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李義山,字伯高,號后林,豐城(今屬江西)人,一說嘉魚(今屬湖北)人,生于宋慶元(1195年~1200年)年間,父親是南宋成都通判李修己(李修己著有《李成州集》、《同谷志》),為唐宗室曹王李明后裔。李義山是南宋寧宗趙擴(kuò)嘉定十三年(公元1220年)進(jìn)士(“先生逾冠擢乙科”)。宋理宗淳祐間為大宗正丞,以言事出知吉州。十一年(1251年),召為國子司業(yè)。后為湖南提舉攝帥漕。歷階至中正大夫。寶祐間,為淮東運(yùn)判(明隆慶《儀真縣志》卷四)。有《后林遺稿》、《思過錄》,已佚。事見《后村大全集》卷九八《李后林詩》、《宋元學(xué)案》卷七二!端问芬怼肪矶袀,另參《楚紀(jì)》卷一八、《宋元學(xué)案》卷七二!逗材笕范〖矶洿嫫湓~1首,《全宋詞》據(jù)以錄入。
史載
《宋元學(xué)案》卷七十二.二江諸儒學(xué)案全氏補(bǔ)本:
中正李后林先生義山
李義山,字伯高,豐城人,知成州修己之子。嘉定十三年進(jìn)士,授大宗正兼金部。輪對,言「為善不可有疑心,去惡不可有悔心」,并陳「進(jìn)善不能無疑者三,去惡不能無悔者三」,由是罷出知吉州。後以湖南提舉攝帥漕。楚俗尚鬼,有妖覡譚法祖假禍福惑人,先生曰:「此張角、孫恩之漸也。」斬法祖,毀其祠。歷階至中正大夫。所著有《后林遺稿》、《思過錄》。(參《江西通志》。)
(梓材謹(jǐn)案:《萬姓通譜》以先生為嘉魚人,且言其師事朱仲晦、張敬夫!度辶肿谂伞芬蛑,以列于朱、張之門。梨洲《學(xué)案》原本,亦存其名于南軒門人?枷壬鸀榧味ǜ竭M(jìn)士。魏鶴山志其母蔣恭人墓言:「先生逾冠擢乙科!巩(dāng)生于慶元閑,而朱子即卒于慶元庚申,南軒先生卒于淳熙庚子,其不及事朱、張明矣。故為易著于南軒再傳云。)
家世
據(jù)《欽定四庫全書·誠齋集》李商霖墓志銘(楊萬里撰)記載:李義山的祖父叫李晞?wù)f(字商霖,號竹林先生)。李晞?wù)f的曾祖李仲文、祖李安常、父李倬,子李修己。
原文:“先生諱晞?wù)f,商霖字也,世家豐城。冠而孤,事母夫人黃盡孝。當(dāng)是時,兵荒薦仍,生業(yè)屢空,于耜帶經(jīng),負(fù)米致養(yǎng),嘗藥侍疾,無愛體膚,執(zhí)喪哀疚,有人所難,免喪十年,言及其親必泣如始喪者。同產(chǎn)一弟,字之訓(xùn)之淑而才,同室同爨逾三十年,湫隘離居則與之市腴田、筑善室,盡遜先業(yè),身不著一簪云。三試禮部無遇,退歸竹林,士之從學(xué)者尊之曰竹林先生,后以子追秩奉議郎。曾祖仲文、祖安常、父倬,皆不仕。妻黃,贈安人。四子:修己、虛己、勝己、恕己,伯、季第進(jìn)士,仲、叔未仕。三女:適人士黃應(yīng)和端人、劉堯仁。孫男九人:義方、義章、義問、義和、義行、義榮、義隆、義端、義山;女八人。先生之沒以塴歲之六月二十日,得年六十有一!
據(jù)《江西新聞網(wǎng)》報道:豐城的曹王世系李氏,即唐太宗幼子曹王明后裔。曹王明五子李偲的后代李崇在唐昭宗景福二年(即公元892年)出任荊州刺史,乾寧元年(即公元894年)改洪州刺史,乾寧三年遇兵變身亡。葬洪州新建縣至德觀生米山之陽。在這次突變后,李崇的家人無心于官場,從子李樞,就是李暕的三世孫,游學(xué)來到豐城縣廣豐鄉(xiāng)之葛山,求學(xué)于葛天旻,居家葛山,其四世孫李貴再遷居豐城縣長寧鄉(xiāng)之羅田,逐成當(dāng)?shù)赝,俗稱豐城羅田李氏。李崇的兒子李蓬棄仕隱居江西臨川大崗之喬上,子李勝遷居豐城縣正信鄉(xiāng)即現(xiàn)在的段潭鄉(xiāng),二世孫李從,字伯順,擇地依湖建村,逐成當(dāng)?shù)赝,俗稱豐城湖茫李氏(即下李)。
家譜世系:李樞、李德義、李涉安、李思立、李福、李貴、李竦、李珉、李仲文、李安常、李倬、李晞?wù)f、李修已、李義山(李義山兩子:李尚、李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