等、會在不同的意識層次里發(fā)生和進行。不同的意識層次包括意識,前意識,潛意識和三個層次,好像深淺不同的地殼層次而存在,故稱之為精神層次。
人的心理活動有些是能夠被自己覺察到的,只要我們集中注意力,就會發(fā)覺內心不斷有一個個觀念、意象或情感流過,這種能夠被自己意識到的心理活動叫做意識。而一些本能沖動、被壓抑的欲望或生命力卻在不知不覺的潛在境界里發(fā)生,因不符合社會道德和本人的理智,無法進入意識被個體所覺察,這種潛伏著的無法被覺察的思想、觀念、欲望等心理活動被稱之為潛意識。下意識乃界于意識與潛意識的層次中間,一些不愉快或痛苦的感覺、覺、意念、回憶常被壓存在下意識這個層次、一般情況下不會被個體所覺察,但當個體的控制能力松懈時比如醉酒、催眠狀態(tài)或夢境中,偶爾會暫時出現(xiàn)在意識層次里、讓個體覺察到。
二、人格結構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沖動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guī)范,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覺察。
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zhí)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自我的機能是尋求“本我”沖動得以滿足,而同時保護整個機體不受傷害,它遵循的是“現(xiàn)實原則”,為本我服務。
超我,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通過內化道德規(guī)范,內化社會及文化環(huán)境的價值觀念而形成,其機能主要在監(jiān)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為,超我的特點是追求完美,所以它與本我一樣是非現(xiàn)實的,超我大部分也是無意識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滿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則”。
三、性本能理論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精神活動的能量來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動個體行為的內在動力。人類最基本的本能有兩類:一類是生的本能,另一類是死亡本能或攻擊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與個體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種族的繁衍與個體的生存。弗洛伊德是泛性論者,在他的眼里,性欲有著廣義的含意,是指人們一切追求快樂的欲望,性本能沖動是人一切心理活動的內在動力,當這種能量(弗洛伊德稱之為力必多)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造成機體的緊張,機體就要尋求途徑釋放能量。弗洛伊德將人的性心理發(fā)展劃分為5個階段:①口欲期;②肛門期;③性蕾欲期;④潛伏期;⑤生殖期。剛生下來的嬰兒就懂得吸乳,乳頭摩擦口唇粘膜引起快感,叫做口欲期性欲。1歲半以后學會自己大小便,糞塊摩擦直腸肛門粘膜產生快感,叫做肛門期性欲。兒童到3歲以后懂得了兩性的區(qū)別,開始對異性父母眷戀,對同性父母嫉恨,這一階段叫性蕾欲期,其間充滿復雜的矛盾和沖突,兒童會體驗到俄底普斯(Oedipus)情結(或稱為戀母情節(jié))和厄勒克特拉(Electra)情結(或稱為戀父情節(jié)),這種感情更具性的意義,不過還只是心理上的性愛而非生理上的性愛。只有經過潛伏期到達青春期性腺成熟才有成年的性欲。成年人成熟的性欲以生殖器性交為最高滿是形式,以生育繁衍后代為目的,這就進入了生殖期。弗洛伊德認為成人人格的基本組成部分在前三個發(fā)展階段已基本形成,所以兒童的早年環(huán)境、早期經歷對其成年后的人格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許多成人的變態(tài)心理、心理沖突都可追溯到早年期創(chuàng)傷性經歷和壓抑的情結。
弗洛伊德在后期對提出了死亡本能即桑納托斯(thanatos),它是促使人類返回生命前非生命狀態(tài)的力量。死亡是生命的終結,是生命的最后穩(wěn)定狀態(tài),生命只有在這時才不再需要為滿足生理欲望而斗爭。只有在此時,生命不再有焦慮和抑郁,所以所有生命的最終目標是死亡。死亡本能派生出攻擊、破壞、戰(zhàn)爭等一切毀滅行為。當它轉向機體內部時,導致個體的自責,甚至自傷自殺,當它轉向外部世界時,導致對他人的攻擊、仇恨、謀殺等。
四、釋夢理論
弗洛伊德是一個心理決定論者,他認為人類的心理活動有著嚴格的因果關系,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夢也不例外,絕不是偶然形成的聯(lián)想,而是愿望的達成,在睡眠時,超我的檢查松懈,潛意識中的欲望繞過抵抗,并以偽裝的方式,乘機闖入意識而形成夢,可見夢是對清醒時被壓抑到潛意識中的欲望的一種委婉表達。夢是通向潛意識的一條秘密通道。通過對夢的分析可以窺見人的內部心理,探究其潛意識中的欲望和沖突。通過釋夢可以治療神經癥。
五、心理防御機制理論
弗洛伊德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在其父親理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著名的“心理防御機制理論”。心理防御機制是自我的一種防衛(wèi)功能,很多時候,超我與原我之間,原我與現(xiàn)實之間,經常會有矛盾和沖突,這時人就會感到痛苦和焦慮,這時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覺之中,以某種方式,調整一個沖突雙方的關系,使超我的監(jiān)察可以接受,同時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種形式的滿足,從而緩和焦慮,消除痛苦,這就是自我的心理防御機制,它包括壓抑、否認、投射,退化、隔離、抵消轉化、合理化、補償、升華、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種形式。人類在正常和病態(tài)情況下都在不自覺地運用,運用得當,可減輕痛苦,幫助度過心理難關,防止精神崩潰,運用過度就會表現(xiàn)出焦慮抑郁等病態(tài)心理癥狀。
壓 抑——當一個人的某種觀念、情感或沖動不能被超我接受時,就被潛抑到無意識中去,以使個體不再因之而產生焦慮、痛苦,這是一種不自覺的主動遺忘和抑制。如很多人寧愿相信自己能中六合彩而不愿想像自己出街時遇車禍的危險,其實后一種的概率遠比前者大,這是一種壓抑機制的不自覺運用,因為當人意識到每次出街都要面臨車禍的威脅時就會感到焦慮,人為了避免焦慮故意將其遺忘。
否 認——指有意或無意地拒絕承認那些不愉快的現(xiàn)實以保護自我的心理防御機制。如有的人聽到親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內否認有此事以減免突如其來的精神打擊。
投 射——指個體將自己不能容忍的沖動、欲望轉移到他人的身上,以免除自責的痛苦,如一個人性張力過大,做夢時都夢見另一個人與異性在發(fā)生性行為,這是自我為了逃避超我的責難,又要滿足自我的需要,將自己的欲望投射到別人的身上從而得到一種解脫的心理機制。
退 行——當人受到挫折無法應付時,即放棄已經學會的成熟態(tài)度和行為模式,使用以往較幼稚的方式來滿足自己的欲望,這叫退行。如某些性變態(tài)病人就是如此,成年人遇到性的挫折無法滿足時就用幼年性欲的方式來表達非常態(tài)的滿足,例如在異性面前暴露自己的生殖器等。
隔 離——將一些不快的事實或情感分隔于意識之外,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這種機制叫隔離,如人們來月經很多人都說成“來例假”人死了叫“仙逝”“歸天”,這樣說起來可以避免尷尬或悲哀。
抵 消——以象征性的行為來抵消已往發(fā)生的痛苦事件,如強迫癥病人固定的儀式動作常是用來抵消無意識中亂倫感情和其他痛苦體驗。
轉 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慮轉化為軀體癥狀表現(xiàn)出來,從而避開了心理焦慮和痛苦,如歇斯底里病人的內心焦慮或心理沖突往往以軀體化的癥狀表現(xiàn)出來,如癱瘓、失音、抽搐,暈厥、痙攣性斜頸等等,病者自己對此完全不知覺,轉化的動機完全是潛意識的,是病者意識不能承認的。
補 償——是指個體利用某種方法來彌補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從而掩蓋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就是這種作用。
合理化——是個體遭受挫折時用利于自己的理由來為自己辨解,將面臨的窘境加以文飾,以隱滿自己的真實動機,從而為自己進行解脫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如狐貍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
升 華——指被壓抑的不符合社會規(guī)范的原始沖動或欲望用符合社會要求的建設性方式表達出來的一種心理防御機制,如用跳舞,繪畫,文學等形式來替代性本能沖動的發(fā)泄。
幽 默——是指以幽默的語言或行為來應付緊張的情境或表達潛意識的欲望。通過幽默來表達攻擊性或性欲望,可以不必擔心自我或超我的抵制,在人類的幽默中關于性愛,死亡、淘汰,攻擊等話題是最受人歡迎的,它們包含著大量的受壓抑的思想。
反向形式——自認為不符合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內心欲望或沖動會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現(xiàn)出來會被社會懲罰或引起內心焦慮,故朝相反的途徑釋放導致反向形成。如有些恐人癥的病人內心是渴望接解異性的,但卻偏偏表現(xiàn)出對異性恐懼。
主要著作
《歇斯底里研究》(又譯《癔病研究》,與 J.布洛伊爾合著,1895)
《夢的解析》(1900)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學》(1904)
《多拉的分析》(1905)
《玩笑及其與無意識的關系》(1905)
《性學三論》(1905)
《精神分析運動史》(1906)
《列奧納多·達·芬奇和他對童年時代的一次回憶》(1910)
《圖騰與禁忌》(1913)
《論無意識》(1915)
《超越唯樂原則》(1920)
《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1922)
《自我與本我》(1923)
《焦慮問題》(1926)
《幻想的未來》(1927)
《自我和防御機制》(1936) (安娜·弗洛伊德著)
《摩西與一神教》 (1939)
弗洛伊德文集8卷本
內容提要
第一卷,癔癥研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形成時期的重要著作,包括《癔癥研究》、《日常生活心理病理學》。這兩部著作均屬于弗洛伊德心理病理學的范疇。
第二卷,釋夢,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形成的標志性著作,包括《釋夢》以及相關的《論夢》、《釋夢在精神分析中的運用》、《論釋夢的理論與實踐》。這些論著均屬于精神分析一大理論支柱~一釋夢的范疇。
第三卷,性學三論與論潛意識,弗洛伊德早期關于精神分析學另外兩大理論支柱——性本能論和潛意識論的主要專著,包括《性學三論》、《兒童性理論》、《“文明的”性道德與現(xiàn)代神經癥》、《愛情心理學》、《論自戀:導論》、《本能及其變化》、《壓抑》、《力比多類型》、《詼諧及其與潛意識的關系》、《論潛意識》、《精神分析中的潛意識的注釋》。這些論著均屬于弗洛伊德性心理學與潛意識論的范疇。
第四卷,精神分析導論,弗洛伊德第一部全面和系統(tǒng)闡述精神分析學的代表性著作!毒穹治鰧д摗罚ǔ醢婷麨椤毒穹治鲆摗罚,屬于弗洛伊德早期對讀者進行精神分析導讀著作的范疇。
第五卷,精神分析新論,弗洛伊德關于精神分析學專著的續(xù)篇,包括《精神分析新論》(初版名為《精神分析引論續(xù)編》)、《精神分析五講》、《精神分析運動史》、《精神分析綱要》。這些著作均屬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新論的范疇。
第六卷,自我與本我,弗洛伊德后期關于精神分析學的修正、補充和發(fā)展的重要論著,包括《超越快樂原則》、《群體心理學與自我的分析》、《自我與本我》、《抑制、癥狀與焦慮》。這些論著基本上屬于弗洛伊德社會心理學的范疇。
第七卷,達·芬奇對童年的回憶,弗洛伊德關于美學方面的重要論著,包括《戲劇中的變態(tài)人物》、《作家與白日夢》、《達·芬奇對童年的回憶》、《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覺與夢》、《米開朗基羅的摩西》、《陀思妥耶夫斯基與弒父者》、《非專業(yè)者的分析問題》。這些論著均屬于弗洛伊德美學心理學的范疇。
第八卷,圖騰與禁忌,弗洛伊德有關人類學、社會學、文化學、宗教學、歷史學和哲學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包括《圖騰與禁忌》、《一個幻覺的未來》、《文明及其缺憾》、《為什么有戰(zhàn)爭?》、《摩西與一神教》。這些論著基本上屬于弗洛伊德心理哲學的范疇。
弗洛伊德對夢分析
弗洛伊德把夢的實質理解為夢“是一種愿望達成,它可以算是一種清醒狀態(tài)精神活動的延續(xù)”,是由高度錯綜復雜的智慧活動所產生的。他引用大量的夢的例證證明夢的意義在于愿望的滿足。他指出,使愿望在夢中得到滿足可用以維持精神的平衡,同時也是為了保護睡眠不受干擾。
弗洛伊德多次進行自我實驗,他故意吃很咸的食物,控制飲水,在口渴的狀態(tài)下入睡。晚上夢見喝水,痛飲甘泉。他從夢中醒來確實想喝水。夢中的喝水可以緩解他的渴,他就不用醒來,睡眠得以保證。弗洛伊德認為這是一種“方便的夢”。
弗洛伊德年輕時,經常晚上工作到深夜,早上貪睡而懶于起床。早上到來時,夢見自己起床梳洗,心理上有了交代,繼續(xù)睡下去就覺得心安理得。他還發(fā)現(xiàn)與他一樣貪睡的醫(yī)院同事裴皮的夢。有一天早上,裴皮睡得正香,房東太太喊道:“裴皮先生,快起床,您該上班了!庇谑撬麎粢娮约核卺t(yī)院的某個病房里,床頭牌號還寫著自己的名字,裴皮在夢中想,既然自己已經到了醫(yī)院還住進了病房,就一翻身又繼續(xù)睡覺。
有位朋友的妻子夢見來月經,請教弗洛伊德是什么意思。弗洛伊德推測說她懷孕了,而她的愿望是不要懷孕,所以在夢中月經如期而至。
另一位夫人夢見上衣沾滿了乳汁,弗洛伊德解釋她已有了一個孩子。這個孩子并非是第一胎,年輕的媽媽希望即將誕生的孩子比上一個孩子有更多的奶水吃。
一位年輕女人因終年在隔離病房里,照顧患傳染病的小孩,許久沒有參加社交活動。她告訴弗洛伊德,她夢見一大群人歡娛。弗洛伊德解釋說,她希望孩子的病早日康復,滿足她參加社交活動的愿望。
弗洛伊德認為,不論是簡單還是復雜的夢,本質上都是愿望的達成。兒童的心理較之成人的單純,所做的夢也就單純,是通俗的白話文而不是深奧的象形文字。他說,就像我們研究低等動物的構造發(fā)育,以了解高等動物的構造一樣,我們應該可以多多探討兒童心理學,以了解成人心理。小孩的夢,是簡單明顯的愿望達成,雖然它比起成人的夢顯得枯燥,但卻提供了夢的本質是愿望的達成。雖然它比成人的夢簡單,但卻證明了人的夢的本質。因為兒童的夢簡樸、明白、易懂,它未曾化裝或很少化裝,有攝人靈魂的自然美。分析兒童的夢不需要任何技術。
1896年夏天,弗洛伊德和妻子、8歲的小女兒、5歲3個月的兒子,以及鄰居家12歲的小男孩一起去旅行。他的小女兒對鄰居家的男孩有好感,兩人玩得十分開心。第二天早餐時小女兒說:“作晚我夢見艾米爾成了我們家的人,和我們一樣叫爸爸、媽媽,和我們同睡一個房間,媽媽進來,在每個人的枕頭下塞了一塊巧克力”。小女兒想讓鄰居家孩子成為永久的好朋友的愿望在夢中得到滿足。
兒童的夢是愿望的滿足,成人的夢也是如此,這點在文藝作品和日常生活中論據很多。
施溫德作的名畫《囚犯的夢》,可被看作是夢的滿足的典型代表。囚犯想從窗口逃走,因為陽光從窗口射入牢房,將他從夢中喚醒。重疊而立在窗前的妖神,無疑代表囚犯攀緣上窗所應繼續(xù)站立的位置。站在頂端而靠近窗口的妖神的面貌,恰好和夢者面貌相似。
其他同名人物
油畫大師
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Freud)1922年生于維也納一個猶太人家庭。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他與生俱來的懷疑、孤獨和好奇精神常常使自己不安,對世界的感知也就保持了一種特殊的知覺能力。這種知覺能力也就被帶入畫面,成為他獨樹一幟的鮮明標志。1939年弗洛伊德進入英國圣工會繪畫學校,受業(yè)于校長莫里斯門下.這個時期他的繪畫題材寬泛,并受到超現(xiàn)實主義的影響,其繪畫較為精致入微但卻開始具有某種后來的敏感。從40年代到80年代,他定居在倫敦,無論作為藝術家還是普通人,弗洛伊德都被認為是難以相處的。他將自己處于孤僻和封閉的狀態(tài),遠離喧囂的國際藝術潮流,更多地向自己領域的縱深開掘。其繪畫對象從不敘述戲劇性的事件,基本上以室內肖像、裸體肖像為主。這也使他成為一個定型的畫家.而他也就在室內從親近的人身上不厭其煩地刻畫著某種近乎神經質的狀態(tài),他喜歡畸形而病態(tài)的主題。其作品風格粗率、性感而注重繪畫性。他的繪畫題材寬泛,并受到超現(xiàn)實主義的影響,其繪畫較為精致入微但卻開始具有某種后來的敏感。
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中國,弗洛伊德的風格對“新生代”潮流的興起具有強烈的感召力。中國的藝術家們正是在表達人對現(xiàn)實的“異樣”感覺上,尋找到“弗洛伊德式切入”,這當然為弗洛伊德所始料未及,但這也正顯示了他作品跨越時空的魅力。
盧西恩·弗洛伊德(Lucian Freud)是著名心理學家西蒙·弗洛伊德的孫子,出生于1922年12月。誠如所有有教養(yǎng)的維也納人家庭,他的長輩在他幼時的環(huán)境里便創(chuàng)造一種維也納意識--一種懷疑與探索精神。在曰耳曼語系中,奧地利人對孤獨的敏感幾近與生俱來,文藝作品中遁世隱居的主題每每映現(xiàn)出肉體中不安定分子的漂泊之影。作為著名的心理學家,他的祖父讓年幼的孫子讀四行詩《絞刑架下的歌》,在他的起居室里掛上布魯蓋爾的畫……,這一切致使他形成一種特殊的知覺力。到了1933年,盧·弗洛伊德跟隨父親移居英國,這位奧地利人成了后來著名的英國畫家。
盧西安·弗洛伊德20歲以前的作品幾乎全部直接依靠觀察所得的材料。那時候的英國、實際上是慕尼黑的英國--已被戰(zhàn)爭的預兆嚇得毫無生氣,人們心理所郁積的莫名恐懼遠多于言行的表露。或許是幼年時期的性格導致,也可能是他對現(xiàn)實的敏感,他青春的靈魂被二條看不見的線導引著迂回在感覺和夢幻的旅途。六十年代的盧西恩·弗洛伊德的確遠離了喧囂的國際藝術潮流,開始向自己領域的縱深方向掘進,與真人等大或整個上去痹繪人更大幅的作品里,被畫者常有一種不屈的姿態(tài),或頭部頌斜向后,或雙臂抬舉,作品主題迷失在前所未有的生動效果之中。好似一股強烈力量驅使畫筆,呈環(huán)狀的、Z字形的、拱形的筆觸在粗帆布上敲擊出粗暴的肌理一-這種激斑翻騰的曲線是50年代末期畫法的升華,足以讓人產生震顫的驚異。
近年來,盧西恩·弗洛伊德在英美舉辦了多次個人畫展,他的作品是倫敦佳士德與蘇富比拍賣會上當代藝術家的最高價,從而使他再次成為評論家們關注的焦點。他無疑是當代最有才華的繪畫大師。他的傳聞可謂是形形色色,而且均與性有關。諸如他對待女性方面的怪癖、輕率的生活態(tài)度及私生子,等等。也不能否認他的另一面,特別是他所具有的卓越的繪畫才能、獨特的藝術追求及迷人的風度與魅力。正是所有這一切,構成了一個活生生的人、一個頗有影響的傳奇人物——畫家盧西恩·弗洛伊德。
弗洛伊德的油畫《沉睡的救濟金管理員》在2008年5月13日在紐約以3364萬美元的天價被一名歐洲收藏家買下,成為在世畫家最昂貴的作品,打破了美國藝術家杰夫-昆斯的《懸掛的心》2007年創(chuàng)造的2360萬美元的紀錄。 這幅裸體畫將成為一個在世藝術家被拍賣的最昂貴畫作,并且由于畫中人蘇爾仍然活在世上,所以它也將成為世界上最昂貴的活人裸體畫。
計算機科學家
羅伯特·弗洛伊德(Robert W.Floyd,1936-)
計算機科學家,圖靈獎得主,前后斷言法的創(chuàng)始人,堆排序算法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