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楊永漢

    楊永漢

    楊永漢博士,男,香港學(xué)者,男,廣東海豐人,1982年畢業(yè)于香港樹仁學(xué)院(今為香港樹仁大學(xué))中文系。先后獲得新亞研究所碩士、英國諾定咸大學(xué)(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碩士、香港大學(xué)社會工作學(xué)碩士、新亞研究所博士、北京師范大學(xué)古代文學(xué)...

    簡介

    楊永漢博士,男,香港學(xué)者,男,廣東海豐人,1982年畢業(yè)于香港樹仁學(xué)院(今為香港樹仁大學(xué))中文系。先后獲得新亞研究所碩士、英國諾定咸大學(xué)(University of Nottingham)碩士、香港大學(xué)社會工作學(xué)碩士、新亞研究所博士、北京師范大學(xué)古代文學(xué)博士,F(xiàn)為香港荃灣圣芳濟(jì)中學(xué)資深教師、副校長,曾任教于香港城市大學(xué)、新亞研究所、香港樹仁大學(xué)及澳門大學(xué)等著名學(xué)府。

    著作

    師承全漢升先生,其學(xué)術(shù)知識面廣泛,涉獵文、史、哲各方面,尤攻明史以及明代經(jīng)濟(jì)研究。專著包括: 《論晚明遼餉收支》、《虛構(gòu)與史實(shí)──從話本三言看明代社會》、多篇論文發(fā)表于《文史通訊》、《新亞論叢》及國際學(xué)術(shù)研討論文集等。

    家庭及去向

    楊永漢與其妻梁綺芬女士相愛多年,夫妻情深。雖無子女,但由于教學(xué)多年,桃李滿門,得意門生極多,他常說:“我雖無子女,將來學(xué)生們就是我的子女了!”楊師為人謙遜而自信,料將于近年轉(zhuǎn)職大學(xué)任教,專心學(xué)術(shù)研究。

    楊永漢

    論文之一

                                                                       《論孟子“人”與“禽獸”之別

    一、從孔子到孟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約生於周靈王二十一年,卒於周敬王四十一年(約西元前551~479年)?鬃由侠^堯、舜、湯、文、武、周公之文化系統(tǒng),下開中華民族以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儒家精神?鬃拥膫ゴ,不單在於開創(chuàng)教育新概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更在於他指出“人”除滿足欲望,拼命求生外,還有一個“仁”的道德境界?鬃又苓[列國,宣揚(yáng)仁政,力挽狂瀾於既倒?上еT國以力爭權(quán),以戰(zhàn)掠地的形勢已矗然而成?鬃舆[說諸侯,只落得積極款待,卻被冷落的局面。仲尼失意,退而講學(xué)於鄉(xiāng),並以繼承及發(fā)揚(yáng)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鬃又幔凶铀颊,其再傳弟子孟子,以繼承孔子學(xué)說,發(fā)揚(yáng)儒家精神為使命,鼓其勇氣,舌戰(zhàn)時流,維護(hù)孔子學(xué)說。

    《史記》曰:“孟子序詩書,述仲尼之意”。孟子一書中引《詩》者有30次之多,論《詩》有4次;引《書》則有18次,論《書》則有1次。如此,即孟子是以詩、書(儒家的主要教材)作為辯論及思想的依據(jù)。如《孟子·告子上》:“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笨鬃釉唬骸盀榇嗽娬,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睹献·盡心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於《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薄睹献·萬章上》:“故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以意逆志,是為得之。”從上列記載可知,孟子是以承接儒家的學(xué)術(shù)思想為己任。

    孔子雖祖述周文化,對三代文明亦有所損益,但周代文明,在春秋時禮樂崩壞,已不復(fù)舊觀。孟子生於戰(zhàn)國之世,士與庶民的階層產(chǎn)生變化,孟子對人性本質(zhì)有更深的體會,因此對王道思想、民貴主張、天爵人爵等概念有較深入地分析和闡釋?鬃又厝手囟Y,帶有謙和的中庸思想,呈現(xiàn)出溫良恭儉讓的行為和情緒狀態(tài);而孟子居仁由義,故英氣勃勃,面對戰(zhàn)國諸王及霸主,在其留難與對辯中,仍處處顯露出其浩然正氣。

    《孟子·萬章下》:“北宮錡問曰:u2018周室班爵祿也,如之何?u2019孟子曰:u2018其詳不可得聞也。諸侯惡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然軻也,嘗聞其略也。天子一位,公一位……。u2019”

    《孟子·離婁上》:“離婁之明,公輸子之巧,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瓐蛩粗,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聞,而民不被其澤,不可法於後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從上列兩則記載可知,孟子終身不放棄王道思想,以拯救萬民為己任,而且基本上是擁護(hù)傳統(tǒng)制度。孟子周遊列國,無非宣揚(yáng)王道,匡時濟(jì)世。雖然其思想被摒棄於時流,但那種追求理想的執(zhí)著,救民於水火的熾熱心情,百世而後仍覺其鋒。

    戰(zhàn)國之世,戰(zhàn)爭頻仍,人與人及國與國之間是以奇智燒檣校源圻迸涯鏋楦。毛I(xiàn)友垡娦靶型犸L(fēng)熾盛,以其憂患憂道之心,負(fù)起了捍衛(wèi)儒家思想的責(zé)任,提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粤Ψ苏,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輾玻縉呤又鬃右!保ā豆珜O丑上》),更說明自己對孔子是心悅輾。?dāng)其時楊朱、墨翟之徒遍天下,思想普遍歸於自然主義、極端利己主義及絕對至公主義;其次,告子性無善惡論,縱橫家權(quán)力爭奪的思想等都嚴(yán)重影響孔學(xué)中愛有等差,內(nèi)仁外禮的學(xué)說。非儒主義流行於當(dāng)世,孟子要重整儒學(xué)餘緒,力挽狂瀾,故展其雄辯之才,評駁楊、墨、告子、縱橫諸家。在在指出,人困於欲望名利,其“人性”將受蒙蔽,並作出損人利己的行為。

    二、“禽獸”與“人”

    所謂“人”,基本上具有兩種理解:一是自然人,即具有種種原始要求的身體的人,其行為乃隨著身體的欲望而出發(fā);二是仁人,即孔子所說“成人(仁)”,其行為本諸愛人而出發(fā),即所謂仁者愛人。修仁是要發(fā)揮與生俱來的人(仁)性,生活中的一切活動乃可全依仁而出發(fā)。

    所謂“自然人”,即具有與禽獸無別的欲望追求的生理人(生物性)?鬃,孟子從來沒有否定此種生理需求的人,孔子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鬃用鞔_指出飲飲食食,即身體五官的享用,及男男女女,即男女之間的愛慕,其終極的要求是性交,此亦是身體覺受中最令人有快感的活動。此兩種欲望是人類最大的欲望,無可否認(rèn),此兩種欲望是源於人類原始動物性,與禽獸共通。

    孟子見齊宣王,力陳行王道之重要,宣王屢次反駁,認(rèn)為孟子之言“大哉”,基本上是不能行,更說出“寡人有疾”:好勇、好貨、好色(梁惠王下)。這裏可以看出,齊宣王根本無心行仁政,推王道,其所急切者無非攻城掠邑,擴(kuò)展版圖,滿足個人欲望。所謂“仁,義、禮,知”只能作口頭說話,不付諸實(shí)行。筆者最初看到此節(jié),心感孟子的難堪,直覺上感到孟子在千方百計地討好宣王,希望宣王接受及哂悶渲鲝堉螄。?dāng)人生經(jīng)驗稍為豐富,對孟子的瞭解加深以後,才知道孟子從沒有討好宣王。宣王所陷的好勇、好貨、好色,根本就是人類普遍所陷溺者,就如飲食一樣,只有程度上的嚴(yán)重性差距,很難說對錯,就如富人吃三十萬元一隻的鮑魚,窮人只清茶淡飯。因此,孟子不否定宣王的本性,反而因勢利導(dǎo),指出舉國有積糧,男子有妻室,則王好貨、好色無傷於治國。倘若孟子大加韃伐,除不見用於宣王外,亦可算不通人情。

    這裏我們可以借用西方著名心理學(xué)家佛洛伊德(S·Freud)的研究成果作一闡釋。佛洛伊德將人類人格的構(gòu)成分為三個層面,即本我(id,大陸學(xué)者譯作伊底),自我(ego)及超我(supelego)。所謂“本我”即人類原始欲望,是生物性的,主要呈現(xiàn)性本能及侵略性衝動。此欲望亦成為人類生命的動力(drive),亦即是欲望的動力。佛洛伊德對人性是處於消極及悲觀的一面,他認(rèn)為人的奮鬥無非是滿足身體的覺受,身體的快感是人人所追求的覺受,無必要否則和摒棄,故不否定享樂原則(principle of pleasure)。人類出世的一天開始,就是步向死亡;人類亦很難逃過欲望的枷鎖,特別是性。佛氏的研究很多均集中研究性對人類的影響,例如他認(rèn)為人的行為受五歲前的性經(jīng)驗所決定,並將之分為口欲期,肛門期及性徵期。他的《夢的解析》的案例,很多都與性有關(guān)。

    所謂“自我”是指透過有系統(tǒng)的理性化過程,而意識到人在“人類”群中的理性行為。此自我是大部分在意識層面顯示,而自我的精神活動是依照“現(xiàn)實(shí)原則”(reality principle)和續(xù)發(fā)思考步驟(secondary thinking process)來進(jìn)行。亦即是“人”透過理性的分析知道如何與群體相處,清楚知道群體所不接納和接納的行為。可以說是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定,和適應(yīng)社會、傳統(tǒng)的要求。

    所謂“超自我”是人類的良知和道德感,超自我是監(jiān)察及約束本我和自我的行為。在此,佛氏沒有否定人的高尚情操,但我們可以相信佛氏所接觸的個案大多呈現(xiàn)人類的原始性,生物性,使他對生命產(chǎn)生負(fù)面的理念。

    佛氏的學(xué)說直接影響近代歐美國家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個人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被接受及認(rèn)定。本我(伊底)的理論,普遍被接受;當(dāng)然佛氏的理論受到西方思想家的衝擊,如羅哲斯(C.Rogers,大陸學(xué)者譯作羅傑斯)所提出的人本主義,其主張的同理心(Empathy)更普遍哂渺遁o導(dǎo)技巧中;容格(C.G.Jung,大陸學(xué)家譯作榮格)的心理分析學(xué)派都是對佛氏的理論作出反響。

    可是,無論如何,人類不能否定的就是生物性。我們可撫心自問,在我們的思維中曾多少次出現(xiàn)過鬼卑鄙下流的思想、意識或意念。因此,我們亦不能否定或否認(rèn)我們具有與禽獸無異的渴欲。佛氏的理論就是不否認(rèn)人是有這種原始的生物性。我們?nèi)魧⒎鹗系谋疚依碚撆c孔孟作一比較,不難看出,孔子和孟子從沒有否定人的自然欲望。試看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我想孔子在說這句說話的時候是受到責(zé)難,文句急速,帶有肯定的語氣,如此即表示孔子用肯定的語氣在回答問題。那麼,回答哪些問題?詩經(jīng)之中,言及男歡女愛者比比皆是:關(guān)雎、姣童,氓、柏舟、兼葭等等?鬃映蕡(zhí)禮,竟然讚美《詩經(jīng)》中的愛情詩篇,我想應(yīng)是被責(zé)難的主因。試想想“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究竟有甚麼不對?

    孟子究竟是不是討好齊王而不否定其好勇、好貨、好色?試看看孟子的浩然正氣:

    《孟子·盡心下》:“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泵癖舅枷,認(rèn)為君主在平民國家之下,甚類似現(xiàn)代所說的“公僕”。在階級觀念甚重的古代,孟子能振臂而呼以民為貴,不可不勇。

    孟子的勇不獨(dú)呈現(xiàn)於理論上,謂孟子:“偃收咧^之伲義者謂之殘。殘僦耍^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未聞弒君也!保ā读夯萃跸隆罚┯帧睹献·萬章下》載齊宣王問卿。孟子曰:“u2018王何卿之問也?u2019王曰:u2018卿不同乎?u2019曰:u2018不同。有貴戚之卿,有異姓之卿。u2019王曰:u2018請問貴戚之卿。u2019曰:u2018君有大過則諫,反復(fù)之而不聽,則易位。u2019王勃然變乎色!庇帧峨x婁下》:“孟子告齊宣王曰:u2018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u2019”

    當(dāng)著一國之主的面前直斥殘害國家的君主不能稱為君,只是一夫,所謂一夫即一個只會傷害別人的男人,說得明白點(diǎn)就是此種人死不足惜。孟子更不惜得罪齊王,說出了千百年以後民眾的願望,就是君主失德,我們就換了他。我想要一個人當(dāng)國家領(lǐng)導(dǎo)人或一國之總統(tǒng),這樣直接的說出這話,實(shí)在很困難,亦正好表示孟子並無討好君主的意圖或行為,《萬章》篇的記載可看到齊王聽了之後是勃然色變——發(fā)脾氣了。人是相對的感情,就算是君主也不例外,人無必要為昏君而忠心。千古而後,其氣魄仍震人心脈。就如孟子所說:“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究竟有幾人能做得到?以此推論,則孟子不否定宣王的欲望,並不是討好他,而清楚明瞭“人”根本就必定有這種欲望,問題在於如何將之合理呈現(xiàn),簡單說,即是使之合於“禮”。

    孟子如何界定人與禽獸之別?孟子曰:“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聖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保ā峨墓稀罚;又曰:“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保ā峨墓隆罚┥铒栕,閑來無事,遊遊蕩蕩,這種生活是近於禽獸。所謂“人”,要知人倫,明進(jìn)退,對別人有責(zé)任感。孟子批評楊氏的為我主義和墨子的無君理論,是禽獸的行為。禽獸不知道有義、有信,倘若人缺乏了這種道德的責(zé)任感,那麼,與禽獸就沒有分別。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保ā峨x婁下》)又曰“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側(cè)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保ā豆珜O丑上》)孟子繼之而推演人性,認(rèn)為人之所以異於禽獸是因為有發(fā)自內(nèi)在本性的“善”,此“善”已具有仁、義、禮、智諸德,是不假外求,亦不須教育,是本有的。人之所以看不見性善,是因為受到蒙蔽,不能尋找本心。人之所以行義,是因為內(nèi)在已具有仁義之心,並不是受過仁義的教育才行行義。孟子正氣凜然說出“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人性本善,我們?nèi)祟愔援愳肚莴F就是因為我們有這個“人性”。孟子指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保ā豆珜O丑上》)。不忍人之政就是仁政,不忍人之心是源於性善。在《梁惠王上》中,孟子因齊宣王放生一用作釁鐘的牛,而指出宣王的不忍其“觳觫而就死地”就是仁者之心,具備仁者之心必定能推行仁政。孟子並解釋由個體的關(guān)懷及愛而能推演至對整個民族國家的關(guān)懷及愛,此稱為“推恩”,能推恩,治國就可“哽墩粕稀薄_@種“仁”心是人類逸出個體形軀而與他物產(chǎn)生共感,及於物,及於人、及於萬物、及於宇宙,憐憫、愛護(hù)、博愛、仁慈等等道德都呈現(xiàn)出來。

    孔子的道,內(nèi)存仁,外呈諸於禮,全是見之於行為表現(xiàn)。《論語》一書的記載沒有論及“為甚麼我們會有道德?”這一論題;而孟子紹述孔子的道統(tǒng),由發(fā)現(xiàn)“性本善”而推演至天人合一的境界,從倫理的觀念伸述至人道之所以與天道之必然合一的理論。因此解釋了道德的必然性,即性本善和道德價值的普遍性,即仁、義、禮、智,為人類茫然若失的生命價值找到安身立命的依歸,亦為“人”與“禽獸”之別下了定義。

    在此再申論一些辯題。有論者認(rèn)為四端不獨(dú)見之於人,亦見之於禽獸,如烏鴉之反哺、狗犬之護(hù)主。無疑,此等行為是孝的表現(xiàn),是義的表現(xiàn),但它們的行為並不是發(fā)自其良知,是大自然給它們的自然反應(yīng)。從另一角度看,即是沒有不反哺的烏鴉,沒有不守義的狗犬,是沒有選擇權(quán),沒有是非的判斷。因此我們會說一些人只知忠心,而不識判斷是非者是狗,就是這個原因。禽獸的生理反應(yīng)受大自然支配,思春期來臨便思春,產(chǎn)卵期來臨便產(chǎn)卵。

    禽獸於生理反應(yīng)只有滿足和不滿足的分別,而人類則可以濫,亦可以淡。中間涉及人對外界的判斷與良知,動物爭食不會讓,而人會;人會“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動物不會。

    三、如何從“禽獸”到成“人”

    《論語》、《孟子》所言“仁”有兩種意義:諸德的總稱和諸德之一。

    《子路》:“剛毅木訥近仁”,又云:“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能行恭寬信敏惠於天下者皆為仁,而克伐怨欲與寬信敏惠相對,故仁者涵諸德之善,不仁者則諸德全不顯現(xiàn)。又《子張》載:“博學(xué)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由是觀之,仁的蓋涵範(fàn)圍非常之寬大。甚至及於日常的生活禮儀均呈現(xiàn)仁德,如《八佾》載人如不仁如禮樂何,則仁貴乎禮樂。

    至於孟子將仁解作總德者大概只有一章,《公孫丑》:“孔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夫仁,天之尊爵也,人之安宅也……如恥之,莫如仁。”後兩仁字,朱熹訓(xùn)為全德之仁,謂:“仁、義、禮、知皆天所與之良貴,而仁者,天地生物之心,得之最先而兼統(tǒng)四者,所謂元者善之長也。故曰尊爵在人,則為本心全體之德!庇衷唬骸安恢Y義者,仁該全體,能仁,則三者在其中矣!

    仁乃諸德之一,則見諸於各章,如《論語》:“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知者樂水,仁者樂山”(《雍也》),“仁者必有勇,勇者未必有仁”、“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憲問》)!蛾栘洝菲浴叭、知、信、直、勇、剛”為六德,則仁為眾德之一甚明。

    孟子論仁以全德之義為中心者較少,通常是仁義並用。如《離婁上》:“仁之實(shí),事親是也;義之實(shí),從兄是也;知之實(shí),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禮之實(shí),節(jié)文斯二者是也!;(《告子上》):“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知也!保弧侗M心下》:“仁之於父子也,義之於君臣也;禮之於賓主也;知之於賢者也!;《盡心上》:“仁義禮知根於心”等等。

    孟子以仁與諸德並列,明顯凸出仁乃德行的一種。在《論語》中,只有《學(xué)而》載有子言:“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如此,則仁並不等於孝悌,要行孝悌,必須先具備仁的心。又子曰“仁者愛人”,均說明不同環(huán)境依恃著仁呈現(xiàn)不同的德行。

    此節(jié)所論是人如何成就全德的“仁”,即如何成就終極的道德境界,亦即是後世所說的“完人”。人具有與禽獸無異的原始欲望,同時亦具人類獨(dú)有的善。兩者之間如何協(xié)調(diào)?

    要達(dá)至仁的境界,就要反躬求諸己。甚麼是“反躬求諸己”?就是先要相信人有性善的根器,而人雖有仁的根器,可惜受利欲所薰染,時生疑惑,所以必須時加反省,體察自己的行為;故必須“日三省吾身”、“克己復(fù)禮為仁”、“茍志於仁,無惡也”,“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等!叭∥嵘怼笔撬伎甲约旱男惺欠裾_?“克己復(fù)禮為仁”就是修,就是戒,凡違背禮者要堅持拒絕,要“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所謂“克”是有壓制、強(qiáng)抑的意思,即日常生活我們必定遇到一些誘惑,誘惑出現(xiàn),要以禮作為衡量,不合禮者不為。當(dāng)然此處又出現(xiàn)另一辯題“如何是合於禮?”,篇幅關(guān)係,不在此處討論。當(dāng)我們知道甚麼是“仁”的行為後,就不會隨便放棄仁的行為,此境界亦即是明代理學(xué)家王守仁所說的“知行合一”,你不行,是因為你不知。

    《公孫丑上》:“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fā),發(fā)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毙袨樯嫌袉栴},就要自我反省。

    《離婁下》:“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恒愛之,敬人者恒敬。有人於此,其待我心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倘若自己以為已具備仁愛、禮敬之心及行為,仍遇“橫逆”者,最後亦是要自省。當(dāng)然,經(jīng)反覆自省及思考後,發(fā)覺自己的行為沒有錯誤、理念上沒有私心,所作皆合乎道義,則要有“雖千萬人而吾往矣”的氣概去堅持。

    《盡心上》:“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眨瑯紡笱,?qiáng)恕而行,枪a誓傘!?

    四端雖與生俱來,但不懂得自我反省,不能持久呈現(xiàn)。

    《告子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xué)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又曰:“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謂美乎?……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離禽獸不遠(yuǎn)矣!”

    仁是心,義是實(shí)踐。不要放棄求仁的決心,否則與禽獸無異,因為禽獸不會反省,不會求仁,禽獸一切的行為都是生物性的自然反應(yīng)。倘若人放棄人獨(dú)有的追求善、追求仁的心,則與禽獸有何分別?

    《滕文公上》:“分人以財為之惠,教人以善為之忠,為天下而得仁者謂之仁。”仁者所作的行為皆合乎道,因此可以內(nèi)聖外王。內(nèi)成就自我的道德境界,外則影響別人,使共同追求品德的提升。佛家提出“戒、定、慧”去面對五濁世界的誘惑,孔孟提出禮治,反省,而使本性自有的“仁”——涵蓋諸德者,呈現(xiàn)於生活中。

    四、結(jié)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請讀者留意,這兩句說話不是學(xué)問,而是實(shí)踐。沒有在生活中,生命的過程中反復(fù)思考檢討,那只是空談,只是用來調(diào)劑生活的文字。佛家所說的小悟數(shù)百次,大悟只需一次,其實(shí)亦適用於儒家。

    孟子所提出仁政、王道、王政等概念,是基於他提出的性善論!袄衔崂弦约叭酥希孜嵊滓约叭酥,天下可哽墩啤。贯屫汌崿佐]員K暮;不拓汌崿無以保妻子!保ā读夯萃跎稀罚┩萍杭叭耍殪短煜,如此則大同小康的社會便會出現(xiàn)。齊宣王的好貨好色,孟子亦不加以批評,指出“與百姓同之,於王何有?”(《梁惠王下》)是承認(rèn)人的原始動物本能,但動物性外,還有一個令人類足被稱為人的“善”。發(fā)揮本有的性善,人就無往而不利。所謂“舉斯心加諸彼”,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孔子的忠恕是“內(nèi)聖”,而孟子的“仁政”是外王。能內(nèi)聖就能外王,孟子的性善論就是說人人皆能內(nèi)聖外王,因為人人皆性善!豆珜O丑上》指出人生而皆有四端:仁、義、禮、知,並引孺子將入於井,人自然的心理反應(yīng)作為例子。

    人無異於禽獸者飲食情欲,而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乃人具有四端。人倘若放縱欲望,過分著重感官的享受,就會“陷溺其心”《告子上》,使與生俱來的善性受到蒙蔽。容格的一段說話足以表達(dá)現(xiàn)代世界最大的問題:

    “人類最大的敵人不在於饑荒、地震、病菌或癌癥,而是在於人類本身,因為,就目前而言,我們?nèi)匀粵]有任何適當(dāng)?shù)姆椒,來防止遠(yuǎn)比自然災(zāi)害更危險的人類心靈疾病的蔓延!

    請反復(fù)思量,我們?nèi)祟愂窍硎苡,抑或是受制於欲望而埋沒了本性。



    TAGS: 現(xiàn)代學(xué)者
    名人推薦
    • 吉川日奈
      吉川日奈(Hinano Yosuikawa,1979年12月21日~) ,女,日本東京人。被稱為「九頭身妖精美女」,這主要是因為吉川日奈有九頭身的模特身材、小天使...
    • 丹·史蒂文斯
      丹·史蒂文斯(Dan Stevens),1982年10月10日出生于英格蘭薩里郡克羅伊登,英國影視演員。2004年,在他的熒屏處女作《弗蘭肯斯坦》出演亨利&m...
    • 米澤圓
      日本女性聲優(yōu)、歌手,大阪府出身,所屬事務(wù)所為81 Produce。出道作為《棒球大聯(lián)盟》一年級同級生,代表作有《輕音少女》平澤憂、《Another》赤澤泉...
    • 白玉昆
        白玉昆(1894—1971)藝名粉蝶仙。北京人。京劇生角演員。幼時在河北安次縣葛漁城科班學(xué)戲,9歲轉(zhuǎn)入北京慶云創(chuàng)辦的天津德勝奎河北梆子科班作科。...
    • 中原茂
      中原茂(1961.1.22-),神奈川縣鎌倉市出身的男性聲優(yōu)。《新機(jī)動戰(zhàn)士高達(dá)W》中,他以淡然、冷漠的聲線配合情感內(nèi)斂的表演,將冷靜理智且充滿神秘氣...
    • 黃嘉千
      黃嘉千,1973年6月13日出生于臺灣桃園縣,中國臺灣主持人、歌手、演員。 1996年,以專輯《愛都給我》唱片歌手出道,獲得第八屆臺灣金曲獎的提名,而...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