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船民世家。因常年水上生活,梁永16歲時還沒有上學。1922年,他18歲時在鎮(zhèn)江小學住讀。后升入鎮(zhèn)江江淮中學、崇德中學(美國教會學校)。
1925年4月,著名革命家惲代英赴鎮(zhèn)江發(fā)表演說,梁永深受教育。上!拔遑K案”發(fā)生后,梁永立即投入反帝愛國運動中。在“五卅”公學,他結識了文化震、鐘天樾等革命青年。年底,梁永參加了共青團,次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為進一步發(fā)動工人參加入民革命運動,中共南京地委調梁永到兩浦地區(qū)從事工人運動。他經(jīng)常穿著碼頭工人服裝,來往于市區(qū)與兩浦之間,發(fā)展工會會員和黨、團員,為建立市總工會做準備。
1927年1月,在直魯聯(lián)軍白色恐怖的迫害下,梁永與文化震等人同時被捕。3月24日,梁永等人被釋放。4月9日下午蔣介石到南京,青幫頭子、特務陳葆元及市黨部右派頭子達劍峰等反動組織的百余名流氓打手,搗毀了國共合作的國民黨江蘇省黨部、 南京市黨部和市總工會。10日9時,約10萬余群眾在體育場參加肅清反革命派大會。早已準備好的數(shù)百名流氓打手手持武器,闖入群眾隊伍亂打。面對蔣介石的公開屠殺,中共南京地委于晚11時,在大紗帽巷10號召開緊急擴大會議。由于事機不密,會場為蔣介石的偵緝隊包圍,除劉紹猷一人越墻脫險外,梁永等同志均遭逮捕。被捕之后,他們受盡嚴刑拷打,寧死不屈。三四天后,敵人將梁永等10位同志秘密殺害,并將他們的遺體拋入秦淮河中。
新聞報道
雨花臺烈士親人:除祭掃外還帶著感恩心情
祭掃先人
盡管7點半才出發(fā),雨花臺革命先烈親屬祭親團還是提早了近半小時就候在了天豐酒店門口。一束菊花、一捧百合、一籃點心……沒什么隨身的行李,祭品卻多得拿不下。
烈士梁永的家屬來了3代人,他們又是菊花又是百合,光是鮮花就有好幾個品種。坐在車上,大捧的百合花很占地方,他們只有最后上車,把花擱在座位旁。
“這些花是我們昨天晚上去買的,我不懂花的講究,干脆就多買了幾種!卑l(fā)現(xiàn)花占了地方,梁永烈士的孫子梁勝利有些不好意思。他比畫著告訴記者,在家鄉(xiāng)安徽,清明掃墓對祭品是很講究的,一定要扛著包袱、箱子,帶上十幾樣才可以。當知道雨花臺為每家烈士親屬都準備了祭祀的鮮花,梁勝利依然拿著自己買的花:“雨花臺是代我們準備的,但這是我們自己買的,是我們的一份心意。而且這么多年都沒來過,很想看看大伯犧牲的地方。第一次來不能馬虎,要不是路遠我肯定要扛著包袱來的。”
雖然是第一次來南京,但梁勝利并沒有心情欣賞窗外風景,一路上一次次詢問著:“記者同志,到了嗎?”下車的時候,這祖孫3代又是等大家都下車后才舉著花攆上大部隊。
不過,記者在革命烈士群雕前,才發(fā)現(xiàn)很多祭親團的人早已迫不及待地提前趕到了這里,“等不及了,我們就自己打車來了!
英雄群雕前,熱淚滾滾
100多號人,近20家媒體,2008雨花臺革命先烈親屬祭親團的祭祀隊伍卻很安靜。在雨花臺北大門的群雕前,先烈親屬們仰視著雕塑,駐足了!熬驮谶@合張影吧!辈恢钦l提議,得到了大家的響應。在快報攝影記者的幫助下,祭親團的親屬自覺地站好了隊。
一路舉著大花束的梁勝利終于騰出了手,倪朝龍烈士的堂侄女倪若平也暫時擱下了帶來的點心籃……就在大家調整情緒的時候,謝緯棨烈士的侄子謝傳林卻站在最下面的臺階上,一直不肯邁步!斑@是伯伯戰(zhàn)斗的地方,犧牲的地方……”說到激動處,謝傳林掩面而泣。一旁的小孫女似懂非懂,伸手摸了摸爺爺?shù)哪,想為他擦去淚水?粗胺降袼苋宋镉⒂戮土x的神情,謝傳林使勁收回了眼淚,終于面對記者道出了心里話:“他犧牲的時候只有20歲,沒有后代的。我們家那一輩有8個兄弟姊妹,為革命犧牲了4個,只有這個爺爺找到了,在雨花臺。其他的,連在哪怎么犧牲的都不知道……”尋親過程中,媒體一直在謝緯棨烈士的家鄉(xiāng)湖南尋找,可是現(xiàn)在他的家人基本都在湖北,差點錯過這次祭祀的機會。
滄;貞
祭親團再次整裝待發(fā),謝傳林終于邁開了步子,走到了群雕跟前!八苡胁湃A,活到現(xiàn)在真是……肯定很有成就的……可惜……”斷斷續(xù)續(xù)地,他又一次停下了腳步。烈士謝緯棨是沒有孩子的,在謝家,謝傳林這一代都管他叫爺爺。
“大伯,我來了。我兄弟他們十幾、二十年前來過,今天我來了,我還把孫輩和曾孫輩都帶來了!闭f著,他抱起孫女茜茜,“我?guī)闳タ刺珷敔,他是一個優(yōu)秀的人!”
記住每個細節(jié),家人等著聽
雨花石博物館的會議室座無虛席,旁聽的媒體記者站滿了兩邊墻角的空間。這里,正在舉行2008雨花臺革命先烈親屬祭親團座談會。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半個世紀前數(shù)萬英烈犧牲在這里。雨花臺一直在苦苦地尋找烈士的線索,這次在快報與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及國內(nèi)近20家強勢媒體的共同努力下,找到了48位烈士的后人……其實,數(shù)以萬計的烈士中有名字的只有1519人,大部分是沒有名字的。在1519人中,能找到親人是很少的,所以尋找的工作還要繼續(xù),不能因為過了清明就結束……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今天,我們在這片用鮮血染紅的土地上,給烈士們獻上一束鮮花,讓我們完成他們未竟的事業(yè)!薄冬F(xiàn)代快報》副總編輯趙磊的開場白感動了現(xiàn)場所有的烈士親屬。
而烈士家屬代表發(fā)言時更是一度哽咽,“心情非常激動。這次除了祭掃外,還帶著一種感恩的心情,是你們給了我來雨花臺的這個機會……這里是這么美,這就是我們先人居住的地方啊……”鄒毅烈士的兒媳何火熔女士撫著胸口良久,而馬克昌的女兒馬麗佳也是激動地連說謝謝。
席間,烈士親屬認真地聆聽著,坐在中間的閔純明是烈士閔樂山的孫子,靜靜地作著筆記。見記者站在身邊,47歲的他抬起頭,臉色有些發(fā)紅。他告訴記者,“家里很多人不能來,就等著我回家說給他們聽!
精神傳承后人
孩子啊,不要忘了這里雨花臺烈士陵園紀念館內(nèi),墻上,一張張年輕的臉,顯示著當年的青春年少。但音容笑貌卻從此定格,為了革命,他們長眠在雨花臺。
幾十年過去了,如今,望著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千里迢迢趕到南京的“2008雨花臺革命先烈親屬祭親團”很多成員失聲痛哭:我們來看你了,你看到了嗎?
花,不止獻給犧牲的親人
懷抱兩大捧花,身后還跟著一個小男孩,山東烈士梁永的后人在“祭親團”中很是引人注目。
跨進紀念館,迎面一堵墻上掛著一排烈士的遺像,一個個年輕英俊。梁永在正中間,是一張側身像,儒雅的臉上架著一副黑色的框架眼鏡。梁寶(梁永的曾孫女)輕輕地抱起兒子,“這就是老爺爺”,孩子伸出稚嫩的小手指著,“這個是我老爺爺……我想告訴他我給他獻花了!甭犞鴥鹤拥脑,眼淚從梁寶臉上滑落。
一大捧白色的百合擺上,梁寶的媽媽禁不住痛哭起來,“我們來看你了,這是你的重孫子。爹爹呀,你就安息吧!”
三鞠躬后,一家三口抱起一束金黃的菊花,劉重民烈士、陳君起烈士、張應春烈士……每張遺像上,他們都細心地插上一枝艷艷的黃菊!八麄兪且黄馉奚模麄兊男氖窍噙B的,”梁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