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資料介紹
【姓名】:邵文銀
【年代】:[明] 萬歷
【類別】:紫砂壺藝人、陶瓷藝人
【人物簡介】:
邵文銀、又名亨裕,明萬歷七年至清順治四年間人,與邵亨祥(文金)同胞兄弟,都是時大彬的弟子。
文銀傳器,民國.李景康、張虹《陽羨砂壺圖考.正傳》著錄有:“碧山壺館藏紫砂中壺二具,式度相同,淡墨色,身形微扁,肩圓,四旁光澤,底平,……底有篆書陽文方印曰“邵亨裕制”。不耽閣藏紫泥中壺二持,制作工致,與前壺相伯仲,底鈐“邵亨裕制”陽文方印。
現(xiàn)存作品介紹
【作品】:
1、高節(jié)鈕壺 高11厘米 寬11厘米 明 邵亨裕
此壺材質(zhì)為淡墨色紫砂,器形高身鼓腹,曲嘴,長耳形把,肩斂,直頸,方口蓋線吻合,平蓋,鈕作三高節(jié),古樸雅致。壺底鈐“邵亨裕制”四字篆書款印!蛾柫w砂壺圖考》云:“曩歲左滬,于蔣同年孟萃案頭偶撿石某壺史,言大彬精制壺,而邵文銀兄弟獨得其秘,文銀所制壺間以亨裕署款,后摹仿者多,而真贗一望可辨。今谷雛先生得茗壺二事皆精品,又為邵氏所制可寶也。乙亥新會堂恩溥識!庇衫罹翱、張虹編《陽羨砂壺圖考》上卷,于1937年在香港出版。下卷因抗日戰(zhàn)爭暴發(fā)而停止出版,書稿失落異域,湮沒至今將近半個世紀(jì),近年由新加坡宋芝芹先生承認(rèn),1982年為詹勛華編著《宜興陶器圖譜》時將其下卷圖文整理補述面世。下卷的失而復(fù)得,真是萬幸”
2、圓珠壺 高9.6厘米 寬8.9厘米 明 邵亨裕
此壺泥質(zhì)呈紫褐色,圓珠造型,素面素心,無一點裝飾,其壺口、蓋、鈕、嘴、肩、把均配合得十分協(xié)調(diào)和諧,勻稱流暢,給人以“珠圓玉潤、穩(wěn)、勻、正”之感。壺身為大圓珠,壺鈕為小圓珠,成趣對應(yīng);壺流伸曲自然,壺把端握便利,簡潔圓潤可愛,品茗賞壺摩挲,呈珠光寶氣則更宜人,接觸此壺似乎感覺到一點紫砂茗壺的靈氣。壺底有“邵亨裕制”四字篆書款印。
此壺現(xiàn)藏香港茶具文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