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條概要
鳩摩智,《天龍八部》中人物。人稱“大輪明王”,為“天龍四絕”之一。西夏國王招親期間,意外跌落一口枯井里,內(nèi)功被段譽吸走,武功盡失的他大徹大悟,返回吐蕃,埋首鉆研佛經(jīng),成為一代高僧。
人物生平
鳩摩智天資聰敏,自得吐蕃國密教寧瑪派上師授以“火焰刀”神功后,在吐蕃掃蕩黑教,威震西陲,功力見識均已臻于極高境界,具大智慧,精通佛法,每隔五年,開壇講經(jīng)說法。
后來又與姑蘇慕容氏傳人慕容博結(jié)為朋友,用“火焰刀”的修練法訣交換,得以學習少林派絕學。
鳩摩智身為吐蕃護國法王,一心為國效力,毅然只身前往大理國,企圖搶奪大理不傳之秘《六脈神劍經(jīng)》,并展示“無相劫指”、“拈花指”和“多羅葉指”震攝眾僧,以一己之力使“火焰刀”挑戰(zhàn)天龍寺眾僧(枯榮、本因、本觀、本相、本參、本塵)合力使出的“六脈神劍”,引發(fā)一場無形刀劍之戰(zhàn),不果,劍譜被毀使鳩摩智與天龍寺結(jié)下仇怨,鳩摩智便擒下大理保定帝段正明為人質(zhì),皇子段譽情急出手,最終“火焰刀”不敵“六脈神劍”,但段譽卻被鳩摩智擒下。
鳩摩智于是擄走段譽,威逼利誘以套取劍譜,最后卻讓段譽逃脫。
鳩摩智在太湖畔與段譽、阿朱、阿碧二姝失散之后,曾先潛回參合莊,起初見到莊中書房的藏書只是些《十三經(jīng)注疏》、《殿本廿二史》、《諸子集成》之類書生所用的書本,全無所得,隔日才見到王夫人李青蘿到參合莊找女兒,鳩摩智見機行事,跟蹤至王家,在瑯?gòu)钟穸粗械弥羞b派「小無相功」的練法。
其后他又出現(xiàn)于嵩山少林寺,并展示“大金剛?cè)敝械摹奥彗姈|應”、“般若掌”中的“懾魔外道”、“摩訶指”中的“三入地獄”和“袈裟伏魔功”震攝眾僧,欲以“少林七十二絕技”威逼少林眾僧臣服吐蕃,并使“拈花指”擊倒玄渡,卻被逍遙派第三代掌門虛竹揭破他所使的并非真的少林絕技,而是逍遙派的“小無相功”,鳩摩智先使“般若掌”,被虛竹當即以逍遙派的“天山六陽掌”和一招“韋陀掌”中的“山門護法”將他掌力化去,鳩摩智袖里乾坤“托缽掌”擊向?qū)Ψ,虛竹閃避,鳩摩智早料到他閃避的方位,鳩摩智再出“大金剛?cè)鞭Z中虛竹肩頭,哪知虛竹有“北冥真氣”護體,鳩摩智先后使出“如影隨形腿”、“多羅指法”、“燃木刀法”、“大智無定指”、“去煩惱指”、“寂滅抓”和“因陀羅抓”,接連使出六七門少林神功,虛竹無從招架,連“韋陀掌”也使不上了,虛竹用卻只使一門“羅漢拳”中的“黑虎偷心”,來來去去便只一招,但這招“黑虎偷心”中所含的勁力卻竟不斷增強,鳩摩智使出“龍爪功”拿下虛竹,卻反被虛竹用逍遙派的“天山折梅手”反拿己腕,鳩摩智用右手不斷出“火焰刀”擊向,虛竹揮“天山六陽掌”化解,鳩摩智突發(fā)勁使匕首,連“天山折梅手”也抓不實,而刺中虛竹,而靈鷲宮梅蘭菊竹四劍突現(xiàn)身阻止。
在西夏國王招親期間,鳩摩智意外跌落一口枯井里,同時因走火入魔而狂性大發(fā),一身內(nèi)功剛好被段譽的“北冥神功”吸走。
鳩摩智從此武功盡失,卻因此而大徹大悟,返回吐蕃,埋首鉆研佛經(jīng),成為一代高僧。
人物性格
鳩摩智為人高傲自負,狂熱追求至高武功。表面上,鳩摩智祥和友善,其實,內(nèi)心陰險奸詐,工于心計,為求達到目的不擇手段,且屢次施以偷襲暗算。另一方面由于貪婪過度跳入功利朋友慕容博的圈套。在最后,鳩摩智嘗盡武功盡失的苦痛后,才豁然明白佛家真理,大徹大悟,從此改邪歸正,宣傳佛法。
武功招式
《天龍八部》舊版及二版中因強練“小無相功”與少林七十二絕藝,試圖將
火焰刀
能將內(nèi)力凝聚掌緣,運內(nèi)力送出,以虛無縹緲的虛勁傷人。
少林派絕藝
新修版作出修訂,鳩摩智僅練得當中二三十種的表面招式:拈花指、多羅葉指、無相劫指、去煩惱指、大智無定指、龍爪功、擒龍手、托缽掌、如影隨形腿、袖里乾坤、寂滅抓、因陀羅抓、燃木刀法、摩訶指、般若掌、大金剛?cè)?/p>
小無相功
威力強大,其主要特點是不著形相,無跡可尋,只要身具此功,再知道其他武功的招式,倚仗其威力無比,可以模仿別人的絕學甚至與原版極為近似,外行很難分辨。
武功描寫
他天生睿智,自少年時起便迭逢奇緣,【生平從未敗于人手】,一離吐蕃,在大理國天龍寺中連勝枯榮、本因、本相等高手,此番來到少林,原是想憑一身武功,單槍匹馬的斗倒這座千年古剎。
如此用功數(shù)月,更覺內(nèi)息在多處經(jīng)脈流轉(zhuǎn)。他自得吐蕃國密教寧瑪派上師授以“火焰刀”神功后,在吐蕃掃蕩黑教,威震西陲,功力見識均已臻于【極高境界】,但一閱“小無相功”。便覺【踏入了武學中另一嶄新天地】。
鳩摩智自忖少林寺七十二絕技自己所會者雖不周全,但自練成小無相神功后,較之當日孤身上大理天龍寺挑戰(zhàn),以“火焰刀”神功擊敗段氏六脈神劍而擒得段譽東來之時,【功力已然大進】,以小無相功運使少林諸絕技,當可入少林而盡敗諸僧,令少林派一敗涂地。他這“火焰刀”的掌力【無堅不摧】,保定帝脈門被扣,已成聽由宰割之勢,無可抗拒。
霎時之間,大殿上寂靜無聲,人人均為鳩摩智的【絕世神功】所鎮(zhèn)懾。
八部配搭
關(guān)于《天龍八部》中的人物,讀者總喜歡與天龍八部這八種神道相互對照,有種說法是鳩摩智對應的是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舊說部中說岳飛是“大鵬金翅鳥”投胎轉(zhuǎn)世,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它每天要吃一個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它命終時,諸龍吐毒,無法再吃,于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它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內(nèi)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fā)自焚。肉身燒去后只余一心,作純青琉璃色。這一切和鳩摩智都非常吻合,“以龍為食”對應著他與段譽(一般共認段譽對應的是龍)之間的恩恩怨怨;“在金剛輪山頂上命終”既反襯他在枯井底得道,也對應著他后來在大雪山大輪寺圓寂;“臨死時毒發(fā)自焚”對應著他誤修少林七十二絕技后走火入魔;“肉身燒去只余一心,作純青琉璃色”對應他舍棄舊我,重拾本心。
人物評價
“大輪明王”鳩摩智是吐蕃國的護國法王,既然為法王,地位自是尊貴無比,他的尊貴,是以很具體的方法表現(xiàn)出來的,首先,他的隨身用具,無一不是極盡華貴,到天龍寺去要脅人交出《六脈神劍圖譜》,書信竟是銀字金箋,精工鑲嵌,本身就是珍貴的工藝品一件。他用來裝慕容博抄錄的少林絕技抄本的盒子,又是黃金打造的小箱,這人的金子未免太多了。用具奢華,他個人亦辭藻華麗,吐屬高雅,配合尊貴身份。最重要的是,他既是法王,必定懂得高深佛法才相稱。鳩摩智果然“寶相莊嚴”,他“布衣芒鞋,臉上神采飛揚,隱隱似有寶光流動,便如明珠寶玉,自然生輝”,使人看不一會,便生出“欽仰親近之意”。
他表演少林絕學“拈花指”,“只見他右手拇指和食指輕輕搭住,似是拈住了一朵鮮花一般,臉露微笑,左手五指向右輕彈……但見他出指輕柔無比,左手每一次彈出,都像是要彈去右手鮮花上的露珠,卻又生怕震落了花瓣,臉上則始終慈和微笑,顯得深有會心!卑岛澳榛ㄎ⑿Α敝猓纹淝檠湃岷。
他對佛法,博學精深,一進門便道出了枯榮大師所參枯禪的來歷;其實他不但博學精深,根本就是聰明之極,領悟力奇高。而且具有曠古絕世的記憶力,過目不忘,在黃日華版天龍八部里少林方丈玄慈大師將少林武功秘籍拿給他過目,他隨后就能倒背如流。
但是金庸先生越把他的外表談吐學識描述得如何令人敬服,就越能襯托出他“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一切富麗堂煌的包裝之下,鳩摩智是個不折不扣的貪婪卑鄙的人。他口口聲聲說要討到“六脈神劍”的圖譜,完全是為了憶故人情,但事實上,他的目標是以這本圖譜,去換取到“還施水閣”閱覽更多武功書籍的利益。他已得到了少林七十二絕技,還貪圖更多,金庸小說之中,對武功最貪心的人非他莫屬。鳩摩智是《神雕俠侶》的金輪法王的前身,但鳩摩智比他更金玉其外,因此也顯得更虛偽。
正如他的本門武功“火焰刀”,雖然無色無相,貌似不著痕跡,而那如火的欲望卻無時無刻地侵蝕著他。身為方外高士,卻托名“國師”,涉足政治,目的還是名利二字。他去天龍寺暗騙明奪六脈神劍未遂,就憑著一點蛛絲馬跡,發(fā)現(xiàn)了“天龍六脈”高僧中的本塵就是大理國君保定帝段正明,于是立刻改變計劃,挾持保定帝“赴吐蕃一敘”,這明顯是為了在吐蕃可汗駕前邀功。后來又幫著他徒弟,吐蕃的宗贊王子到西夏求親。為了這個所謂的徒弟(從宗贊的表現(xiàn)看,連鳩摩智半成的功夫都沒學到),鳩摩智徹底撕破的面皮,連伏擊這種不要臉的事也干出來了,可見他對于名利是多么熱衷。
而他的結(jié)局也非常有戲劇性,在枯井底,他的一切資本都被段譽收了去,成了廢人。這時他能活下去的惟一方式就是恢復以前高僧的身份,他,“大輪明法王”,成功了。有人說,鳩摩智是金庸將東晉高僧鳩摩羅什與藏僧金剛智合二而一,并加以演義而創(chuàng)出的虛構(gòu)人物。
(見金庸《天龍八部》)
影視形象
年份 | 飾演者 | 出自影視版本 |
---|---|---|
1982 | 張雷 | 香港無線電視劇《天龍八部》 |
1982 | 高雄 | 香港新世紀電影,《新天龍八部》 |
1990 | 楊雄 | 臺灣中視電視劇《天龍八部》 |
1997 | 李國麟 | 香港無線電視劇《天龍八部》 |
2003 | 巴音 | 內(nèi)地電視劇《天龍八部》 |
2013 | 盧勇 | 內(nèi)地電視劇《天龍八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