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背景
蕭俛生年不詳。他來自一個顯赫的家族,是梁朝的后代,祖父蕭華、曾祖蕭嵩和蕭嵩的叔伯曾祖父蕭瑀都在唐朝當(dāng)過宰相。蕭俛的父親蕭恒任御史。蕭俛于唐德宗貞元七年(791年)擢進士第,和同年中進士的皇甫镈和令狐楚發(fā)展出深厚的友誼。
唐憲宗年間
唐憲宗元和元年(806年)四月二十八日,蕭俛通過了“才識兼茂、明于體用”制科[7],被任為右拾遺,后升為右補闕。811年,兼任翰林學(xué)士。第二年,遷司封員外郎,仍任翰林學(xué)士。814年,任駕部郎中,仍任翰林學(xué)士,并負責(zé)起草詔書。
當(dāng)年,憲宗正在討伐控制彰義(首府在今河南駐馬店)的叛將吳元濟,主戰(zhàn)的宰相李吉甫剛剛?cè)ナ。蕭俛的朋友張仲方認為李吉甫主戰(zhàn)太草率,反對謚他為“敬憲”。憲宗認為這是在批評自己,把張仲方貶官,但也把李吉甫的謚號改為“忠懿”。由于蕭俛是張仲方的副手,憲宗也免了他的翰林學(xué)士,改任太仆少卿。但蕭俛和翰林學(xué)士錢徽等眾多官員仍然反對作戰(zhàn)。816年,為了警告這些官員,憲宗免了錢徽的翰林學(xué)士和蕭俛的草詔職位,雖然保留了他們的主要職務(wù),但和他們保持了距離。
818年,蕭俛的朋友皇甫镈因為憲宗斂財而得寵,拜為宰相。他推薦令狐楚拜相,而后二人又一齊推薦蕭俛為相。于是蕭俛也得寵于憲宗,被授予很多榮銜,任御史中丞。[6]同年,他上疏彈劾因千余百姓欠朝廷錢而將他們逮捕的宦官楊朝汶,并得到宰相裴度、崔群的支持,憲宗賜楊朝汶自盡。
唐穆宗、唐敬宗年間
820年春,唐憲宗駕崩,唐穆宗繼位。穆宗很快流放了他所不喜的皇甫镈。當(dāng)他思考用誰為相時,令狐楚推薦蕭俛。蕭俛被任為中書侍郎,并和段文昌一同被授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為實質(zhì)宰相。此后穆宗想殺皇甫镈,被蕭俛和宦官們阻止。
作為宰相的蕭俛處事謙遜而謹慎,善善惡惡。他為人孝順,像普通人子一樣小心侍奉母親韋夫人。當(dāng)穆宗命他為已故節(jié)度使王士真寫碑文(可能是為了取悅剛歸順朝廷的其子王承元)時,他拒絕了,認為王士真生前不忠于朝廷。但他和段文昌因為一項錯誤決策遭到譴責(zé)。他倆以為經(jīng)過憲宗對藩鎮(zhèn)的一系列作戰(zhàn),很多軍閥已被擊潰,其他軍閥也同意遵奉朝廷號令了,于是提議朝廷密令各軍隊每年裁減8%的士兵。穆宗新繼位,沉湎飲宴,沒有看出問題,同意了。結(jié)果,被開除的士兵結(jié)為土匪,盧龍(首府在今北京)、成德(首府在今石家莊)兩鎮(zhèn)在朱克融和王廷湊帶領(lǐng)下在821年(此時蕭俛已不是宰相)反叛,匪兵們都加入了他們的隊伍。由于匪兵們有經(jīng)驗,匆忙召集的官軍沒有經(jīng)驗,盧龍、成德的2萬叛軍竟然在和15萬官軍的對壘中取得了優(yōu)勢。
同年春,西川節(jié)度使王播給穆宗進貢并賄賂當(dāng)權(quán)宦官,想當(dāng)宰相,段文昌也支持。蕭俛堅決反對,認為王播奢侈且人品差,不可入相。由于穆宗不從,蕭俛辭相。王播到長安后,蕭俛被罷相,任右仆射。[11]蕭俛自認為做宰相這樣的高官的時間太短了,拒絕了,于是被改封為吏部尚書,襲爵徐國公。吏部尚書要處理大量乏味的工作,蕭俛認為不適合自己,也拒絕了。冬天,他被封為兵部尚書。第二年,他稱病,要求到洛陽任職,雖然沒有被當(dāng)即批準(zhǔn),但隨后他就被任為太子少保,離開長安,任同州(今陜西渭南)刺史。
唐文宗、唐武宗年間
826年,唐敬宗在位,蕭俛再任太子太保,去洛陽就職。同年,敬宗駕崩,弟唐文宗繼位,召回蕭俛,改任為左仆射兼太子少師。]蕭俛再次稱病,文宗準(zhǔn)他退休。大約此時,蕭俛的母親韋夫人去世,蕭俛為她服喪。喪期過后,文宗還想召他,但他稱病拒絕了。他認為洛陽這個都市太繁忙,也不愿見客,于是在濟源山間養(yǎng)老。834年,唐文宗立李永為太子,想召回蕭俛任李永的太子太保,蕭俛讓弟弟蕭杰到長安表示謝絕。文宗準(zhǔn)許了,于是他繼續(xù)退休,直到842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