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中文名:劉瑞琳
國籍:中國
民族:漢
職業(yè):總編輯、總經(jīng)理
主要成就:十年影響力之出版界人物
代表作品:《溫故》等
人物介紹
讀者最初知道劉瑞琳和她的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是幾年前他們出版的一本《袁氏當國》,雖然薄得要命,但已經(jīng)足夠顛覆以往從教科書里得來的那段歷史。那一次也是讀者第一回知道了唐德剛。 對于那些生來對歷史不敏感的人,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歷史書讓他們對歷史有了刨根問底的沖動,從唐德剛開始,到黃仁宇,再到史景遷……一路讀下去,竟然掀起了一股“讀史熱”。讀者們發(fā)現(xiàn),當年從教科書里拿來的那點歷史知識,竟然差不多陸續(xù)都還給了教科書。
后來,劉瑞琳主編了一本叫《溫故》的小書。這本介于期刊和書籍之間的出版物,堅持著編者對于歷史和現(xiàn)實的思考。正如開篇語說的,人類始終生活在歷史的投影里。
那差不多是一個開始,之后劉瑞琳的名字不斷出現(xiàn)在一些好書的扉頁。
但從百度鍵入搜索劉瑞琳,得到的詞條不會超過100個,內(nèi)容僅僅來自于這個人編了哪些書,而且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很難找到她的完整簡歷。作為一個書籍出版者,這些年她策劃出版了很多好書,但作為個人卻始終寂寂。 這也許只應了劉瑞琳常說的一句話,只為了人和書的相遇。
人物評論
她是一個十分低調(diào)的人,幾乎從不接受媒體的采訪,媒體鮮有其專訪發(fā)表。
她是一個名氣很大的女人,這名氣不僅僅是在出版業(yè),而且是在中國知識界,她用她獨有氣質(zhì)和才藝詮釋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這個國內(nèi)一流出版品牌全新的魅力。
她是中國出版界唯一一位獲得“中國新聞周刊十年影響力”的人物。其“獲獎理由”這樣寫道:“在出版體制的靜水中攪動微瀾,在民營書商的緊逼下未亂方寸。劉瑞琳和其麾下的北京貝貝特,印證著中國文化及出版行業(yè)世紀之交的困境與掙扎……”
她在領獎臺上這樣說:“如果說有什么影響的話,我覺得這種影響完全來自于我們的作者和他們的作品,是他們的智慧,他們的堅守,他們的良知,在感染和影響著每一個讀者,包括我們自己。我覺得這個榮譽應該屬于他們!
個人言論
“在日本地鐵里,5個人就有5個人讀書看報;在臺灣,5個人有3個人讀書看報;在香港,5個人中有2個人讀書看報;而在中國大陸的地鐵中,5個人中往往有兩個人在講話,而另外三個人在聽他們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