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王永在 王永在(1921年1月24日 —),臺塑企業(yè)集團副董事長,是王永慶的弟弟。原籍福建省安溪縣長坑鄉(xiāng)人(報上常說的金田鄉(xiāng)現(xiàn)早已改名為長坑鄉(xiāng),在前段時間長坑公開的一本早期手抄本長坑王氏族普上就有包括王永慶在內的多名臺灣名人的祖籍,并注明何時遷往何地),其父王長庚以種茶為生,生活頗為艱辛。王永在個性內斂,行事低調。1993年成功的主持了麥寮六輕工程“填海成金”的計劃,使得臺塑集團營收規(guī)模,突破一兆五千億元。而集團國內近千億的營業(yè)額中,六輕廠區(qū)的貢獻就高達七六%。王永在被譽為“六輕總工程師”,當年王永在每星期南下云林麥寮,親自督導五千億元臺幣的大工程,抽砂填海,與海爭地,將滄海桑田化為全球最賺錢的石化園區(qū),將臺塑集團推向另一高峰。臺塑集團營收規(guī)模十年來快速膨脹,突破一兆五千億元。2002年,王永慶宣布退休,不再過問集團的具體經(jīng)營事務。臺塑事業(yè)大部份由王永在掌控。王永在熱愛小白球運動,三十多年來如一日,不論刮風下雨,每天于清晨五點便往球場報到。
王永在娶二房妻室,共生育三子五女。三子為王文淵、王文潮、王文堯。
臺塑企業(yè)集團創(chuàng)辦人王永慶一手打造的「臺塑王國」,除了憑借王永慶獨有的眼光和企業(yè)經(jīng)營理念,成功締造臺塑王國的不敗地位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是,王永慶和弟弟王永在兩兄弟共同攜手打拚事業(yè)七、八年的默契和彼此的信賴,有效性了「兄弟同心、齊力斷金」的不變真諦。
龍兄虎弟 從小就跟著哥哥打拚
兄弟倆與母親合影,當時王永慶(左)48歲,王永在(右)43歲。
臺塑集團提供
1921年1月24日出生的王永在,是王永慶的二弟,由于王永慶的大弟王永成1944年因肺結核病早逝,王永慶幾乎從小就帶著唯一的弟弟王永在出外打拚,兩人相差5歲,王永慶對王永在照顧有加,王永在個性活潑,對兄長的話一向「言聽必從」,從小家境清寒、生活過得很苦,兩人生活習慣、勤奮動能相近,一直以來兄弟兩協(xié)作無間,王永慶站上一線主導整個企業(yè)發(fā)展方向,而活潑、開朗的王永在則是退居二線,運行哥哥交付的任務、并擔負對外溝通的橋梁。
六輕總工程師 將臺塑推向更高峰
和哥哥王永慶相似的是,王永在個性相當內斂,行事低調。1993年成功地主持云林麥寮六輕工程「填海成金」計畫,受惠于六輕四期全面啟動,使得臺塑集團營收規(guī)模近年來大幅躍進,一舉突破2兆大關。其間六輕興建過程,王永在不辭辛勞,每周定期臺北-云林往返巡視、督導5000多億元的六輕工程興建,抽砂填海、與海爭地,將滄海桑田化為最扒分的石化園區(qū),更將臺塑集團推向另一高峰,王永在也因此被封為「六輕總工程師」,不難想見王永在對臺塑集團的貢獻及深遠影響。
2002年,王永慶宣布退休,不再過問集團具體經(jīng)營事務后,臺塑事業(yè)大部分由王永在掌控,就連集團接班布局中,也以王永在的長子王文淵出任臺塑企業(yè)集團總裁,看得出王永慶對弟弟王永在和侄子王文淵的肯定與愛護。
愛小白球 每天清晨5點就到球場
王永在多年來熱愛小白球運動,30多年來如一日,不論刮風下雨,每天于清晨5點便前往球場報到。王永在娶二房妻室,共生育三子五女。三子分別位居臺塑集團重要職位,其中長子王文淵擔任臺塑企業(yè)集團總裁、次子王文潮擔任臺塑石化董事長、三子王文堯則出任南亞電路板副總。當前全家大小還住在一起,擁有臺灣最大企業(yè)集團、財富實力可能高于老哥王永慶的王永在,對哥哥的尊崇、禮遇,可能是世間少見了。
老二哲學 哥哥車牌0001 他0002
臺塑集團創(chuàng)業(yè)50多年來,因為董事長始終是哥哥,王永在從來沒有當過一天的「董事長」,最高頭銜也只有集團副董事長、任期最久的就是臺塑總經(jīng)理,因此到今天,臺塑人還習慣稱王永在「總座」。就連王永慶坐了近20年的凱迪拉克古董座車,車牌是「0001」,王永在的座車編號就只能是「0002」,不敢跨越兄長一步,不難體會出王永慶、王永在兩兄弟至情至深的情誼,是打造臺塑王國最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