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林崇孚(1596~1679年)字永中,號介山, 侯官縣洪塘瓦埕村(今 福州市 倉山區(qū) 建新鎮(zhèn)瓦埕村)人,明 萬歷二十四年(1596年)生。
崇孚少時補 郡庠 弟子員, 征辟任 肇慶府(今廣東 高要縣) 推官。他刑清政簡,辦案迅速,操守嚴(yán)格,吏民畏服,于是欽加 同知,升授廣東 惠州府(今 惠陽縣) 知府,因政聲卓著,又欽進(jìn) 中憲大夫。
崇孚關(guān)心桑梓,曾寄贈三百余金修葺宗祠。清 順治十一年(1654年)辭官歸里后熱心于教讀子弟,賑恤貧孤。洪塘有洪山、萬安兩橋為匪寇所毀,又有西安、同逸二亭頹廢,崇孚便鳩資修建,以便行旅。他曾三次捐資修建 洪山橋,還捐資修建 西禪寺、 妙峰寺、 金山寺等名勝古跡和云程書院等,為地方做了許多好事,被稱為“大善士”。他有《洪山橋落成志喜》詩說:“長虹百丈晚蒼涼,肩轂相隨喜欲狂。柳岸翻波紙燕雀,征程步懶例衣裳。西安永不驚濤險,同逸多因笑我忙。一片慈心堪利濟(jì),不須牛喘也成梁”。
清 康熙十八年(1679年),崇孚病逝,年83歲。著有《可閑堂集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