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巴赫曼

    巴赫曼

    巴赫曼(1926-1973)奧地利女作家。其主要成就是抒情詩創(chuàng)作。她于1953年因發(fā)表處女詩集《延遲支付的時間》而一舉成名。她的詩多屬自由體,往往帶有贊歌的音響,使用極其抽象的象征手法,詩中常表現(xiàn)人所遭受的威脅,但也展現(xiàn)人受到拯救的情景。


    人物簡介

      巴赫曼·英格褒(Ingeborg Bachmann 1926 奧地利,克拉根福-1973意大利,羅馬。巴赫曼被奉為奧地利當(dāng)代最優(yōu)秀的作家之一。和許多著名作家一樣,她經(jīng)歷過走紅的輝煌,也遭過背運的低谷,褒揚與貶抑一直伴隨著她。自從巴赫曼走上文壇,她始終是當(dāng)代德語文學(xué)界關(guān)注的焦點之一,更為批評家們熱衷討論的對象,并獲過多項文學(xué)大獎。

      巴赫曼是奧地利作家。她文學(xué)創(chuàng)作的根深深地扎在奧地利文學(xué)傳統(tǒng)的沃土之中。在思想上,她受到了維特根斯坦的語言批判哲學(xué)的影響;在文學(xué)上,她把穆齊爾奉為創(chuàng)造文學(xué)幻想的楷模。

    人物經(jīng)歷

    年少時期

      巴赫曼于1926年6 月25 日出生在奧地利克恩騰省克拉根福市。父親是中學(xué)校長。克拉根福處于奧地利與斯洛文尼亞,意大利接壤的邊境。那里的居民主要講奧地利德語,也講文第語和意大利語。

      1945年戰(zhàn)爭結(jié)束,9月,巴赫曼到奧地利西部西部重鎮(zhèn)因斯布呂克大學(xué)學(xué)習(xí)哲學(xué)。次年4月,轉(zhuǎn)到格拉茨大學(xué)主修哲學(xué),副修法律。9月,轉(zhuǎn)赴首都維也納大學(xué),主修哲學(xué),副修日爾曼文學(xué)和心理學(xué)。

    巴赫曼

      1947年巴赫曼在維也納石院精神病院實習(xí),認(rèn)識維格爾,并加入其萊蒙咖啡文學(xué)圈。開始和女詩人艾興格爾的友誼,創(chuàng)作小說“無名的城市”。同時撰寫博士論文,題目是“批判地吸收海德格爾存在主義哲學(xué)”。另外,她還撰寫過關(guān)于科學(xué)家維特根斯坦,文學(xué)家穆齊爾,外爾,普魯斯特等人思想創(chuàng)作的論文。存在主義哲學(xué)家海德格爾后來很欣賞她的詩歌,曾在自己生日時,請巴赫曼和策蘭為他寫詩,由于海德格爾在希特勒時期的排猶行為,被兩人毫不留情地拒絕了。

    戀愛經(jīng)歷

      1948 年5月16日,她在維也納認(rèn)識了流亡途中的猶太人策蘭。這個與她有著深厚愛情的羅馬尼亞流亡詩人,比她大6歲。這種戀情在她后來的小說〔馬利納〕里有濃筆重彩的描寫。事實上,策蘭的詩集〔罌粟和記憶〕就是獻(xiàn)給巴赫曼的。盡管兩個月后,策蘭就離開了維也納,去了巴黎。然而,他們之間的友誼保持至終。這年12月,巴赫曼的處女詩作在維也納的雜志“魯赫斯”上發(fā)表。

      1950年3月23日,巴赫曼通過博士論文。夏季,在維也納大學(xué)代理當(dāng)代哲學(xué)課程講座。

      10月起,巴赫曼和策蘭在巴黎聚會。這兩位才華橫溢的詩人,本來應(yīng)該有美滿的結(jié)合。然而,巴赫曼總是覺得在他們之間存在著一種揮之不去的幽魂。這樣,愛情自然就沒有結(jié)果。巴赫曼于12月,去倫敦旅行。這次旅行的感覺,后來留在詩歌“巴黎”和“告別英格蘭”中。

    創(chuàng)作開始

      1951 年9月開始,巴赫曼在維也納盟軍電臺“紅白紅”(RWR)工作。作為工作和文學(xué)的結(jié)合,她在那里創(chuàng)作了一些廣播劇。使這種文學(xué)形式成為她創(chuàng)作的一部分。

      次年5月,巴赫曼參加了聯(lián)邦德國47文學(xué)社活動,這是她第一次到德國,會見了眾多的文學(xué)界朋友。47社是德國戰(zhàn)后著名文學(xué)社,德國著名作家格拉斯,伯爾,瓦爾澤等人都曾是該社會員。

    幸運一年

      1953年是巴赫曼幸運而具有生命轉(zhuǎn)折點意義的一年。這年,她再次參加西德47社活動,并以“大貨艙”,“夜航”等四首詩歌獲47社文學(xué)獎。這堅定了她走專業(yè)創(chuàng)作的道路。她辭掉了維也納電臺的工作,和在四七社創(chuàng)作會上認(rèn)識的音樂家恒茨到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伊夏島居住。12月,出版了她的第一部詩集〔延期支付的時間〕(“Die gestundete Zeit”)。作為詩人,巴赫曼一生只出版了兩部詩集,即〔延期支付的時間〕和1956 年出版的〔大熊星座的呼喚〕。

      后來,他們一起創(chuàng)作了歌劇〔洪堡王子〕(1960),〔年輕主人〕(1965),自然都是恒茨譜曲,巴赫曼作詞。

    旅居羅馬

      1954 年1月,巴赫曼旅居羅馬。在那里寫成關(guān)于穆齊爾R. Musil 的論文“沒有個性的男人”,發(fā)表在慕尼黑文學(xué)刊物“音調(diào)”上。穆齊爾是奧地利文學(xué)家,也是巴赫曼的老鄉(xiāng),并在納粹時期流亡瑞士。巴赫曼從7月到次年6月,任不萊梅電臺駐羅馬記者。后來,她又兼任“西德匯報”駐羅馬記者。8月18日,巴赫曼成為西德“鏡報”周刊封面人物。這是戰(zhàn)后在德語地區(qū)第一次將一個年輕詩人用如此隆重的形式推介出來。

      作為詩學(xué)理論家,1959年冬季,巴赫曼在法蘭克福大學(xué)作了一年客座教授。講了五個專題,即“問題與假問題”,“關(guān)于詩歌”,“我這樣寫詩”,“與名打交道”和“作為烏托邦的文學(xué)”。不過,她的本質(zhì)還是詩人,在課堂上顯得羞澀,聲音細(xì)微,不能自由發(fā)揮自己的思想。后來她寫信給朋友,說,“我永遠(yuǎn)都不想作教授了!1960 年1月8日,恒茨的芭蕾啞劇“白癡”,由巴赫曼重新寫作的劇本,在柏林首演。接下來,由她編寫劇本,恒茨作曲的歌劇“洪堡王子”在漢堡國家劇院首演。和恒茨多年的友誼,使巴赫曼的劇本寫作在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占了很大部分。這年,流亡猶太女詩人薩克斯獲德國波登湖的一個詩歌獎,經(jīng)瑞士回到德國。巴赫曼和策蘭,弗里希在蘇黎世和她聚會。這次聚會的歷史意義在于德語戰(zhàn)后詩歌界三大詩人的首次也是最后一次聚會,而策蘭和薩克斯的共同的猶太人遭遇背景再次給予巴赫曼心靈的震撼。1961 年巴赫曼出版小說集〔第三十個年頭〕,由于出版推遲,受到讀者的批評。在這部小說集里,是對過去的回憶,幾乎所有的結(jié)局都是告別:向童年,生活,愛情和藝術(shù)的告別,從中可以看到法國作家普魯斯特〔追憶逝水年華〕的影響。這個時期,巴赫曼翻譯了意大利詩人翁嘎里特的詩歌。翁嘎里特出生在埃及,第一首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壕里寫成的。他的詩歌意象,選材和堅強的生存意志給予巴赫曼很大影響。1962 年6月,巴赫曼到紐約旅行,會見著名猶太女政治哲學(xué)家阿倫特,她也是猶太學(xué)者。9月,巴赫曼結(jié)束了和瑞士作家弗里希近四年的同居生活,精神受到打擊,從12月10日到1月10日,因精神分裂癥在蘇黎世住院。從此,巴赫曼的精神分裂癥狀間隙發(fā)作,開始不間斷地抽煙,服安眠藥,直到去世。

    私人生活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巴赫曼有過幾次愛情。和策蘭的愛,由于策蘭的猶太人遇難背景,及巴赫曼心中的負(fù)罪感,沒有結(jié)果。和音樂家恒茨的愛情也因為別的原因,只是保留在姐弟之情上。后來,和弗里希的愛情也因為兩人的生活背景,習(xí)慣,文學(xué)指向各異而毀滅。弗里希在回憶他們在羅馬的共同生活是寫道:“我真的太瑞士了,我簡直不能理解,一個人怎么能夠在這樣神奇的城市下午才起床!而且,英格褒從來不讀她的信件,她把所有信件都塞進(jìn)一個抽屜,那里最重要的信也要放幾個星期!睆淖掷镄虚g看出弗里希對于巴赫曼的日常生活的大大咧咧的不滿。他們的愛情后來由于弗里希的公開發(fā)表的東西,特別是他在1964出版的小說〔我的名字叫破產(chǎn)腿〕,詳細(xì)描寫了他們一起生活的700個日夜,幾乎使巴赫曼精神上遭到滅頂之災(zāi)。在巴赫曼去世前不久,她找到了一部德國表現(xiàn)主義詩人本的詩集,給她的朋友讀了開頭的一節(jié):“一個人獨自/ 也是在秘密里,/ 他總是站立在圖片的洪流,/ 那見證,那初始,/ 只有陰影載著他的熱情。”

    畢希納獎

      1963 年4月開始,巴赫曼獲得福特創(chuàng)作基金一年,居住柏林。在柏林馬丁路德醫(yī)院治療。首次提及系列小說題目“死亡形式”。1964 年1月2月,巴赫曼和奧地利出版家沃培爾(A。Opel)到布拉格旅行。4月底,經(jīng)雅典到埃及旅行。通過旅行,精神憂郁及分裂癥狀有所減輕,又回到比較正常的創(chuàng)作狀態(tài)里。后來,回到柏林,寫作“沙漠日記”。這年10月17日,巴赫曼獲德語文學(xué)界最重要的獎項--畢希納獎,演說辭題為“無數(shù)意外的地方”。而她的猶太詩人朋友策蘭則于1960年獲得此獎。

      12月,巴赫曼在西西里度假,認(rèn)識蘇聯(lián)女詩人阿赫瑪托娃。后來,她建議策蘭翻譯阿赫瑪托娃的詩集。

      1965 年4月7日,柏林德意志歌劇院首演巴赫曼與恒茨合作的歌劇“年輕的主人”。這年9月,巴赫曼在德國拜洛特(Bayreuth)參加德國社會民主黨SPD助選活動,參加者還有后來的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格拉斯。巴赫曼甚至還說服了恒茨參加了這次政治活動。事實上,這也是巴赫曼最后一次公開參加的政治活動。

      11月,她又回到羅馬。1966 年,巴赫曼先后在蘇黎世,漢堡,漢諾威,柏林,呂貝克等城市朗讀自己的作品,先后居住在家鄉(xiāng)克拉根福,德國巴登巴登,奧地利薩爾茨堡等地。次年1月23,首演恒茨為巴赫曼詩譜寫的“想象合唱曲”。開始寫作長篇小說〔馬利納〕。

      1971 年1月,巴赫曼先后居住在法蘭克福,維也納,羅馬。3月,計劃中的系列小說〔死亡形式〕第一部〔馬利納〕出版,在德國巡回朗讀,這結(jié)束了她十年文壇的沉默。

    晚年生活

      1973 年,巴赫曼父親去世。這個對于巴赫曼影響甚深的親人,巴赫曼為了他,始終對猶太人懷有負(fù)罪感。隨著他的去世,巴赫曼似乎輕松了,然而,她也許覺得生命失去了意義。5月,她到波蘭巡回朗讀,并拜謁奧斯維辛集中營猶太人受難處。9月25 晚,巴赫曼在羅馬的住房因煙蒂起火被燒,由于2-3度大面積燒傷及藥物過度于羅馬圣歐金尼奧醫(yī)院去世。10月25日,骨灰被運回家鄉(xiāng),安葬在家鄉(xiāng)克拉根福。

    文學(xué)獎項

      1961 德意志文學(xué)批評獎veröffentlichte Bachmann einen Erzählband mit dem Titel Das dreißigste Jahr. Dieser Band wurde im selben Jahr mit dem Deutschen Kritikerpreis ausgezeichnet.

      1964 畢希納文學(xué)獎erhielt sie den Georg-Büchner-Preis. Ein Jahr später veröffentlichte Bachmann den Essay Die geteilte Stadt.

      1968 奧地利國家文學(xué)大獎Die Republik Österreich verlieh ihr 1968 den Großen Österreichischen Staatspreis für Literatur.

      1972 安東 維爾德岡獎erschien der Erzählband Simultan, der mit dem Anton-Wildgans-Preis ausgezeichnet wurde.

      1977 為紀(jì)念巴赫曼,將克拉根福文學(xué)獎命名為英格褒 巴赫曼文學(xué)獎,成為德語地區(qū)的一項重要文學(xué)獎。Zu ihren Ehren ist der Klagenfurter Literaturwettbewerb als Ingeborg-Bachmann-Preis benannt. Er findet seit 1977 alljährlich im Frühsommer statt und gilt als einer der bedeutendsten Literaturpreise im deutschsprachigen Raum.

      [Bearbeiten] Werke

    主要著作

      · 延期支付的時間Die Gestundete Zeit (Lyrik) Frankfurt am Main, Frankfurter Verlagsanstalt 1953. Neuausgabe: München, Piper 1995, ISBN 3-492-10306-5

      · 大熊星座的呼喚Anrufung des großen Bären, (Lyrik) München, Piper 1957. Neuausgabe 1994, ISBN 3-492-10307-3

      ·

    廣播劇

      夢的買賣Hörspiele: Ein Geschäft mit Träumen (1952), 蟬Die Zikaden (1955), Das erstgeborene Land (1956), 來自曼哈頓的善神Der gute Gott von Manhattan (1958)

      · Libretti zu Opern von Hans Werner Henze: Der Prinz von Homburg (1960), Der junge Lord (1965)

      ·

    小說集

      · 第三十年,瑪麗娜,同聲

      · Das dreißigste Jahr, (Erzählungen), München, Piper 1961

      · Malina, (Roman) Frankfurt am Main, Suhrkamp 1971

      · Simultan. (Erzählungen), München, Piper 1972

    參考書目

      Peter Beicken "Ingeborg Bachmann" 1988 Beck Muenchen

      Ingeborg Scholz "Ingeborg Bachmann Gegichte-Hoerspiele-Erzaehlungen" 1994 Beyer Verlag

      Baerbel Luecke "Oldenbourg Interpretationen Malina " 1993 Oldenbourg

      Bachmann Bilder aus Ihrem Leben 1983 Piper

      蘇黎世文學(xué)月刊〔DU〕,1994年9月號,“巴赫曼?狗铱怂沟奈⑿Α du I. Bachmann, Das Laecheln der Sphinx Sep. 1994 Zuruech

      Ralf Schnell "Geschichte Der Deutschsprachigen Literatur Seit 1945" J.B. Metzler 1993

      J. Hoell,〔巴赫曼傳〕,德國袋裝書出版社,2001

      〔巴赫曼詩文集〕皮稗爾出版社,1993

      〔巴赫曼詩文總集〕皮稗爾出版社,1982

    詩歌譯選

    延遲的時期

      更艱苦的日子來了。

      延遲取消的時期

      在地平線上顯然可見。

      馬上你就得系好鞋帶,

      把狗趕回到低濕地的院子里。

      因為魚肚腸

      在風(fēng)中已被吹冷了

      羽扇豆之燈慘淡地點著

      你的眼光向霧中探望,

      延遲取消的時期

      在地平線上顯然可見。

      那迫你的戀人陷進(jìn)沙里,

      沙棄到她飄動的頭發(fā),

      沙打斷她的說話,

      命她保持沉默,

      沙發(fā)覺她會死去

      而且甘愿在任何一次

      擁抱之后告別。

      不要回顧。

      系好你的鞋帶。

      把狗趕回去。

      把魚扔進(jìn)海里。

      吹熄羽扇豆之燈!

      更艱苦的日子來了。

      錢春綺譯

    給我說明,戀人

      你的帽子輕輕地掀起,向人致敬,在風(fēng)中飄蕩,

      你那露出的頭發(fā)使白云迷戀,

      你的心別有留戀的地方,

      你的嘴攝取新的語言,

      數(shù)珠茅①在國內(nèi)不斷滋蔓,

      夏天吹開了翠菊花,又把它吹散,

      看不清雪片似的花瓣,你抬起你的臉,

      你笑著,哭著,你自取滅亡,

      你還會出現(xiàn)什么情況——

      給我說明,戀人!

      孔雀,在嚴(yán)肅的驚奇之下開屏,

      鴿子掀起它頸部的羽毛,

      大氣彌漫,充滿咕咕的啼聲,

      雄鴨在叫,整個大地

      吸取遍野的蜜,在平靜的公園里,

      每一個花壇也鑲起金色的花粉邊。

      魚兒發(fā)紅,超越過魚群,

      穿過洞窟沖進(jìn)珊瑚床。

      蝎子合著銀沙的音樂膽怯地跳躍。

      甲蟲很遠(yuǎn)地嗅到最漂亮的雌蟲,

      我如有它的心情,我也會感到,

      在全甲之下閃著羽翼的光輝,

      向著遙遠(yuǎn)的草莓叢中飛去!

      給我說明,戀人!

      水有談話的本領(lǐng),

      水波和水波攜手同行,

      葡萄山上的葡萄長大而跳落。

      蝸牛坦坦蕩蕩地從殼中爬出!

      一塊石頭也會感動另一塊石頭!

      戀人,我無法說明的,請給我說明,

      我應(yīng)當(dāng)讓這短促的恐怖的時間

      只跟思想交往而且孤零零地

      對愛情不識不知,也毫無愛的行動?

      人不能脫離思想?他不會悵然如有所失了

      你說:有另一種精神指望著他……

      什么也不必對我說明。我看到火精

      在一切火焰中來去。

      沒有恐怖侵襲他,他也毫無所苦。

      錢春綺譯

     、僖喾Q凌風(fēng)草、愛情草,禾本科植物,細(xì)梗上長著懸垂的心形小穗,

      在風(fēng)中抖動作聲。

    巴黎

      在夜的轉(zhuǎn)輪上處以死刑

      迷惘者們沉睡不醒

      在轟隆隆的過道下,

      然而,我們所在之處是光明。

      我們手里抱滿鮮花,

      許多年的含羞草;

      金黃從一道道橋上

      無聲地跌進(jìn)河水。

      光明是寒冷,

      大門前的石頭更寒冷,

      噴泉的石盞里

      只剩下一半水。

      如果我們思念故土以致昏沉

      直到毛發(fā)脫落,會將如何?

      停在這里問道:如果我們,

      留駐了美貌又將如何?

      我們登上光亮的車

      也醒來了,卻迷惘,

      在英雄的大街之上,

      然而夜在我們不在的地方。

      芮 虎 譯

    TAGS: 詩歌 文學(xué)家女詩人 德文詩歌
    名人推薦
    • 菲利普·拉金
      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in,1922-1985),英國詩人。1922年8月9日生于考文垂。1943年畢業(yè)于牛津大學(xué)圣約翰學(xué)院。曾先后工作于威靈頓(1943...
    • 曾緘
      曾緘,1892-1968,漢族,著名文學(xué)家。出生于四川敘永,畢業(yè)于北京大學(xué)。代表作有《六世達(dá)賴倉央嘉措情歌》中文譯本、《布達(dá)拉宮辭》等。
    • 約翰·阿什貝利
        約翰.阿什貝利(John Ashbery,1927— ),生于紐約州羅切斯特。畢業(yè)于哈佛大學(xué)和哥倫比亞大學(xué),1965年前在法國任《先驅(qū)論壇報》藝術(shù)評論員,后...
    • 蘇善生
      蘇善生,原名李正虎。青年作家,影視編劇。山東臨沂人,現(xiàn)居北京。
    • 墓畔哀歌
      《墓畔哀歌》Thomas Gray的詩歌;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文/托馬斯·格雷,Thomas Gray(1716-1771)譯/卞之琳!赌古习Ц...
    • 周永華
      周永華(筆名:石背清風(fēng)),80后作家,參加過援藏工作。有農(nóng)民工、企業(yè)高管 、政府行政機關(guān)職員經(jīng)歷 ,主持過省部級年鑒采編和參與過經(jīng)濟特區(qū)地方志...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