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在线一级ⅤA免费观看,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观看,日本韩国亚洲综合日韩欧美国产,日本免费A在线

    <menu id="gdpeu"></menu>

  • 樊鐘秀

    樊鐘秀(將軍)

    樊鐘秀,原名全有、鐘秀,字醒民,1888年出生,1930年6月5日逝世,寶豐縣城西夏莊人。

    樊鐘秀少年時拜少林寺和尚為師,后在宜川家鄉(xiāng)組織武裝,抗擊官匪。1923年被孫中山任為豫軍討賊軍總司令、建國豫軍總司令。次年被選為國民黨第一屆候補中央監(jiān)察委員。1926年率部參加北伐戰(zhàn)爭,在南陽、鄧縣一帶追擊吳佩孚。1928年冬,因?qū)κY介石不滿,被迫通電下野旅居上海。1930年初樊回河南,重整舊部,被馮玉祥編為第八方面軍,自任總司令,參加中原大戰(zhàn)。6月4日清晨樊在許昌南關(guān)視察督戰(zhàn)后準備返回城內(nèi)時,被蔣介石的飛機投彈炸傷腰部,醫(yī)治無效,6月5日逝世。


    人物生平

    反袁逐陸

    樊鐘秀(1888~1930)原名全有、鐘秀,字醒民。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zhèn)夏莊村(今屬河南平頂山市石龍區(qū))人。幼入私塾讀書,14歲上少林寺習(xí)武三年。1911年冬,應(yīng)參加武昌起義的少林拳友李亞東等邀請抵鄂,得識黃興等民黨首領(lǐng)。1912年初被鄂督黎元洪任命為北伐左翼先遣軍副司令,率五營之眾殺回河南,連克新野、鄧州、南陽諸城。出生在豫東的袁世凱,不容他家祖塋之側(cè)有革命黨人活動,派其表弟張鎮(zhèn)芳為河南督軍回豫鎮(zhèn)壓。張用收編、遣散的辦法瓦解了先遣軍,并嚴令緝拿樊鐘秀等,樊遂潛回寶豐老家。為避官府緝捕和土匪勒詐,樊舉家西遷,來到陜西黃龍山區(qū)。這里匪患更甚,樊家不得不三移住地。最后剛在西盤頭落腳,便遭一黃姓匪霸欺凌。樊鐘秀忍無可忍,召來好友郭金榜等,乘夜上山,刀劈匪首黃彪。接著,又帶人南下澄城,滅了馮原鎮(zhèn)民團,擊斃團總劉昭乙;回師黃龍,又端了清明山民團的窩,槍殺隊長郭玉山。消息接連傳出,樊鐘秀名聲大振。他被視為護境保民的英雄,許多綠林(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tǒng)治、誅鋤惡霸土豪的武裝力量)、“刀客”(清末陜東民間秘密武裝,因成員經(jīng)常佩帶長約三尺、寬約二寸的“關(guān)山刀子”而得名)慕名前來投奔,半年時間就聚集了百余人槍。在土匪、民團不敢再胡作非為以后,樊將目標對準官府衙門,曾兩破宜川、奇襲宜君,整得省督署向這些縣派不出知事官員。殺人如麻的陜督陸建章,先派其子陸承武的把兄弟商震帶一個正規(guī)團去征“剿”,商怕折了自己的老本縮在延安不敢出戰(zhàn);陸又改變策略,想拉攏、收編。就在這時,1915年隆冬的一天,陜北革命黨人惠又光來到黃龍山,向樊講述陸建章與袁世凱的歷史淵源、陸督陜后的累累罪行和陜?nèi)恕胺丛痍憽钡男蝿,告誡他萬不可助紂為虐。樊鐘秀茅塞頓開,慶幸自己沒有誤上賊船,當即向惠表示:決不做袁、陸二賊幫兇。他說到做到,親擬討袁檄文,通電全國,表明立場。不久,他接受陳樹藩派來的說客、寶豐同鄉(xiāng)閻錫民的建議,派兵切斷了西安到延安的交通,逼得商震率部東渡黃河投靠了閻錫山,為逐陸立下了功勞。

    起義脫陳

    1916年6月,陳樹藩接替陸建章督陜,隨即投靠北洋軍閥。民黨人士胡景翼、郭堅、曹世英等起兵反陳,樹起陜西靖國軍旗幟。是年冬,陳復(fù)派閻錫民去陜北說樊,樊因不了解實情,接受了陳的改編,并奉命南下,與陳部曾繼賢合兵一起,攻打靖國軍基地三原,失敗后退守涇陽。曹世英曾派人與樊密約里應(yīng)外合奪取涇陽,后因聯(lián)絡(luò)失誤而未果。不久,胡景翼部張義安等率隊攻打西安,陳樹藩急調(diào)樊部救援。初時,樊部駐西安城內(nèi)東大街,后移城西南之魚化寨、甘家寨、木塔寨一帶,與張義安部對壘。一天,張義安率所部乘夜攻進魚化寨,解除了樊部一個連的武裝,又派人面見樊,促其起義。樊對陳樹藩附逆北京政府早已不滿,遂決定脫離陳樹藩,樹起靖國軍旗幟。張義安把收繳的武器返還,雙方約定息兵,樊部開赴商州一帶整頓,待機出擊。

    1918年8月,于右任應(yīng)邀歸陜,任陜西靖國軍總司令,編靖國軍為六路,樊為第二路司令。陳樹藩為了對付日益強大的靖國軍,一邊向北京政府求援,一邊以“陜西省長”為誘餌,邀劉鎮(zhèn)華率鎮(zhèn)嵩軍入陜相助。

    同年四五月間,樊得悉陳樹藩在保定訓(xùn)練的一個旅進駐潼關(guān),遂接受惠又光的建議,突襲潼關(guān),將陳軍擊潰,繳獲大批武器彈藥,三天后仍撤回商南。次年6月,樊部進駐藍田,一度奔襲西安灞橋,擊潰陳軍一個團,打傷旅長一名;旋又進擊駐零口的劉鎮(zhèn)華部。此后,樊部西走大王鎮(zhèn),進擊戶縣、周至。陳樹藩遣劉鎮(zhèn)華率所部鎮(zhèn)嵩軍全線出擊,樊撤至周至城內(nèi)固守。這時,北京政府為支援陳軍,調(diào)集奉、直、晉、甘、川、鄂等省軍隊數(shù)萬人,從東、西、南、北四面進入陜西。靖國軍各路自顧不暇,無法援助樊部,樊在靖國軍副總司令張鈁協(xié)助下苦撐53天,終因糧彈不濟,被迫于1919年1月突圍退到鳳翔,與第一路郭堅部及援助陜西的云南靖國軍第八軍葉荃部匯合。不久,樊以轉(zhuǎn)戰(zhàn)經(jīng)年,軍民疲憊已極為由,與郭堅一起,同駐鳳翔、岐山一帶的援陳奉軍許蘭洲部商議,接受奉軍改編,樊任第一支隊司令;不愿接受改編的滇軍第八軍開赴耀縣,與靖國軍其他各路會合。至此,靖國軍第一、二兩路與陳軍罷兵息戰(zhàn),陜西西部的戰(zhàn)火暫時告息。

    參加革命

    1920年,樊與許蘭洲部奉調(diào)出關(guān),曾幾易防地,一度隸屬直軍吳佩孚,歸趙倜節(jié)制,改編為豫東第五混成旅。1923年樊部調(diào)駐贛南,受孫中山節(jié)制,脫離直軍。不久進入廣東,樊被委任為討逆軍司令,參加討伐陳炯明叛亂諸戰(zhàn)役,取得重大勝利,受到孫中山的嘉獎,被譽為“好同志,真革命”,并召開大會為樊慶功。1924年1月當選為國民黨一屆中央候補監(jiān)察委員,10月任北伐先遣隊總指揮;同月,孫中山授樊部為建國豫軍,任樊為總司令。以后樊奉命率軍轉(zhuǎn)戰(zhàn)湘、贛、豫各地,經(jīng)大小百余戰(zhàn),卓有功績。這時,樊軍已擴大為五個師又三個旅。1925年春,一度歸豫督和國民軍第二軍節(jié)制,參加了豫西消滅鎮(zhèn)嵩軍憨玉琨部的戰(zhàn)斗。國民軍第二軍失敗后,退至京漢線以西,多次擊潰吳佩孚的“圍剿”,收復(fù)了南陽等縣。1926年7月,率師參加北伐,在武勝關(guān)截吳佩孚軍后路,吳幾被俘。1927年6月以后,樊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五軍軍長、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軍事參議院參議。1930年初樊回河南,重整舊部,被馮玉祥編為第八方面軍,自任總司令,參加中原大戰(zhàn)。6月4日清晨樊在許昌南關(guān)視察督戰(zhàn)后準備返回城內(nèi)時,被蔣介石的飛機投彈炸傷腰部,醫(yī)治無效,6月5日逝世。

    樊鐘秀

    個人履歷

    從草莽英雄到革命斗士

    樊鐘秀,河南老汝州寶豐縣人,自幼拜少林恒林大和尚為師,練就一身武功。由于居家多次遭受土匪的欺壓,年少膽大的他帶領(lǐng)好友直端土匪的老窩,并組織起自己的隊伍,活躍在北方一帶;后受革命黨人劉覺民等人影響,認清局勢,投奔在廣州的孫中山,并多次解救中山先生于危難之中。

    在孫中山的領(lǐng)導(dǎo)下,樊鐘秀為革命東征西討,立下汗馬功勞,多次得到孫中山的表彰。中山先生逝世后,他首稱中山先生為國父,得到全國響應(yīng)。在“五卅”運動中,他真誠擁護革命群眾,反對帝國主義;在北伐期間,他率軍隊配合國民革命軍打擊各派軍閥;在中原大戰(zhàn)時,他不受蔣介石收買,毅然反蔣,不失為一個革命斗士。

    勇抗土匪欺壓,崛起于草莽之中

    樊鐘秀,字醒民,生于1888年,兄弟4人,他排行第二,故有“樊老二”之稱。父名道隆,清末庠生,以教書、行醫(yī)為業(yè),家中有地85畝,自己耕種。鐘秀自幼隨父入私塾讀書,但厭惡八股,因為崇尚古代的俠義之士,他13歲時逃學(xué)到少林寺,拜恒林大和尚為師,學(xué)習(xí)武藝,練就了一身武功。

    1911年,樊鐘秀應(yīng)同學(xué)徐萬年(武昌起義的炮隊代表)的邀請,到武漢參加豫軍總司令李亞東組織的北伐軍;后北伐軍失敗,遭到通緝,樊鐘秀便跑回家鄉(xiāng)躲避。但家鄉(xiāng)同樣不安寧,清朝末年政治黑暗,貪官污吏橫行不法,再加上豫西年年荒旱歉收、民不聊生。1913年的一天,當?shù)氐耐练祟^子牛天祥到各家勒索金銀,樊家也難逃厄運。土匪宣稱,樊鐘秀家必須在3天內(nèi)送上白銀300兩,否則殺其全家。樊家被逼無奈,只好忍氣吞聲賣掉糧食和家產(chǎn),換成銀子送給土匪?墒鞘逻^不久,土匪頭子又得知樊鐘秀的妹妹長得好看,傳下話來,要樊家將其送上山寨做壓寨夫人。樊家一家老少聞此消息,決定逃離家鄉(xiāng),于是約同幾家親戚逃到陜西省洛川縣霍家溝,開荒種地謀生。

    可是,這里也不是世外桃源。自清朝咸豐、同治年間農(nóng)民起義軍——捻軍與清軍長期征戰(zhàn)之后,陜北因人口稀少、田地荒蕪,所以不少河南、山西一帶的逃荒農(nóng)民便以陜北為目的地。這些逃荒的人到達陜北以后,自力更生、披荊斬棘進行開荒。即使這樣,官府還不放過這些逃荒的農(nóng)民,制定了不少剝削制度,如逼迫客民(即外來開荒者)繳納開生荒(即以前無人耕種過的土地)或開無主的熟荒的課稅。再加上衙役和地方豪強劣紳的敲詐勒索、排擠壓迫,這些開荒者受盡了歧視和欺侮。樊鐘秀一家同其他的客戶們一道過著這種煎熬的日子。好在樊鐘秀兄弟倆都是種地的好手,使得樊家一家免受饑餓之苦。

    洛川縣城緊靠山脈起伏、峰巒疊嶂的黃龍山。黃龍山面積達四五百里,山中水源充足、樹木茂密,是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好地方,但也是土匪出沒隱藏之地。

    1914年春,有一土匪頭黃某(人稱黃大爺)得知剛遷來的樊家客戶有位美貌的女子,于是心生歹意,差人通知樊家限期送人到山上做壓寨夫人,否則就要殺人燒莊。樊家老少再一次感到絕望,天下之大,竟然沒有樊家容身之地。樊鐘秀陷入了絕望,遂下定決心要上山與土匪拼個你死我活。他約集了自己的幾個兄弟以及從河南來的郭金榜、徐老毛、馬水旺等5位知心的朋友,先將妹妹收藏在別人家里,然后持刀帶棒上山。恰好上山路上碰到4個土匪,便將其打死,繳獲了幾枝槍,并得知大部分土匪已經(jīng)下山,只有幾個土匪頭子在山上,他們乘機上山將留在山上的土匪頭子一窩端,全部殺死,又繳獲了一部分武器。樹倒猢猻散,這股土匪垮掉了,樊鐘秀為當?shù)厝罕姵艘淮蠛ΑO鏖_以后,樊鐘秀成了當?shù)乜蛻羲把龅挠⑿廴宋,人們一致(lián)碜o他組織自衛(wèi)武裝。

    樊鐘秀所帶領(lǐng)的自衛(wèi)武裝,最初只有20多個人,武器就是殺土匪時所繳獲的槍支、大刀。不料昏庸的洛川縣府得知消息后,為防止民眾造反,馬上派人通知樊鐘秀,讓他交出得到的槍支、馬匹和財物,還要樊鐘秀等5人去縣府認罪?h府是非顛倒、黑白不分的行為激起群眾的不滿,樊鐘秀借此機會擴大自衛(wèi)武裝,拒絕了官府的要求,并擊敗附近的地主民團武力。不久,樊鐘秀又得知洛川縣衙從漢陽兵工廠買來30枝步槍,正在運回來的路上。樊鐘秀聽到此消息后,毫不猶豫地組織人馬將武器截獲,裝備了自己。有了武器之后,他的人馬很快發(fā)展到200多人,成為具有一定規(guī)模的武裝。這支隊伍活躍在綏德、洛川,后又擴展到宜川、甘泉、富縣一帶,打擊土豪劣紳、地主惡霸,同時還鏟除、收編地方土匪。

    隨著隊伍的逐漸壯大,難免良莠不齊,有人會做出擾民、害民的事情。針對這個問題,樊鐘秀規(guī)定了三項禁令:(1)不準奸淫民間婦女;(2)不準搶劫掠奪良民財產(chǎn);(3)不分主戶、客戶一律平等看待。由于紀律嚴明,這支部隊所到地方,所需要的糧食物資便會公允地由地方攤派。如果地方有匪患,他們就代為剿除,一時成為地方人民的保障。

    受革命影響,走上革命道路

    1914年春夏之際,著名起義軍首領(lǐng)“白狼”率部進入陜西,震動了全省。陜北官府乘機捏造說樊鐘秀是“白狼”的同鄉(xiāng)同伙,要求陜西都督陸建章派兵剿除。陸建章便派商震率領(lǐng)陸軍步兵一團前往陜北準備清剿。

    樊鐘秀聞此消息后,認為自己部隊雖然在打土匪、民團時所向披靡,但是沒有與正規(guī)軍打過仗,因此和郭金榜、徐老毛、馬水旺等首領(lǐng)商量之后,認為好漢不吃眼前虧,不可與正規(guī)軍硬拼,決定采取化整為零的辦法隱蔽起來。商震率部隊到達陜北以后,四處搜尋,但始終找不到所謂的“白狼”匪軍,只得悻悻而回。

    鑒于圍剿無效,1915年陸建章對樊鐘秀領(lǐng)導(dǎo)的武裝隊伍由剿滅改為收編。樊鐘秀接受收編后,在陸建章部下任連長,后升為營長。這一時期袁世凱醞釀稱帝,陸建章對此積極支持。當時陜北革命黨人惠有光勸樊說:“陸是袁世凱的走狗,袁世凱是民國的敵人,不可助陸,遺萬世罵名!狈邮芰嘶萦泄獾膭窀。這時另一陜西軍閥陳樹藩派人來聯(lián)系樊鐘秀,要求聯(lián)合倒陸。樊答應(yīng)了陳樹藩的要求,斷絕了延安通往關(guān)中的交通,和陳樹藩、胡景翼等關(guān)中部隊遙相呼應(yīng)。倒陸成功之后,樊鐘秀的武裝成為陜北最強的民眾力量,有槍千余枝、戰(zhàn)馬百余匹。

    陳樹藩任陜西都督后,投靠了安福系,樊在陳部下任營長。但樊部仍駐防和活動在原來的地區(qū),維持地方上的社會秩序,與群眾保持著緊密的聯(lián)系。他的聲譽很快被陜北、河南的革命黨人士得知,早期同盟會員劉覺民、惠有光、鄭思成很快與他建立了聯(lián)系,成為摯友,樊鐘秀因而接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

    在護法戰(zhàn)爭中,陳樹藩站在北洋軍閥政府一邊,與陜西靖國軍交戰(zhàn)。1918年初,樊鐘秀在靖國軍將領(lǐng)、原同盟會會員鄧寶珊等人的幫助下,在兩軍交戰(zhàn)的陣前,毅然率部脫離陳樹藩,加入了靖國軍。他把部隊開到后方整頓,整頓過程中邀請革命黨知名人士張鈁來指導(dǎo)工作。在張鈁的幫助下,樊鐘秀對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革命以及護法戰(zhàn)爭、靖國軍的性質(zhì)有了深刻的認識,他深有感觸地說:“我瞎鬧了幾年,今天才找到了正路!

    不久,孫中山派于右任從廣州來到陜西,任靖國軍的總司令,任命張鈁為副總司令。樊鐘秀參加靖國軍后,任靖國軍第二路軍司令,劉覺民任參謀長,在于右任、張鈁的直接領(lǐng)導(dǎo)下,進一步受到孫中山革命思想的教育。

    1918年6月間,陳樹藩以全部兵力反攻樊鐘秀,此時執(zhí)掌北京中央政府的段祺瑞調(diào)奉、直、豫、晉、甘等省兵力來陜增援陳樹藩,對靖國軍各路同時展開攻擊。在這種情況下,樊鐘秀的部隊以及靖國軍其它各路節(jié)節(jié)不支,損失慘重。

    這時,奉軍許蘭洲師與陳樹藩有隙,有與靖國軍聯(lián)合倒陳之意。靖國軍各路領(lǐng)導(dǎo)人因轉(zhuǎn)戰(zhàn)多年,傷亡慘重,器械缺乏,又無援助,便決定加入奉軍。于是樊鐘秀率隊伍加入了奉軍許蘭洲師,后又編入了吳佩孚的直系部隊,開往河南。

    在北洋軍閥隊伍這一段時期,樊鐘秀先后任團長、旅長、豫西剿匪司令等職。雖然部隊編入了軍閥隊伍,但樊鐘秀一心向往著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革命。1923年初,孫中山被叛軍陳炯明趕出廣州,暫時避居上海,革命處在極端困難之際,樊鐘秀趁革命黨人劉覺民赴滬之便,托劉向?qū)O中山陳述自己的仰慕之情。孫中山感到在困難時期樊鐘秀能心向革命不動搖,十分難能可貴,于是對樊鐘秀產(chǎn)生了很好的印象,從此兩人之間便保持著聯(lián)系。

    沖破重重險阻,投奔中山先生

    1923年4月,在各派勢力將陳炯明叛軍逐出廣州后,孫中山重回廣州,就任陸海軍大元帥,重組革命政府。這年的5月,奉吳佩孚的命令,樊鐘秀的部隊分別駐扎在江西贛州、廣東南雄兩處,分別歸贛南鎮(zhèn)守使方本仁、南雄鎮(zhèn)守使鄧如琢指揮。10月份,曹錕通過賄賂國會議員而當選為北洋政府大總統(tǒng),孫中山下令討伐曹錕。與此同時,北洋政府任命軍閥沈鴻英為廣東軍務(wù)督辦,另組織省府,與孫中山對抗。

    沈鴻英率部進攻廣州,但被孫中山的革命軍打敗。吳佩孚于是派江西都督蔡成勛、贛南鎮(zhèn)守使方本仁、南雄鎮(zhèn)守使鄧如琢以及常得勝師援助沈鴻英進攻廣州,樊鐘秀也受命隨常得勝師南下。吳佩孚讓樊鐘秀的部隊南下,目的是想借南方革命軍將其消滅,但他卻不知道這正好為樊鐘秀南下投奔孫中山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機會。

    樊鐘秀接吳佩孚的命令后,立即派人南下漢口,與劉成禺、熊繼貞等革命黨人會晤。樊鐘秀派代表與劉成禺攜帶自己的親筆書,赴粵晉見中山先生。孫中山接見后,即派陸軍部長程潛與駐漢聯(lián)絡(luò)處熊繼貞聯(lián)系,策劃樊鐘秀南下投奔革命之事。

    樊鐘秀部南下途經(jīng)岳陽時,又派自己的表兄莫慶斌和副官李肖庭、王鼎洛赴廣州匯報具體情況。莫慶斌等人在返回途中,不小心被蔡成勛部隊抓住,并查出廣州給樊鐘秀的書信。樊鐘秀的行動計劃暴露,莫慶斌也被槍殺。吳佩孚密令蔡成勛率2個師和4個旅與沈鴻英3個師于粵贛邊界駐守,待機圍殲樊鐘秀部隊。樊鐘秀部進駐吉安時,獲悉設(shè)在南昌的留守處被查抄,遂又急派人去廣州聯(lián)系,準備從速舉義之事。來人經(jīng)凌錐介紹見到孫中山,孫中山親筆寫了回信,贊譽樊鐘秀的革命行動,并頒賞10萬元,命令元帥府秘書長楊庶堪派覺慧入贛與樊鐘秀聯(lián)絡(luò)。樊鐘秀得到孫中山的回信后,十分高興,命令部隊急速南下。10月28日晨,樊鐘秀部行經(jīng)遂川時,突然被蔡成勛部和方本仁部包圍,經(jīng)過一個多小時的血戰(zhàn),終于將敵人擊敗,并繳獲大量槍支。

    11月6日,樊鐘秀部按原計劃發(fā)電擁護孫中山,就任廣州軍政府委任的討賊軍豫軍總司令。孫中山聽到此消息后,非常高興,當即派人寫信給樊鐘秀,派慰問團前去慰問,并補給槍支彈藥。隨后,樊鐘秀奉孫中山先生之命,率領(lǐng)部隊開赴贛南,在缺少彈藥并且編制不足的情況下,英勇奮戰(zhàn),打垮桂系沈鴻英的3個師,收復(fù)南雄。12日,部隊進駐韶關(guān),控制了廣州的北方門戶,并電告孫中山。同日,孫中山發(fā)出訓(xùn)令,表彰樊鐘秀“精誠愛國,首義贛南,諸部將官士卒,俱能深明大義,戮力同心,據(jù)覽敷陳,至堪嘉許”。這是樊鐘秀一生中第一次受到孫中山表彰。

    保衛(wèi)廣州,救中山先生于危難

    這時的廣州正處在危險之中,叛軍陳炯明在吳佩孚的策動下,于1923年11月率數(shù)萬之眾再次侵犯廣州。在廣州支持孫中山的滇軍、桂軍等部隊接敵即潰,使陳炯明叛軍很快占領(lǐng)了博羅、石龍等地。14日后,又接連占領(lǐng)廣州近郊的石牌、白云山、瘦狗嶺,準備用炮轟擊大元帥府,形勢非常危急。

    為對付叛軍,中山先生在自己58歲壽辰那天,親自到石灘的火車站督戰(zhàn),但因大本營被潰軍沖散,警衛(wèi)人員不得不強行將他拉到一個火車頭上,退至廣州。陳炯明的叛軍尾隨其后,緊追不舍,截斷了廣九鐵路,并炮擊大元帥府。當時有人勸孫中山往后撤退,暫避風(fēng)險,但孫中山嚴詞拒絕。

    當夜,孫中山發(fā)急電,命樊鐘秀率部火速開至廣州平叛。15日樊鐘秀接到命令,16日即開抵黃沙車站,跑步趕至廣九火車站。到達車站后,得悉敵軍已經(jīng)逼近郊區(qū),情況萬分緊急,于是樊鐘秀立即率領(lǐng)部隊投入戰(zhàn)斗。

    此時樊鐘秀部只有8千余人,然毫不示弱。出發(fā)前,樊鐘秀下命令說:“此次保衛(wèi)廣州作戰(zhàn),是奉孫大元帥命令,生死都光榮。只準進,不準退;只準勝,不準敗。誰都不能當孬種!”樊鐘秀憑借自己的一身武功,率馬弁連和武術(shù)營,手提大刀,赤膊沖在前面。全軍振奮,分4路縱隊,拼死向前。陳炯明叛軍從未見過此種陣勢,刀下喪膽,紛紛潰逃。經(jīng)一夜激戰(zhàn),陳炯明全線退卻,樊部乘勝追擊,收復(fù)了石龍、博羅及九龍車站,廣州轉(zhuǎn)危為安。

    樊鐘秀率部回到廣州時,孫中山先生親自前往迎接。在未見樊鐘秀之前,孫中山早已經(jīng)聽聞他的豪俠之名,以為他一定是個形態(tài)威猛的粗豪大漢。誰知,站在面前的樊鐘秀竟然是一個溫文儒雅、白面書生式的人物,而且態(tài)度頗為謙恭謹慎。一見到樊鐘秀,孫中山便拉著他的手說:“好,好,好同志!”這讓早就向往革命的樊鐘秀感到受寵若驚。他萬萬想不到,一代革命領(lǐng)袖竟然如此親切隨和。

    在慶功宴上,孫中山讓最年輕的樊鐘秀坐在了首席,還給樊鐘秀頒發(fā)了“一等文虎章”,委任他為建國豫軍總司令,授予陸軍上將的軍銜。孫中山囑咐樊鐘秀好好整練部隊,準備北伐。樊鐘秀在會上發(fā)言,表示堅決擁護孫中山北伐,反對北洋軍閥。從此,樊鐘秀對孫中山先生建立了堅定不移、擁護到底的信仰。

    1924年,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由于戰(zhàn)功卓著,樊鐘秀被大會選舉為中央候補監(jiān)察委員。會后,孫中山攜夫人宋慶齡去樊鐘秀家中探望。孫中山見樊家生活拮據(jù),贈送2000元大洋,補助家庭生活,還為樊剛生不久的兒子起名叫“得勝”,意思是表揚樊鐘秀的戰(zhàn)功。在與樊鐘秀交談中,孫中山感嘆地說:“我若早遇到你10年,革命的成功就順利得多啦!”

    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對樊鐘秀一家的關(guān)心和愛護,極大地鼓舞了樊鐘秀,使他的革命信念更加堅定了。從此以后,樊鐘秀篤守“三民主義”并在孫中山先生的領(lǐng)導(dǎo)下,東征西討,為革命立下赫赫功勛,多次獲得孫中山先生的表彰。

    首稱中山先生為國父,得到國人響應(yīng)

    1925年,孫中山先生積勞成疾,在北京逝世。在中央公園社稷壇公祭時,時任豫軍總司令的樊鐘秀特送巨型素花橫額(闊丈余,高四五尺),當中大書“國父”兩字。他的唁電挽幛,均稱“國父”,這是中山先生在公開場合被尊稱為“國父”的開始。193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孫中山先生為中華民國國父,“國父”這一稱呼遂流傳至今。

    在中山先生逝世之后,樊鐘秀篤守“三民主義”不動搖,繼續(xù)為革命南征北戰(zhàn),先后在河南、江西等地與吳佩孚、閻錫山、張作霖等軍閥作戰(zhàn),配合國民革命軍北伐。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他在“五卅”運動中表現(xiàn)出了愛國愛民的革命精神。他多次發(fā)表通電,義無反顧地聲援上海等地的工人,聲討帝國主義慘害我國民之暴行;號召所屬官兵節(jié)衣縮食,捐款5萬銀圓給罷工的工人,派代表慰問上海受傷的工人和學(xué)生;倡議發(fā)行愛國公債,籌集資金,創(chuàng)辦工廠,安置失業(yè)工人;宣傳滬、粵、漢、潯慘案真相,呼吁中國軍人精誠團結(jié),一致對外;在臨穎創(chuàng)辦滬案后援建國軍軍官學(xué)校,招收愛國青年1000多人參加學(xué)習(xí),為部隊培養(yǎng)人才,提高部隊的素質(zhì);堅持收回租界,取消不平等條約和武力對抗帝國主義主張。

    在北伐的過程中,樊鐘秀的部隊隸屬于馮玉祥的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奉武漢國民政府令,樊鐘秀在湖北隨縣就任國民革命軍西路軍總指揮,受馮玉祥指揮,率所部攻占湖北棗陽,至河南南陽、鄧縣,追殲直系軍閥吳佩孚。這時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委任樊鐘秀為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五軍軍長,取消建國豫軍名義,并于1927年7月任命樊鐘秀為軍事委員會委員。

    不受收買,毅然率部反蔣

    1930年初,閻錫山、馮玉祥聯(lián)合反對蔣介石。蔣介石讓樊鐘秀回河南召集舊部相助,并委任他為豫陜邊防軍總指揮。樊鐘秀回到河南召集舊部3個師,約4萬人,司令部設(shè)在許昌。這一年的3月份,馮玉祥也委任樊鐘秀為第八方面軍總司令,并親臨許昌與他商議合作。樊鐘秀說:“蔣介石叛變了革命,我正要打他!彪S即率領(lǐng)部隊進軍許昌,擔(dān)任平漢鐵路正面作戰(zhàn)任務(wù),這一位置在當時的戰(zhàn)場形勢下舉足輕重。

    鑒于樊鐘秀部所處的關(guān)鍵位置,蔣介石囑咐南京政府中與樊素有關(guān)系的人物,函電勸樊幫助自己,并親派人至許昌,以撥大洋15萬元的條件,請樊鐘秀移防荊紫關(guān),讓開許昌,以便直取鄭州馮玉祥部大本營。樊鐘秀對這些都嚴詞拒絕并印發(fā)告官兵書,歷數(shù)蔣介石違反總理遺教、背叛革命的種種罪惡行徑,同時將南京方面所來的函電以及復(fù)電也附文印發(fā),表示堅決反蔣到底。

    鑒于勸降、收買不成,蔣介石便令第五軍團何成浚部的徐源泉、上官云相等3個師攻臨穎,樊軍不支,退守許昌。馮玉祥雖然多次派兵增援,但仍不能扭轉(zhuǎn)戰(zhàn)局。

    6月4日,樊鐘秀到南關(guān)視察戰(zhàn)況,回城至南門時,適逢蔣軍飛機低飛偵察,他的隨從勸他快步避入城門洞中。但他一生在槍林彈雨中從不畏縮,不但沒有躲避,反而站立橋頭,仰首大罵。轟然一聲,飛機投彈,樊鐘秀身負重傷,倒于血泊之中。待抬到司令部,早已傷重而亡,時年僅42歲。他的靈柩被運至北京,葬于西山碧云寺,一代革命英雄就此魂歸黃土。

    人物年表

    早期

    樊鐘秀1888生于平頂山市西區(qū)夏莊人。在兄弟四人中行二,人稱樊老二。父名道隆,清末庠生,以教書行醫(yī)為業(yè),有地85畝,自己耕種。

    13歲逃學(xué)到少林寺學(xué)習(xí)拳棒。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鐘秀應(yīng)同學(xué)徐萬年(武昌起義的炮隊代表)的邀請到武漢,

    民國元年(1912年)2月,參加豫軍總司令李亞東組織的北伐軍,次年,李軍失敗,樊遭豫督通緝,同時,韓莊桿首牛天祥強索其家白銀百兩,家庭破產(chǎn),便與家人逃往陜西宜川縣賀家溝開荒。當?shù)卣紦?jù)黃龍山的桿首黃某,常去樊家食宿并索要大煙。

    民國3年(1914)春某晚,黃某等又去樊家抽大煙,樊佯裝不識槍,索看,乘機將其擊斃。余匪敬佩,擁樊為首領(lǐng)。樊遂率100余人,活動于洛川、甘泉、富縣一帶。是民國時軍閥,西北軍中最早的中國國民黨員,被孫中山任命為建國豫軍總司令。

    民國5年(1916年),樊受陜西督軍陳樹藩招撫,升任騎兵營長。

    中期

    民國7年(1918年)3月,胡景翼組建“靖國軍”反段(祺瑞)討陳(樹藩)。樊遂離陳。

    4月,經(jīng)張鈁介紹參加“靖國軍”,任第二路軍司令。11月在潼關(guān)與援陳的劉鎮(zhèn)華軍大戰(zhàn)50余天,因主力馬瑞旺降劉而敗退洛南。未幾,奉軍許蘭州與陳樹藩爭陜督,樊聯(lián)許打倒陳,被許編為第一支隊。后隨許返回河南,被趙倜編入宏威軍,任旅長,駐蘭考。

    民國10年(1921年),張福來督豫,樊受張指派,參與收撫張慶(老洋人)。后任豫西剿匪司令。

    民國12年(1923年)4月,粵軍總司令陳烔明叛變革命,吳佩孚令樊援陳。

    由于對孫中山久已仰慕,大軍至岳陽、吉安時,先后派表兄莫某和參謀長劉覺民、副官李肖庭、王鼎洛去廣州見孫中山,孫親筆回信,并頒賞10萬元。樊接信,萬分高興。

    10月,突破蔡成勛、方本仁部包圍,至贛粵邊界大萸,在劉覺民等人推動下,通電全國,宣布就任廣州政府委任的“豫軍討賊軍總司令”之職。11月9日,擊潰沈鴻英部三個師,占領(lǐng)南雄,繼而進駐韶關(guān),控制了廣東的北方門戶,傳捷大元帥府。11月12日,孫中山立即給樊賀電曰:“豫軍討賊軍總司令樊鐘秀,精誠愛國,首義贛南,諸部將官士卒,俱能深明大義,戮力同心,據(jù)覽敷陳,至堪嘉許”。

    這時,廣州形勢危急,陳烔明叛軍石牌、白云山,將炮擊大元帥府。樊奉令16日夜開抵黃沙車站,又率眾徒步跑到廣九車站。孫中山作動員后,樊下令:“此次保衛(wèi)廣州作戰(zhàn),是奉孫大元帥命令,生死都極光榮,只準進,不準退,只準勝,不準。≌l要當孬種,我先斃了他!辈⑾?qū)O中山表示:“不打退陳逆,誓不生還!”樊仍用吳軍旗幟,四路沖殺,經(jīng)一晝夜血戰(zhàn),陳部三個師潰退130余公里。

    12月2日,樊率部凱旋,孫中山讓樊坐慶功會首席,并握手贊道:“好、好、好!好同志,真革命!”

    民國13年(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樊當選為候補中央監(jiān)察委員。

    后期

    民國13年(1924年)4月,陳烔明再次叛亂,孫中山命樊為援東路作戰(zhàn)軍右絡(luò)總指揮。樊軍取海豐,攻龍崗、平湖,擊敗陳軍,穩(wěn)定了東江局勢。

    9月,孫中山進駐韶關(guān),誓師北伐。正面譚延闿為總司令,側(cè)翼以樊為總指揮,孫親授“篤信三民主義,實行建國方略”軍旗,委任樊為建國豫軍總司令。

    樊軍于22日出師,破強敵,渡險關(guān),浴血奮戰(zhàn),兼程前進,行軍80多天,戰(zhàn)斗50余次,轉(zhuǎn)戰(zhàn)五省,跋涉2500余公里,于12月19日抵達豫南。20日,發(fā)電給孫中山,報告北伐經(jīng)過,23日,孫中山復(fù)電曰:“吾兄孤軍轉(zhuǎn)戰(zhàn),所向無前,三月之內(nèi),由粵而豫,同時諸軍,望塵莫及,奇功偉績,嘉慰何似”。并告之左右:“各軍將領(lǐng)若能皆如樊鐘秀,何想革命不勝成功?”

    民國14年(1925年)3月,孫中山病逝北京,樊聞訊嚎啕大哭,三天不食,對部下說:“我死之后,如能葬于先生墓側(cè),大愿足矣!”

    此后,憨玉琨進攻豫督胡景翼。樊協(xié)用胡擊敗憨,獲得大批武器裝備,部隊擴編為四個路,樊將建國豫軍改為建國軍,分駐汝、魯、寶、郟等縣。

    5月,上海發(fā)生“五卅慘案”,樊通電全國:“鐘秀誓將率將士,與我愛國志士同踐衛(wèi)民救國之天職,非達到廢除租界、取消不平等條約,收回領(lǐng)事裁判權(quán)等全國一致的主張,決不與日、英棄仇修好”。并于6月20日捐款5000銀元,支援上海工人運動。

    同年11月,樊攻山西閻錫山失敗。

    民國15年(1926年)5月,樊軍與張治功部在大營激戰(zhàn)大勝。接著,又大敗吳部對寶豐、南陽的圍攻。

    7月,廣州政府決定北伐,派李道源至南陽見樊,希望出兵接應(yīng)。樊親率第一、二兩軍,潛繞直軍后,連克柳林、武勝關(guān),截斷吳軍后路,與北伐軍會師武漢。

    民國17年(1928年)3月,樊乘馮與奉軍大戰(zhàn)之機,率師北進,于4月初連下葉、寶、魯、郟、襄及禹、密等縣,又占臨汝、偃師等地,進圍鄭州、逼洛陽。馮急調(diào)山東石友三、陜西宋哲元擊樊。樊軍敗退于皖屬渦陽、蒙城一帶,為保存實力,樊通電下野,去上海住閑。

    民國19年(1930年)初,閻馮合作反蔣,蔣讓樊回河南召舊部相助,委任樊豫陜邊防軍總指揮。樊回河南召舊部三個師,約4萬人,司令部設(shè)在許昌。

    3月馮委任樊為第八方面軍總司令,并親臨許昌與樊商議合作。樊說:“蔣介石叛變了革命,我正要打他”。

    這時,蔣也親至許昌,以撥大洋15萬元的條件,請樊移防荊紫關(guān),讓開許昌,以便直取鄭州馮部大本營。當樊拒絕蔣的收買后,蔣便令第五軍團何成浚部徐源泉、上官云相等三個師攻臨潁,樊軍不支,退守許昌。馮雖多次派兵增援,但仍不能扭轉(zhuǎn)戰(zhàn)局。

    6月4日,樊到南關(guān)視察戰(zhàn)況,回城至南門時,被蔣機炸傷而死,終年42歲。其靈柩運至北京,葬于西山碧云寺。

    相關(guān)電文

    建國豫軍總司令電

    《民國日報》轉(zhuǎn)全國父老公鑒:

    近日上海英捕槍殺我同胞之事,我全國父老,已先聞知,中情痛憤,自不待言。然亦曾洞燭癥結(jié)而為一致對外之準備乎?彼英日兩國,同盟謀我,久視中夏為其屬土,故其手段之毒辣,舉動之蠻橫,絕非通電、演說、游行、罷市等所能使其屈服于公理,而翻然自棄其帝國主義,以與我國人敦信修睦也。必也有一致抵抗撲令強權(quán)之決心與毅力,先令全國軍人痛恨內(nèi)訌之非計,速息權(quán)利之競爭。詩云:兄弟鬩于墻,外御其侮。茲正其時,果有此等覺悟,而后秣馬厲兵,為愛國學(xué)生、工人作一強有力之后盾,以與英日強權(quán)者抗衡撙俎間,得外交勝利,固所欣慰。即不然,全國義憤之軍,進而與帝國主義奮斗,亦必能挫堅折銳,使蠻橫之日英軍士震懾于青天白日旗旌之下,然后廢除租界,取消不平等條約,收回領(lǐng)事裁判權(quán)等,全國一致之主張,始得迎刃而解。鐘秀一介武夫,亦深知近世外交,必視全國一致之民氣軍力為標準,是以不憚煩言,為我國父老痛陳之。至于日英之殺我同胞一人,即與殺我全國同胞相等,況連日慘殺有加無巳:吾人此心未死,固不能不劍及屢及,奮袂而起,誓死以赴我同胞之急難也。臨電憤慨,佇候教言。

    樊鐘秀 叩 佳

    (《民國日報》1925年6月11日)

    樊鐘秀對滬案之義憤捐洋五千元

    開封樊鐘秀昨日來電云:

    各機關(guān)各團體全國國民鑒:

    滬案發(fā)生后,漢、潯案又相繼傳來,彼帝國主義者,對我國民實無相容之余地。踐我領(lǐng)土,殺我人民,是而可忍,誠不若相率蹈東海以死,何必靦顏人間,自稱為一種民族。哀我循歷史上之遺習(xí),遇事不能徹底改革,只以粉飾面目為長技,相濡以沫,茍圖生活,自謂已足。故一蟋與他種狡悍強梁之民族接觸,動輒失敗。此次滬、漢慘殺案,其蔑視人道,濫用武力,凡有血氣,均應(yīng)敵愾。吾族在此世界上仍有立足之地,非預(yù)備絕大犧牲不可。第一步即實行對英日經(jīng)濟絕交。凡英日租界及混合裁判制,一切不平等條約,或收回,或取消,或修正,非俟吾人民認為交涉滿意之時,永不與彼帝國主義者恢復(fù)邦交。目的一日不達,即以兵戎相見,亦所不辭。語云:寧為玉碎,勿為瓦全。鐘秀不敏,民意是從。除先籌銀五千元,即日派員向滬、漢慰問死傷諸同胞,激切陳詞,佇盼明教。

    建國豫軍總司令樊鐘秀 叩 號

    (《民國日報》1925年6月22日)

    慰勉樊鐘秀電

    光州探送樊總司令鑒:號電欣悉。我兄孤軍轉(zhuǎn)戰(zhàn),所向無前,三月之內(nèi),由粵而豫,同時出發(fā)諸軍,望塵莫及。奇功偉跡,嘉慰何似!惟師行五千里,勞苦萬狀,廑念實深。文四日抵津,原擬七日入京與執(zhí)政(指段祺瑞)商榷收拾時局。忽患肝腫,臥病兼旬,尚須調(diào)治數(shù)日,始能入京。茲已致電胡勵生兄,與兄接洽一切。勵生兄義烈過人,必能量力接濟。吳逆敗逃之余尚據(jù)雞公山,我兄若率所部殲此渠魁,以伸公憤,尤所欣盼。特復(fù),問訊起居,并慰問諸將士勞苦。孫文。漾。

    據(jù)北京《晨報》一九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樊鐘秀部已入豫耶》

    注:原電未署年月,據(jù)電文“四日抵津”判斷,時間在一九二四年十二月。

    《孫中山全集·第十一卷》:廣東省社會科學(xué)院歷史研究所編,中華書局1986年版。

    生平小傳

    樊鐘秀(1888~1930)原名全有、鐘秀,字醒民。河南寶豐夏莊(今屬河南平頂山市石龍區(qū))人。幼入私塾讀書,14歲上少林寺習(xí)武三年。1911年冬,應(yīng)參加武昌起義的少林拳友李亞東等邀請抵鄂,得識黃興等民黨首領(lǐng)。1912年初被鄂督黎元洪任命為北伐左翼先遣軍副司令,率五營之眾殺回河南,連克新野、鄧州、南陽諸城。出生在豫東的袁世凱,不容他家祖塋之側(cè)有革命黨人活動,派其表弟張鎮(zhèn)芳為河南督軍回豫鎮(zhèn)壓。張用收編、遣散的辦法瓦解了先遣軍,并嚴令緝拿樊鐘秀等,樊遂潛回寶豐老家。為避官府緝捕和土匪勒詐,樊舉家西遷,來到陜西黃龍山區(qū)。這里匪患更甚,樊家不得不三移住地。最后剛在西盤頭落腳,便遭一黃姓匪霸欺凌。樊鐘秀忍無可忍,召來好友郭金榜等,乘夜上山,刀劈匪首黃彪。接著,又帶人南下澄城,滅了馮原鎮(zhèn)民團,擊斃團總劉昭乙;回師黃龍,又端了清明山民團的窩,槍殺隊長郭玉山。消息接連傳出,樊鐘秀名聲大振。他被視為護境保民的英雄,許多綠林(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統(tǒng)治、誅鋤惡霸土豪的武裝力量)、“刀客”(清末陜東民間秘密武裝,因成員經(jīng)常佩帶長約三尺、寬約二寸的“關(guān)山刀子”而得名)慕名前來投奔,半年時間就聚集了百余人槍。在土匪、民團不敢再胡作非為以后,樊將目標對準官府衙門,曾兩破宜川、奇襲宜君,整得省督署向這些縣派不出知事官員。殺人如麻的陜督陸建章,先派其子陸承武的把兄弟商震帶一個正規(guī)團去征“剿”,商怕折了自己的老本縮在延安不敢出戰(zhàn);陸又改變策略,想拉攏、收編。就在這時,1915年隆冬的一天,陜北革命黨人惠又光來到黃龍山,向樊講述陸建章與袁世凱的歷史淵源、陸督陜后的累累罪行和陜?nèi)恕胺丛痍憽钡男蝿,告誡他萬不可助紂為虐。樊鐘秀茅塞頓開,慶幸自己沒有誤上賊船,當即向惠表示:決不做袁、陸二賊幫兇。他說到做到,親擬討袁檄文,通電全國,表明立場。不久,他接受陳樹藩派來的說客、寶豐同鄉(xiāng)閻錫民的建議,派兵切斷了西安到延安的交通,逼得商震率部東渡黃河投靠了閻錫山,為逐陸立下了功勞。  1916年6月,陳樹藩接替陸建章督陜,隨即投靠北洋軍閥。民黨人士胡景翼、郭堅、曹世英等起兵反陳,樹起陜西靖國軍旗幟。是年冬,陳復(fù)派閻錫民去陜北說樊,樊因不了解實情,接受了陳的改編,并奉命南下,與陳部曾繼賢合兵一起,攻打靖國軍基地三原,失敗后退守涇陽。曹世英曾派人與樊密約里應(yīng)外合奪取涇陽,后因聯(lián)絡(luò)失誤而未果。不久,胡景翼部張義安等率隊攻打西安,陳樹藩急調(diào)樊部救援。初時,樊部駐西安城內(nèi)東大街,后移城西南之魚化寨、甘家寨、木塔寨一帶,與張義安部對壘。一天,張義安率所部乘夜攻進魚化寨,解除了樊部一個連的武裝,又派人面見樊,促其起義。樊對陳樹藩附逆北京政府早已不滿,遂決定脫離陳樹藩,樹起靖國軍旗幟。張義安把收繳的武器返還,雙方約定息兵,樊部開赴商州一帶整頓,待機出擊。

    1918年8月,于右任應(yīng)邀歸陜,任陜西靖國軍總司令,編靖國軍為六路,樊為第二路司令。陳樹藩為了對付日益強大的靖國軍,一邊向北京政府求援,一邊以“陜西省長”為誘餌,邀劉鎮(zhèn)華率鎮(zhèn)嵩軍入陜相助! ⊥晁奈逶麻g,樊得悉陳樹藩在保定訓(xùn)練的一個旅進駐潼關(guān),遂接受惠又光的建議,突襲潼關(guān),將陳軍擊潰,繳獲大批武器彈藥,三天后仍撤回商南。次年6月,樊部進駐藍田,一度奔襲西安灞橋,擊潰陳軍一個團,打傷旅長一名;旋又進擊駐零口的劉鎮(zhèn)華部。此后,樊部西走大王鎮(zhèn),進擊戶縣、周至。陳樹藩遣劉鎮(zhèn)華率所部鎮(zhèn)嵩軍全線出擊,樊撤至周至城內(nèi)固守。這時,北京政府為支援陳軍,調(diào)集奉、直、晉、甘、川、鄂等省軍隊數(shù)萬人,從東、西、南、北四面進入陜西。靖國軍各路自顧不暇,無法援助樊部,樊在靖國軍副總司令張鈁協(xié)助下苦撐53天,終因糧彈不濟,被迫于1919年1月突圍退到鳳翔,與第一路郭堅部及援助陜西的云南靖國軍第八軍葉荃部匯合。不久,樊以轉(zhuǎn)戰(zhàn)經(jīng)年,軍民疲憊已極為由,與郭堅一起,同駐鳳翔、岐山一帶的援陳奉軍許蘭洲部商議,接受奉軍改編,樊任第一支隊司令;不愿接受改編的滇軍第八軍開赴耀縣,與靖國軍其他各路會合。至此,靖國軍第一、二兩路與陳軍罷兵息戰(zhàn),陜西西部的戰(zhàn)火暫時告息! 1920年,樊與許蘭洲部奉調(diào)出關(guān),曾幾易防地,一度隸屬直軍吳佩孚,歸趙倜節(jié)制,改編為豫東第五混成旅。1923年樊部調(diào)駐贛南,受孫中山節(jié)制,脫離直軍。不久進入廣東,樊被委任為討逆軍司令,參加討伐陳炯明叛亂諸戰(zhàn)役,取得重大勝利,受到孫中山的嘉獎,被譽為“好同志,真革命”,并召開大會為樊慶功。1924年1月當選為國民黨一屆中央候補監(jiān)察委員,10月任北伐先遣隊總指揮;同月,孫中山授樊部為建國豫軍,任樊為總司令。以后樊奉命率軍轉(zhuǎn)戰(zhàn)湘、贛、豫各地,經(jīng)大小百余戰(zhàn),卓有功績。這時,樊軍已擴大為五個師又三個旅。1925年春,一度歸豫督和國民軍第二軍節(jié)制,參加了豫西消滅鎮(zhèn)嵩軍憨玉琨部的戰(zhàn)斗。國民軍第二軍失敗后,退至京漢線以西,多次擊潰吳佩孚的“圍剿”,收復(fù)了南陽等縣。1926年7月,率師參加北伐,在武勝關(guān)截吳佩孚軍后路,吳幾被俘。1927年6月以后,樊曾任國民革命軍第四十五軍軍長、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委員會委員、軍事參議院參議。1930年初樊回河南,重整舊部,被馮玉祥編為第八方面軍,自任總司令,參加中原大戰(zhàn)。6月4日清晨樊在許昌南關(guān)視察督戰(zhàn)后準備返回城內(nèi)時,被蔣介石的飛機投彈炸傷腰部,醫(yī)治無效,6月5日逝世。  故居——河南省寶豐縣夏莊(今屬平頂山市石龍區(qū))

    TAGS: 將軍 中華民國
    名人推薦
    • 劉鎮(zhèn)華
      劉鎮(zhèn)華(1883年--1956年),字雪亞,本名茂業(yè),河南鞏義縣河洛鎮(zhèn)人,1883年生于一個小商家庭。1908年加入了同盟會,開始在豫西一帶從事反清革命活動...
    • 余祖勝
      生于湖北武漢,父親是漢陽兵工廠工人,參加過“二七”大罷工。
    • 楊欽典
      楊欽典(1918—2007),1918年出生于河南郾城縣(今屬源匯區(qū))大劉鎮(zhèn)周莊村的一個貧農(nóng)家庭。1940年4月考入胡宗南辦的西安軍校七分校教導(dǎo)團;1942被...
    • 張嚴佛
      張嚴佛(1901-1971)(又名張毅夫),湖南醴陵人,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xué)。曾在程潛的第六軍司令部任過少校、中校科員、科長等職。后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
    • 魏拯民
      魏拯民(1909-1941),原名關(guān)有維,字泊張。1909年2月出生于山西省屯留縣。早年因積極參加進步學(xué)生運動被開除學(xué)籍。1926年6月在太原一中入團。1927...
    • 王維綱
        王維綱(1903-1984),河北省磁縣辛莊營鄉(xiāng)王莊人。生前擔(dān)任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長,是我國司法戰(zhàn)線著名的領(lǐng)導(dǎo)人。
    名人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