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陳祖義祖籍廣東潮州,明洪武年間,全家逃到南洋入海為盜。盤踞馬六甲十幾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海盜集團頭目之一,成員最鼎盛時期超過萬人。戰(zhàn)船近百艘;顒釉谌毡、中國臺灣、南海、印度洋等地。劫掠超過萬艘以上的過往船只,攻陷過五十多座沿海城鎮(zhèn),南洋一些國家甚至向其納貢。明太祖曾懸賞50萬兩白銀捉拿他。永樂年間,賞金更是高達750萬兩,當時明朝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也才1100萬兩。這使陳祖義成為有史以來懸賞金最高的通緝犯。很多歷史學家認為,朱元璋時期閉關鎖國,很大因素就是因為海盜過于猖獗。那么,按照這個邏輯,陳祖義的海盜活動導致明朝的海禁,而閉關鎖國導致中國近代的落后,從這個意義上說,陳祖義這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小人物事實上不自覺的充當了一個改變中國歷史走向的關鍵人物。
后來,他逃到了三佛齊(今屬印度尼西亞)的渤林邦國,在國王麻那者巫里手下當上了大將。國王死后,他召集了一批海盜,自立為王,陳祖義成為了渤林邦國的國王。他也到明朝永樂皇帝那里進貢,但卻是空船出發(fā),一路搶,搶到什么送什么,回國的時候也不落空。最讓永樂皇帝受不了的是,他不但搶西洋諸小國的船,連明朝的使船也搶。而且,實行的是三光政策,搶光殺光燒光。明永樂五年,他詐降鄭和,鄭和識破他陰謀,施巧計發(fā)動突然襲擊,當場殺死海賊5000多人,并將陳祖義活捉。永樂五年(1407)九月鄭和回國,并把陳祖義押回朝廷,朱棣下令當著各國使者的面殺掉了陳祖義,并斬首示眾,警示他人。
敗亡經(jīng)過
發(fā)生在舊港。舊港即現(xiàn)印度尼西亞的巨港,原名三佛齊。元末明初,有許多中國人來此定居。洪武年間,有廣東人陳祖義因為犯事舉家逃到舊港,投渤淋邦國麻那者巫里手下為將。國王死后,自封酋長,據(jù)《瀛涯勝覽舊港記》記載,陳祖義為人“甚是豪橫,凡有經(jīng)過客人船只,轍便劫奪財物”。
永樂三年六月(1405年7月),鄭和舟師首下“西洋”。永樂五年(1407年)返航回國。返途中,鄭和派人招撫陳祖義。陳祖義認定鄭和浩浩蕩蕩的船隊“有寶物”在船上,于是派人向鄭和表示他想投誠,其實陳祖義是想詐降,然后一舉搶奪鄭和的船隊。雖說陳祖義的人數(shù)和船只數(shù)量都不及鄭和,但他鼓動部下說:“明朝的船隊雖眾,但操船者初涉遠洋,大多為河塘之師;明朝的船雖大,但行動遲緩,且不熟地形;明朝的水師雖強,但多年未戰(zhàn),驕兵,且以馬步兵為主!备匾氖牵愖媪x根本瞧不起鄭和:太監(jiān)算什么東西呀,而且這個太監(jiān)還是靠陸戰(zhàn)出名的……
陳祖義沒有料到,鄭和對陳祖義早有提防,因為鄭和船隊經(jīng)過占城以后,一路上聽到的都是對陳祖義的投訴。更幸運的是,陳祖義的陰謀被舊港一個頭目叫施進卿的中國人知道了,他把消息告訴了鄭和。鄭和立即作了反偷襲的準備與部署。
陳祖義率眾海盜來襲時,鄭和指揮戰(zhàn)船從待機點迅速包圍敵船,用火攻燒毀海盜船,經(jīng)激戰(zhàn),殺海盜5000余人,燒毀敵船10艘,繳獲7艘,此后鄭和的海軍又設法將陳祖義等三人生擒,囚于船中回京;实壑扉ο铝町斨鲊拐叩拿鏆⒌袅岁愖媪x,并斬首示眾,警示他人。施進卿因揭露陳祖義陰謀有功,受到明朝政府嘉獎,被封舊港宣慰史。此次戰(zhàn)后,“海道由是而清寧,番人賴之以安業(yè)”。鄭和為東南亞海域鏟除了海盜匪患,維護了海上交通安全,為沿海人民帶來福祉,受到各國稱贊。
社會評價
陳祖義為了避禍逃逸到南洋,做了一個小海盜頭子,對于那時的東南亞國家來說,陳祖義為他們帶來了巨大的麻煩,而至于說他說做的最大貢獻,大概是被梟首示眾吧,因為明朝皇帝朱棣借殺陳祖義弘揚了國威,拉近了與東南亞各國的距離,提高了當時的國際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