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阿爾伯特·米喬特 [Albert Edouard Michotte [1] 1881.10.13-1965.06.02],比利時心理學家,歐洲現(xiàn)象心理學最杰出的代表團人物之一,也是一位有影響的教師和研究人員。他出生于比利時布魯塞爾,逝于比利時魯汶(Leuven)。
個人履歷
他先在比利時魯汶大學學習動物學和哲學,1905-1906 年赴德國萊比錫實驗室任 W.馮特的助手,斯皮爾曼當時也在那里工作。1906 年在符茲堡的實驗室工作過一段時間,O.屈爾佩對他成長為一名心理學家影響甚大。1906 年他在魯汶大學開始其教學生涯,一直到 1946 年退休,期間始終與該校保持著密切的聯(lián)系。米喬特還是一名熟練的實驗者,他以極大的熱情致力于魯汶實驗室工作,領導了該實驗室整整 25 年。 米喬特的研究可以分為三個時期: 用符茲堡學派的觀點對高級心理過程(記憶、認知、意志)進行研究; 對知覺、運動、節(jié)奏和學習進行研究; 1939 年后,對因果性知覺開展了最富獨創(chuàng)性的研究,其研究結(jié)果發(fā)表在他的重要著作《因果性知覺》一書里,該書引起了廣泛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