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周素珊(1922年生于廣西), 女,筆名畢璞。原籍廣東中山,嶺南大學中文系畢業(yè)。1938年來到臺灣后,曾任《征信新聞報》(《中國時報》前身)家庭版主編,《公論報》副刊主編,《婦友月刊》總編輯等職,現(xiàn)已退休專心從事創(chuàng)作。
畢璞的筆齡將近五十年,在漫長的寫作生涯中,畢璞的筆路甚廣,她 寫散文、小說、兒童故事、雜文、評論、傳記,也翻譯過英美的文學作品。
畢璞作品產(chǎn)量雖多,但是她一向只為興趣以及有所感而寫,“以我筆寫我心”是她的寫作信條。她的文章清新雅麗,在平淡中蘊含著哲理,言之有物,非一般花拳繡腿者可比。
畢璞已出版的著作有《故國夢重歸》、《風雨故人來》、《寂寞黃昏后》、《心燈集》、《秋夜宴》、《綠萍姊妹》、《無言歌》、《清音》、《春花與春樹》、《明日又天涯》、《畢璞自選集》、《老樹春深更著花》、《有情世界》等39篇。她一篇早期的散文《第一次真好》,被選入人教版初一語文課本第7課《短文兩篇》之一,(節(jié)選自《無言歌》)。 (另一篇為張曉風的《行道樹》)
《第一次真好》
路過人家的墻下,偶一抬頭,看見一棵結(jié)實累累的柚子樹。一顆顆碩大的黃綠色柚子,沉甸甸垂吊在枝頭。這景色不見得很美,卻是一幅秋日風情畫。
我是個生長在都市,從來不曾享受過田園生活的俗子。除了木瓜樹以外,所有結(jié)實累累的果樹,都只能夠在圖畫、照片、電視和電影中看到。今天第一次看到這棵果實如此豐碩的柚子樹,霎時間,心頭充滿了喜悅與新奇。
第一次真好,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細細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給你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幾年前,家中第一次養(yǎng)了一籠十姊妹。當母鳥第一次生下了幾顆玲瓏剔透,比小指頭還小的鳥蛋以后,我和孩子們便眼巴巴地等候小鳥孵出來。有一天,我們正在吃午飯,孩子忽然大叫:“小鳥孵出來了!蔽殷@喜地走到鳥籠邊一看,在鳥巢里面的所謂小鳥,只是兩團小小的粉紅色肉球,僅僅具有鳥的雛形,身上只有稀疏的幾根毛,兩只黑黑的眼睛卻奇大。第一次看到剛孵出來的雛鳥,但覺它們的樣子很難看,竟因此而吃不下飯。可是,等到它們漸漸長大,羽毛漸豐,一切都具體而微以后,我喜愛它們又甚于那些老鳥。
第一次的感覺真奇妙。第一次去露營,第一次動手做飯,第一次坐火車,第一次坐飛機,第一次看見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鉛字印出來……第一次的經(jīng)驗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鮮而刺激,使人回味無窮。
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愿你珍重第一次。
此文章現(xiàn)已列入《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
《湖北省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
中心思想
第一次真好!告訴人們第一次的感覺是生命中難得的寶貴經(jīng)驗及第一次的意義和價值,并提醒人們思考怎樣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珍重你的第一次就是珍重你的生命!
寫作手法
本文把第一次看見豐碩的柚子樹作為略寫,把第一次看見老鳥孵小鳥作為詳寫,使文章詳略得當,而略寫部分則是補充了詳寫部分以小見大,體現(xiàn)出中心思想和作者情感。
字詞分析
1.俗子(sú zǐ):鄙俗的人,這里指自己的見識少。
2.豐碩(fēng shuò):(果實)又多又大(多虛用)。
3.低回(dī huí):留戀。
4.十姊妹(shí zǐ mèi):一種鳥,體型小巧,羽毛大多為白與淡褐的雜色,繁殖快,叫聲好聽。
5.玲瓏剔透(líng lóng tī tòu ):形容器物精巧細致,孔穴明晰、結(jié)構(gòu)奇巧。
6.雛形(chú xíng):未定型前最初的形式。
7.稀疏(xī shū):(物體、聲音等)在空間或時間上的間隔遠。
8.具體而微(jù tǐ ér wēi):(款式、模樣、格局等)整個形體都已經(jīng)具備了,只是比較微小而已。
9.多姿多彩(duō zī duō cǎi):姿態(tài)和色彩多種多樣。
10不可磨滅( bù kě mó miè )磨滅:消失。永遠消失不了。指事跡言論等將始終保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11眼巴巴 (yǎn bā b。 形容急切地盼望。
12沉甸甸(chén diàn diàn )形容物體因重量過重,像要掉下來的樣子。
13孵出來(fu chu lai)
作者的寫作手法
第一段:看柚子樹。
第二段:養(yǎng)十姊妹。 第三段:自己的孩子。
第五段:得“收獲”。
本文寫作特色
(1)層層渲染,步步深入
(2)詳略得當,夾敘夾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