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林如稷,1902年8月10日(農歷七月初七)生于四川省資中縣。少年時代受其父影響,接觸資產階級民主思想。
林如稷,1920年開始用白話寫小說、散文和新詩,其中小說《伊的母親》、《死后的懺悔》、詩歌《盼春》等均發(fā)表在當時的《晨報副刊》。1921年,林如稷結識了郭沫若、郁達夫、成仿吾、應修人等作家。1922年他作為發(fā)起人同陳煒謨、陳翔鶴、鄧君吾等成立了“淺草社”,于1923年出版了《淺草》季刊,由林如稷和陳煒謨主編。期間創(chuàng)作了大量小說、散文、詩歌以及一些翻譯作品。其中小說《將過去》后來被魯迅先生選入由他所編選的《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 1932年秋,林如稷和楊晦把中斷了五年多的《沉鐘》半月刊復刊。對“沉鐘社”,魯迅先生譽之為“中國最堅韌,最誠實,掙扎得最久的團體!保ā吨袊挛膶W大系·小說二集導言》)。 1948年-1949年間,他幫助華西大學的幾個進步青年編輯《民訊》月刊。在此期間,他一方面在四川大學經濟系任教,另一方面為支持川大、華大學生的助學運動,開設了文藝講座。義講《左拉的生活》。 解放后,林如稷于1950年1月,應謝文炳之邀,到四川大學中文系任教授。
林如稷,1902年8月10日(農歷七月初七)生于四川省資中縣。少年時代受其父影響,接觸資產階級民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