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黃云鵠(1819-1898),字翔云,湖北省蘄春縣青石嶺鄉(xiāng)大樟樹村人,為北宋·黃庭堅第17世孫,近代國學大師黃侃之父。清·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出身,官至清廷二品大員,歷任四川雅州太守、四川鹽茶道、成都知府、四川按察使等職。為人執(zhí)法嚴正,不畏強暴,提倡“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有“黃青天”之美譽。清·咸豐、同治、光緒年間著名學者,經(jīng)學家、文學家、書法家。
歷任四川雅州太守、四川鹽茶道、成都知府,官至清廷二品大員四川按察使等職。一生為官清廉,人稱黃青天。但卻是個好書好詩的癡子,曾游四川雅安金鳳寺,與寺中一位能詩的和尚酬唱甚歡,竟流連多日,耽誤了正經(jīng)差事。上司不以為然,動手參了一本,執(zhí)筆的幕僚頗為草率,也不講明前因后果,即將這件事歸納為“流連金鳳”四個字。朝廷見到奏折,不知“金鳳”是寺名,誤認為是妓女名。清朝懸有厲禁,官吏不許狎妓,遂差一點因此遭到嚴譴。后因在按察使任上反冤獄,得罪了蜀地權貴,因而辭官攜全家返鄉(xiāng)。是當時著名的經(jīng)學家和散文家,晚年歷任湖北兩湖、江漢、經(jīng)心三書院山長,為張之洞密友。晚年講學江漢書院。善書,近黃庭堅,工寫蘭竹,嘗寫竹石答朝鮮李石坡贈蘭。不僅政聲清廉,而且是文學家、書法家,在蜀、鄂兩地留下的墨跡,至今為人所稱道。亦善彈琴,有實其文齋詩鈔,一生著述繁多。
著有《歸田詩鈔》、《學易淺說》、《清畫家詩史·益州書畫錄續(xù)編》等,編著有《粥譜》等。
子:黃侃(1886.4.3-1935.10.8),字季剛,原名黃喬馨,字梅君,后改名侃,又字季子,號量守居士。系庶出,其生母周氏原是黃家女仆,后被收為副室。其父黃云鵠67歲時才生下黃侃,所以對這個小兒子視若掌上明珠。3歲就開始發(fā)蒙,教他背唐詩宋詞。4歲便延師教讀四書。黃侃從小聰穎好學,顯示出過人的才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