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55年12月1日,時年42歲、當裁縫的帕克斯在一輛公共汽車上就座時,一名白人男子走過來,要求她讓座。
這無關“尊老愛幼”的美德。在美國內(nèi)戰(zhàn)后種族隔離依然盛行的美國南方,法律明確規(guī)定黑人與白人在公車、餐館等公共場所內(nèi)需分隔,且黑人必須給白人讓座。在北方,法律認可的種族歧視也使黑人被許多行業(yè)和社區(qū)拒之門外。
帕克斯拒絕了白人男子的要求。盡管當年早些時候,蒙哥馬利就有兩名黑人婦女因同樣遭遇而被捕。這次也沒有例外,帕克斯遭到監(jiān)禁,并被罰款4美元。
影響
她的被捕引發(fā)了蒙哥馬利市長達381天的黑人抵制公交車運動,組織者是當時仍名不見經(jīng)傳的一名浸禮教牧師馬丁·路德·金,這個名字后來被冠以反種族隔離斗士和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榮譽。這場運動的結果,是1956年最高法院裁決禁止公車上的“黑白隔離”;1964年出臺的民權法案禁止在公共場所實行種族隔離和種族歧視政策。
帕克斯從此被尊為美國“民權運動之母”。30年后,她追憶當年:“我被捕的時候沒想到會變成這樣。那只是很平常的一天,只是因為廣大民眾的加入,才使它意義非凡!
逝世
她2005年10月24日去世,30日遺體就被運到華盛頓的美國國會大廈,安放在大廳中供全美民眾瞻仰。包括總統(tǒng)喬治·沃克·布什在內(nèi)的美國政治領袖與數(shù)千民眾一起參加了安放儀式,參議院牧師率領大家為她祈禱,專程趕來的一個大學合唱團,現(xiàn)場高唱愛國歌曲〈The Battle Hymn of the Republic〉。她是美國歷史上第一位獲得遺體被安放在國會供民眾瞻仰的殊榮的女性。總統(tǒng)并下令,帕克斯葬禮11月2日在底特律舉行,屆時全美國所有公共建筑都降半旗。美國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六十年代形塑出來的。帕克斯也因此被美國國會命名為“民權之母”。
最感激帕克斯的當然首先是黑人。美國國務卿賴斯在追悼儀式上說的一句話最有代表意義:“沒有帕克斯,我就不可能今天以國務卿的身分站在這里。”同時,帕克斯也深受白人民眾熱愛,因為她為黑人爭取權利的運動同時塑造了美國的社會正義與公正精神,為大部分美國人爭取到了一個更好的生活環(huán)境。
帕克斯的尊榮來自這樣一個簡單的事實:一個人可以改變一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