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歷
阮若琳,女,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一級編審、副主任。
1929年3月生, 河北懷安人,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在 晉察冀邊區(qū)和延安從事革命工作。
1945年,在某 回民支隊宣傳科主辦《 戰(zhàn)士報》。
1947年,在遼西地委宣傳部主辦《 大眾報》,并任中共遼西省委機關報《勝利報》特約記者。
1949年,到中共江西省委農村工作部工作并參加江西省作協(xié),擔任常務理事,發(fā)表過一些短篇小說,如《祥林嫂的新家》等。
后相繼擔任《廣州日報》副總編導、廣東電視臺臺長、陜西廣播電視局局長、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主任、《中國電視》雜志社社長兼主編,《 羊城晚報》、《 大眾電視》顧問。
主持拍攝了大型 電視連續(xù)劇《尋找回來的世界》、 《 西游記》、《 紅樓夢》 、《末代皇帝》等及數(shù)百部(集)中篇連續(xù)劇和 單本劇,或任總監(jiān)制、或任顧問。
主持召開了八屆電視劇題材規(guī)劃會,組織了十一屆“飛天獎”的評選活動。
此外在從事領導工作之余還從事電視評論工作,如《九屆“飛天獎”后的回顧與思考》、《努力提高電視劇質量》、《在改革的大潮中發(fā)展電視劇事業(yè)》、《控制數(shù)量、提高質量、努力生產精品》、《八十年代中國電視劇發(fā)展軌跡》、《新時期十年電影之我見》等。
原為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宋慶齡基金會常務理事、中國廣播電視學會理事。
2010年3月19日19時50分, 中央電視臺原副臺長阮若琳同志,因病醫(yī)治無效,在北京空軍總醫(yī)院逝世,享年81歲。
革命伴侶
1944年,與時任冀中軍區(qū) 回民支隊政治部主任的 劉世昌結婚。 劉世昌曾任冀中軍區(qū) 回民支隊 鋤奸科科長、政治部主任,陜甘寧晉綏聯(lián)防軍教導一旅回民支隊政委,沈陽軍區(qū)分區(qū)政治部主任,東北野戰(zhàn)軍師政治部副主任,江西軍區(qū)分區(qū)政治部主任。建國后,歷任江西軍區(qū)宣傳部副部長兼青年部部長,空軍師政委,軍區(qū)空軍政治部主,空軍軍政委,空軍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兼空軍學院政委,中共空軍紀委書記。是中共十一大、十二大代表。
1964年,劉世昌晉為 少將。曾獲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 劉世昌將軍一直關心老區(qū)建設,多次到曾經戰(zhàn)斗過的地方如滄州、衡水等地考察調研,為老區(qū)建設獻言獻策,還親自同老伴、著名電影人阮若琳多次到本齋村、衡水高紀莊祭奠自己的壯烈犧牲的老戰(zhàn)友們。體現(xiàn)了一個老共產黨員和一位共和國將軍的政治責任感。
藝術生涯
在中國電視發(fā)展史上,阮若琳無疑占有重要一篇。從火爆中國熒屏的“阿 童木”到熱播的《 夜幕下的哈爾濱》 ,都與她的決策密不可分。1979年,時任中央電視臺副臺長的阮若琳到日本考察,將《 鐵臂阿童木》引進央視,由“ 阿童木”成為中國70后觀眾的集體記憶。1984年,《 夜幕下的哈爾濱》被拍成了13集 電視連續(xù)劇,年底,時任中央臺電視劇制作中心主任的阮若琳在看完前四集的樣片立刻拍板:“今年不搞晚會了,就播《夜幕下的哈爾濱》”1985年元旦夜,“夜幕”同廣大觀眾見面,這部在當時被稱為“中國最長篇電視劇”的作品,獲得了萬人空巷的收視率。
觀點
2008年5月,已屆八十高齡的阮若琳在“中國電視藝術50年高峰論壇”上指出,“現(xiàn)在文藝的缺點是沒有好劇本,只要有好的劇本是可以拍出好的戲來,所以我呼吁多寫些深入生活、反映生活的好劇本!彼對如今導演、演員隊伍中,“兩個眼睛只往錢上看”的許多同志提出了批評。
阮若琳認為,歷時三年的電視劇《紅樓夢》的拍攝過程一直被傳為佳話,劇組為演員辦學習班,從研究原著、分析角色、練習 琴棋書畫做起,正由于人人懷揣追求藝術的 赤誠之心,才能打造出一部時代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