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姓名倪素香
任教專業(yè)哲學-哲學類
在職情況在
性別女
所在院系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人物簡介
(筆名:倪愫襄),女,遼寧省大連市人。現(xiàn)為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思想政治教育系系主任。兼任、武漢大學生命倫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武漢大學中外德育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北省倫理學會副秘書長等職。
1984年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1988年6月畢業(yè),獲哲學學士學位。1988年9月考入武漢大學哲學系攻讀倫理學方向的碩士學位,1991年6月獲得哲學碩士學位。1994年9月考入武漢大學哲學學院攻讀馬克思主義哲學專業(yè)的博士學位,1998年6月獲得哲學博士學位。
1993年12月晉升為講師,1997年9月破格晉升為副教授,2002年10月晉升為教授。2004年遴選為博士生導師。2002年6月-11月在日本早稻田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2007年1月-2008年1月在日本創(chuàng)價大學做高級訪問學者。
目前出版專著《善惡論》、《制度倫理研究》2部,獨編教材《倫理學導論》、《倫理學簡論》2部,參編的著作多部。在《哲學動態(tài)》、《武漢大學學報》、《倫理學研究》等雜志發(fā)表學術論文百余篇。
主持完成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制度倫理研究》一項,主持湖北省十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項目《比較德育研究》一項,主持2007年湖北省教育規(guī)劃項目一項,主持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一項。
代表性著作
1.《善惡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3月版,
2.《倫理學導論》,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3.《中國道德文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版,參編
4.《科研機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1月版,參編
5.《比較德育學》,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12月版參編
6.《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比較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版參編
代表性論文
1、道德意識的發(fā)生學考察,發(fā)表于《浙江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
2、現(xiàn)代西方德育理論概述,《長沙電力師范學報》1998年第2期
3、論善惡與義務,武漢大學學報》(核心期刊)1998年第4期,《新華文摘》1998年第者11期論點摘要
4、善惡問題研討綜述,《當代哲學前沿問題專題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10出版
5、善惡價值與道德意識的性質及由來,《當代哲學前沿問題專題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10出版
主要作品
1、道德意識的發(fā)生學考察,發(fā)表于《浙江社會科學》1998年第1期
2、現(xiàn)代西方德育理論概述,《長沙電力師范學報》1998年第2期
3、論善惡與義務,武漢大學學報》(核心期刊)1998年第4期,《新華文摘》1998年第者11期論點摘要
4、善惡問題研討綜述,《當代哲學前沿問題專題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10出版
5、善惡價值與道德意識的性質及由來,《當代哲學前沿問題專題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8年10出版
6、善惡的沖突與個體選擇,《修身齊家古今談》,武漢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
7、當代西方學校德育目標的依據(jù)探析,《武漢大學學報》,首屆德育研討會論文專輯1998年
8、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與善惡選擇,《武漢冶金科技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
9、論善惡與德性,《中州學刊》1999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0年第1期論點摘要
10、論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善惡選擇的實現(xiàn),《福建論壇》1999年第10期
11、論善的功能,《西安政治學院學報》1999年第6期,《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0年第2期轉摘
12、善惡評價的標準與社會進步的標準,《東南學術》2000年第1期
13、善惡問題的論域,《道德與文明》2000年第1期
14、試論善惡評價的主體與客體,《長沙水電學院學報》2000年第一期
15、善惡論·博士論文答辯錄,《東南學術》2000年第3期
16、善惡評價標準的一元與多元辨證,《浙江社會科學》2000年第3期
17、從吳天祥小組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長江日報》理論版2000年6月26日
18、善惡標準的合理確立,《黑龍江社會科學》2000年第4期
19、論善惡選擇的前提,《西安政治學院學報》2000年第5期。
20、論馬克思主義德育理論的特點,《武漢大學學報》2001年德育增刊
21、論善惡評價的真理性,《武漢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1年第11期論點摘要《倫理學》2002年第4期全文轉載
22、道德的代價及其合理性,《社會科學家》2001年第3期
23、淺析馬克思主義的至善觀,《理想、信念、信仰與價值觀》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24、試析惡在歷史中的作用,《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3期
25、論善惡歷史選擇的前提,《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年號
26、善惡觀的歷史演變與現(xiàn)代轉換,《南京社會科學》2001年第12期
27、馬克思主義視野中的全球倫理,《武漢大學學報》(政治科學論叢)2001年12月
28、論善惡評價的性質,《社會科學輯刊》2002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倫理學》2002年第10期全文轉載。
29、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新世紀精神文明建設研討會綜述,《江漢論壇》2002年第2期
30、中國傳統(tǒng)善惡觀的歷史發(fā)展,《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2年第1期
31、制度倫理的論域,《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32、論制度的倫理秩序,《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2期。
33、德育學科的比較研究與理論探索,《武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人大復印資料《思想教育研究》2003年第1期全文轉載
34、馬克思主義視野中的全球倫理,《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年10月
35、論制度倫理的功能,《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版),2003年第1期
36、現(xiàn)代西方善惡評價理論述評,《倫理學研究》,2003年第3期
37、公民道德建設途徑探析,《楚天學術》第3輯,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38、日本的異文化間教育研究概覽,《外國教育研究》,2003年第9期
39、“內引論”與“外灌論”之辯,《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
科研項目
1.2001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制度倫理研究》,項目經(jīng)費6.5萬元。
2.湖北省“十五”教育規(guī)劃課題《比較德育研究》,經(jīng)費5千元
3.獨自承擔武漢大學社會科學2001年度規(guī)劃項目《制度文明研究》,經(jīng)費2萬元
4.龔晴川主持的國家教委“九五”委托課題《科技機構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5.王玄武主持的國家教委“九五”重點課題《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比較研究》
6.關培蘭主持的國家“九五”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組織診斷與咨詢方法在企業(yè)中的應用》
7.黃釗主持的教育部2001年度重點課題《傳統(tǒng)文化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作用》IL
獲獎情況
1.1999-2000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學成果三等獎
2.參著《三德教育論綱》獲2001年度湖北省政府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