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珍妮-坎貝爾出生名門,外祖父是英國媒體大亨;她曾在家族旗下媒體擔任記者,文筆辛辣 針砭時弊。不過她更讓人印象深刻的卻是她多得數(shù)不清的情史,據(jù)說她的獵物名單上甚至同時出現(xiàn)過肯尼迪、卡斯特羅、 赫魯曉夫這樣顯赫的名字。全盛時,她是萬眾矚目的紐約社交女皇,落魄后,她卻只能流落鄉(xiāng)間、靠外祖父留下的遺產(chǎn)度日,最后落個孤獨終老……紐約《旗幟晚報》著名記者、英國 《每日快報》老板比弗布魯克 勛爵最寵愛的 外孫女、英國貴族后代珍妮-坎貝爾,在今年6月帶著浪漫的一生離世,享年78歲。她留給人們的是她那 離經(jīng)叛道的行為及駭人聽聞的情人名單,導致有媒體將她稱作是近代史上最 放蕩不羈的女人。據(jù)說,僅一年間,她跟 前蘇聯(lián)的赫魯曉夫、美國的肯尼迪、古巴的卡斯特羅等 國家元首同時有過曖昧關系。在這個女人身上曾有過多重身份,比如出身豪門的貴族女子、文筆犀利的女記者、政要們的 大眾情人,每一個身份都是一個傳奇,跌宕起伏的人生更充滿神秘。
坎貝爾的父母可以說是門當戶對的 金童玉女型搭配,父親是英國貴族,母親則是傳媒大亨的 掌上明珠。但看似美滿的婚姻卻因為父親的濫賭而支離破碎,留給坎貝爾的,是一個破碎的童年。
坎貝爾出生于1928年12月10日,父親伊恩-坎貝爾是個長相帥氣的花花公子,出生貴族世家,是英國第10代阿蓋爾公爵的繼承人,家族歷史可以追溯到18世紀。與之相比,坎貝爾母親珍妮特-艾特肯的家族名氣也 不遑多讓,她的父親比弗布魯克勛爵不但是一位商業(yè)巨鱷,在傳媒界也聲名顯赫,他一手創(chuàng)辦了倫敦《旗幟晚報》和《每日快報》,更是英國前首相丘吉爾于1940年設立的戰(zhàn)時內閣的部長。
然而,這段貌似門當戶對的婚姻卻注定是場災難。珍妮特怎么也想不到,英俊瀟灑的丈夫竟然是個賭鬼。在生坎貝爾時,珍妮特差點兒難產(chǎn)而死,但這絲毫不能讓濫賭的丈夫警醒。他仍然不斷地找妻子索要 珠寶首飾去還賭債,而當他被拒絕后,他甚至威脅要拿槍崩掉妻子。結果,珍妮特不得不向他屈服。
坎貝爾父母的這段婚姻很快就走到盡頭,后遺癥就是珍妮特墮落成一個不折不扣的 酒鬼。惡劣的家庭對小坎貝爾的影響可想而知,母親帶著她再嫁了兩次,后來干脆撇下坎貝爾,帶著幾個更小的孩子去了加拿大。所以多年以后,坎貝爾與母親的關系一直有如仇人般緊張,導致后來,坎貝爾把自己身上的許多毛病都歸咎于母親對她的忽略。
坎貝爾成為父親的 偵察兵。她趁 繼母不在家時偷偷溜進對方位于倫敦上流社區(qū)的公寓,在那兒偷走了她的 日記本以及許多張 不堪入目的偷歡照片。
坎貝爾的父親伊恩后來結過幾次婚,他的第三任妻子名叫 瑪格麗特-薇格漢姆,這是個有錢的風流女人,結婚后卻不守本份仍然同時與數(shù)個男人保持著曖昧關系。不過這個繼母碰上生性潑辣的坎貝爾只能算她倒霉,后者將她的所有 風流韻事都 公之于眾。
原來伊恩婚后不久就開始懷疑妻子給自己戴“ 綠帽子”,結果坎貝爾當仁不讓成為父親的偵察兵。一天,她換上長褲,戴著頭巾,趁繼母不在家時偷偷溜進對方位于倫敦上流社區(qū)的公寓,在那兒她偷走了瑪格麗特的日記本以及許多張不堪入目的偷歡照片。伊恩抓到證據(jù)后,立即與妻子 對簿公堂要求離婚,并公開那些坎貝爾偷來的 淫樂照,結果在當時整個英國都引起轟動,所有人都在猜照片中的男主角是誰。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坎貝爾那位媒體大亨外祖父對她非常寵愛,父母離婚后她就在外祖父身邊長大。但后來外祖父因為反對她的戀愛而將她“發(fā)配”到紐約做《旗幟晚報》的分社記者。
如此混亂的家庭環(huán)境,對坎貝爾性格的影響之壞可想而知。不過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她那位媒體大亨外祖父比弗布魯克勛爵對外孫女非常寵愛。
比弗布魯克勛爵先是在商界大有所為,20世紀初從加拿大來到英國,開始涉足新聞行業(yè)。他創(chuàng)辦的倫敦《旗幟晚報》不但成為他的 印鈔機,也讓他擁有巨大的政治影響力。1910年他晉身 英國議會,還曾獲英王喬治5世親自授勛,更是丘吉爾于1940年設立戰(zhàn)時內閣的成員。
在父母離異之后,坎貝爾就跟隨外祖父生活。她一天天長大,并表現(xiàn)出對外祖父龐大的媒體王國的興趣?藏悹柹聿呢S滿修長、個性活潑,一雙大眼對男人有著 致命的吸引力。不久后,她就迷上了英國著名的 法西斯主義者 奧斯瓦德-摩斯利,比弗布魯克勛爵聞之震怒,威脅要與她斷絕關系。但當時被愛情重婚頭腦的坎貝爾哪里肯聽,無奈之下,外祖父只好將她派到紐約做《旗幟晚報》的分社記者。
也許因為缺乏父母的管教,年輕時的坎貝爾,用“ 水性楊花”來形容并不為過,她樂意穿梭在眾多情人之間, 左右逢源, 樂此不疲。
年輕時候的坎貝爾,用“水性楊花”來形容她并不為過,那樣的家庭環(huán)境對她造成非常負面的影響。她非常享受穿梭在眾多情人之間,左右逢源,并樂此不疲。英國鐵血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的兒子倫道夫-丘吉爾就曾是坎貝爾眼中的獵物。兩人認識時,倫道夫已是有婦之夫,但這并不妨礙倫道夫陷入坎貝爾的 溫柔鄉(xiāng)。他自己曾親口承認過兩人的風流史,透露說,甚至在他的父親邱吉爾首相去世的當天晚上,坎貝爾仍偷偷溜到酒店與他幽會,那天晚上坎貝爾身穿紅色 天鵝絨長裙,非常性感,第二天早上離開時,她還穿走了倫道夫的幾件衣服。
當然,倫道夫肯定不是坎貝爾的第一個男人。年輕的她體態(tài)婀娜,身材豐滿,性格活潑,處事 八面玲瓏。1957年她剛到紐約時剛剛29歲,意氣風發(fā) 胸懷大志,仿佛整個紐約都在她腳下。因為外祖父的關系,她很快順利打入紐約上流 社交圈。她所寫的第一篇報道就是對 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批評。
不久后的1961年,坎貝爾憑借出眾的外貌和手腕,成為時代 《生活》雜志老板亨利- 盧斯二世的情婦,并任職該雜志記者。此時坎貝爾33歲,而她的 情夫已經(jīng)60多歲了。據(jù)說,當時亨利-盧斯對這個年輕的情婦非常著迷,為她差點兒毀掉與劇作家妻子 克萊爾-布斯多年的婚姻,不過兩人的關系很快就在第二年結束了。
美國數(shù)任總統(tǒng)的 演講詞 寫手休 姆斯曾在他的回憶錄《白宮寫手 懺悔錄》中指出,坎貝爾是唯一能“赤裸裸”地了解三位國家元首的女人。據(jù)說,在1963年到1964年12個月期間,她就與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三大政治巨頭,包括前蘇聯(lián)領導人赫魯曉夫、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以及前 美國總統(tǒng)約翰-肯尼迪有過曖昧關系。
坎貝爾貌美 如花,卻野性難馴,外祖父曾形容她“ 無法無天”。歷任美國數(shù)任總統(tǒng)的演講詞寫手休姆斯在他的回憶錄《白宮寫手懺悔錄》一書中指出,坎貝爾是唯一能“赤裸裸”地了解三位國家元首的女子。據(jù)說,在1963年到1964年12個月期間,她就與當時世界上最著名的三位政治家,包括前蘇聯(lián)領導人赫魯曉夫、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以及前美國總統(tǒng)約翰-肯尼迪有過曖昧關系。
休姆斯指出,1963年10月肯尼迪不顧妻子的監(jiān)視和媒體的追蹤,偷偷前往坎貝爾在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qū)內的寓所處 翻云覆雨;1964年4月,赫魯曉夫和坎貝爾在他位于莫斯科鄉(xiāng)間的別墅鬼混;同年5月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在 哈瓦那的一座別墅中與她相會,三宗偷情事件發(fā)生在一年內。文章發(fā)表后,從未有人提出過異議。
盡管坎貝爾的私生活極其淫奢,但終其一生,坎貝爾只結過兩次婚。她的第一個老公是 普利策獎獲得者、美國著名作家諾曼- 梅勒;第二任丈夫則是紐約社交名流約翰- 克拉姆。
1961年,坎貝爾卻與時代《生活》雜志老板盧斯及以年輕和才學名動當時的美國著名好戰(zhàn)猶太作家諾曼-梅勒 打得火熱。不久之后,坎貝爾懷孕了,她許久未聯(lián)絡過的外祖父終于出面,建議坎貝爾生下小孩,但不要和諾曼-梅勒結婚。然而坎貝爾只聽了一半外祖父旗幟的建議,她生下了凱特-梅勒,之后又與梅勒結婚。不過,這段婚姻一如既往的沒有長久,坎貝爾和梅勒最終于1963年在墨西哥離婚。即使如此,諾曼-梅勒仍然在離婚后給了坎貝爾極高的評價。在此之前,梅勒曾經(jīng)批評坎貝爾為“ 美國夢中的 母狼”;但不久之后,梅勒稱贊自己已離婚的妻子就是“女人中的極品”,“一個能夠吸引男人眼球卻又精于權謀,同時也讓人永遠難以忘懷的女人。”多年后,當著名劇作家戈爾-維多問她為何會與梅勒結婚時,坎貝爾的回答讓他 大跌眼鏡,她說,梅勒最吸引她的地方,就是“她從未跟猶太人上過床”。而梅勒的“動機”也使人震驚。他說,他也喜歡那些和社會名流有過關系的女人。
1962年12月,坎貝爾的新聞再次驚動了大洋彼岸的英國《旗幟晚報》。該報的記者在報道中寫道:“現(xiàn)在,只要任意兩個紐約市民湊在一起,他們就會談起 肯尼迪家族和 墨菲家族之間的緋聞。那位據(jù)稱是墨菲家族中最可人的小姐只有30歲,既年輕又具有她獨特的鄉(xiāng)土氣息。人們都將她比作 溫莎公爵。然而,這看來起就像是一個奇怪的對比,這兩個女人之間根本沒有任何共同點——或者她們的精力除外。墨菲家族的小姐為了洛克菲勒基金正在不懈的努力著!
在與梅勒離婚后不久,坎貝爾再度結婚了,而這次的對象變成了約翰-克拉姆——一位在美國擁有她父親在英國時風光的貴族公爵。實際上,這對夫婦早在結婚前十幾年便已經(jīng)邂逅:當時,他們同在正處于 處女航的“卡羅尼亞號”上,也就從那時起,坎貝爾的 豐姿深深的印在了克拉姆公爵的心中。作為擁有崇高地位的貴族成員,克拉姆公爵和坎貝爾的婚禮十分奢華,轟動了當時美國整個 上流社會。而坎貝爾也從原本居住的 卡內基大樓中一個不起眼的工作室搬到了克拉姆公爵在英國南部城市新 漢普郡專門為她修建的豪宅中。
由于坎貝爾的風流,她與克拉姆公爵的婚姻也因此搖搖欲墜。然而就當她向克拉姆提出離婚時,她的公公,一位擁有無數(shù)財富的貴族提出了一個條件:如果坎貝爾與兒子的婚姻繼續(xù)保持,那么她就將享有在自己的遺產(chǎn)中分一杯羹的權利,否則他就會將坎貝爾母女的名字從遺產(chǎn)名單中去除。于是,坎貝爾選擇了留下,但在實際上,就連她的女兒也說:“她從來就沒有把自己當成是克拉姆家族的一員!
坎貝爾的所作所為令遠在英國的外祖父旗幟感到十分羞恥,他曾經(jīng)多次當面訓斥坎貝爾的任性和奢侈。有一次,外祖父旗幟甚至還指著一旁正跪在地上擦地板的女傭說道:“看看吧,這才是真正女人應該做的!钡藏悹枌ν庾娓钙鞄眉凹胰说挠柍獠灰詾槿,繼續(xù)在異性中尋找自己的快樂。1964年,坎貝爾的外祖父比弗布魯克逝世,雖然對自己孫女的所作所為感到憤怒,但他仍然打破世代相傳的規(guī)矩,將相當于50萬英鎊的遺產(chǎn)留給了坎貝爾——雖然不是 富可敵國,但在當時已經(jīng)是一筆不小的數(shù)目了。正是因為這筆外祖父旗幟留下的意外的遺產(chǎn),使得坎貝爾在之后的日子中顯得更加游刃有余。
盡管坎貝爾在年輕時同時與三位元首級領導人保持曖昧關系,堪稱全球“ 交際花王”。但在晚年,由于 入不敷出,她的 景況相當凄涼,最后,這位曾 顯赫一時的名記終于默默地離開了人世。
最終,坎貝爾依然選擇了和克拉姆公爵離婚,她返回《旗幟晚報》,卻繼續(xù)住在紐約。曾有傳言稱坎貝爾通過撰寫自己的傳記來獲取額外的收入,但實際上,她根本不需要這么做,外祖父留給她的遺產(chǎn)使她能夠逍遙地住在寬敞的別墅中游戲人生。1974年1月,坎貝爾家族在美國的家族委會員成立,應自己同父異母的兄弟要求,坎貝爾成為家族委員會的委員——這相當于家族成員代表,也是坎貝爾家族在美國利益的代言人。
盡管年輕時風光無限,坎貝爾的晚年卻過得低調平淡、不為人知。她安居在 康涅狄格州一個名叫 格林威治的小鎮(zhèn)上,在 鄰居們眼中,她不過是一個低調平凡的鄰家 老太,住在一幢老舊的磚房里,守著她所剩不多的財富之一——一張屬于拿破侖的大床。與過往的輝煌相比,坎貝爾最后的日子可以說有著 天壤之別,不但身體不好, 財務狀況也不容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