瑯邪太守王閎
漢哀帝劉欣在位時,為了扶植祖母傅太后、母親丁太后等外戚,對于長期輔政的王鳯、王莽家族施加嚴厲打擊,致使王氏家族幾乎一蹶不振。后來,在太皇太后王政君的哀求之下,漢哀帝劉欣才同意部分王氏子弟入朝任職。王閎擔任中常侍,多有匡諫。寵眷董賢,任命其為大司馬,權(quán)傾朝野,人人側(cè)目,劉欣甚至想禪讓給他。王閎堅決反對,告誡劉欣萬萬不可如此,他說:“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有也!陛下承宗廟,當傳子孫于亡窮,統(tǒng)業(yè)至重,天子無戲言!”劉欣默然不說,禪位之議就此作罷。不過,他從此之后就被劉欣冷落,被貶謫外,回到郎署任職。很久之后,王政君向再次為王閎向劉欣表示道歉,劉欣這才勉強同意召回王閎。王閎一回京就上書規(guī)諫,引經(jīng)據(jù)典,指斥董賢為大司馬純粹是“亂政禍國”之舉,用詞全無顧忌。劉欣雖然派人召回被貶謫在外的王莽,在控制誅了軍隊之后,董賢即日自殺。應(yīng)該說,王閎為王氏奪回輔政大權(quán)立下了功勞。
王莽篡位之后,卻對王閎極為忌憚,將其外放為東郡太守。王閎擔心被其斬殺,隨身自備毒藥,隨時準備自殺,以求一個全尸。不知為何,王莽卻一直沒有動手,王閎提心吊膽地茍活了十六、七年。王莽覆滅之后,更始系漢軍攻破長安。惟獨王閎因禍得福,保住了宗族老小的性命。
從王閎的行事來看,他是個很有風骨的忠臣。劉玄讓王閎前來招撫,是想讓他“現(xiàn)身說法”,撫定青州。顯然,從邏輯上說,這是一個高明的任命。再也沒有什么比敵人的親屬為自己說好話起的作用大了。王閎以劉玄朝廷的名義,廣發(fā)檄文,四處招兵買馬,準備討伐張步。他又曉諭周邊的官吏軍民,號召他們前來歸附。當時,劉玄這塊“金字招牌”還真管用,王閎很快就招徠到了數(shù)千人,接連拿下了贛榆等六縣。東漢光武帝建武五年冬,王閎投奔劉秀,從而保住了性命和家族的地位。
王磐字子石( ? ~ 47年),是馬援的侄婿,王莽堂兄王仁之子。王莽事敗,王磐仍住在原地,擁有巨額資財。他為人任俠尚氣,愛士好施,在江淮間大有聲望。后來,又游歷京都,與衛(wèi)尉陰興、大司空朱浮、齊王劉章結(jié)為朋友,日與往來。馬援對外甥曹訓說:“王氏,廢姓也。子石當屏居自守,而反游京師長者,用氣自行,多所陵折,其敗必也”(《后漢書·馬援列傳》)。不出所料,過了一年多,王磐果然受司隸校尉蘇鄴、丁鴻一案的牽連,死在洛陽獄中。王磐的兒子王肅不知檢束,又出入北宮和王侯府第。馬援對呂種說:“建武之元,名為天下重開。自今以往,海內(nèi)日當安耳。但憂國家諸子并壯,而舊防未立,若多通賓客,則大獄起矣。卿曹戒慎之”(《后漢書·馬援列傳》)!后來,郭皇后去世,有人上書,認為王肅等人出于被廢黜的人家,恐怕借事生亂,引起像貫高、任章那樣的變故;实鄞笈,下詔命令郡縣收捕各位王子的賓客,互相牽引,誅死千人以上。呂種也在處死之列。臨死,他嘆息說:“馬將軍誠神人也”(《后漢書·馬援列傳》)!
漢書·王閎
初,丞相孔光為御史大夫,時賢父恭為御史,事光。及賢為大司馬,與光并為三公,上故令賢私過光。光雅恭謹,知上欲尊寵賢,及聞賢當來也,光警戒衣冠出門待,望見賢車乃卻入。賢至中門,光入閣,既下車,乃出拜謁,送迎甚謹,不敢以賓客均敵之禮。賢歸,上聞之喜,立拜光兩兄子為諫大夫、常侍。賢由是權(quán)與人主侔矣。是時,成帝外家王氏衰廢,唯平阿侯譚子去疾,哀帝為太子時為庶子得幸,及即位,為侍中、騎都尉。上以王氏亡在位者,遂用舊恩親近去疾,復進其弟閎為中常侍,閎妻父蕭咸,前將軍望之子也,久為郡守,病免,為中郎將。兄弟并列,賢父恭慕之,欲與結(jié)婚姻。閎為賢弟駙馬都尉寬信求咸女為婦,咸惶恐不敢當,私謂閎曰:“董公為大司馬,冊文言u2018允執(zhí)其中u2019,此乃堯禪舜之文,非三公故事,長老見者,莫不心懼。此豈家人子所能堪邪!”閎性有知略,聞咸言,心亦悟,乃還報恭,深達咸自謙薄之意。恭嘆曰:“我家何用負天下,而為人所畏如是!”意不說。后上置酒麒麟殿,賢父子親屬宴飲,王閎兄弟侍中、中常侍皆在側(cè)。上有酒所,從容視賢笑,曰“吾欲法堯舜,何如?”閎進曰:“天下乃高皇帝天下,非陛下之有也。陛下承宗廟,當傳子孫于亡窮。統(tǒng)業(yè)至重,天子亡戲言!”上默然不說,左右皆恐。于是遣閎出,后不得復侍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