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記者賈西平
賈西平,中共黨員,人民日報教科文部主任,高級編輯/記者。1982年畢業(yè)于武漢測繪學院無線電技術專業(yè),曾當過農民、當過工人,也當過工程師,改做新聞工作后,歷任記者、編輯、主任編輯;版面主編,副組長、組長,教科文部副主任等。從事科技新聞采訪報道和組織策劃,對教育、衛(wèi)生、環(huán)境、體育報道也有所涉獵。數(shù)十篇作品分別獲得“中國新聞獎”、"中國科技好新聞獎"、"全國科普作品獎"、"科星獎"和人民日報好新聞獎、精品獎等,其中深度報道《利在當代 功在千秋》入選“十一五”國家規(guī)劃教材《大學語文新編》。曾在國外短期學習,先后考察訪問了多家世界知名高科技公司和新聞機構,如休斯公司、安德魯衛(wèi)星系統(tǒng)公司、微軟公司、Adobe公司,還有BBC、天空電視、《華爾街日報》、《今日美國》、《信使報》、《泰晤士報》等 ,任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中國發(fā)明協(xié)會理事等。
畫家賈平西
1935年生于山東蓬萊。中國美協(xié)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黑龍江省花鳥畫研究會主席,一級畫家。作品連續(xù)參加全國4、5、6、7、8屆大展,《狗尿苔》等參加中國工筆1、2、3屆大展,其中《秋思》、《情歸故里》各獲全國優(yōu)秀作品獎,《狗尿苔》獲全國金獎。參加全國4、5、6、7、8、9、10、11屆花鳥畫邀請展。中外畫集、辭書、刊物、入典專題報道、報紙發(fā)表以千計,出版有個人畫集多部。藝術與其它意識形態(tài)的區(qū)別在于它的審美價值,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藝術家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來表現(xiàn)和傳達自己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理想,欣賞者通過藝術欣賞來獲得美感,并滿足自己的審美需要。除審美價值外,藝術還具有其它社會功能,如認識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娛樂功能等。其中藝術的社會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認識自然、認識社會、認識歷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學的認識功能。藝術的教育功能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潛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態(tài)度、價值觀念等的深刻變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藝術的娛樂觀念是人們通過藝術活動而滿足審美需要,獲得精神享受和審美愉悅,它不同于生理快感。對于藝術,通?梢詮娜齻層面來認識。 第一是從精神層面,把藝術看作是文化的一個領域或文化價值的一種形態(tài),把它與宗教、哲學、倫理等并列。第二是從活動過程的層面來認識藝術,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家的自我表現(xiàn)、創(chuàng)造活動,或對現(xiàn)實的模仿活動。第三是從活動結果層面,認為藝術就是藝術品,強調藝術的客觀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