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著作
著有《神器譜》、《續(xù)神器譜》、《神器譜或問》、《備邊屯田車銃議》等著作,其中有火器圖式24種。人物生平
趙土禎胸懷大志,才兼文武,善書能詩,喜談兵事。一次,游寓京師,偶然
題詩于扇上,扇為宦官所得,進獻神宗皇帝,深受贊賞。遂于萬歷六年(1578)
“以善書徵,授鴻臚寺主簿”。
士禎素性倜儻不群,耿介剛直,因而久居下位不得升遷。八品銜的鴻臚寺主
簿竟做了18年之久,直到萬歷二十四年(1596),才得晉升為從七品銜的中書舍
人。
士禎生長于海濱,少經倭患,深知增強國防力量,改善武器裝備的重要,決
心研制出精良的火器裝備官軍,衛(wèi)國保民。他深入調查火器使用情況,廣泛走訪
火器專家和御倭將領。萬歷二十四年他在溫州籍游擊將軍陳寅那里見到西洋番銃
,深受啟發(fā)。當時,一個名叫朵思麻的土耳其人寓居北京。士禎獲知他原是土耳
其一位專門管理火器的官員,特意登門求教。朵思麻將自己收藏的鳥銃拿給士禎
看,并且詳細講解了制造和使用方法。就這樣,士禎搜集和積累了火器研制方面
的大量資料和經驗。
萬歷二十五年,士禎給皇帝呈上了《用兵八害》的條陳,建議制造番鳥銃。
經兵部議交京營試制,京營官員又來向他請教,他唯恐京營“制造打放兩不如法
”,就自己出資(在奏疏中他表示“于金坐散而不顧"),并請朵思麻協(xié)助,召集
工匠進行試制,終于在萬歷二十六年研制出四種火器,其中“掣電銃”、“迅雷
銃”為當時最新式的火器,前者兼具西洋銃和佛郎機的優(yōu)點,后者并有鳥銃和三
眼銃的長處。首批共制造了十余架。士禎將其中七架繪了圖樣,并撰文對其構造
、制法、打放架勢等作了詳盡說明,上呈皇帝。這一圖樣和文字就是《神器譜》
。此后士禎不斷精益求精。萬歷二十六年進呈的迅雷銃只能連發(fā)五彈,至萬歷三
十年經過改進的迅雷銃“戰(zhàn)酣連發(fā)”,可以一氣發(fā)射十八彈。
萬歷三十年六月,士禎研制的火器在北京宣武門外西城下進行試驗。試驗由
刑部尚書蕭大亨主持,參與其事的還有兵部、工部等部門的官員。會審報告建議
皇帝將土禎“所制車銃式樣隨發(fā)京營,依法成造,責令的當官員加以教演,傳示
各邊,以究其防邊制虜之用”;報告還請求皇帝對士禎“朝夕講究,殫力傾資制
造利器,用備不虞”的事跡給予嘉獎。
之后,士禎又借鑒日本人使用的大鳥銃發(fā)明了“鷹揚炮”,這種新式火器具
有威力大、命中率高的優(yōu)越性能,勝過了日本的大鳥銃。他還發(fā)明了“火箭溜”
,這一發(fā)明,是中國火箭發(fā)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歷史評價
趙士禎雖然世途坎坷,終生潦倒。同鄉(xiāng)詩人何白有“散盡干金空四壁,秋風
蕭瑟臥文園”之嘆,但他在火器研制方面的輝煌建樹,他的《神器譜》、《備邊
屯田車銃議》等著作,卻功在國家,彪炳千秋。王重民教授將他與李時珍、邢云
璐、宋應星、徐光啟、李之藻、王征等并列,認為是對中國傳統(tǒng)的科學做了總結
工作的科學家。英國學者李約瑟的論著《中國科學技術史》,也高度評價了趙士
禎《神器譜》一書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