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受封魯國
伯禽是周公旦的長子,周武王的侄子。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繼位。當時周公旦受封魯國,由于周成王年幼繼位,于是周公旦便留在都城鎬京(今陜西西安)輔佐周成王,而派長子伯禽代替他受封魯國。 周成王則下令將奄國和“殷民六族”賜給伯禽,并送他許多典冊文物、寶器儀仗。
伯禽臨行前,周公旦告誡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在天下也不算卑賤。然而我洗一次頭三次握起頭發(fā),吃一餐飯三次吐出食物,起來接待士人,也還擔心失去天下賢人。你到魯國后,千萬不要以有國土而對人驕傲!
政績緩慢
伯禽在魯國苦心經(jīng)營三年,才到鎬京向父親周公旦匯報政績。周公旦說:“為什么報政如此緩慢?”伯禽回答說:“我在改變當?shù)氐娘L俗伯禽治魯,變革當?shù)氐亩Y儀。尋常百姓父母死后也要服喪三年,所以到這時候才來報政!
當初齊太公呂尚受封齊國,齊太公受封五個月后,就向周公旦匯報政績。周公旦說:“為何如此迅速?”齊太公說:“我簡化其君臣之禮,順應原來的風俗去做!
當周公旦聽到伯禽說出報政遲緩的原因,于是嘆息說:“唉,魯國后世要北面為臣事奉齊國!政治不簡約不平易,百姓就不會親近;政治平易近民,百姓必然歸附!
平定徐戎
后來,伯禽的伯父管叔鮮、叔父蔡叔度等人因不滿周公旦攝政,于是挾持商紂王之子武庚發(fā)動叛亂 ,史稱“三監(jiān)之亂”。當時的淮夷、徐戎等也聞風興兵作亂,前來攻打魯國。伯禽率軍到達費邑(《史記》誤作肸邑)抵御叛軍,并親自寫作《費誓》(《史記》誤作《肸誓》),以嚴明軍紀。《費誓》中說:“準備好你們的盔甲,不準馬虎。不準損壞牛欄馬廄。馬牛走失,奴隸逃亡,不準越次追逐,得到的應敬還原主。不許逾越墻垣而搶劫盜竊。三方遠近郊區(qū),置辦草料、糧食、筑壘工具,不得缺少。我們甲戌日修筑營壘而征討徐戎,不得遲到,否則處死!”,在全體將士努力奮戰(zhàn)以及齊軍的支援下 ,不久戰(zhàn)事就形成相持局面。三監(jiān)之亂平定后,齊、魯、周三支軍隊經(jīng)過兩年苦戰(zhàn),最終擊敗叛軍,安定魯國。
周康王十六年,伯禽去世。 伯禽死后,其子酋(一作就或遒 )繼位,是為魯考公。
為政舉措
伯禽堅持以周禮治國,在位46年,魯國的政治經(jīng)濟都出現(xiàn)新局面。其轄區(qū)北至泰山,南達徐淮,東至黃海,西抵陽谷一帶,成為周王朝控制東方的一個重要邦國,并享有“禮義之邦”的美稱。
史籍記載
《史記·卷三十三·魯周公世家第三》
家庭成員
祖父:周文王
父親:周公旦
弟弟:周平公、蔣伯齡
兒子:魯考公、魯煬公
歷史評價
司馬貞《史記索隱》:“元子封魯,少昊之墟。夾輔王室,系職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