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jīng)歷
王昶是 太原晉陽人。少年時與同 郡的 王凌在當?shù)睾苡忻麣。王凌年紀大點,王昶把他當兄長看待。 魏文帝曹丕即位以前,王昶為太子文學,遷 中庶子。曹丕即位以后,王昶升任散騎侍郎,為洛陽典農(nóng)。當時洛陽樹木成林,王昶以他的勤勞為百姓做了表率,開墾了很多荒地。后任兗州刺史。魏明帝 曹叡即位,加封揚烈將軍,賜關內(nèi) 侯爵。
王昶雖然在外地作官,可一心關心朝廷政治。他認為 曹魏很多弊端承秦漢而來,法制苛刻而又瑣碎,很少修改國家大典以正先王的風范。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希望政治開明,國家強盛,是不可能的。于是撰著《治論》,依照古代制度,取其可供今天借鑒的有關條項,寫了二十多篇。又著《兵書》十幾篇,探討奇正交用的戰(zhàn)術,青龍年間上奏朝廷。
告誡晚輩
王昶為兄弟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取名字,都依據(jù)謙虛和誠實,用以顯示他的志趣。所以他兄弟的孩子, 王默字處靜, 王沈字處道,自己的孩子一個叫 王渾,字玄沖,一個叫 王深,字道沖。又寫信勸戒他們說:“施舍一定要注意周濟那些急需的人,出入鄉(xiāng)里朝廷一定要慰問老人,議論時不要貶低別人,作官時要盡忠盡節(jié),用人交友一定要誠實,處世一定不要驕傲貪淫。貧賤時萬不可自暴自棄,進與退要想到是否合適,凡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公元236年( 青龍四年), 魏明帝下詔求賢,卿校以上,各舉一人。太尉 司馬懿舉王昶應選。正始年中,王昶在徐州任職,被封為武觀亭侯,遷升征南將軍,持節(jié)都督荊州、豫州諸軍事。王昶認為,國家總會有人,但是戰(zhàn)爭未必總是勝利,地勢險峻是不變的,但是守備之勢頭不能長久不變。而今屯兵宛城,離襄陽三百多里,各軍營分散駐屯,船在宣池,有緊急情況,都來不及調(diào)動。于是上表請求把當?shù)卣诘剡w到新野,在二州內(nèi)練習水兵,開墾農(nóng)田,積蓄糧食。
陳述方略
公元249年( 正始十年, 嘉平元年),太傅 司馬懿發(fā)動 高平陵政變,誅殺 曹爽集團后,向大臣詢問政治得失。王昶陳述了五條治國方略:第一,崇尚道統(tǒng),鼓勵學業(yè),抑制浮華,修建學校讓學生們?nèi)雽W。第二,設立考試制度,考試是個標準。沒有一定標準而想衡量曲直是不可能的,沒有考試制度而或降或升某人,空論是否有才能,也是沒有根基的。第三,讓官吏任職的時間長一些,有政績的升官賜爵。第四,省減官員的實際收入,讓他們知道廉潔羞恥,不要和老百姓爭利。第五,杜絕奢侈,倡導節(jié)儉,使各個官員服飾有別,上下有序。儲備糧棉,讓人們返樸歸真。皇帝下詔褒揚王昶,讓王昶修撰百官考試的程序。王昶認為,唐堯、虞舜時代雖然有升、降官吏的公文,但是如何考核官吏的方法未流傳下來。周朝的制度雖有冢宰的職位,根據(jù)各位官吏的政績給予賞罰,但是沒有如何比較確定的標準。因此,圣主實應明白如何任用賢人,略舉任賢黜劣的辦法,把這個工作委托給賢達之人,讓他統(tǒng)管此事。任用某人,是否賢能,可以知其大概。他的議論,大體就這些。
守戰(zhàn)東吳
公元250年(嘉平二年),王昶上奏說:“ 孫權放逐賢良大臣,內(nèi)部紛爭,可以乘機制服吳、蜀。白帝與夷陵之間的地帶,黔、巫、秭歸、房陵等地都在江北,民眾與新城郡多有接觸,可以襲取此地!庇谑浅⑴尚鲁翘刂萏┮u取巫、秭、歸、房陵,荊州刺史王基逼向夷陵,王昶逼向江陵。在兩岸用竹索作橋,渡水襲擊吳軍。吳軍逃到南岸,又開鑿七條道路來進攻。王昶讓弓箭同時發(fā)射,東吳大將施績在夜里逃進江陵城。王昶派兵追殺數(shù)百人。他想把吳軍引到平曠的地段,與之交戰(zhàn)。于是派五軍列隊沿大道撤軍,以假象蒙騙吳軍,同時又派人騎馬挑著繳獲的戰(zhàn)利品在城的四周向吳軍顯示,以激怒吳軍。埋設伏兵,等待襲擊吳軍。施績果然派兵追殺大軍,王昶出兵與之決戰(zhàn),結果大獲全勝。施績逃跑,他手下大將鐘離茂、許旻被殺。繳獲敵人的鎧甲、旗、鼓、珍寶、武器無數(shù),班師而還。王基、州泰都立下了戰(zhàn)功。于是王昶被任命為征南大將軍、儀同三司,晉封京陵侯。
助平淮南
公元255年(正元二年), 毌丘儉、 文欽起兵,王昶率兵抵抗有功,賜封他的兩個兒子為亭侯和關內(nèi)侯。他被晉升為驃騎將軍。
公元256年(甘露元年), 諸葛誕舉兵,王昶占據(jù)夾石,逼近江陵,牽制著施績、全熙,使他們不敢輕舉妄動。諸葛誕被殺后,朝廷下詔說:“從前孫臏輔佐趙國,直逼大梁。西部兵力大舉前進,也形成了東征的趨勢!睘橥蹶圃鲆厍,加上以前所封,共四千七百戶,又升至司空,照舊持符節(jié),都督諸軍。
公元259年(甘露四年),王昶去世,謚號穆侯。他的兒子王渾繼承爵位,咸熙年中任越騎校尉。
歷史評價
陳壽:“徐邈清尚弘通,胡質(zhì)素業(yè)貞粹,王昶開濟識度,王基學行堅白,皆掌統(tǒng)方任,垂稱著績。可謂國之良臣,時之彥士矣!
《 晉書》:“自昶至承世有高名,論者以為祖不及孫,孫不及父。”
劉咸炘:“曹魏之治,專尚刑名。徐邈通介,不隨于俗;王昶畏慎,求免于禍。合而論之,尚足見一時之得失。”
個人作品
王昶有集五卷,其中《謝表》《考課疏》《考課事》《陳治略五事》《奏吳蜀事狀》《白晉文王箋》《檄吳將校部曲》《家戒》收錄于《 全三國文》。
家族成員
父輩
平輩
子輩
孫輩
曾孫輩
玄孫輩
五世孫輩
六世孫輩
七世孫輩
演義形象
在小說《 三國演義》中,王昶出場于第一百十八回《丁奉雪中奮短兵 孫峻席間施密計》。擔任征南大將軍,率領十萬軍馬進攻 東吳南郡,可是由于敵將 丁奉在 東興取得勝利,作出再攻之無益的判斷,撤軍北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