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十八打鍋!笔甲妗⒃洪洞縣令——牛川
牛川,字圣臨,元朝泰定甲子年(1324)左右在世,生卒年月不祥,河南開封尉氏縣人。幼年家境貧寒,立志苦讀上進(jìn),元泰定乙丑年(1325)中進(jìn)士,初任河南府教諭,后升任山西洪洞縣令。生三子:長洪次裨三超,三子又各生六子,堂兄弟共一十八人。元末,朝廷腐敗,政局動(dòng)蕩,由于種種原因,十八兄弟離開洪洞,遷至河南汜水縣十里堡,本想在此安居樂業(yè),卻又遇賊人作亂,十八兄弟深感難以再在一起居住,決定外出,各自逃命。行前,為日后團(tuán)聚有所憑證,就將吃飯用的大鍋擊破,十八兄弟每人拿一鍋片,灑淚而別。后來明朝建立,天下逐漸太平,十八兄弟互通音信后,又約定十月十九日在故土十里堡對(duì)鍋,一家人重又團(tuán)聚,將各自住地,匯在一起,編成了有名的十八祖居址歌。弟兄十八人,分居五省十八縣,其后代都知道自己是“十八打鍋!焙蟠,六百多年來,代代相傳。1990年以來,其后代子孫在河南溫縣、密縣、滎陽先后召開了五次“十八打鍋牛歷史文化研討會(huì)”,據(jù)初步估計(jì),牛川后代約有30余萬人,其子孫無論住到那里,走到那里,他們都尊稱牛川為其始祖。有人寫詩贊道:
牛川三子洪裨超,十八弟兄志同胞,
留與子孫打鍋記,提起牛姓即分曉。
牛川子 共三人,
長子牛洪,字碧波,曾任翰林院編修
牛洪子
?⑴1、牛杭、牛來、牛捷、牛銓;
次子牛裨,字程波,曾任吏部尚書
牛裨子
牛清、牛健、牛穎、牛郁、牛秦、牛堡,
三子牛超,官拜陜甘寧大將軍。
牛超子
牛鵬、牛子、牛園、牛翼、牛欒、牛遷,
牛川孫 共弟兄十八人,為十八打鍋牛的分鍋?zhàn)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