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情況:
本科生專業(yè)課《西方政治思想史》,3×18周學時,3屆共210人;
本科生專業(yè)課《現(xiàn)代西方哲學》,3×18周學時,4屆共128人;
本科生專業(yè)課《比較政治學理論》,3×18周學時,1屆共22人;
本科生專業(yè)課《中國哲學精粹》,2×18周學時,1屆共45人;
《本科生專業(yè)課《西方古代哲學》,2×18,1屆共20人;
《本科生公共平臺課《外國哲學》,2×18,1屆共66人;
《碩士生專業(yè)課《西方哲學原著選讀》,2×18周學時,1屆共25人;
《碩士生專業(yè)課《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2×18周學時,3屆共31人;
碩士生專業(yè)課《當代政治理論研究》,3×18周學時,1屆共9人;
碩士生專業(yè)課《當代政治理論研究》,3×18,1屆共9人。
課題情況:
當代政治哲學范疇體系研究,省市自治區(qū)社科研究項目,2005年4月—2007年6月;
當代西方哲學中的實踐理性轉向,國家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2005年6月—2007年12月;
社會批判的規(guī)范基礎——批判理論與當代西方政治哲學的,高等學校校內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
2000年9月—2001年12月;
規(guī)范、批語與烏托邦——當代政治哲學研究,省市自治區(qū)社科研究項目,1999年1月—2003
年12月。
主要著述:
《從自由主義到后自由主義》(專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3年;
《后自由主義》(專著),臺北:揚智出版社,2000年;
《概念圖式與形而上學》(專著),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年;
《后果評價與實踐理性:阿馬蒂亞·森論社會選擇和道德哲學》(主編),北京: 東方出版社,
2006年;
《第三種自由》(主編之一),北京: 東方出版社,2006年;
《公民共和主義》(主編之一),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年;
《后形而上學的現(xiàn)代性:阿爾布萊希特·韋爾默文選》(主編),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
即出;
《自治的蹤跡:弗蘭克·米歇爾曼論共和主義憲法學》(主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即出;
《 自由主義中立性及其批評者》(主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即出;
《法律、政治與社群的要求:共和主義復興及其效應》(主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即出;
《現(xiàn)代性的教訓》(譯著),北京:東方出版社,即出;
《民主與分歧》(譯著,合譯),北京:東方出版社,即出;
《邁向德性與正義:實踐理性的建構性解釋》(譯著,合譯),北京:東方出版社,
2006年;
《自由主義與價值多元論》(譯著,合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即出;
《事實與價值二分法的崩潰》(譯著),北京:東方出版社,2006年;
《自由主義:社群與文化》(譯著,合譯),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一個世界》(譯著,合譯),與楊立峰合譯, 北京: 東方出版社,2005年;
《為保守主義辯護》(譯著,合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
《反對自由主義》(譯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年;
《控制國家》(譯著,合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
《社會正義原則》(譯著),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1年。
主要論文:
我與斯特勞森的哲學因緣,《世界哲學》,2006年第4期;
論第三種自由概念,《哲學研究》,2004年第5期;
康德、西季維克與兩種自由,《共和、社群與公民》,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4年;
羅爾斯對“原初狀態(tài)”的康德式解釋,《學術月刊》,2004年第12期;
政治的審美化與自由的絕境,《哲學研究》,2003年第4期;
從自由民族主義到憲法愛國主義,《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02年第1期;
政治理論史研究的三種范式,《浙江學刊》,2002年第3期;
兩種政治觀的對話,《浙江學刊》,2000年第11期;
正義還是德性,《哲學動態(tài)》,2000年第2期;
解釋的沖突與承認的政治,《學人》第15輯,江蘇文藝出版社,2000年;
社群主義:一種后自由主義話語,《思想》第5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獲獎情況:
《從自由主義到后自由主義》(專著),浙江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2004年;
《從自由主義到后自由主義》(專著),浙江省高校優(yōu)秀成果獎,2004年;
《從自由主義到后自由主義》(專著),浙江大學董氏文史哲優(yōu)秀成果獎,2004年;
《概念圖式與形而上學》(專著),浙江省高校優(yōu)秀成果獎,2003年;
《概念圖式與形而上學》(專著),浙江大學董氏文史哲優(yōu)秀成果獎,200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