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南突圍
1942年日軍對 冀南大掃蕩,當時冀南軍區(qū) 司令員陳再道、副司令員 王宏坤在部隊檢查工作,軍區(qū)政委 宋任窮在太行軍區(qū)開會,軍區(qū)機關只剩下參謀長范朝利和政治部主任 劉志堅 。由于范朝利和劉志堅對敵情不夠重視,使軍區(qū)機關陷入日軍包圍圈。范朝利和劉志堅決定組織突圍,由特務團斷后掩護。寧賢文時任特務團團長,他讓政委率3個連隨軍區(qū)機關行動,他帶領4個連掩護軍區(qū)機關突圍。碰上日軍第一道包圍圈時,在大小尚莊遇到敵人阻擊,寧賢文調(diào)整火器,以猛烈的火力壓制守在莊外的敵人,用2個連與敵 白刃格斗。敵軍退進莊內(nèi),寧賢文接著指揮激烈的村落戰(zhàn),占領了大小尚莊。這時日軍飛機來轟炸,地面的日軍打出了太陽旗,讓飛機辨認目標。特務團繳獲過不少太陽旗,也一起打出來,使日軍飛機分不出敵我。偵察員向?qū)庂t文報告,日軍帶了不少鐵桶,估計要施放毒氣,寧賢文急令部隊做好防毒準備。敵軍施放毒氣后,風向突變,毒氣全刮到日軍陣地上了。日軍再次發(fā)起強攻,占領了大小尚莊,寧賢文把部隊轉(zhuǎn)移到運河邊的沙灘上。這時團里的警衛(wèi)員來報告,軍區(qū)政治部的劉志堅主任負傷,被包圍在叁里莊。寧賢文毫不猶豫地把部隊帶到叁里莊,從日軍背后開火,和村子里的部隊形成夾擊,解救出被圍的特務團部隊。團政委告訴他,劉志堅已經(jīng)突圍,負傷的是本團的政治處主任。寧賢文判斷敵情后,決定向西北突圍。西北方向全是 皇協(xié)軍,突圍部隊一面沖,一面高喊:“你們是不是中國人?有沒有良心?”“鬼子會不會長在這兒?鬼子被打走你們怎么辦?” “你們還要不要家呀?” 就這樣,寧賢文帶著特務團沖出了包圍圈。
東野師長
解放戰(zhàn)爭寧賢文到東北。寧將軍是一個聰明的高級軍官,有較強的軍事素養(yǎng)和指揮能力,進軍東北后,寧將軍將一群散兵訓練完畢,并有意識的選擇了國軍一個工兵營作為部隊第一仗的對手,以絕對的優(yōu)勢兵力全殲了敵人,消除了新部隊對實戰(zhàn)的恐懼心理,從這一點看,寧將軍是個喜歡用腦子的軍人攻打 義縣時,打 錦州時寧賢文是東野3縱8師師長。8師的任務是掃清義縣城東外圍之敵,爾后從 東城門北側進攻,打開突破口后向西發(fā)展,殲滅 東大街以北之敵。寧賢文以22團擔任主攻,24團和23團一個營配合22團作戰(zhàn),23團主力為預備隊。22團掃清外圍后,攻占了東關,寧賢文指揮部隊進行了大量的近迫土工作業(yè)。總攻開始后,寧賢文命令8師的山炮、九二炮前出據(jù)敵前沿400米處,直接瞄準敵城墻射擊了一個小時四十分鐘,將城墻炸開20米寬的缺口,8師的部隊涌入城內(nèi),遇墻挖洞,遇房跳窗,遇雷標記,勇猛穿插,大膽分割,激戰(zhàn)兩晝夜,殲敵4700人,俘敵2700人! 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中,寧賢文入黨、任職和授銜之前均有個“曾”字,表明他受過黨紀、軍紀處分。
建國之后
1950年,寧賢文任40軍參謀長。 海南島戰(zhàn)役時,40軍一部分官兵產(chǎn)生了怕死和享樂思想。據(jù) 張正隆《戰(zhàn)將》一書載:一天晚上, 鄭需凡聽到外邊有人喊叫,趕緊跑出去,見是40軍參謀長寧賢文坐在地上,抱著腳說是特務把他打傷了。光光的海灘,亮亮的月亮,哪里有個特務的影兒呀?保衛(wèi)部長找寧賢文的警衛(wèi)員談話,警衛(wèi)員說我可以保證首長不被特務打傷,可我不敢保證首長自己打傷自己──我知道他什么時候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呀?據(jù)張正隆說,寧賢文自傷,當時就被查實。自傷的目的是,妄圖逃避 瓊州海峽的惡戰(zhàn)。比比 韓先楚同志,差得太遠了。
1950年,寧賢文入朝作戰(zhàn),獲 朝鮮二級自由獨立勛章。回國后,任高級防空學校校長、 湖南省公安總隊總隊長兼政委、湖南省軍區(qū)副司令員。1955年授大校軍銜,獲叁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 解放勛章。1962年晉升少將。寧賢文后來受嚴厲處分,應另有他因,似乎不是自傷這件事。
寧將軍個子不高,為人彬彬有禮,在下屬面前既有威信,也很隨和。關于自傷的事情,據(jù)寧將軍自己或者身邊的知情人說,其真正的原因是寧將軍當時有一支非常漂亮的 美國小手槍,在私下玩弄的時候,走火打傷了。寧將軍是比較受 林彪的信任和喜愛的,毛領袖建國后幾次回湖南,都是寧將軍負責警衛(wèi)工作,據(jù)父親說其與毛領袖關系還不錯。寧將軍手槍走火,傷的是手指,有一個手指比正常的短一截,自傷腳應該是誤傳,因為此后寧將軍的腿腳一直很正常,如果當時要制造腿部自傷,起碼也得傷筋動骨,那玩意兒可不太好控制;寧將軍在軍中口碑還是不錯的,據(jù)說要處理他的時候,當時 謝富治說寧是趙子龍式的將軍,反對處理他。當時處理的時候的確是雙開,不過80年代全部平反了。
空軍雷達學院歷任校長
校長 | 政委 |
王智濤(1952.6—1954.11) | 潘壽才(1952.6-1955.12) |
寧賢文(1956.9—1957.11) | 盛殿邦(1955.12—1959.9) |
武承先(1957.11-1961.9) | 葛彤(1959.11-1969.11) |
陳倫(1961.9-1969.11) | 楊波(1975.5—1977.6) |
郭丹城(1971.4—1977.11) | 薛英(1978.8—1982.1) |
余永明(1977.11—1983.5) | 豐寶田(1982.2—1985.11) |
王士俊(1983.5-……) | 王鴻錄(1985.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