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銳
熊銳(1894-1927) 廣東省梅縣人,原名新壽,又名維新,號君銳。早年在梅縣桂里小學教書和汕頭《大風日報》當編輯。后赴日本留學,五四運動爆發(fā)后,于1919年回國。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繼而轉(zhuǎn)到德國。1922年6月,先后加入旅歐的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和中國共產(chǎn)黨,曾在中共旅歐支部工作。1923年1月至1924年1月,任中國國民黨旅歐執(zhí)行部和巴黎通訊處政治委員。1925年獲得博士學位后,偕德籍妻子奉命回國。1926年上半年,應聘擔任廣州政治講習班教授,同時在廣東大學專修科學院和廣大附中任教。同年9月被聘為婦女運動講習所教授。1927年初在黃埔軍校入伍生部的政治部和第三軍的軍官學校工作。廣州四一五反革命政變時,被國民黨逮捕,4月22日在廣州慘遭殺害。
同名人物
熊銳,男, 1967 年 5 月 10 日,湖北黃梅縣人。
一、學習及工作簡歷:
1989 年武漢大學物理系本科畢業(yè);
1995 年武漢大學物理系碩士畢業(yè);
1999 年華中科技大學博士畢業(yè),畢業(yè)論文被評為湖北省優(yōu)秀博士論文;
1999 年— 2001 年 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博士后;
2001 博士后出站后任武漢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shù)學院副教授
2003 — 2004 年在加拿大 Guelph 大學物理系訪問工作,師從 John Dutcher 教授
二、 承擔項目情況:
1. 完成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兩項,國家重點實驗室基金一項,武漢大學自強基金一項;
2. 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
3. 承擔國家重點實驗室科學基金一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一項。
三、 科研成果:
發(fā)表三大索引( SCI 、 EI 、 ISTP )論文 30 余篇。
四、 主要研究方向:
聚合物薄膜物理
聚合物是一類非常重要的軟物質(zhì),一方面,在聚合物分子鏈的分解溫度以下,聚合物非常穩(wěn)定,飽和蒸氣壓低、不揮發(fā),使得關(guān)于聚合物薄膜的理論和實驗的分析過程非常方便,且聚合物的動力學過程,例如準液態(tài)聚合物薄膜的流動以及聚合物薄膜的破裂過程可以控制得非常緩慢,便于我們深入細致地觀測;另一方面,聚合物的用途非常廣泛,可用于塑料、發(fā)光材料、光涂層、微電子工藝中的絕緣層、附著層和光信息存儲等。國際著名軟物質(zhì)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得者 P. G. De Gennes 的重要貢獻之一就是在聚合物薄膜物理的研究領(lǐng)域,而且 P. G. Gennes 至今仍活躍在聚合物薄膜的表面和界面領(lǐng)域。聚合物薄膜的研究一方面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軟物質(zhì)的豐富的物理學性質(zhì)和動力學現(xiàn)象,為深入理解生物大分子的動力學、生命科學的本質(zhì)提供研究基礎(chǔ),另一方面,聚合物薄膜的研究,例如聚合物薄膜穩(wěn)定性的研究、聚合物薄膜自組裝圖形的研究等為聚合物薄膜的更廣泛的應用奠定基礎(chǔ)。
低維電荷密度波系統(tǒng)
低維鉬類青銅導體 具有奇特的各向異性結(jié)構(gòu),豐富的非線性輸運性質(zhì)(開關(guān)、交直流干涉、記憶效應、巨介電常數(shù)、大的正磁致電阻等), 其研究涉及到材料科學、化學和物理學等領(lǐng)域。其 研究不僅可以豐富我們對 低維鉬類青銅導體的結(jié)構(gòu)和性質(zhì)的認識,而且 為 鉬類青銅 導體的電子元器件開發(fā)打下基礎(chǔ)。
詩經(jīng)選讀
遵彼玉墳①,發(fā)其民憲②;未見君子③,戲謔如亂。 遵彼玉墳,示其民章;既見君子,度我刪文。 熊銳尾藍④,賬號如禁⑤;雖則如禁,河蟹孔邇⑥。
①遵:沿著。 玉墳:玉河的堤岸。即御河的堤岸。
②發(fā):展示。 民憲:全國通用版的村規(guī)民約。
、劬樱翰娠L使,即周代收集民間詩歌用于觀察朝政的官員。一說是國朝的觀風整俗使。
、苄茕J: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斑鳩!睹娛参锟肌分薪榻B其是商朝的國鳥,稱為草泥大鳩,特征是尾部為藍色。在武王領(lǐng)導的當時的人民解放戰(zhàn)爭勝利后,一度瀕臨滅絕。
尾藍:詩曰“河水如血,何鳩尾藍?”,指草泥大鳩藍色的尾巴不便于在紅色的黃河附近隱藏。
⑤賬號:通假字,即障蒿。熊銳在校(讀jiao音)內(nèi)的巢穴,目前唯一發(fā)現(xiàn)的疑似遺址位于京郊五道口工學院內(nèi)。
禁:通“經(jīng)”《尚書》記載,周天子曾下令諸侯國“荒服經(jīng)鳩”,就是在全國范圍內(nèi)大規(guī)模捕殺草泥大鳩。
、藓有罚何覈糯跏蚁槿鸬囊环N,據(jù)說以終秧苔為食,善于清理各種雜草。
孔:很,非常。 邇:近。
詩解:
順著御河的堤岸走啊,悄悄展示新的村規(guī)民約。他沒看見尊貴的采風使,嬉戲玩樂就像在搗亂!
順著御河的堤岸走啊,悄悄展示新的村規(guī)民約。終于看見尊貴的采風使,心想文章要被刪除掉。
草泥大鳩尾巴是藍色,藏身障蒿果然被封殺掉。雖然障蒿都已全封殺掉,熊銳離河蟹還是很近!
背景:史載周武王病逝后,年幼的成王即位,由周公輔政,提出“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開始恢復戰(zhàn)爭中被破壞的社會經(jīng)濟。但是當時以殷侯武庚為首的一些心懷不滿的商朝舊貴族,企圖把人民拖回水深火熱的紂王時期,傳播謠言,煽動對周公的不滿情緒。宗周鎬京的一些高級官員如管叔、蔡叔等也參與其中,陰謀顛覆以周公為代表的周王室的領(lǐng)導。在謠言下,德高望重的召公奭等老臣也對周公產(chǎn)生懷疑。而成王由于年幼,當時也傾向于已經(jīng)勾結(jié)武庚叛亂的管叔、蔡叔等,史稱“三監(jiān)之亂”。面對危局,周公果斷行動,爭取到召公奭等老同志的支持,及時制止了鎬京內(nèi)部的動亂,并消滅了“頑民”的反抗,暫時軟禁了成王,并用《無逸》進行批評教育。
本詩大約作于三監(jiān)之亂之后二十年,當時有部分頑民后裔制定和傳播一部形同殷商舊律的全國通用版村規(guī)民約。對于這股歪風邪氣,朝廷派遣觀風整俗使進行處理。詩人所記載的正是一位尊貴的觀風整俗使成功清理掉一個傳播巢穴的事件。
詩人用形象的語言,以找到其露出的藍色尾巴,摧毀了草泥大鳩的巢穴作比喻,贊美了朝廷和眾多觀風整俗使辛勞勤勉、巨細無遺的工作。同時以草泥大鳩巢穴雖毀,河蟹仍然不斷尋找其去向,勉勵各級相關(guān)部門,對于頑民不能松懈,要再接再厲,堅決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