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王 汗
(?-1203)克烈部汗。原名脫斡鄰勒,金朝封他為"王",故稱"王汗"。他的父親忽兒札忽思·布亦魯黑汗死后,他殺帖木兒太師和布和帖木兒兩個兄弟,奪取汗位。其叔古兒汗舉兵攻打,迫使他逃走,投奔成吉思汗父親也速該,并結拜為安答(義兄弟)。也速該攻打古兒汗,趕跑了他,王汗再次即位。不久,他的另一個兄弟額兒客合剌在乃蠻部的幫助下將他推翻,奪取了汗位。也速該再次幫助王汗,趕跑額兒客合剌,把汗位交還給了他。1189年,成吉思汗被推舉為蒙古部汗后,古兒汗再次攻打王汗,將他逼走并據其位。成吉思汗出兵趕跑古兒汗,將汗位交還給了王汗,汗位終于歸他擁有。成吉思汗創(chuàng)業(yè)之初,拜他為父,他幫助成吉思汗消滅了篾兒乞、札木合集團、塔塔爾,為成吉思汗的創(chuàng)業(yè)立了功。后因懼怕成吉思汗吞并其部眾,1203年春發(fā)動了合剌-合勒只惕-額列惕之戰(zhàn),大敗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兵卒失散,只剩四千六百人。成吉思汗與追隨他的那可兒同飲班朱尼河(克魯倫河下游附近)水發(fā)誓:"使我克定大業(yè),當與諸人同甘苦,茍渝此言,有如河水"(《元史·札巴兒火者傳》)。成吉思汗為取得休養(yǎng)士卒的機會,遣使陳述父子兩人對王汗的恩情,要求講和。同年秋,在斡難河上游集中部隊,向王汗進攻,用突然襲擊的辦法包圍王汗駐地者只兒溫都山(克魯倫河上游南),經過三天三夜的戰(zhàn)斗,大敗其軍。王汗在逃往乃蠻部途中,被乃蠻哨兵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