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清光緒十年( 甲申,公元1884年),瓜爾佳·幼蘭出生。其父是大學(xué)士、軍機大臣 榮祿。后來, 慈禧太后收她為養(yǎng)女。
清光緒二十八年( 壬寅,公元1902年)1月3日,慈禧太后為了逃避 八國聯(lián)軍而抵達(dá)保定。在這里,她將幼蘭指婚給了 光緒帝的弟弟載灃為 嫡福晉。此前,載灃就已訂好一門親事,因八國聯(lián)軍進(jìn)占北京,燒殺擄掠,奸淫婦女,無惡不作。為了逃避外國兵的污辱,北京有不少貴族和官員的家庭滿門自盡。這位姑娘一家也因此殉難。后來,載灃的生母劉佳氏又親自主持,給兒子訂了第二門親事,并且已經(jīng)放了大定,只待選擇吉日迎娶過門。這次訂婚雖是按著封建的老辦法由載灃的母親作主的,而載灃本人卻對那姑娘十分中意。但是,霸道的慈禧不顧一切人情常理,為了達(dá)到一舉控制和籠絡(luò)兩個顯要家庭的政治目的,悍然毀棄了既定的婚約。劉佳氏為此氣得精神失常,背地里千遍萬遍地咒罵慈禧,明面上卻是敢怒而不敢言。載灃本人對太后的這種做法也不滿意,然而太后指婚是極大的榮耀,決無拒絕或謝辭的道理。載灃更缺乏謝辭的勇氣。他接受了太后的旨意,連連叩頭謝恩。同年秋九月,十九歲的載灃遵照慈禧旨意,同比他小一歲的 瓜爾佳氏舉行了隆重的、介乎皇子和親王之間的高規(guī)格的婚禮。 皇子婚儀的全部過程是相當(dāng)復(fù)雜的。第一步是指婚,并且指定籌辦婚事的大臣和命婦。這大致相當(dāng)于婚事籌辦委員會。第二步是向未來福晉的父親傳旨。接旨的人身著禮服進(jìn)宮,到 乾清門,面向北下跪,傳旨的大臣面向西宣讀指婚的諭旨。接旨的人三跪九拜退下禮成。第三步是皇子親臨福晉家行文定禮,下一步是福晉家在迎娶的前一天將妝具送陳皇子宮中。這以后才是奉迎新婦、 合巹、設(shè)宴、新夫婦朝見帝后,九日 歸寧等禮。
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公元1906年)正月十四日,幼蘭在北京什剎海邊的 醇王府生下長子,這就是末代皇帝 溥儀。
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公元1907年)4月16日,幼蘭又生下次子,名 溥杰。
清宣統(tǒng)元年(己酉,公元1909年),幼蘭生下長女,名愛新覺羅· 韞媖。
宣統(tǒng)三年(公元1911年),幼蘭生下次女,名愛新覺羅·韞和。同年,她的丈夫載灃納妾鄧佳氏。
公元1913年,幼蘭生下第三女,名 愛新覺羅·韞穎。
民國十年(公元1921年), 宣統(tǒng)帝與端康太妃( 端康皇貴妃)因范一梅辭退事件,爆發(fā)激烈沖突。她與 醇親王之母劉佳氏一同被端康太妃召入宮中,受到訓(xùn)斥。幼蘭因個性極強,受不了這個刺激,從宮里回去后就吞 鴉片煙自盡,時年37歲。
子女
長子 愛新覺羅· 溥儀(1906年-1967年),字耀之,號浩然,改名溥浩然。 宣統(tǒng)帝,娶兩名妻子,無子女。
次子 愛新覺羅· 溥杰(1907年-1994年),字俊之,改名溥俊之。娶 嵯峨浩,生兩女。
長女 愛新覺羅· 韞媖(1909年-1925年),嫁 郭布羅·潤良,無子女。
次女 愛新覺羅·韞和(1911年-2001年),改名金欣如。嫁 鄭廣元,生一子三女。
三女 愛新覺羅·韞穎(1913年-1992年),字蕊秀,改名金蕊秀。嫁 郭布羅·潤麒,生兩子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