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順治十七年(1660年)出生。
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帝),時年19歲。
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月十三日,冊封為德嬪,時年20歲。
康熙十九年(1680年)二月初五,生皇六子胤祚,時年21歲。
康熙二十年(1681年)十二月二十日,與惠、宜、榮三位一同晉升妃位,冊封為德妃,時年22歲。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六月初一,生皇七女。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九月二十二日,生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五公主)。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二十四日,生皇十二女(七公主)。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正月初九,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禎。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駕崩,雍正帝即位,尊為皇太后,擬上徽號曰仁壽皇太后,時年63歲。
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重,雍正帝親至永和宮,晝夜侍奉湯藥。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1723年6月25日)丑刻(深夜一點至三點)皇太后崩,終年64歲。
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附葬孝恭仁皇后于景陵。
乾隆、嘉慶累加謚,最終謚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圣仁皇后。
出身微寒
她原是隸滿洲鑲藍旗包衣,官書上只提其屬正黃旗,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卻絕口不提孝恭祖父額參曾任膳房總管,其本是內(nèi)務府包衣,出身微賤的事實。雍正也一再宣稱烏(吳)雅氏乃“本朝舊族,創(chuàng)世名家” ,這樣說,或許是母家地位的卑微,對于雍正而言,是一種隱痛,出于政治宣傳的需要,他必須神話自己的出身,抬高母家的地位⑸;亦或許是他為了緩和母子間緊張的關系,而故意作出的姿態(tài)。而這樣一個身份低微的 包衣(奴隸)之后,卻能得到康熙如此寵愛,能夠為身為55個孩子的父親的康熙大帝,生育三子三女,的確不一般。
史書中的德妃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生于順治十七年(1660年),滿洲正黃旗人,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初入宮侍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月三十日生 皇四子,即雍正帝。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冊為 德嬪,時年二十歲。十九年生皇六子 胤祚。 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為 德妃。二十一年生 皇七女;二十二年生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二十五年生 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 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禎。
雍正元年(1723年) 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
雍正帝親至永和宮,晝夜侍奉湯藥。 二十三日丑刻(深夜一點至三點) 孝恭仁皇后崩,終年六十四歲。
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后于景陵。
乾隆、嘉慶間累加謚,全部謚號為: 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圣仁皇后。
孝恭仁皇后,烏雅氏,護軍參領威武女。后事圣祖。康熙十七年十月丁酉,世宗生。 十八年,為德嬪。二十年,進德妃。世宗即位,尊為皇太后,擬上徽號曰仁壽皇太后,未上冊。雍正元年五月辛丑,崩,年六十四。葬景陵。上謚,曰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圣仁皇后。子三:世宗,允祚,允禵。允祚六歲殤。女三:其二殤,一下嫁舜安顏。
——《 清史稿 卷二百十四 列傳一》
德妃冊文
命侍郎額星格、持節(jié)進封德嬪吳雅氏、為德妃。冊文曰、朕惟治本齊家、茂衍六宮之慶。職宜佐內(nèi)、備資四德之賢。恪恭久效于閨闈。升序用光以綸綍。咨爾德嬪吳雅氏。柔嘉成性。淑慎持躬。動諧珩佩之和、克嫻于禮。敬凜夙宵之節(jié)、靡懈于勤。茲仰承太皇太后慈諭、以冊印、進封爾為德妃。爾其祗膺晉秩、副象服之有加。懋贊坤儀、迓鴻庥之方至。欽哉。
——《清實錄》
追謚冊文
冊文曰。母儀正位。仁風誕播于八方。壸德流輝。寶訓永垂于萬世。進徽稱于清廟。玉冊爰新。議典禮于容臺。彤編式煥。欽惟皇妣大行皇太后華渚炳靈。慶都凝瑞。秉含弘之淑性。應地安貞。樹雝肅之芳型。儷天作則。贊襄內(nèi)治。逮埶目御以加恩。輔佐先皇。自宮庭而起化。寬仁夙著。胥食德而飲和。樸素攸崇。務去奢而從儉。荷生成于圣母。誕育藐躬。極尊養(yǎng)于慈闈。未酬厚載。上推崇之號。允諧萬國歡心。執(zhí)謙讓之衷。堅卻百僚敦請。音容倐隔。戀慕實深。茲當升祔之辰。莫罄顯揚之悃。嘉言懿行。永懷至德于坤元。琬刻瑤棱。肅薦明禋于閟寢。謹侲冊寶。恭上尊謚曰。孝恭宣惠溫肅定裕贊天承圣仁皇后。伏冀默扶景祚。宏衍慶源。啟后人紹衣之圖?顺锌死^。導寰宇龐鴻之祉。俾熾俾昌。謹言。
十年之寵
由此,德妃從一個身份卑微的、負責端茶送水等細活的“官女子”,一步一步登上永和宮主的位置,這是很不簡單的?滴醵陜缘乃膫妃子【惠妃那拉氏、宜妃郭絡羅氏、德妃烏雅氏、榮妃馬佳氏】,她們的地位或者說是在皇帝和眾宮人心里的位置,是后來的其他宮妃難以相比的,或者說,后來的宮妃再牛也牛不過這四個人。
從畫像上來看,德妃的身上隱隱含著一種雍容華貴的大氣。六個孩子,足以說明康熙對她的寵愛。
不錯,榮妃也同樣生育6個孩子。不過···在康熙二十年冊妃的時候,按照四妃的順序,榮妃已經(jīng)在德妃之后了。德妃有3個孩子長大成人。比起一連生四個兒子都早殤的榮妃馬佳氏,她是稍幸運的。而胤祚是6歲夭折,皇十二女是12歲夭折,這兩個孩子都比榮妃夭折的孩子活的長的多,德妃的喪子之痛不如榮妃那樣強烈。
德妃生育十二女的時候已是27歲,而生育胤禎的時候已是29歲“高齡”。
三子三女
這樣的一個女人,一個比較受寵的女人,她的孩子們同樣不同尋常。
胤禛
皇四子胤禛,即后來的清世宗雍正(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
母子不和
康熙末年九龍奪嫡,胤禛勝出即位后,德妃作為雍正生母,不肯移居太后居住的宮殿,并說“欽命吾子繼承大統(tǒng),實非吾夢想所期”,擺明了不承認雍正的皇位,讓即位本來就困難重重的雍正更是面臨尷尬局面,也因此被人拿來當話柄質(zhì)疑雍正繼位的合法性.
胤禛為德妃寫的述哀詩
母后周年述哀一首(有序)
母后升遐,倏經(jīng)周歲。痛色笑之難追,想音容而切慕。潸然淚下,賦此哀辭為念。
慈恩重,難禁涕淚懸。尊榮心莫罄,恍惚歲云遷。
物候常如此,音容獨渺焉。寢門空在望,一望一凄然!
母后二周諱辰
自隔慈顏杳,重臨此日悲。音徽徒有慕,尊養(yǎng)已無時。
恩念劬勞重,心驚歲月馳。朝來益為愴,撫序淚空垂。
母后三周諱辰
鞠我恩深重,違顏夢渺茫。三年成逝水,百感對流光。
黯黯慈云在,迢迢仙路長。朝來又臨諱,含愴仰空蒼。
—— 選自,欽定四庫全書·世宗憲皇帝御制文集卷之二十八·詩·四宜堂集一
皇七女
這是個早殤的孩子,她只活了兩個月。(悲慘的命運,夭折了)那時的德妃,應該在崩潰的邊緣了,這可是她的第一個女兒,卻這么早就去世了···但康熙是不會委屈德妃的。
皇九女 固倫溫憲公主
皇七女是二十一年去世的,溫憲二十二年就出生了。
按照玉牒, 溫憲是皇九女,即五公主。
(九公主的說法是錯誤的!)。
固倫溫憲公主即和碩溫憲公主。
溫憲自幼是被孝惠章皇后(即太后)撫養(yǎng)長大的,不僅深得祖母疼愛,亦頗受父皇寵愛。
自小,溫憲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而溫憲也很聰明,后來溫憲公主的祭文上說:
“ 爾公主秀出紫微,祥開銀漢,爰從襁褓即育慈闈。愛每篤于興居,日無違于左右。 弱齡受教,聰慧夙成,性自悅乎詩書,行每諧于箴史。 謂誕膺夫景福冀永享,夫修齡作聘元舅之家,仰慰慈親之戀”
女性冊文和祭文上用聰慧之類詞的很少,很難得。貌似見過的也就和碩和惠公主(雍正養(yǎng)女,還體現(xiàn)在封號上了),而溫憲嫁的也較晚,在康熙出嫁的八個公主中,溫憲十八歲受封和碩溫憲公主。因為嫁給了樹大根深的佟家,所以她的公主府(嫁后住處)在京城。她嫁給的是當時有“佟半朝”之稱的佟佳氏家族的,舜安顏,原任鑾儀使葉克書之子。這些出嫁的八個公主中有六人嫁到蒙古或西藏,這些公主從此是沒有什么機會再見到父皇和母親的了,這也許是因為康熙和孝惠皇太后舍不得溫憲嫁到那么遠的地方。而剩下沒有遠嫁蒙古的兩個公主中另一個公主愨靖是嫁給了孫承運,愨靖因為是康熙的小女兒一定也是受父皇疼愛的。而溫憲的婚姻,她嫁給滿人舜安顏,嫁給孝懿仁皇后的娘家人,實際上舜安顏也是康熙皇帝的侄子。(康熙與孝懿是表兄妹)還嫁在京城,不僅僅是太后撫養(yǎng)的原因,亦有康熙對于溫憲的疼愛。然而不幸的是,溫憲出嫁僅僅兩年之后,康熙帝侍奉皇太后往熱河行宮避暑;侍髱е黾薜臏貞椆魍,結(jié)果半路上老太太沒事,溫憲公主卻中暑倒下了。時年20歲。
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秋七月
上駐蹕熱河。聞和碩溫憲公主薨。日晡未進膳。扈從諸大臣奏曰、皇上聞公主訃過哀、此時尚不進膳、恐圣躬太為勞瘁。奏入、上傳諭曰、公主系已嫁之女、朕尚可寬釋、 但皇太后自幼撫養(yǎng)、忽值此變、皇太后傷悼弗勝、膳尚未進、朕亦何心進食乎。諸大臣復固請。上乃詣皇太后宮、視食畢。然后進膳。隨諭領侍衛(wèi)內(nèi)大臣等、左右兩翼各派大臣一員、侍衛(wèi)十人、送公主柩回京。
亥。命諸皇子及文武諸臣、送和碩溫憲公主柩起行!----------《圣祖實錄〉
雍正元年,3月,和碩溫憲公主 追贈為固倫溫憲公主。
皇十二女
是十二歲時去世的公主,那年德妃38歲,此時的她已喪胤祚、小七、十二三個孩子,不知當時的她心里如何感傷呵。
胤禎(允禵)
我想不用我隆重介紹了,大家去查他的資料就好,會很全。大名鼎鼎。‘斈晁稣魑鞑,康熙應該就是怕他皇子的身份鎮(zhèn)不住眾屬下,抑或是表明對他的信任,畢竟老爺子沒有害怕過胤禎擁兵自重,特意封了一個“大將軍王”。如果大家想了解的話,還是去專查胤禵的資料吧,這里說的很少。
雍正元年,64歲的德妃與世長辭,葬于景陵。全部謚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圣仁皇后
德妃生平
順治十七年生。
康熙十七年,19歲,生皇四子 胤禛。(雍正)
康熙十八年,20歲,胤禛1歲。 封為 德嬪。
康熙十九年,21歲,生皇六子 胤祚
康熙二十年,22歲, 封為 德妃。
康熙二十一年,23歲,生皇七女。(六月生,八月即夭)
康熙二十二年,24歲,生皇九女,溫憲公主。
康熙二十四年,26歲,胤祚夭折。
康熙二十五年,27歲,生皇十二女。
康熙二十七年,29歲,生皇十四子,胤禎。(允禵)
康熙三十六年,38歲,皇十二女夭折。
康熙三十九年,41歲,溫憲受封和碩溫憲公主,嫁給佟氏舜安顏。
康熙四十一年,43歲,和碩溫憲公主去世。
康熙六十一年,63歲,康熙帝崩,胤禛繼位,雍正皇帝。
康熙六十一年,63歲,晉為皇太后,執(zhí)意不允諸臣上徽號。
雍正元年,3月,64歲,和碩溫憲公主 追贈為 固倫溫憲公主。
雍正元年,9月,64歲,德妃去世。封為 孝恭仁皇后,
全部謚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圣仁皇后。
省略的部分:(還是寫上全部的吧)孝恭仁皇后烏雅氏,生于順治十七年(1660年),滿洲正黃旗人,為護軍參領威武之女。初入宮侍康熙帝,于康熙十七年(1679年)十月三十日生皇四子,即雍正皇帝。十八年十月十三日冊為德嬪,時年二十歲。十九年生皇六子胤祚。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封為德妃。二十一年生皇七女;二十二年生皇九女;二十五年生皇十二女;二十七年生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禵?滴趿荒晔辉掠赫奂次,德妃晉為皇太后。諸臣為皇太后上徽號,她執(zhí)意不允。雍正元年(1724年)五月二十二日皇太后病,雍正帝親至永和宮,晝夜侍奉湯藥。二十三日丑刻(深夜一點至三點)孝恭仁皇后崩,終年六十四歲;屎箬鲗m奉安于寧壽宮,雍正帝于蒼震門內(nèi)設倚廬縞素居喪。倚廬為古代遭喪者所居,倚木為廬,于中門外東墻下起廬,先將一根木頭放在離墻五尺的地上,上立五根橡木斜倚在東墻,以草苫蓋之,南北兩出口也以草簾屏之,向北開口,里外不涂抹灰泥,即草棚。雍正帝時年四十五歲,每日赴母后梓宮前上食品三次,哀號不止,群臣莫不感泣;侍笏烙诳滴醯鄞髥势趦(nèi),五月二十六日恭移皇太后梓宮,安奉在壽皇殿。六月二十日總理大臣等官會議,恭請四后同祔圣祖廟,尊謚并加“仁”字。雍正帝諭旨:“朕惟母后升祔太廟,大典攸關,欲伸臣子之孝恩,必準前代之成憲,務得情理允協(xié),乃可昭示萬年。”諸王大臣等引據(jù)宋朝太宗、真宗四后祔廟之禮,雍正帝以此為例,諭旨:“恭惟孝誠仁皇后元配,宸極,孝昭仁皇后、孝懿仁皇后繼位中宮。孝恭仁皇后誕育聯(lián)躬,母儀天下。按先儒耐廟之儀:一元后、一繼立、一本生,以次并列。今母后升祔位次,當首奉孝誠仁皇后,次奉孝昭仁皇后,次奉孝懿仁皇后,次奉孝恭仁皇后。如此庶于古禮符合,而朕心亦安矣。”雍正元年九月初一日,葬孝恭仁皇后于景陵。乾隆、嘉慶間累加謚,全部謚號為:孝恭宣惠溫肅定裕慈純欽穆贊天承圣仁皇后。
有關德妃身世的資料:⑶《清史圖典?雍正朝》,故宮博物院編,朱誠如主編,紫禁城出版社,2001年1月第一版,頁6:“胤禛的生母吳雅氏出身護軍參領之家,原為包衣人家之后……”《清代皇后冊立與八旗大姓氏族》,劉潞,《故宮博物院院刊》,1997年1期,明清歷史,頁52-65:在所有被抬旗后妃的家族史上,多少都有過一些記錄,唯獨孝恭后家族為正黃旗,在清宮文書的記載中只提屬正黃旗,毫不涉及其他。孝恭祖父額參之傳,列于《八旗通志?正黃旗滿洲世職大臣卷》:“額參,滿洲正黃旗人,姓吳雅氏,世居葉赫地方,初任布達衣大,累擢至內(nèi)大臣。”雍正在為其母家頒爵的敕書中說:“仁壽皇太后曾祖額布根者,本朝舊族,創(chuàng)業(yè)名家。太祖高皇帝時,撫育禁庭,視同子侄!薄尽栋似焱ㄖ尽肪150】查后金與清初所有官職中,未見“布達衣大”一職,與此發(fā)音相近者,僅"包衣大",即包衣(奴隸)之首領。聯(lián)系到“撫育禁庭”,正是世代生活于主子家之包衣的特點。不過,若確立此說,還需旁證。關于額森的職務,《通譜》說:“額柏根,正黃旗人,世居哈達地方,國初來歸,其長額森,初任膳房總管,歷升內(nèi)大臣。”【《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29】盡管《通譜》與《通志》中關于吳雅氏世居之處不同,但在額森職務上卻為孝恭出身包衣之家提供了旁證:膳房總管即是包衣大。這表明,孝恭出身內(nèi)務府包衣家庭之說是成立的。雍正在賜敕中吹捧吳雅氏為“本朝舊族,創(chuàng)世名家”,無非是想掩蓋母家卑微的出身。不過,歷史真象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全部被掩蓋,《通志》中在涉及佐領編核時便露了馬腳:“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奉旨將鑲藍旗包衣佐領內(nèi)太后之親族及阿薩納佐領內(nèi)太后之親族,合編一佐領,以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管理!薄尽栋似焱ㄖ尽肪4】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是康熙帝逝后第四天,“旨”中所說太后應指雍正母孝恭,而“一等公散秩大臣舅舅伯起”正是孝恭之弟博啟。因此,旨中所說“鑲藍旗包衣佐領內(nèi)太后之親族”即孝恭之親族。由此可知,孝恭母家實為鑲藍旗包衣。聯(lián)系到雍正即位前后朝中尖銳復雜的斗爭,他為母族帶上“正黃旗創(chuàng)世名家”桂冠的心態(tài)便不言而喻了。
⑷《雍正朝滿文朱批奏折全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譯編,黃山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頁20,《雙全等奏繳雍正元年正月諭旨折》:散軼大臣舅舅白齊等奏,蒙皇太后之福,皇上之鴻恩,我族俱準入旗。其中六品官一人,七品官一人,蒙古護軍校七人,佐領二等侍衛(wèi)顏德,及原在正黃旗包衣佐領時之筆帖式三人皆為承恩之人。伏乞皇上給予何差效力。等因,于正月初三日具奏。奉旨:該人等俱問大將軍王,區(qū)別優(yōu)劣,繕寫綠頭牌,與人一并引見具奏。欽此,欽遵。將顏德等二人銜名綠頭牌具奏。奉旨:該人等交阿爾松阿、舒魯、白齊引見具奏。欽此。
影視形象
《皇太子秘史》鄔倩倩 飾 德妃
《宮鎖心玉》劉雪華 飾 德妃
《步步驚心》戴春榮 飾 德妃
《后宮·甄嬛傳》劉雪華 飾 皇太后(即德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