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簡介
謝諤(1121~1194)字昌國,號艮齋,一說定齋,人稱艮齋先生、桂山先生,新喻(今屬江西)人。幼聰慧敦厚,有志圣賢之學,從學郭忠孝,程頤再傳弟子。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1157)進士。歷撫州樂安尉、吉州錄事參軍,知分宜縣,累官右諫議大夫兼侍講,進講《尚書》。認為帝王之學應以《尚書》為先,可藉以證驗后世政事之得失。曾作《十箴》作為帝王進學、立德、理政之借鑒,弟子數(shù)百人。要求他們立志以“圣賢自期”,“唯有毫未私意不介胸中”,然后能與圣賢相似 提倡道德修養(yǎng),“勇于行”。光宗時,歷御史中丞、權工部尚書,提舉太平興國宮,晚歸桂山。
謝諤是一位理學家,文學歐陽修、曾鞏,其詩亦有理趣,著有《圣學淵源》、《詩書解》、《論語解》、《左氏講義》,《柏臺諫垣奏議》、《經(jīng)筳總錄》、《孝史》、《民齋集》等。
宋史文載
謝諤,字昌國,臨江軍新喻人。幼敏惠,日記千言,為文立成。紹興二十七年,中進士第,調(diào)峽州夷陵縣主簿,未上,撫之樂安多盜,監(jiān)司檄諤攝尉,條二十策,大要使其徒相糾而以信賞隨之,群盜果解散。金渝盟,諸軍往來境上,選行縣事,有治辦聲。
改吉州錄事參軍。囚死者舊瘞以鞂,往往暴骨。諤白郡,取船官棄材以棺斂之?っ耜愂腺赘`其篋以逃,有匿之者。陳于官,詞過其實,反為匿僮者所誣。帥龔茂良怒,欲坐以罪,諤為書白茂良,陳氏獲免,茂良亦以是知之。
歲大侵,饑民萬余求廩,官吏罔措。諤植五色旗,分部給糶,頃刻而定。知袁州分宜縣?h積負于郡數(shù)十萬,歲常賦外,又征緡錢二萬余,諤乃疏其弊于諸監(jiān)司,請免之。以母憂去。尋丁父憂,服闋,除干辦行在諸司糧料院。遷國子監(jiān)簿,尋擢監(jiān)察御史。奏減袁州分宜、秀州華亭月樁錢。
諤里居時,創(chuàng)義役法,編為一書,至是上之。詔行其法于諸路,民以為便。
遷侍御史,再遷右諫議大夫兼侍講。講《尚書》,言于上曰:“《書》,治道之本,故觀經(jīng)者當以《書》為本!鄙显唬骸半拮钕惨烈、傅說所學,得事君之道!敝@曰:“伊、傅固然,非成湯、武丁信用之,亦安能致治!”因論及邊事,上有乘機會之諭,諤曰:“機會雖不可失,舉事亦不可輕!鄙蠂L問曰:“聞卿與郭雍游,雍學問甚好,豈曾見程頤乎?”諤奏:“雍父忠孝嘗事頤,雍蓋得其傳于父。”上遂封雍為頤正先生。
光宗登極,獻十箴,又論二節(jié)三近:所當節(jié)者曰宴飲,曰妄費;所當近者曰執(zhí)政大臣,曰舊學名儒,曰經(jīng)筵列職。除御史中丞,權工部尚書。請祠,以煥章閣直學士知泉州,又辭,提舉太平興國宮而歸。紹熙五年,卒,年七十四,贈通議大夫。
諤為文仿歐陽修、曾鞏。初居縣南之竹坡,名其燕坐曰艮齋,人稱艮齋先生。周必大薦士,及諤姓名,孝宗曰:“是謂艮齋者耶?朕見其《性學淵源》五卷而得之”云。
代表詩作
原文
【鰲溪】
數(shù)板小橋橫晚晴,兩行古木弄春榮。
不知多少夜來雨,水到岸頭渾欲平。
賞析
鰲溪,在今江西撫州地區(qū)。這首即景詩用比興手法和雙關技巧,含蓄深長。詩人眼前的景象是:雨剛停,天方晴,日落黃昏時分。鰲溪上橫架一座可憐的小小板橋,溪兩岸挺立成行茂密的古老樹木,以及夜來風雨所摧折零落的花草;而水流則“春潮帶雨晚來急”,拍岸欲上。這一幅暮春郊野水畔小景寄托著詩人對時世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