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段希文(1900-1980),云南宜良人云南講武堂步科畢業(yè),與朱德元帥及越南國家主席胡志明為校友。原國民黨陸軍39師少將師長,抗日戰(zhàn)爭期間曾任武漢衛(wèi)戍司令長官。1949年所部在廣西被解放軍殲滅后,他只身一人經(jīng)廣州到香港,后被國民黨殘軍第八兵團司令李彌招募到金三角,歷任軍區(qū)司令、第五軍軍長等職,后為金三角國民黨殘軍總指揮,從1950年創(chuàng)建金三角的李國輝手中接收了金三角的全面管控權(quán),成為金三角的“希公時代”,人稱“沒有希公,就沒有美思樂(金三角)”。歸順泰國,與臺灣斷絕關(guān)系,向泰國王稱臣。當時泰國為了對付帕當山游擊隊,準備在國民黨殘軍中招募一批軍官,訓練泰國軍人。段希文歸順泰國正逢其時,任命他為泰北人民武裝自衛(wèi)隊總指揮,在帕當山戰(zhàn)斗中立了功,泰國國王拉瑪九世在皇宮接見了他,“御賜”為泰國國民,其所部及家屬全部就地加入泰國國籍,享受與泰國軍隊及家屬同樣的待遇。1980年,段希文在泰國因病去世,享年80歲。泰國國王親自發(fā)唁電追悼,遺體上覆蓋泰國國旗,在距美思樂一公里的高地上修建了豪華的墳?zāi),成為當(shù)匾粋旅游景點。
軼事典故
長辭于曼谷。享年80歲。知悉噩耗,泰國舉國震驚,次日,泰國前總理江薩上將親臨批耶泰醫(yī)院,向希文遺體告別。望著靜臥在鮮花中的希文遺體,他伸手撫著段希文肩膀,許久無語。
段浩川憶父親
“我其實沒享受過什么父愛,因為我才1歲,父親就離家參加抗戰(zhàn)去了!痹诶ッ黠埖甓䴓遣枋,67歲的段浩川老先生開始了長達兩個小時的講述,回憶自己的過去,追憶父親段希文。言語間沒有責怪,沒有抱怨,更多的是驕傲和自豪,說到動情處,時而淚光閃爍,時而開懷大笑,如同一個快樂的小孩。
段浩川的父親段希文,系段克昌長子,名段經(jīng),宜良縣大渡口村人,希文1929年畢業(yè)于云南陸軍講武堂第19期步兵科,先后在滇軍4團、5團任職,由準尉見習官升任少校副區(qū)隊長。1937年調(diào)滇軍58軍11師1旅1團3營任中校營長。1938年8月初,從云南開赴抗日前線,參加抗戰(zhàn),晉升為上校團長、少將副師長、師長等。至1945年6月,歷時8年,抗戰(zhàn)勝利后,奉命代表政府在九江受降。1948年任12師師長。1949年任265師師長兼武漢衛(wèi)戍區(qū)司令。
段希文德配李惠芳,系宜良縣城北村人,賢淑仁慈,1920年段希文因軍務(wù)離家后,其孤身一人撫養(yǎng)子女成人,歷盡艱辛。28年后(1973年)李氏在香港和段希文見面,希文泣稱其是“偉大的母親”。李氏于1992年病故于昆明。而希文原南京所娶李麗員、在泰國所娶刀世慧均已離異,希文一生共育有6子6女,子女均各有所成。
雖然父親參軍之后段浩川留在昆明,但是他從各種資料上了解到了父親當年的經(jīng)歷。1937年,盧溝橋事變,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云南繼第60軍后又編成第二批抗日部隊(第58軍)。段希文被編在該軍新11師1旅1團,擔任三營少校營長。
1942年春,段希文升任31團中校副團長。1943年,10余萬敵軍進犯湘西,守軍57師余程萬部守城半月,傷亡慘重,最后僅率領(lǐng)200余人突圍,常德失守。58軍奉命馳援。12月10日,58軍在野炮營的掩護下和新10師及段希文所在的新11師共同作戰(zhàn),經(jīng)過激烈巷戰(zhàn),終擊潰來犯之敵,常德得以全部收復(fù)。在此次戰(zhàn)役中,段希文率部奮勇殺敵,不幸被敵彈擊中身負重傷,后住院兩月痊愈。1944年,段希文所在的58軍完成前方掩護任務(wù)后,轉(zhuǎn)向敵后方開展游擊戰(zhàn),攻占朱亭火車站,并協(xié)助友軍火力封鎖湘江,擊沉敵運輸船數(shù)艘,完全截斷敵人的水上運輸。9月以后,段希文團奉命隨軍南下,在攸縣、茶陵、資興、郴州一帶與敵展開激戰(zhàn)。
1945年1月,段希文率團隨軍東進江西贛江西岸地區(qū),激烈交戰(zhàn)后,收復(fù)了永新、遂川,使遂川國際機場的運輸?shù)靡曰謴?fù)。
1945年6月以后,日本在太平洋地區(qū)的戰(zhàn)事已完全失敗。段希文率團和兄弟部隊一道,在贛江以西的地區(qū)接連收復(fù)大片失地,到8月15日日軍投降前,南昌三江口以南的失地已全部收復(fù)。8月16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zhàn)終于結(jié)束。
1950年,段希文抵達香港,邂逅李彌將軍等人,均力邀其前往泰緬邊境參加殘軍。是年7月,段希文轉(zhuǎn)往曼谷,加入蔣軍殘部,開始了異域的軍旅生涯。先擔任殘軍第4軍政區(qū)司令,1952年任干訓團第4期大隊長,1954年任副總指揮兼第5軍軍長并兼任干訓團教育長,1956年任西區(qū)指揮官。
1961年蔣軍殘部1、2、4軍撤往臺灣,段希文拒絕從命,率殘部第5軍留在緬甸,與第3軍組成指揮部,自任指揮官兼第5軍軍長。蔣介石斷絕了其補給后,段希文遂率第5軍進入泰北邊境的密梭羅,到了一個20余戶僳僳族人居住的小村子,見此地險峻、偏僻閉塞,距離泰緬及泰老邊境又很近,段希文決定在此設(shè)置軍部,更名為美斯樂。
但在“金三角”的日子并不好過,一方面臺灣當局為了達到控制殘軍的目的,采取多種手段施壓,并多次派專員前往招安,或逼其撤往臺灣,或逼其服從臺號令,或以恢復(fù)補給為由對云南實施竄擾,或?qū)堒娺M行收編,均遭到段希文拒絕。另一方面的壓力來自泰國國內(nèi),對于這支突然出現(xiàn)的軍隊,泰國各界斥聲漸獗。
1968年,泰國最高統(tǒng)帥發(fā)出最后通牒,殘軍或解除武裝或撤出泰緬邊境,除此別無選擇。
“到上初中時我都不知道自己父親是死是活!倍魏拼ㄕf。上初中時,經(jīng)常要填各種表格,在父親一欄里,他一直填的是“父親生死不明,曾是舊軍官”。直到1957年他才知道父親還活著。一日,統(tǒng)戰(zhàn)部來人告知,“你父親還活著,現(xiàn)在在泰國,任蔣軍殘部總指揮兼第5軍軍長”。獲知這個消息后,他是既激動又擔心。激動的是父親終于有下落了,擔心的是具有特殊海外背景的父親是否會對家庭產(chǎn)生不好的政治影響。用他的話說“知道這個消息簡直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但結(jié)果證明他的擔心是多余的,他在惶恐中讀完了中學,最后如愿上了大學。
1965年,段浩川突然收到父親寄來的一筆巨款,整整500元,而當時他的月工資只有50元。他不敢花一分一文,將這筆巨款全部存進了銀行,一直到1978年文革結(jié)束后才將錢取出一并交給了母親。收到父親的第一封來信是在1972年,父親托龍云之子龍純勛將一封信從香港帶回轉(zhuǎn)交給了段浩川的母親,信不長,大意是詢問家人是否安好,希望家人和他聯(lián)系,他在當時的經(jīng)濟比較寬裕。之后段浩川迅速召集全家照了張全家福夾在信里做了回復(fù)?吹交匦藕,段希文還親自給當時的昆明市市長潘朔端寫了感謝信,大意是“看到了家人的照片我老淚縱流,感謝你對我家人的悉心照顧,恩情容圖后報。”之后和父親段希文的聯(lián)系就開始緊密起來,每次寫回信還是由段浩川親自執(zhí)筆。在書信往來的同時,父親也經(jīng)常寄錢回來,數(shù)目越來越大。
1972年段浩川的母親帶著其二姐段德麗趕到香港和父親見了一面。次年,段德麗又到香港和父親見了面。但在其間段浩川始終沒能和父親見過一面。
1970年,泰國最高統(tǒng)帥部2次頒布繳械令,殘軍面臨生死存亡之秋,進退維谷之際,突遇泰國“后院起火”,叭當?shù)囊恢Х凑溲b誘俘了清萊省省長,攻占了昌孔縣,逼迫縣長造反,而攻打叭當?shù)奶﹪婈犚苍馐苤貏?chuàng),損失慘重。泰國舉國震驚,隨后泰政府決定請殘軍幫忙,為此泰國的江薩將軍為殘軍作出了取消繳械、授予合法居住權(quán)等諸多承諾。段希文和李文煥抽調(diào)了精銳兵力,在段希文親自指揮下,以“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謀略,前山強攻誘敵,后山潛行攀登,一舉攻下叭當并消滅了反政府武裝。但殘軍也遭受了陣亡70余人,輕重傷300余人的重大損失。
殘軍一戰(zhàn)成名后,和泰國方面的關(guān)系得到大大改善。泰國皇帝親自頒發(fā)給段希文一枚勛章,以褒其勇。并給陣亡將士家屬和負傷的將士也頒發(fā)了泰國公民證,其他人發(fā)給居住證。隨后泰國政府批準殘軍改編,稱為“北山區(qū)民眾自衛(wèi)隊”,由段希文任指揮官。自衛(wèi)隊編制為1500人,泰國政府按此發(fā)放給彈藥和軍糧。改編為自衛(wèi)隊后,段希文分出部分部隊和眷屬,建立生產(chǎn)基地,種谷子、大豆、玉米。
在異邦立足后,段希文大力興辦教育。1962年段希文出資在美斯樂創(chuàng)辦了興華中學,對當?shù)貙W生和邊遠貧困學生免收學費。并每年保送40名優(yōu)秀學生到外地上大學,其資助的學生如今遍布海內(nèi)外,不少人成就頗豐。
1980年6月18日凌晨1時30分,段希文心臟病猝發(fā),與世長辭于曼谷。享年80歲。知悉噩耗,泰舉國震驚,次日,泰國前總理江薩上將親臨批耶泰醫(yī)院,向希文遺體告別。
美斯樂。公祭在當?shù)匮永m(xù)了整整15天,數(shù)萬群眾冒雨從緬甸、泰國前來祭奠。
1980年7月24日,葬禮舉行。其間泰國總理及多名將領(lǐng)敬獻花圈,送葬隊伍長達兩公里。按其遺愿,他被安葬在美斯樂的他那翁山之巔,面朝北方——自己的祖國。1982年,云南同鄉(xiāng)主持建成了希公陵。其中一副挽聯(lián)高度概括了先生一生:
揚威異域,樹立風范,領(lǐng)導中原豪士,開荒拓土,孤忠撼中外,功勛永銘照佛國;
創(chuàng)立會館,惠澤同鄉(xiāng),相率南詔健兒,興學建教,桃李滿天下,楷模常留在人間。
親哥倆跨國奔喪
說起往事,段浩川唏噓不已!澳切┠暾媸遣蝗菀装 !彼曇舻统恋卣f道。當年他父親離家參加抗戰(zhàn)后,在爺爺?shù)奶嶙h下,母親帶著段浩川幾兄妹從宜良來到了昆明,1946年他開始在昆師附小上小學,6年間其學習成績一直是前三名,但在參加中考時卻出了意外,早上參加完中考后,因為考得很好,生性頑皮的他就和一同學去打乒乓球,結(jié)果一打就把考試時間給忘了,想起來時已經(jīng)是14點50分了,已經(jīng)超過考試時間整整50分鐘,按規(guī)定超過考試時間15分鐘就不能進考場了,他跑回宿舍大哭了一場。因為缺考的是政治,他想,這下完了,要繼續(xù)上學是不可能了,于是產(chǎn)生了放棄次日考試的想法。在校長的說服下,他最終還是參加了最后一科語文的考試。約半年時間,他得知有人發(fā)出倡議書,呼吁有志向的年輕人到邊疆去墾荒,為國家做貢獻,他也去報了名,結(jié)果再次遇挫。15歲的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徘徊了半年后,他最終成為一個小學的代課教師,但也僅僅呆了三個月,他申請再次參加中考獲批準后,最終考取了天祥中學,三年后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昆明工學院(現(xiàn)昆明理工大學),四年后分配到云南冶金設(shè)計院工作至今。
1980年段浩川收到一封臺灣的來信,寫信的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段湄川!案赣H段希文因心臟病突發(fā)于6月18日逝世,快來參加葬禮!斌@悉噩耗,他和哥哥立馬動身準備前去奔喪,但因當時出國手續(xù)辦理起來十分繁瑣,到曼谷的航班又十分稀少,直到9月26日,段浩川和哥哥段峻川才乘飛機趕到了曼谷,段希文將軍的秘書親自前來迎接。聽說是段將軍的大少爺和二少爺來了,曼谷的華人和云南籍商人非常熱情,輪番宴請段氏兄弟倆,一住就是一個月。
之后他們才輾轉(zhuǎn)到了美斯樂,同樣受到了熱情款待,村民們都爭相前來訴說段將軍生前的好,并詳細描述了舉行葬禮時的盛況:“當天數(shù)萬人冒雨送葬,200多輛車從清邁一直開到美斯樂,還一度造成了交通阻塞,這種待遇連泰國元首都自嘆不如!”在送葬當天一些人家找不到父親的像片,還請人畫了遺像懸掛吊唁。段浩川從鄉(xiāng)親們的言語間了解到,父親在泰國是一個受尊敬的人。之后他們又被邀請到清邁居住了一段時間。直到在泰國過完春節(jié),段浩川哥倆才返回國內(nèi)。
歷史評價
有一件事情每次提起都讓段浩川落淚。1990年,父親手下的一個師長楊國光到昆明,告訴他泰國華人為段將軍修建的陵墓已經(jīng)在美斯樂竣工。次年他二次前往泰國,在父親的陵墓前見到一個老人,風雨無阻為陵墓做保潔工作,每天他都會將陵墓的花崗石和柱子、地面擦洗得十分潔凈。一問得知,此人名叫黃家福,已經(jīng)60余歲,曾是父親手下的一名老兵。他主動提出不要任何報酬,要為段將軍守墓。“黃叔叔,你為什么要為我父親守墓?”老人的回答十分質(zhì)樸:“二少爺,你不知道,如果沒有段將軍,我們不可能活下來,也不可能有今天!倍魏拼ǜ袆拥昧飨聹I來。
據(jù)說,很多華人知道老兵自愿為將軍守墓的事情,紛紛從世界各地寄來錢物。但老兵多次拒絕,他認為這違反了他的本意!袄媳谖腋赣H的墓前守護了22年,直到2005年去世!睆挠洃浿新忂^神來的段浩川眼眶有些濕潤,他從手提包內(nèi)拿出近百張發(fā)黃的老照片,從照片上可以看到守墓老兵個子不高,軍服看上去有些陳舊。
每隔幾年他都會攜妻帶女趕在清明節(jié)去一趟泰國,去為父親掃墓,最近的一次是2001年,他說,父親段希文的品質(zhì)一直在影響著他,他是段氏家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