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1686年2月御前大臣戈洛文為首的俄國談判使團離莫斯科東來,隨行軍隊五百余人;在行前,沙皇加授戈洛文以勃良斯克總督銜,賦予指揮西伯利亞俄軍的廣泛權力;途中戈洛文又增募哥薩克一千四百余人,根據(jù)沙皇政府訓令,使團在中國不接受談判條件時可采取軍事行動。
相關事件
1687年10月戈洛文率軍至色楞格斯克駐扎,對外貝加爾地區(qū)的中國喀爾喀蒙古、布里亞特蒙古等部發(fā)動征服戰(zhàn)爭,同時在蒙古各部中制造分裂,支持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攻喀爾喀。1688年3月戈洛文派人來京,要求清政府遣使去色楞格斯克談判。清政府隨即派領侍衛(wèi)大臣索額圖等出塞北行,由于準噶爾與喀爾喀之間的爭戰(zhàn),道途受阻,奉命折回。1689年3月戈洛文根據(jù)沙皇政府訓令,又派員來京,建議在尼布楚舉行兩國使臣會議。清政府表示同意。清朝大臣索額圖等銜命登程,隨帶軍隊約兩萬人,于7月抵達尼布楚。戈洛文則在8月到達會議地點,雙方各選200人侍衛(wèi)在側(cè),于22日中俄雙方開始談判。 戈洛文提出種種無理要求,力圖擴展俄國統(tǒng)治地盤,非法侵占中國領土,清政府代表作了堅定而有節(jié)制的斗爭,1689年9月終于在平等基礎上簽訂了中俄《尼布楚條約》,明確規(guī)定了中俄東段邊界。
戈洛文在簽訂條約后深得俄皇彼得一世的寵信,并獲得海軍上將、陸軍元帥、伯爵等頭銜。1699~1707年間主管俄國外交事務衙門,成為沙俄外交界第一號人物。著有《天球儀》一書。
生平
費耀多羅·亞歷克塞耶維奇·戈洛文伯爵(Фёдор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 Головин)(1650年-1706年8月10日),俄國外交家。
戈洛文忠于彼得一世,反對攝政的索非亞公主,盡管如此,他仍在1685年被任命為御前大臣,出使西伯利亞以解決雅克薩戰(zhàn)役后的中國和俄國的邊境爭端。根據(jù)索非亞的命令,如果中國不接受談判條件,戈洛文可以不經(jīng)請示對中國展開軍事行動,為此戈洛文招募了近1500哥薩克人隨行。
1687年,戈洛文抵達色楞格斯克,他一方面支持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一方面又直接出兵進攻布里亞特等當?shù)孛晒挪孔,以鞏固俄國對貝加爾湖以東地區(qū)的統(tǒng)治。1688年,戈洛文遣使前往北京,提議在色楞格斯克舉行兩國會談,中國清朝康熙帝遂派索額圖等北上,但途中受阻于噶爾丹,未能成行。1689年7月,兩國使臣終于在尼布楚會見,展開邊界談判。9月,雙方達成一致,簽訂了尼布楚條約。戈洛文雖未能為俄國爭取到黑龍江以北至外興安嶺的土地,但是也成功保住了對貝加爾湖以東直到黑龍江流域,使其成為俄國在遠東的重要據(jù)點。
當戈洛文返回圣彼得堡時,彼得一世已經(jīng)成功地奪回政權。此后,戈洛文深得彼得一世信任,在1699年后全面主管俄國外交,直到逝世。
畫家戈洛文
蘇聯(lián)舞臺美術家、畫家。生于莫斯科。在1889年和1897年兩次去法國研究印象主義繪畫,并到西班牙、意大利、荷蘭、挪威等國做過考察旅行。
作品
曾從事彩陶和木器制作,1900年開始從事舞臺美術工作,1901年始任彼得堡皇家劇院的總設計師同時在其他一些劇院和演出團體進行創(chuàng)作活動。十月革命后曾應莫斯科藝術劇院之邀,同К.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合作設計過《費加羅的婚姻》和《奧賽羅》。1928年獲俄羅斯社會主義聯(lián)邦共和國人民演員稱號;為彼得堡美術研究院院士。1930年4月17日逝世。主要設計作品有:《冰宮》、《普斯科夫女人》、《魔鏡》、《鮑里斯·戈都諾夫》、《唐璜》、《假面舞會》、《五月王后》、《塞維利亞的理發(fā)師》等。
評價
戈洛文早期創(chuàng)作受印象主義繪畫影響,注重色彩效果,后來逐漸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是善于用裝飾性幕布系統(tǒng)組織戲劇演出空間,重視對演出造型完整、和諧、統(tǒng)一和整體感的追求。他同В.Э.梅耶荷德合作對舞臺形式進行了多種探索,如將舞臺設計成觀眾大廳的延續(xù),不關大幕,大量利用臺唇做主要表演區(qū),使用白光照明,不關場燈,當眾檢場等,對后來演出形式多樣化的探索產(chǎn)生了較為廣泛的影響。
戈洛文還是一位肖像畫家,曾為梅耶荷德畫過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