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經(jīng)歷
哲學 博士 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 在讀
哲學碩士 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1987-1989
哲學學士 山東大學哲學系 1983-1987
1987年于山東大學哲學系獲本科文憑和學士學位,1989年于中科院研究生院獲研究生文憑,2009年于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獲博士研究生文憑和博士學位。 1989年1月—2002年7月任教于河南師范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原自然辯證法研究所)。其中,1992——1997年任講師,1997年起任副教授;1998年起任碩士生導師。 2002年8月起任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副教授,2003年被確認為碩士研究生導師,2009年12月起任教授,2011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
研究領(lǐng)域
科學哲學、技術(shù)哲學、現(xiàn)象學-詮釋學、科學與宗教
開設(shè)課程(連接課程大綱、進度安排等)
本科生課程 自然科學史、 科學哲學、科學詮釋學
研究生課程 科學詮釋學、科學詮釋學原著選讀、技術(shù)哲學
主要著作(最新發(fā)表和出版者在前,依次排序,下同)
李章。1996),自然的沉淪與拯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主要論文
李章。2006),自然科學如何是詮釋學的,自然辯證法通訊,第六期。
李章。2006),對自然科學的詮釋學解讀與自然科學詮釋學,中國詮釋學第三輯, 山東人民出版社。
李章印(2006),經(jīng)典現(xiàn)象學家對科學認識發(fā)生過程的考察,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一期。
李章。2005),科學的本質(zhì)與追思--海德格爾的歷史性分析,哲學研究,第八期。
李章印(2005),探照燈與數(shù)學因素--對波普爾與海德格爾科學詮釋學思想的比較,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十二期。
李章。2004),認識與情緒--海德格爾的生存論-存在論分析,南通紡織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第一期。
李章。2003),SARS與生存, 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四期。
李章。2003),苦問一種困惑,求答一片希望,自然辯證法通訊,第二期。
李章印(2003),科學是如何產(chǎn)生的--一種存在論的考察,南通紡織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第一期。
李章。2002),學之境--對一種本真學習觀的探討,《河南師大學報》教育科學版,第三期。
李章印(2001),海德格爾對科學與哲學關(guān)系的思考,自然辯證法研究,第六期。
李章。2000),人類對自然的研究如何導致對自然的理解越來越少?,自然辯證法研究,第三期。
李章。2000),自然科學環(huán)境,讀書,第三期。
李章印(1999),歌德的 科學哲學,自然辯證法通訊,第二期。
李章。1999),踏上追思自然之途--評《追思自然》一書,自然辯證法研究,第三期。
刁生富、李章。1997),尋求沖突的和諧--信息化時代的中國現(xiàn)代化,自然辯證法研究,第二期。
李章。1996),德國有機論自然哲學,自然哲學,第二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4萬余字。
李章印(1995),主體的高揚與超越──評《自然本體化之誤》及對其所引發(fā)問題的思考,哲學研究,第六期。 李章。1995),易--意的外化與復歸,易學心知論文集,華夏出版社。
李章。1994),自然哲學的復興需要轉(zhuǎn)換范式,自然哲學,第一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李章。1994),雅斯貝爾斯的"科學哲學",自然辯證法通訊,第四期。
李章。1994),關(guān)于黑格爾的自然哲學,自然辯證法研究,第十期。
李章。1994),雅斯貝爾斯的教育思想,安徽教育科研,第五期。
李章。1993),大科學時代教育面臨更加艱巨的任務(wù),教育研究,第一期。
主要著作: (1) 《解構(gòu)-指引:海德格爾現(xiàn)象學及其神學意蘊》,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獨著,43萬3千字。 (2)《自然的沉淪與拯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12月,獨著,16萬字。 主要論文: 。1)如何理解和解釋世界?《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第5期,獨著,1萬3千字。 。2)海德格爾的“緣-由-引發(fā)”因果性,《世界哲學》2011年第4期,獨著,1萬2千字。 (3)海德格爾的源始詮釋學,《中國詮釋學》第八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獨著,1萬5千字。 (4)約納斯對海德格爾的敵視和誤解,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3期,獨著,1萬5千字。 。5)跳出科學:自然辯證法研究的新需要,《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獨著 。6)現(xiàn)象學科學哲學的興起,《山東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獨著 。7)對佛教與科學之關(guān)系的現(xiàn)象學思考,世界佛教論壇叢書《佛教·文化·科學·慈善》(上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3月,獨著。 。8)對Το γαρ αυτο νοειν εστιν τε και ειναι的重新解讀,《世界哲學》2007年第6期,獨著 。9)現(xiàn)象學-詮釋學的科學編史學綱領(lǐng),《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年第11期,獨著 。10)自然科學如何是詮釋學的?《自然辯證法通訊》2006年第6期,獨著 (11)對自然科學的詮釋學解讀與自然科學詮釋學,中國詮釋學第三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獨著。 。12)探照燈與數(shù)學因素——對波普爾與海德格爾科學詮釋學思想的比較,《山東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6期,獨著 。13)科學的本質(zhì)與追思——海德格爾的歷史性分析,哲學研究》2005年第8期,獨著 (14)認識與情緒——海德格爾的生存論-存在論分析,《南通紡織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04年第1期,獨著 。15)SARS與生存,《山東大學學報》哲社版2003年第4期,獨著 。16)海德格爾對科學與哲學關(guān)系的思考,《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年第6期,獨著 。17)人類對自然的研究如何導致對自然的理解越來越少?《自然辯證法研究》2000年第3期,獨著 。18)自然 科學 環(huán)境,《讀書》2000年第3期,獨著 。19)踏上追思自然之途,《自然辯證法研究》1999年第3期,獨著 。20)歌德的科學哲學,《自然辯證法通訊》1999年第2期,獨著 。21)德國有機論自然哲學,《自然哲學》第2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5月,獨著,4萬余字。 。22)易——意的外化與復歸,《易學心知》論文集,北京:華夏出版社,1995年5月,獨著 。23)主體的高揚與超越,《哲學研究》1995年第6期,獨著, (24)雅斯貝爾斯的科學哲學,《自然辯證法通訊》1994年第4期,獨著 。25)關(guān)于黑格爾的自然哲學,《自然辯證法研究》1994年第10 期,獨著 。26)自然哲學的復興需要轉(zhuǎn)換范式,《自然哲學》第1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12月,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