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嚴幼韻的祖籍是寧波莊橋費市村,1905年9月27日出生于富豪家庭,是復旦大學最早的女生;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前民國政府駐菲律賓的總領事楊光泩,第二任丈夫是大名鼎鼎的近代外交家顧維鈞。如今已經(jīng)111歲的嚴幼韻居于美國紐約,依然很健朗。
嚴幼韻自幼生活在一個溫馨和諧且富有文化氛圍的大家庭里,從小喜愛學習,聰慧過人。他們兄弟姐妹很多,家里請了兩位大學里的老師,一位教國文,一位教英文。爾后因全家遷居天津,嚴幼韻與其姐彩韻、蓮韻先后在天津中西女校學習。
20世紀20年代,中國的高等教育尚在起步之中。1925年全國在校大學生總數(shù)為3萬多人,而能進大學的女生更是鳳毛麟角。嚴氏三姐妹先后考入高等學府,嚴彩韻(1902—1993)和嚴蓮韻(1903—2004)分別于1921年和1924年畢業(yè)于金陵女大。嚴幼韻于1925年考入滬江大學,1927年轉(zhuǎn)入復旦大學商科,她坐車牌號為84號的自備轎車去學校上課(她自己也會開車),一些男生就將英語EightyFour念成滬語“愛的花”。當年復旦大學始有女生入學,開始男女同校,女生初進校門且人數(shù)又少,自然格外引人注目。嚴幼韻本來人就長得漂亮,父親所開老九章綢布莊內(nèi)的各種衣料隨她挑,因此每天更換的服裝總是最時髦的,當時紅遍了整個校園。
嚴幼韻在復旦大學求學時,在一個舞會上認識了楊光泩。楊光泩(1900—1942)是湖州大絲綢商的子弟,1920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后赴美留學,獲普林斯頓大學國際法博士學位。在美國時曾以隨員身份在中國駐美使館工作。剛回國即作為專家參加中國代表團,出席了1925年在日內(nèi)瓦舉行的國際鴉片會議。他才華出眾,一表人才,獲得了嚴幼韻的傾心。1929年9月6日,嚴幼韻與時任清華大學教授兼外交部顧問的楊光泩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了婚禮;槎Y非常豪華,由外交部長王正廷主持,出席婚禮的有千余人。新郎是年輕有為的外交官,新娘是復旦;ā⒚T閨秀,如此典型的郎才女貌的結(jié)合,自然成為媒體追捧的對象,驚動了整個上海灘。
1930年,楊光泩奉國民政府派遣赴歐洲任職,后任駐倫敦總領事,并在顧維鈞指導下參加過中國出席國際聯(lián)盟代表團的工作。嚴幼韻隨行,開始了外交官夫人的生活。
1938年,楊光泩以公使銜擔任中國駐馬尼拉總領事,時值國內(nèi)軍民正奮力抵抗日本侵略者,他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外交才能,在華僑中募集愛國捐款,成績卓著。而嚴幼韻親手設計并操辦了總領事官邸的裝潢,陪同出席各種外交活動,這位善于理家、精于治家和好客的女主人,還常招待菲律賓和美國官員及華僑領袖。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菲律賓華僑婦女界發(fā)起組織了中國婦女慰勞自衛(wèi)抗戰(zhàn)將士會菲律賓分會。婦慰會的主要任務是動員全菲華僑婦女,參加抗日救亡運動,采取各種方式,慰勞前方將士。1939年7月,該會在名譽主席嚴幼韻等帶領下,深入工廠、商店、報館、街道等地勸募。一個月共募款額數(shù)萬比索,全部匯繳祖國,支援抗戰(zhàn)。不幸的是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1942年初日軍攻占馬尼拉。4月17日,堅貞不屈的楊光泩和留守總領事館的另7位外交官為國壯烈捐軀。此時,嚴幼韻已是3個女兒的母親,面對命運驟變,這位從小就過著無憂無慮的富家生活,幾乎沒有吃過苦的上海灘名媛卻鎮(zhèn)定地承受著一切,并未被擊垮。她感到有責任照料好其他7位外交官的妻兒,當時這個大家庭共有近40個躲避戰(zhàn)亂的親朋好友。她們自己動手,種菜,做鞋,還在院子里養(yǎng)起了雞和豬,又學會了做醬油、肥皂。嚴幼韻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tài),空閑時她常坐到鋼琴前彈上一曲。
年逾百歲的嚴幼韻談到在馬尼拉的這段日子時,感慨地說:“現(xiàn)在回過來看,當時的我們確實非常勇敢。我們那時比我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孫輩都要年輕——我與莫太太(莫介恩領事的夫人)30多歲,其他一些人則更年輕。盡管我們不知自己的丈夫生死如何,非常擔憂我們的孩子,我們自己的命運也完全無法確定,但我們直面生活,勇往直前!
1945年,嚴幼韻和3個女兒來到紐約,不久出任聯(lián)合國禮賓官,這是她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禮賓司的工作從接待到任大使,安排他們遞交國書,到接待參加聯(lián)合國大會的國家元首,涉及了聯(lián)合國所有官方禮儀事宜,不能出點滴差錯。她干得異常出色,成為一名杰出的女外交官,直到1959年10月正式退休。同年她與著名外交家顧維鈞(1887—1985)結(jié)婚,百分之百地充當了“好管家、好護士、好秘書”的角色。她無微不至地照顧顧維鈞,每天凌晨丈夫醒來后,她已準備好一杯熱牛奶,讓他喝下后繼續(xù)睡覺,唯恐他從晚餐到早餐間空腹時間過長,于身體不利。顧維鈞是20世紀上半葉中國著名的外交家,曾擔任過中國駐美、英、法使節(jié),中國出席國際聯(lián)盟和聯(lián)合國大會的代表,海牙國際法院法官、國際法院副院長等職。他健康長壽,歷時17年完成11000頁、長達500萬字的口述回憶錄,是與嚴幼韻的精心照護息息相關的。顧維鈞于1985年去世,享年97歲,兩人一起生活了26年。1990年,嚴幼韻向顧維鈞的家鄉(xiāng)——上海嘉定博物館捐獻了顧維鈞的155件珍貴遺物,還為建立顧維鈞生平陳列室捐助10萬美元。
2006年9月22日,北京中央電視臺“人物”欄目首播了嚴氏的專訪。
她與姐姐嚴彩韻、嚴蓮韻被合稱為“嚴氏三姐妹”。
2017年5月24日晚,在紐約家中去世,享年112歲。
人物事跡
嚴幼韻在復旦大學求學時,在一個舞會上認識了楊光泩。楊光泩(1900—1942)是湖州大絲綢商的子弟,1920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后赴美留學,獲普林斯頓大學國際法博士學位。在美國時曾以隨員身份在中國駐美使館工作。剛回國即作為專家參加中國代表團,出席了1925年在日內(nèi)瓦舉行的國際鴉片會議。他才華出眾,一表人才,獲得了嚴幼韻的傾心。1929年9月6日,嚴幼韻與時任清華大學教授兼外交部顧問的楊光泩在上海大華飯店舉行了婚禮。婚禮非常豪華,由外交部長王正廷主持,出席婚禮的有千余人。新郎是年輕有為的外交官,新娘是復旦;ā⒚T閨秀,如此典型的郎才女貌的結(jié)合,自然成為媒體追捧的對象,驚動了整個上海灘。
1930年,楊光泩奉國民政府派遣赴歐洲任職,后任駐倫敦總領事,并在顧維鈞指導下參加過中國出席國際聯(lián)盟代表團的工作。嚴幼韻隨行,開始了外交官夫人的生活。
1938年,楊光泩以公使銜擔任中國駐馬尼拉總領事,時值國內(nèi)軍民正奮力抵抗日本侵略者,他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外交才能,在華僑中募集愛國捐款,成績卓著。而嚴幼韻親手設計并操辦了總領事官邸的裝潢,陪同出席各種外交活動,這位善于理家、精于治家和好客的女主人,還常招待菲律賓和美國官員及華僑領袖。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菲律賓華僑婦女界發(fā)起組織了中國婦女慰勞自衛(wèi)抗戰(zhàn)將士會菲律賓分會。婦慰會的主要任務是動員全菲華僑婦女,參加抗日救亡運動,采取各種方式,慰勞前方將士。1939年7月該會在名譽主席嚴幼韻等帶領下,深入工廠、商店、報館、街道等地勸募。一個月共募款額數(shù)萬比索,全部匯繳祖國,支援抗戰(zhàn)。不幸的是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1942年初日軍攻占馬尼拉。4月17日,堅貞不屈的楊光泩和留守總領事館的另7位外交官為國壯烈捐軀。此時,嚴幼韻已是3個女兒的母親,面對命運驟變,這位從小就過著無憂無慮的富家生活,幾乎沒有吃過苦的上海灘名媛卻鎮(zhèn)定地承受著一切,并未被擊垮。她感到有責任照料好其他7位外交官的妻兒,當時這個大家庭共有近40個躲避戰(zhàn)亂的親朋好友。她們自己動手,種菜,做鞋,還在院子里養(yǎng)起了雞和豬,又學會了做醬油、肥皂。嚴幼韻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tài),空閑時她常坐到鋼琴前彈上一曲。
年逾百歲的嚴幼韻談到在馬尼拉的這段日子時,感慨地說:“現(xiàn)在回過來看,當時的我們確實非常勇敢。我們那時比我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孫輩都要年輕——我與莫太太(莫介恩領事的夫人)30多歲,其他一些人則更年輕。盡管我們不知自己的丈夫生死如何,非常擔憂我們的孩子,我們自己的命運也完全無法確定,但我們直面生活,勇往直前!
1945年,嚴幼韻和3個女兒來到紐約,不久出任聯(lián)合國禮賓官,這是她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禮賓司的工作從接待到任大使,安排他們遞交國書,到接待參加聯(lián)合國大會的國家元首,涉及了聯(lián)合國所有官方禮儀事宜,不能出點滴差錯。她干得異常出色,成為一名杰出的女外交官,直到1959年10月正式退休。同年她與著名外交家顧維鈞(1887—1985)結(jié)婚,百分之百地充當了“好管家、好護士、好秘書”的角色。她無微不至地照顧顧維鈞,每天凌晨丈夫醒來后,她已準備好一杯熱牛奶,讓他喝下后繼續(xù)睡覺,唯恐他從晚餐到早餐間空腹時間過長,于身體不利。顧維鈞是20世紀上半葉中國著名的外交家,曾擔任過中國駐美、英、法使節(jié),中國出席國際聯(lián)盟和聯(lián)合國大會的代表,海牙國際法院法官、國際法院副院長等職。他健康長壽,歷時17年完成11000頁、長達500萬字的口述回憶錄,是與嚴幼韻的精心照護息息相關的。顧維鈞于1985年去世,享年97歲,兩人一起生活了26年。1990年,嚴幼韻向顧維鈞的家鄉(xiāng)——上海嘉定博物館捐獻了顧維鈞的155件珍貴遺物,還為建立顧維鈞生平陳列室捐助10萬美元。
2006年9月22日,北京中央電視臺“人物”欄目首播了嚴氏的專訪。
她與姐姐嚴彩韻、嚴蓮韻被合稱為“嚴氏三姐妹”。
回報社會
熱愛母校,熱心公益
早在1936年,嚴幼韻姐妹就一起從父親的遺產(chǎn)中拿出一部分贈給金陵女子學院建起一所小醫(yī)院。還出資5萬多美元,設立了“光泩圖書室”、“彩韻蓮韻幼韻室”和“彩韻婉蓮室”,使金陵女子學院的教學設施配備日趨完善。在復旦大學慶賀百年校慶之際,時已101歲的嚴幼韻精神矍鑠,作為復旦第一個女生與母校同慶百年華誕。她向復旦大學贈送了兩張2004年過百歲生日(虛歲)的照片,祝福母校前途無量。此舉得到了“百歲老人慶母校百年華誕的美譽”。
家人
祖父
嚴幼韻的祖父是著名實業(yè)家、書畫家嚴信厚(1838—1906),他一生致力于民族工商業(yè)、金融業(yè)的興辦,有過不少創(chuàng)舉。1887年,他投資5萬兩白銀在寧波灣頭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家機器軋花廠——通久源機器軋花廠。在上海投資興辦過麻袋廠、面粉廠、榨油廠及內(nèi)河船運業(yè),并在南京路開設了老九章綢緞莊。1897年任中國通商銀行第一任總經(jīng)理,參與創(chuàng)辦四明銀行。1902年任上海第一個商界團體——上海商業(yè)會議公所首屆總理,該所為國內(nèi)首創(chuàng),故有“第一商會”之稱。1905年參與創(chuàng)辦中國第一家保險公司——華興保險公司。嚴信厚先生在多年金融、工商活動中,曾把大批寧波籍人士吸引到自己周圍,為“寧波幫”從一個舊式商幫轉(zhuǎn)化而成一個舉足輕重的近代企業(yè)家群體作出過重要貢獻。他的老家在現(xiàn)屬江北區(qū)莊橋街道的費市村,村里曾有嚴氏家族的大本營——壽芝山莊。這位寧波商幫先輩致富之后,曾捐資在家鄉(xiāng)辦養(yǎng)正學堂、芝秀義塾、芝田義塾等義學及芝生痘局等醫(yī)療機構(gòu),發(fā)起創(chuàng)辦儲才學堂(今寧波中學前身)。
父親
嚴信厚先生有二女一子。子嚴子均(1872—1931),號義彬。繼承父業(yè)經(jīng)商,在上海主持源豐潤票號、源吉錢莊等,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先后娶有張氏和楊儷芬兩位夫人,共育有12個子女,曾在上海虹口區(qū)乍浦路塘沽路一條弄堂內(nèi)居住,1905年嚴幼韻就出生在上海。
長女楊蕾孟
嚴幼韻的3個女兒中,長女楊蕾孟是資深編輯,擔任過美國著名的雙日出版社總編,她編輯的《愛情故事》、《賽爾坦》等書暢銷不衰,自踏入出版界迄今,她碩果累累,共經(jīng)手出版250多本著作,不少有影響的書籍包括《基辛格回憶錄》就出自她之手,是美國出版界為數(shù)不多的華裔成功女性。
次女楊雪蘭
嚴幼韻的次女楊雪蘭,是有成就的企業(yè)家,最具影響力的亞裔女性之一。在美國威理斯女子學院畢業(yè)后步入廣告界。擔任過美國Grey廣告公司執(zhí)行副總裁和市場推廣戰(zhàn)略總裁,曾協(xié)助美國福特汽車制造公司創(chuàng)造了轎車銷售的歷史新紀錄,被評為美國最優(yōu)秀的女企業(yè)家,還被美國廣告聯(lián)合會評為“年度廣告風云人物”。1989年,她打入一向是男性主管天下的通用(GM)汽車,在保守的全球汽車界,創(chuàng)下罕見先例,成為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歷史上唯一的華裔副總裁。在中國事務上,她成為通用的策略指導者,領導和參與了該公司在中國投資20億美元的上海通用汽車公司的“別克”轎車和沈陽的“金杯雪佛萊”卡車項目。由她全力促成的上海通用創(chuàng)造出開工當年盈利6.1億元的車壇奇跡。
楊雪蘭1935年出生在上海,兩歲時隨父母離開中國,1979年回國探親,1993年底因通用汽車到中國市場打天下,才開始通過翻譯學講中文,而今她的中文非常流利,一點都聽不出外國口音。她現(xiàn)任美國通用汽車公司亞太區(qū)高級顧問和楊氏顧問公司(商務咨詢公司)總裁。還發(fā)起創(chuàng)辦了美籍杰出華人組織“百人會”,曾任該會常務理事和前任主席,并任“百人會文化協(xié)會”總裁,她穿梭往來于大洋兩岸,致力于中美間藝術和教育的交流。這位文化使者、民間大使不僅為中國帶來了世界一流的藝術家,如協(xié)助周小燕歌劇中心舉辦國際歌劇大師班、在上海大劇院舉行的青銅音樂周活動、意大利歌劇大師威爾第歌劇《唐·卡羅斯》在上海首演等,同時將廖昌永、黃豆豆等中國杰出的藝術家推向了世界,還熱薦中國京昆兩劇走向國際。
這位世界公認的商界領袖和風云人物曾深情地回憶起她的父母親:“父親為國殉職的這段歷史是我人生道路的開端。從那時起,我就確立了這樣的信念——一個人應該為國家、為他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诩依,母親的開明塑造了我們?nèi)忝玫莫毩⒁庾R,我們從來沒有感到生活、學習有什么壓力。幾年前,我曾以母親的名義為上海博物館的建造出了一份力,u2018幼韻軒u2019是我對母親的一種深情回報……”
三女楊茜恩
三女楊茜恩相夫教子,治家有方,一度致力于房產(chǎn)開發(fā),卓有成績,惜因病較早去世。
外孫
嚴幼韻的外孫、楊雪蘭的3個兒子薛兆一、薛兆人、薛兆山都是美國橋牌協(xié)會授予的終身大師。薛兆一1981年代表美國紐約隊到上海參加國際橋牌邀請賽;薛兆山10歲便贏得普拉男子雙人賽冠軍和普拉男子團體錦標賽冠軍,1981年被美國橋牌協(xié)會授予終身大師稱號時只有11歲,是迄今美國橋牌史上最年輕的終身大師。
現(xiàn)況
現(xiàn)居住在美國紐約的嚴幼韻,已是四世同堂。她看書讀報,打麻將,烤蛋糕,甚至還能有眼力織補羊毛衫。她常外出開會、旅游、去超市購物。她喜歡結(jié)交新朋友,其電話簿上常用的號碼就有六七十個。幾十年來一直沒變的是她仍然穿高跟鞋、用香水。
其女兒楊雪蘭說:“我們覺得她就是一個明星一樣的人物!彼膫蛉苏f:“她比我們還厲害,現(xiàn)在走路還穿高跟鞋!边@位經(jīng)歷了百年風雨的老人思維清晰,每天寫日記,一部記錄其百年人生的回憶錄即將完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