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jīng)歷
1981年九歲時從內(nèi)蒙古來到北京考入北京戲曲學(xué)校學(xué)習(xí)京劇小生行當(dāng)
1988年分配到內(nèi)蒙古京劇團
1993年考入中國戲曲學(xué)院表演系本科班
1997年獲得文學(xué)學(xué)士學(xué)位分配到北京京劇院任主要演員
2004-2007就讀于第四屆中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
代表劇目
《呂布與貂蟬》、《白門樓》、《平貴別窯》、《三氣周瑜》、《飛虎山》、《八大錘》、《活捉三郎》、《羅成托兆》、《虎牢關(guān)》等。 新創(chuàng)作劇目 《逼侄赴科》、《閆惜嬌》、《潘必正與陳妙!出訪國家
他曾多次隨中國京劇藝術(shù)家演出團出訪日本、葡萄牙、德國、法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及地區(qū)。獲獎情況
北京市京劇昆曲協(xié)會理事
北京市戲曲藝術(shù)職業(yè)學(xué)院外聘教師
1991年榮獲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熒屏獎”
2001年榮獲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金獎“最佳表演獎”
2004年榮獲第八屆中國戲劇節(jié)“一等獎”
2011年第25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
藝術(shù)特點
他扮相俊美,儒雅莊重,嗓音圓潤醇厚,表演瀟灑細(xì)膩,真摯自然。文武兼?zhèn),戲路極寬,擅演雉尾生、武小生、冠生、巾生、窮生。是一位難得的小生文武全才。他的表演受到了專家和觀眾的一致好評。1998年舉辦個人京劇小生名段演唱會。并與京劇名家同臺演出《玉堂春》、《白蛇傳》、《西廂記》、《望江亭》等劇目。2005年中國唱片公司出版中國京劇之星個人專輯。塑造角色
在新編及改編劇目中,成功塑造了《驛亭謠》中的馮太守,《逼侄赴科》中的潘必正,《閻惜嬌》中的張文遠(yuǎn),《宰相劉羅鍋》中的李靖等角色。活動年表
2001年1月8日
農(nóng)歷庚辰年十二月十四日:首屆全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第十六天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首屆全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
本日演出陣容:
日場
張淑景(《盜庫銀》飾青蛇)、郭偉(《鎖麟囊》飾薛湘靈)、康靜(《祭靈》飾洪母)、松巖(《金翅大鵬》飾大鵬)、張麗媛(《斷橋》飾白素貞)、李師友(《殺四門》飾秦懷玉)、李宏圖(《打侄上墳》飾陳大官)
夜場
李紅賓(《挑滑車》飾高寵)、楊少彭(《文昭關(guān)》飾伍員)、李紅艷(《虹橋贈珠》飾凌波仙子)、包飛(《逼侄赴科》飾潘必正)、董圓圓(《霸王別姬》飾虞姬)、年金鵬(《三盜令》飾蔡慶)、王蓉蓉(《狀元媒》飾柴郡主)
2001年1月9日
農(nóng)歷庚辰年十二月十五日:首屆全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閉幕式舉行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舉辦首屆全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閉幕式在長安戲院舉行,文化部部長孫家正、副部長潘震宙、中宣部文藝局局長李牧、文化部藝術(shù)司司長馮遠(yuǎn)以及有關(guān)方面的領(lǐng)導(dǎo)和專家、評委出席了閉幕式并向獲獎演員頒獎。此次演出共有144位演員分成25臺節(jié)目進(jìn)行評比展演,經(jīng)過評委會的評選,榮譽獎和一、二、三等獎各有得主。
獲獎名單
榮譽獎
王蓉蓉(北京京劇院)
鄧敏(中國京劇院)
江其虎(中國京劇院)
張克(天津青年京劇團)
張火。ㄖ袊﹦≡海
李軍(上海京劇院)
李勝素(中國京劇院)
李海燕(中國京劇院)
孟廣祿(天津青年京劇團)
趙永偉(中國京劇院)
趙秀君(天津青年京劇團)
閆巍(天津青年京劇團)
董翠娜(煙臺市京劇團)
一等獎
刁麗(中國京劇院)
王艷(天津京劇院實驗團)
王小蟬(河北省京劇院)
王東華(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
王佩瑜(上海師大表演藝術(shù)學(xué)院)
王桂榮(錦州市京劇團)
馮蘊(沈陽京劇院)
石曉亮(天津青年京劇團)
劉建杰(山西省京劇院)
劉桂娟(天津青年京劇團)
呂昆山(中國京劇院)
孫慧珠(大連市京劇團)
安平(上海京劇院)
年金鵬(北京京劇院)
朱強(北京京劇院)
江峰(湖北省京劇院)
嚴(yán)慶谷(上海京劇院)
宋小川(中國京劇院)
張軍強(青島市京劇團)
張淑景(北京京劇院)
張慧芳(湖北省京劇院)
李瑋(吉林省京劇院)
李潔(江蘇省京劇院)
李紅賓(北京京劇院)
李紅艷(北京京劇院)
李宏圖(北京京劇院)
李佩紅(天津青年京劇團)
李國靜(上海京劇院)
李曉蘭(北京京劇院)
李淑蘭(維坊市京劇團)
楊少彭(北京京劇院)
范樂新(南京市京劇團)
鄭佳艷(浙江京昆藝術(shù)劇院)
金喜全(中國戲曲學(xué)院)
胡璇(上海京劇院)
趙群(上海京劇院)
耿巧云(中國京劇院)
袁慧琴(中國京劇院)
郭文華(維坊市京劇團)
常東(沈陽京劇院)
康云翔(陜西省京劇院)
黃炳強(中國京劇院)
程聯(lián)群(重慶市京劇團)
董圓圓(北京京劇院)
裴永杰(吉林省京劇院)
二等獎
尹松濤(中國京劇院)
王萍(吉林省京劇院)
可雙(錦州市京劇團)
劉軍(上海京劇院)
劉露(成都市京劇團)
孫亮(中國戲曲學(xué)院)
朱福(云南省京劇院)
朱玉峰(烏魯木齊市京劇團)
阮學(xué)東(福建省京劇團)
嚴(yán)陣(江蘇省京劇院)
吳愛民(河北省京劇院)
張威(中國京劇院)
張晶(天津青年京劇團)
張麗媛(北京京劇院)
張馨月(中國戲曲學(xué)院)
李師友(北京京劇院)
李紅梅(中國京劇院)
李曉玉(云南省京劇院)
李繼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京劇團)
楊淼(中國戲曲學(xué)院)
楊占凱(錦州市京劇團)
楊雪斌(吉林省京劇院)
陳長慶(德州市京劇團)
周天(江蘇省京劇院)
羅戎證(浙江京昆藝術(shù)劇院)
范永亮(上海京劇院)
姜玲(德州市京劇團)
姜艷(浙江京昆藝術(shù)劇院)
姜亦珊(天津京劇院實驗團)
趙永墩(中國京劇院)
項星(湖南省京劇院)
凌珂(湖南省京劇院)
卿松(成都市京劇團)
賈艷麗(山西省京劇院)
郭偉(北京京劇院)
郭睿玥(上海師大表演藝術(shù)學(xué)院)
高頌(成都市京劇團)
扈金娜(河北省京劇院)
董宏利(吉林省京劇院)
韓冰峰(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
靳學(xué)斌(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
熊明霞(上海京劇院)
管波(中國京劇院)
翟萍(山東省京劇院)
翟墨(北京京劇院)
譚曉令(中國戲曲學(xué)院)
顏蓓(貴陽市京劇團)
魏建海(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
魏積軍(中國京劇院)
三等獎
馬少敏(甘肅省京劇團)
馬翔飛(攀枝花市京劇團)
方未艾(浙江京昆藝術(shù)劇院)
王燕(寧夏京劇團)
王琳瑯(大連市京劇團)
包飛(北京京劇院)
史蘭云(大連市京劇團)
劉小榮(淮陰市京劇團)
張歡(黑龍江省京劇院)
張強(陜西省京劇院)
張薇(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
張丹露(中國戲曲學(xué)院)
張虎彪(重慶市京劇團)
張曉波(湖北省京劇院)
李昕(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
李青(濟南市京劇團)
李靜(云南省京劇院)
李璨(湖南省京劇院)
李為群(江蘇省京劇院)
李保良(濟南市京劇團)
楊妍妍(黑龍江省京劇院)
周利(重慶市京劇團)
易燕(湖北省京劇院)
松巖(風(fēng)雷京劇團)
林涵(哈爾濱市京劇院)
苑瑞芳(河北省京劇院)
趙新田(山西省京劇院)
徐暢(中國京劇院)
郭瑤瑤(中國戲曲學(xué)院)
都金玲(哈爾濱市京劇院)
崔延龍(北京軍區(qū)戰(zhàn)友京劇團)
康靜(北京京劇院)
唐雅麗(成都市京劇團)
盛海寧(江蘇省京劇院)
黃華(中國戲曲學(xué)院)
舒桐(中國京劇院)
2001年1月23日
農(nóng)歷庚辰年十二月廿九日:2001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播出
2001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節(jié)目單
序曲:《世紀(jì)第一春》(李東橋、李梅、田敏、冷明宇、吳亞玲、余順、孫靜、蕭雅、閆學(xué)晶、董寶貴、李欣、李勝素)
一. 鬧春宵
京劇《趙氏孤兒》選段(孟廣祿)
京劇數(shù)板(卡爾羅)
京劇《武家坡》選段(王蓉蓉、羅京、白燕升、李揚)
豫劇《百歲拜年》(小香玉、劉璐、周濤、鞠萍、孫曉梅)
二. 賞華章
京劇《將相和·三擋》(于魁智、楊赤)
京劇《大保國》選段(鄧沐瑋、趙秀君)
京劇《四郎探母·見娘》(趙葆秀、葉復(fù)潤)
電視小戲《巧獻(xiàn)藝》(吳愛民、孫鵬、魏建平、張斌、王雪樺)
京劇樂舞:《白蛇情》
1. 《峨嵋的祝愿》
2. 《婚慶》(周濤、鞠萍、白燕升、房印庭)
3. 《寶和堂》(張火丁、宋小川)
4. 《驚變》
5. 《水漫金山》(王怡、張淑景、包飛、景寶琪)
三. 滿庭芳
越劇《五女拜壽》(孫曉梅、張霞君、蔣暢、裘丹莉、楊麗芳、董鑒鴻、俞雷、項麗英、袁慧萍、陳雯婷、章益清)
秦腔《背媳婦》(張武宏、劉西玲)
黃梅戲《巧妹與憨哥·敘夢》(吳亞玲、余順)
蒲劇《徐策跑城》選段(郭澤民)
越劇《盤妻索妻·洞房》(蕭雅、劉偉)
粵劇《寶蓮燈·花燈詠》(梁淑清、李燕明、鄧有銀)
河北梆子《大登殿》選段(彭蕙蘅、彭艷琴、劉志欣)
四. 重回眸
京劇歌舞《蘭陵王》(鄧敏、李欣)
電視小戲《慈禧看戲》(孫曉梅、朱軍、楊少春)
電視小戲《義拍定軍山》(李玉聲、趙保樂、李勝源、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巖)
京劇歌舞《百年菊圃放眼量》(杜鎮(zhèn)杰、董圓圓、李佩紅、朱強)
五. 譜新篇
贛劇《還魂后記》選段(陳俐、沈懷林)
川劇《文成公主》選段(劉萍、孫譜協(xié))
湖南花鼓戲《鄉(xiāng)里警察》選段(宋谷、田既安、李小嘉、葉俊武、凌國康)
豫劇《搶來的警官》選段(李樹建、周春、張金洲、侯偉)
評劇《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選段(于文華、韓建光)
六. 會群英
京劇歌舞《太真賞月》(李勝素)
京劇《范進(jìn)中舉》選段(張建國)
京劇《謝瑤環(huán)》選段(李維康)
京劇《兩將軍》選段(王立軍、李師友、奚中路、張幼麟)
京劇《春閨夢》選段(李世濟、張威)
京劇《貞觀盛事》選段(尚長榮)
七. 傳薪火
戲曲舞蹈《向未來》
青年京劇聯(lián)唱(張建峰、韓勝存、楊小彭、常春生、常秋月、李海青、吳燕、康靜、翟墨、張立媛、翟憲忠)
少兒豫劇《抬花轎》(趙爽、于坤龍、賈龍龍、王利強、張廣許)
少兒秦腔《頂燈》(安妥、王肖、李剛)
少兒秦腔《掛畫》(梁少琴、劉倩)
少兒京劇聯(lián)唱(王文端、裘識、趙佳、宋詩嫻、王夢婷、鄭菲、陳晨、陸地圓、穆宇)
少兒武戲表演(喬羽、譚笑、郝瑩、蔡錦超)
尾聲《世紀(jì)將軍令》(關(guān)懷、劉桂娟)
2001年5月9日
農(nóng)歷辛巳年四月十七日:2001年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閉幕
經(jīng)過9天的激烈角逐和廣大網(wǎng)友的積極參與,2001年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在北京結(jié)束。在專家、評論家和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組成的評委會的現(xiàn)場打分、現(xiàn)場亮分,最后評出本次大賽的優(yōu)秀表演獎和最佳表演獎獲得者各25名。
獲獎名單
最佳表演獎(25名)
老生組:王佩瑜、田磊、楊少彭、高彤
小生組:包飛、金喜全
武旦組:張淑景、閻巍
青衣組:鄧敏、劉桂娟、李國靜、趙群、趙秀君
老旦組:袁慧琴、康靜
丑行組:年金鵬、嚴(yán)慶谷
凈行組:安平、陳長慶、韓云江
武生組:劉寶童、常東、黃齊峰
花旦組:李曉蘭、項星
優(yōu)秀表演獎(25名)
老生組:馬翔飛、劉建杰、嚴(yán)陣、程慧慧
小生組:王凱、朱福
武旦組:范樂新、趙玉華
青衣組:王艷、王曉燕、張慧芳、周利、姜亦珊
老旦組:黃麗珠、翟墨
丑行組:馬國祥、徐孟珂
凈行組:劉大可、江峰、趙永墩
花旦組:奚鳴燕、熊明霞
2004年1月21日
農(nóng)歷癸未年十二月三十日:2004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播出
2004年春節(jié)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節(jié)目單
序曲《大拜年》(鄧沐瑋、朱強、李潔、于蘭)
一. 百花爭艷
京劇《兵圣孫武》(于魁智)
京劇《鎖麟囊》(遲小秋)
京劇《赤桑鎮(zhèn)》(孟廣祿、袁慧琴)
京劇《麻姑獻(xiàn)壽》(李勝素)
金猴鬧春(六小齡童、董文華、李陽鳴、馬德華)
黃梅戲《采蓮》(韓再芬)
越劇《盤妻》(蕭雅、吳海麗)
川劇《白蛇傳》(劉萍、孫勇波)
晉劇《打金枝》(崔建華)
昆曲《釵釧記》(史紅梅、雷玲)
秦腔《鄭瑛嬌》(齊愛云)
豫劇《穆桂英掛帥》(馬金鳳攜一組少兒演員)
戲舞《刀馬旦》(孫明珠、李靜文、苗杰、黃雨晴、王春燕等三個武旦,張春紅、保定戲校等)
二. 流派紛呈
京劇《西廂記》(趙秀君)
京劇《賣水》(耿巧云、管波)
京劇《珠簾寨》(張建國、王佩瑜)
京劇《淮河營》(馬長禮、杜鎮(zhèn)杰)
京劇《定軍山》(譚元壽、譚孝曾、譚正巖)
三、以戲會友
票友:林琳、周星燦、李佩青、裘蕓和兩個洋票友
演員:楊春霞、王艷、包飛、姜亦珊、程聯(lián)群
《年歌》:南京空軍小百靈、包頭藝校
四. 新戲連臺
京劇《杜十娘》(張慧芳、靳學(xué)斌)
京劇《宰相劉羅鍋》(陳少云、董圓圓)
京劇《蔡文姬》(王蓉蓉)
京劇《圖蘭朵公主》(黃炳強、鄧敏)
河北梆子《洪湖赤衛(wèi)隊》(彭蕙蘅、劉志欣、劉鳳香)
京劇《江姐》(張火。
京劇《智取威虎山》(李軍)
五. 廟會采風(fēng)
朱世慧、金不換、鄭巖、張寄蝶等名丑串場,主持人孫曉梅、鞠萍、周濤參與(“剪花天使”樊曉梅剪紙藝術(shù)現(xiàn)場展示)
二人臺丑婆子:武利平
山東柳子花旦:陳媛、西北老包:范云海
高甲丑婆子二人
拉場戲(吉林市歌舞團)群體:《雙回門》
六. 南北飛虹
龍江劇《荒唐寶玉》(白淑賢)
廣東漢劇《柳如是》(李仙花)
歌仔戲《廈門新娘》
廣東粵劇《范蠡訪西施》(丁凡)
越劇《九斤姑娘》(周奇、陳明水)
川劇《別洞觀景》(沈鐵梅)
評劇《喜迎春》(谷文月、曾昭娟、劉慧欣)
七. 名家名段
京劇《癡夢》(王桂榮)
京劇《野豬林》(楊赤)
京劇《赤壁之戰(zhàn)·壯別》(李宏圖)
京劇《武家坡》(張克、李海燕)
昆曲《華容道》(侯少奎)
京劇《坐宮》(李維康、耿其昌)
尾聲《戲魂》:尚長榮、關(guān)棟天、劉桂娟、李佩紅
2005年10月7日
農(nóng)歷乙酉年九月初五日,晚:第五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閉幕
第五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閉幕。
獲獎名單
金獎(20名)
老生組:譚正巖、凌科、張建峰
花旦組:常秋月、唐禾香、熊明霞
武生組:李陽鳴、黃齊峰
小生組:金喜全
花臉組:劉魁魁、安平
武旦組:閆虹羽、楊亞男
丑行組:焦敬閣
老旦組:翟墨、康靜
青衣組:張慧芳、王艷、呂洋、姜亦珊
銀獎(21名)
老生組:韓勝存、劉建杰
花旦組:張悅
武生組:王雪清、詹磊、李哲、康云翔
小生組:包飛、朱福
花臉組:舒桐、陳長慶
武旦組:李丹、潘月嬌
丑行組:談元
老旦組:黃麗珠
青衣組:丁曉軍、李國靜、郭偉、張立媛、周利、隋曉慶
2006年5月9日
農(nóng)歷丙戌年四月十二日,晚:2006年香港“京劇群英會”演出第一場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wù)署主辦的“京劇群英會”在香港葵青劇院演藝廳演出第一場。
演出劇目
《鎖五龍》(孟廣祿)
《拾玉鐲·法門寺》(杜鎮(zhèn)杰,張慧芳,鄧沐瑋,鄭巖,常秋月,馬增壽,包飛)
2006年5月11日
農(nóng)歷丙戌年四月十四日,晚:2006年香港“京劇群英會”演出第三場
由康樂及文化事務(wù)署主辦的“京劇群英會”在香港葵青劇院演藝廳演出第三場。
演出劇目
《打嚴(yán)嵩》(朱強,羅長德,包飛,鄭巖)
《姚期》(孟廣祿,宋昊宇,韓巨明,李海青)
2006年11月12日,農(nóng)歷丙戌年九月廿二日:2006年“百花芬芳——京劇名家演唱周”第二場
“百花芬芳——京劇名家演唱周”舉行。第二場為中國戲曲學(xué)院第四屆在讀研究生班專場,演員有(按姓氏筆畫):王平、包飛、田磊、呂洋、安平、朱福、張馨月、陳淑芳、金喜全、姜亦珊、倪茂才、唐禾香、常秋月、康靜、黃麗珠、熊明霞、[[譚正巖]。
2007年3月26日
農(nóng)歷丁亥年二月初八日,19時30分:2007年“百花芬芳——京昆系列演出季”第八場
2007年“百花芬芳——京昆系列演出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行。北京京劇院演出。
演出劇目
《金玉奴》(常秋月,朱虹,包飛,劉明哲,包巖)
2007年3月27日,農(nóng)歷丁亥年二月初九日,19時30分:2007年“百花芬芳——京昆系列演出季”第九場
2007年“百花芬芳——京昆系列演出季”在北京民族文化宮大劇院舉行。北京京劇院演出。
演出劇目
《坐寨盜馬》(方旭)
《虎牢關(guān)》(包飛)
《大登殿》(王怡,宋昊宇,常秋月)
2007年12月15日
農(nóng)歷丁亥年十一月初六日:長安大戲院2007年12月15日演出
本日長安大戲院由由京劇研究生班歷屆學(xué)員聯(lián)合演出。
演出劇目
《白蛇傳》(于蘭(游湖)、王怡(酒變)、閆。ūI草)、李紅艷(水斗)、張火。〝鄻颍、常秋月(合缽)、趙秀君(祭塔)分飾白素貞,包飛、宋小川、朱福分飾許仙,主沉浮飾小青)
2008年1月23日
農(nóng)歷丁亥年十二月十六日,晚:中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十周年匯報落幕演出暨第四屆青研班畢業(yè)晚會舉行
中國京劇優(yōu)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十周年匯報落幕演出暨第四屆青研班畢業(yè)晚會《盛世梨園源遠(yuǎn)流長》在中國戲曲學(xué)院大劇場隆重公演。整場晚會“百花齊放、繼承創(chuàng)新、弘揚國粹、德藝雙馨”的精神貫穿始終,以第四屆青研班研究生演出為主,第一至第三屆研究生參與助興演出。
晚會以戲歌《詠梅》拉開演出序幕。在旦角流派聯(lián)唱中,第四屆青研班演出了《鳳還巢》、《雙陽公主》、《春閨夢》、《紅娘》、《詩文會》、《紅燈記》中的經(jīng)典唱段。京、昆、梆、豫、雁五劇種合演精編版《大登殿》匯集了第四屆青研班中富有地域特色的地方戲演員楊仲義、許荷英、馬寶旺、王紅麗以及京劇老旦演員康靜。朱福、金喜全、包飛聯(lián)袂演唱《四郎探母》中《巡營》一場。譚正巖演唱《定軍山》、倪茂才演唱《孫安動本》、楊少彭演唱《文昭關(guān)》王平演唱《三家店》、嚴(yán)陣演唱《曹操與楊修》、高彤演唱《淮河營》、裴詠杰演唱《趙五娘》。田磊演唱昆曲《長生殿·酒樓》,李靜文、張淑景、黃齊峰、張宏偉、韓云江同演《青石山》。
此外,于魁智、李勝素、管波、王蓉蓉、遲小秋、李軍、孟廣祿作為前三屆青研班優(yōu)秀畢業(yè)生也在本場晚會中粉墨登場,為晚會增光添彩。青研班研究生在班主任杜鵬的指揮下,以一曲《今日痛飲慶功酒》為本場晚會,也為青研班十周年匯報演出畫上了圓滿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