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生平
列夫·鮑里索維奇· 加米涅夫 (Lev Kamenev) 是俄國政治家、著名國務活動家和領導人。1883年7月22日出生于中產階級家庭。1901年加入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后,黨分裂為 孟什維克和 布爾什維克兩派,加米涅夫是布爾什維克派。1908年流亡西歐,在那里同 列寧 密切合作,1914年列寧派他回國。其后被捕并流放 西伯利亞。1917年2月革命后回到 彼得格勒做黨的工作,曾被選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中央委員。同年10月和 季諾維也夫在非黨雜志《新生活報》上發(fā)表不贊成黨中央關于武裝起義的決定的聲明,泄露了黨準備武裝起義的機密,因而受到列寧的嚴厲批評,但他仍被選為黨中央委員。
十月革命后, 加米涅夫出任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執(zhí)行委員會第一任主席。1919年俄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黨中央委員并進入政治局,其后又擔任了 莫斯科蘇維埃主席。1922年曾任蘇聯(lián)人民委員會副主席。1924年 列寧逝世后任勞動和國防會議主席。1925年他與 季諾維也夫等結成“新反對派”,因而在 政治局受到批判并受降職處分。1926年又因參與組織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黨聯(lián)盟”,被開除出黨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1927年被開除黨籍,1928年重新入黨,1932年又被開除黨籍。1934年12月基洛夫被暗殺后, 加米涅夫被捕,并與季諾維也夫一起以“間接參與”此案而被判罪。1936年8月與季諾維也夫一起再次受審,被指控“陰謀刺殺 斯大林以及其他蘇聯(lián)領導人”,于8月25日被處決。
1988年6月13日,蘇聯(lián)最高法院宣布撤銷1936年對加米涅夫, 季諾維也夫, 拉狄克等人的判決,并恢復他的名譽。
個人履歷
1901年加入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1902年到巴黎,加入《 火星報》組織。
1903年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站在 布爾什維克一邊。
俄國1905年革命期間,在 圣彼得堡從事革命活動。
1908年前往日內瓦,擔任布爾什維克的《無產者報 》編輯,多次出席國際會議。
1914年回到 彼得格勒,領導《 真理報》編輯部和第四屆國家杜馬中的布爾什維克黨團工作,同年11月被沙皇政府逮捕。后被流放至 西伯利亞。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后回到彼得格勒,任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駐彼得格勒蘇維埃代表。在黨的四月代表會議上被選為中央委員。
在 十月革命準備過程中,在非黨報紙《新生活報》發(fā)表文章,公開表示他和 季諾維也夫不贊成黨中央關于武裝起義的決定,受到 列寧和中央的嚴厲批評。
十月武裝起義勝利后主持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當選全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后在談判中接受社會革命黨和 孟什維克成立所謂“清一色社會主義者政府”的要求,被撤銷全俄中央執(zhí)委會主席職務。
1918年下半年任莫斯科蘇維埃主席。
1919年當選為 中央政治局委員。
1922年任蘇俄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和勞動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列寧患病期間 加米涅夫主持 中央政治局會議。
1924年列寧逝世后,被任命為勞動國防委員會主席。在共產國際,曾任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和主席團候補委員。
1925年同 季諾維也夫一起組織“新反對派”,反對 斯大林的路線,受到批判。繼續(xù)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1926年成為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聯(lián)盟主要成員,被開除出 政治局,撤去國家領導職務,改任商業(yè)人民委員。
1927年聯(lián)共(布)將加米涅夫開除出黨。
1928年他公開承認錯誤后恢復黨籍。
1932年再次被開除出黨。
1933年再次回到黨內。
1934至1935年被指控組織“反革命地下恐怖集團”,第三次被開除出黨。
1935年1月,被判處五年 監(jiān)禁。
1936年8月26日被處決。
1988年6月13日,蘇聯(lián)最高法院撤銷對1936年審理的 季諾維也夫- 加米涅夫案的判決,宣布他們在法律、國家和人民面前是無罪的。
學習經歷
1896年他隨父母親舉家遷到梯弗利斯并進入第二中學直讀到1901年畢業(yè)。在中學的最后幾個學期里, 加米涅夫開始對 社會民主主義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同 馬克思主義小組建立了聯(lián)系。當時,馬克思主義正在俄國傳播并同敵對的思潮進行著斗爭,他通過合法刊物上登載的文章,注視著馬克思主義者同民粹派的斗爭。 拉薩爾的《工人綱領》秘密小冊子一度對加米涅夫的思想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
加米涅夫在中學畢業(yè)后,進入 莫斯科大學攻讀法律,這時他開始閱讀 列寧創(chuàng)辦的《 火星報》并同莫斯科大學的激進學生建立了聯(lián)系,積極參加 學生運動,遵循學生運動一定要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原則,撰寫了一些具有政治色彩的宣傳品。
1902年3月3日他同其他革命者一起組織了工人和學生的示威游行,遭到軍警的包圍, 加米涅夫被逮捕。在關押幾個月后,被解回梯弗利斯并被剝奪了返回大學的權利。1902年秋天加米涅夫到了巴黎,在那里認識了 《火星報》巴黎小組領導人林多夫一萊多伊仁等。后來還結識了列寧。在巴黎期間,加米涅夫聆聽了 列寧的講演和報告,從中得到不少教益,這對加米涅夫后來的活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在僑居 日內瓦期間,他又精心地研究社會民主主義著作,并參加了批判機會主義的活動。
政治活動
1908年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之后, 加米涅夫又回到俄國,積極投入梯弗利斯的社會民主主義運動,參加了南高加索鐵路罷工的準備工作。1904年初遷居 莫斯科,在黨的莫斯科委員會領導下從事宣傳工作,在 布爾什維克和 孟什維克的斗爭中,堅定地站在布爾什維克一邊。同年2月,他積極組織與工人群眾有聯(lián)系的社會民主主義的宣傳小組工作,并鼓動組織2月19日的街頭示威游行,因此被 沙皇當局逮捕,被關押在莫斯科達五個月之久。由于警察當局沒有撈到任何"罪證"和口供,只得將其押送回梯弗利斯作罷。加米涅夫一回到梯弗利斯,就被選為領導全高加索工人運動的高加索委員會,并參加了該委員會機關報《無產者報》的工作。 加米涅夫在委員會里同 格魯吉亞的 孟什維克進行了激烈的斗爭。
在高加索聯(lián)合委員會加人多數(shù)派北方委員會常務局之后,加米涅夫擔任了高加索聯(lián)合委員會派駐常務局的代表。在受命之后,曾到一些地方委員會去為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作宣傳工作。此后,他以高加索委員會代表身份,參加了倫敦代表大會。1905年7-9月他受"三大"選出的中央委員會的委托,在俄國中、西部的大城市及地方委員會和群眾集會上,積極捍衛(wèi)了 布爾什維克的策略。
1905年年底,加米涅夫移居彼得堡。此后,他同 列寧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為許多合法和非法的出版物撰稿,并在競選會議上發(fā)表講演,捍衛(wèi)布爾什維克的觀點。1908年,因籌備印刷五一節(jié)傳單的罪名又一次被捕,7月獲釋。同年底,應列寧之邀到日內瓦參加了布爾什維克中央機關報《無產者報》編輯部工作。在日內瓦期間, 加米涅夫還參加了黨在國外召開的所有代表會議和代表大會,并一度受到列寧委托,任國際社會黨執(zhí)行局的代表,出席1910年在 哥本哈根國際社會黨人代表大會。他還代表 布爾什維克黨在1912年國際社會黨人的巴塞爾代表大會上發(fā)表了講話。在國外還出版了由 列寧編輯的《兩個黨》一書。
1913年加米涅夫移居到接近國境的 克拉科夫。次年初受中央委員會派遣回彼得堡領導《 真理報》和第四屆國家杜馬中布爾什維克黨團的工作。7月8日《 真理報》被查封,加米涅夫被迫去芬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 加米涅夫不同意列寧的反戰(zhàn)路線。U月4日,加米涅夫等人在彼得堡附近的小村莊奧捷爾基召開黨團和地方工作者會議上,討論列寧《關于戰(zhàn)爭的提綱》時,與會者均遭 沙皇政府逮捕。彼得堡地方法院于1915年5月開庭審判加米涅夫等被捕者。盡管加米涅夫和一些布爾什維克代表,錯誤地譴責了 列寧的提綱,但法院仍以"叛國"罪名將其流放 西伯利亞土魯漢,后又被遷往 葉尼塞斯克附近的農村亞蘭最后被解到 阿欽斯克。加米涅夫受審時的表現(xiàn)不好,受到了流放者的卑視和責難。
1915年7月流放地大約十八名 布爾什維克,包括四名 中央委員,開會聽取關于那次審訊情況的匯報。加米涅夫在被審判時的表現(xiàn),一直受到列寧的嚴厲批判。1901年加入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1903年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后,黨分裂為 孟什維克和布爾什維克兩派,加米涅夫是布爾什維克派。1908年流亡西歐,在那里同列寧密切合作,1914年列寧派他回國。其后被捕并流放 西伯利亞。1917年2月革命后回到 彼得格勒做黨的工作,曾被選為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中央委員。同年10月和 季諾維也夫在非黨雜志《新生活報》上發(fā)表不贊成黨中央關于武裝起義的決定的聲明,泄露了黨準備武裝起義的機密,因而受到列寧的嚴厲批評,但他仍被選為黨中央委員。
十月革命后,加米涅夫出任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執(zhí)行委員會第一任主席。1919年俄國共產黨第八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黨中央委員并進入 政治局,其后又擔任了莫斯科蘇維埃主席。1922年曾任蘇聯(lián)人民委員會副主席。1924年列寧逝世后任勞動和國防會議主席。1925年他與 季諾維也夫等結成“新反對派”,因而在政治局受到批判并受降職處分。1926年又因參與組織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反黨聯(lián)盟”,被開除出黨 中央委員會和政治局。1927年被開除黨籍。1928年重新入黨,1932年又被開除黨籍。1934年12月 基洛夫被暗殺后, 加米涅夫被捕,并與季諾維也夫一起以“間接參與”此案而被判罪。1936年8月與季諾維也夫一起再次受審,被指控“陰謀刺殺 斯大林以及其他蘇聯(lián)領導人”,于8月25日被處決。
1988年6月13日蘇聯(lián)最高法院宣布撤銷1936年對加米涅夫的判決,并恢復他的名譽。
家庭背景
1883年7月18日他誕生于 莫斯科一位鐵路工人的家庭里,他父親當時是鐵路上的司機,后在 彼得堡工學院學習,,畢業(yè)后成為 維爾納省蘭德沃羅沃車站附近一個小制釘廠的總工程師。 加米涅夫的母親畢業(yè)于別斯土熱夫女子學院。加米涅夫的父母都具有 激進主義的傾向。加米涅夫上中學時,放學后常常到工廠里干活。工廠區(qū)的生活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記。
人生經歷
1896年他隨父母親舉家遷到梯弗利斯( 第比利斯)并進人第二中學直讀到1901年畢業(yè)。在中學的最后幾個 學期里,加米涅夫開始對社會民主主義運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同馬克思主義小組建立了聯(lián)系。當時, 馬克思主義正在俄國傳播并同敵對的思潮進行著斗爭,他通過合法刊物上登載的文章,注視著馬克思主義者同民粹派的斗爭。拉薩爾的《工人綱領》秘密小冊子一度對加米涅夫的思想發(fā)展起過重要作用。
加米涅夫在中學畢業(yè)后,進入 莫斯科大學攻讀法律,這時他開始閱讀 列寧創(chuàng)辦的《 火星報》并同 莫斯科大學的激進學生建立了聯(lián)系,積極參加學生運動,遵循 學生運動一定要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原則,撰寫了一些具有政治色彩的宣傳品。1902年3月3日,他同其他革命者一起組織了工人和學生的示威游行,遭到軍警的包圍,加米涅夫被逮捕。在關押幾個月后,被解回梯弗利斯并被剝奪了返回大學的權利。1902年秋天加米涅夫到了巴黎,在那里認識了《 火星報》巴黎小組領導人林多夫一萊多伊仁等。后來還結識了列寧。在巴黎期間,加米涅夫聆聽了列寧的講演和報告,從中得到不少教益,這對加米涅夫后來的活動發(fā)生了重大的影響。在僑居 日內瓦期間,他又精心地研究 社會民主主義著作,并參加了批判機會主義的活動。
1908年 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之后,加米涅夫又回到俄國,積極投入梯弗利斯的社會民主主義運動,參加了南高加索鐵路罷工的準備工作。1904年初遷居莫斯科,在黨的莫斯科委員會領導下從事宣傳工作,在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的斗爭中,堅定地站在布爾什維克一邊。同年2月,他積極組織與工人群眾有聯(lián)系的社會民主主義的宣傳小組工作,并鼓動組織2月19日的街頭示威游行,因此被沙皇當局逮捕,被關押在莫斯科達五個月之久。由于警察當局沒有撈到任何"罪證"和口供,只得將其押送回梯弗利斯作罷。加米涅夫一回到梯弗利斯,就被選人領導全高加索工人運動的高加索委員會,并參加了該委員會機關報《無產者報》的工作。加米涅夫在委員會里同 格魯吉亞的 孟什維克進行了激烈的斗爭。
在 高加索聯(lián)合委員會加入多數(shù)派北方委員會常務局之后,加米涅夫擔任了高加索聯(lián)合委員會派駐常務局的代表。在受命之后,曾到一些地方委員會去為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作宣傳工作。此后,他以高加索委員會代表身份,參加了倫敦代表大會。
1905年7-9月他受"三大"選出的中央委員會的委托,在俄國中、西部的大城市及地方委員會和群眾集會上,積極捍衛(wèi)了布爾什維克的策略。
1905年底, 加米涅夫移居彼得堡。此后,他同列寧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為許多合法和非法的出版物撰稿,并在競選會議上發(fā)表講演,捍衛(wèi)布爾什維克的觀點。
1908年,因籌備印刷五一節(jié)傳單的罪名又一次被捕,7月獲釋。同年底,應列寧之邀到 日內瓦參加了布爾什維克中央機關報《無產者報》編輯部工作。在日內瓦期間,加米涅夫還參加了黨在國外召開的所有代表會議和代表大會,并一度受到列寧委托,任國際社會黨執(zhí)行局的代表,出席1910年在哥本哈根國際社會黨人代表大會。他還代表布爾什維克黨在1912年國際社會黨人的巴塞爾代表大會上發(fā)表了講話。在國外還出版了由列寧編輯的《兩個黨》一書。
1913年, 加米涅夫移居到接近國境的克拉科夫。次年初受中央委員會派遣回彼得堡領導《 真理報》和第四屆國家杜馬中布爾什維克黨團的工作。7月8日《真理報》被 查封,加米涅夫被迫去芬蘭。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加米涅夫不同意 列寧的反戰(zhàn)路線。U月4日,加米涅夫等人在彼得堡附近的小村莊奧捷爾基召開黨團和地方工作者會議上,討論列寧《關于戰(zhàn)爭的提綱》時,與會者均遭沙皇政府逮捕。彼得堡地方法院于1915年5月開庭審判加米涅夫等被捕者。盡管加米涅夫和一些布爾什維克代表,錯誤地譴責了列寧的提綱,但法院仍以"叛國"罪名將其流放 西伯利亞土魯漢,后又被遷往葉尼塞斯克附近的農村亞蘭,最后被解到阿欽斯克。加米涅夫受審時的表現(xiàn)不好,受到了流放者的卑視和責難。1915年7月,流放地大約十八名布爾什維克,包括四名中央委員,開會聽取關于那次審訊情況的匯報。加米涅夫在被審判時的表現(xiàn),一直受到列寧的嚴厲批判。
1917年二月革命后,加米涅夫從西伯利亞回到 彼得格勒,在 布爾什維克四月代表會議上被選為中央委員,和 斯大林共同擔任《 真理報》的編輯職務。他還擔任彼得格勒蘇維埃執(zhí)行委員會的代表,直到 十月革命前夕。
1917年10月10日召開的布爾什維克 中央委員會會議上,討論并通過了 列寧起草的關于武裝起義的決議。在表決時, 季諾維也夫和 加米涅夫兩人投了反對票。會后,他們給彼得格勒、 莫斯科等黨組織寫了一封《論時局》的信,申述反對立即舉行起義的理由,認為敵人力量強大,革命力量薄弱,起義缺乏勝利的保證。在10月16日召開的中央擴大會議上,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繼續(xù)反對武裝起義,并指責這是一種"密謀策略"。 列寧于次日寫的《給同志們的信》中,申斥了他們兩人的行為。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非但沒有改變他們反對武裝起義的態(tài)度,甚至走到嚴重破壞黨的紀律的地步,于10月18日以發(fā)表談話的形式公開表示反對舉行武裝起義。這就等于向 臨時政府"泄露了自己黨中央關于武裝起義、關于準備武裝起義和選定起義日期應對敵人保守秘密的決定"。列寧認為他們兩人的行為是"徹頭徹尾的工賊行為",并建議中央開除其黨籍。
10月20日召開的 中央委員會會議,沒有就處分 季諾維也夫和 加米涅夫作出決定,但"責成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不得發(fā)表任何反對中央委員會的決定和它規(guī)定的工作路線的聲明"。后來迅猛發(fā)展的革命形勢促使他們兩人逐漸改正了自己的錯誤,加米涅夫直接參加了武裝起義的準備工作,季諾維也夫也作了自我批評。在10月24日舉行的中央委員會會議上由加米涅夫向中央委員會報告了起義的技術準備工作。
10月25日 布爾什維克黨領導武裝起義取得了勝利。由于在 十月革命發(fā)動前夕他們同 列寧的分歧得到消除,所以,革命后仍然受到列寧的信任并繼續(xù)擔任重要職務。根據列寧的提議, 加米涅夫在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主席,后任蘇維埃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
1917年11月中旬,當 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把持的全俄鐵路工會執(zhí)行委員會反對蘇維埃政權時,加米涅夫受命以 布爾什維克黨的代表身份與鐵總執(zhí)委會談判,但他違背列寧的指導方針,對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作了無原則的讓步,竟然同意接受建立"清一色的社會主義者政府"的要求,并同他們討論了提名右派社會革命黨人充任政府首腦問題,讓布爾什維克在這一政府中充當無足輕重的角色。列寧申斥了 加米涅夫的錯誤行為,并指令停止同鐵總的談判。
11月15日布爾什維克中央通過決議,否決了同反革命政黨妥協(xié)的提議。加米涅夫等人發(fā)表聲明,拒不服從中央的決議,并退出中央委員會。黨撤銷了加米涅夫全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的職務,由雅可夫·米哈伊洛維奇·斯維爾德洛夫接任了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的職務。加米涅夫卸任后,一度參加了俄國布列斯特和約代表團,與德國進行談判。
1918年初,受 列寧的委托,秘密前往英法,介紹 蘇維埃俄國的形勢和任務。一星期后,在回國途中落到白軍之手,遭到 監(jiān)禁,直到1918年8月才與芬蘭戰(zhàn)俘交換,而獲釋。
加米涅夫回莫斯科
加米涅夫回 莫斯科后,當選為莫斯科蘇維埃主席。1919年,當 蘇維埃俄國處于國內戰(zhàn)爭十分困難的時期,加米涅夫作為國防委員會特派員巡視了前線。在 列寧身患重病期間,被任命為人民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和勞動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及 政治局的會議主席,經常主持政治局會議。雖然加米涅夫犯過不少嚴重的錯誤,也受到列寧的嚴厲批評和申斥,但在這些錯誤得到糾正之后,仍然受到列寧的信任,在黨和政府中仍有較高的威信。
列寧在生前就曾同意,加米涅夫負責《 列寧全集》出版工作。這是蘇維埃俄國首次出版《列寧全集》。列寧在患病期間,把他的個人檔案庫交給加米涅夫。這個檔案庫后來發(fā)展成為弗·伊· 列寧研究院,由 加米涅夫任院長。
1923一1924年,托洛茨基妄圖以托洛茨基主義來修正列寧主義和頂替列寧主義。加米涅夫、 季諾維也夫和 斯大林一起反對托洛茨基主義,加米涅夫于1924年11月26日和土2月10日在《 真理報》上先后發(fā)表了《托洛茨基主義還是列寧主義》、《列寧是不是無產階級和革命的真正領袖?》,揭露了托洛茨基的險惡圖謀,捍衛(wèi)了列寧主義和列寧的形象。
第十四次代表大會
1925年12月俄共(布)召開第十四次代表大會,制定了工業(yè)化的總路線,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組成了"新的反對派",反對工業(yè)化的方針。此后加米涅夫被降為 政治局候補委員。1926年1月被解除勞動國防委員會主席的職務,被任命為商業(yè)人民委員。同年夏天, 加米涅夫又參加了"托季聯(lián)盟"。10月23日聯(lián)共(布)中央委員會和監(jiān)察委員會聯(lián)席會議通過決議,免除加米涅夫政治局候補委員的職務。1927年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前,加米涅夫因參與托洛茨基的活動被開除出黨。在承認錯誤后,于1928年6月又被接納入黨。1934年加米涅夫出席了"十七大"并頌揚了蘇聯(lián)所取得的成就。1936年8月,加米涅夫和 季諾維也夫等受到審判并被槍決。顯然,他們幫助 斯大林清除了托洛茨基,而最終自己又可悲地被斯大林清洗。
其它事件
因基洛夫遇刺案受審
1928年 斯大林開始推行激進的工業(yè)化措施,并主張通過“非常措施”來解決當時的糧食危機。這使得斯大林原來的盟友 布哈林和 李可夫開始感到斯大林的政策缺陷和政治威脅,他們在中央全會上發(fā)生了激烈的爭論。全會結束后,失敗的布哈林找到加米涅夫進行了一次秘密會談,他承認了加米涅夫1925年的主張削弱斯大林權力演講是對的,希望可以聯(lián)合加米涅夫反對斯大林。很快斯大林就從情報部門得知了兩人這次談話的內容,但并沒有立即追查,而是把它用于其后的對加米涅夫和布哈林的審判。
1928年之后加米涅夫只在經濟委員會的下屬部門作些工作。1932年 加米涅夫被其他案件牽連,再次被開除出黨,流放到 米努辛斯克。第二年獲釋回 莫斯科,分配給他的工作是學術出版社的社長,后來又兼任世界文學研究所的所長。他和老友 高爾基聯(lián)系,希望能夠組織出版一套世界文學名著。正在他打算平靜的從事出版事業(yè)時,1934年12月1日 列寧格勒州黨委書記 謝爾蓋·基洛夫遇刺身亡,按照 斯大林“到 季諾維也夫分子里尋找兇手吧”的指示,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又一次被捕,他們被指控組織一個“莫斯科中心”陰謀集團,策劃了對基洛夫的刺殺。與此同時,蘇共中央開始發(fā)動輿論,稱存在著“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中心”將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的支持者和托洛茨基的支持者相提并論,而他領導的科學出版社也因出版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 群魔》而被批判為攻擊俄國革命, 高爾基為此向斯大林據理力爭,斯大林回答說:“加米涅夫和季諾維也夫,您還不了解這兩個兩面派”。
1935年1月加米涅夫因基洛夫案件被判處五年徒刑。1936年起,在監(jiān)獄里的 加米涅夫再次受到審問,要求他承認仍在組織殺害蘇聯(lián)領導人的活動。在經歷了極大的肉體和精神折磨后, 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抱著極大的懷疑接受了 斯大林的條件,即只要他們同意出席公開審判并認罪,就不槍斃他們,不株連親人。1936年8月19日第一次 莫斯科審判開始,加米涅夫的罪名是和其他被告一起組織暴力組織,殺害基洛夫,并企圖殺害斯大林和其他蘇聯(lián)領導人。加米涅夫在法庭上認罪,但在審判長 維辛斯基作結論說他是在大量罪證面前承認犯罪時,他聲明道承認有罪并非因為存在罪證,而是因為他是一個被捕的人并且被指控犯了這些罪,才承認了罪行。1936年8月25日加米涅夫被槍決。加米涅夫的前妻、大兒子和小兒子后來都被槍決。
1988年6月13日蘇聯(lián)最高法院正式宣布,為 莫斯科第一第二次審判中受害的 季諾維也夫、 加米涅夫、 拉狄克等人恢復名譽,宣布他們無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