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
1934 年畢業(yè)于天津新學書院。少時酷愛體育運動,曾為新學籃球、排球隊隊員,還長于跳高和撐桿跳項目。曾代表天津參加第 17 屆和第 18 屆遠東運動會及萬國運動會,連獲跳高冠軍,并屢創(chuàng)該項目的全國紀錄。
1932 年 7 月與楊春泰等發(fā)起組織“華強隊”參與競賽活動,享譽津門。 曾以 1.871 米的成績,創(chuàng)造了當時全國男子最高跳高記錄。
1936 年入選中國田徑隊參加在柏林舉行的第 11 屆奧運會,后赴香港經(jīng)商
1971年移居美國,仍從事旅美華人的體育工作,創(chuàng)建美國中華體育聯(lián)誼會任會長,連年舉辦全美華人運動會
1991年應邀擔任亞太射擊協(xié)會榮譽會長。
關(guān)于
吳必顯1913年生于天津,在天津新學書院(后稱新學中學、今17中學的前身)畢業(yè)后考入輔仁大學。他在學生時代就顯現(xiàn)出體育天賦,對跳高、撐桿跳、籃球、排球等項目都很擅長。他的啟蒙教練是出生在天津的蘇格蘭短跑名將埃里克·利迪爾(Eric·Lidell)。利迪爾曾奪得過1924年巴黎奧運會400米冠軍,并打破紀錄。后在天津新學書院擔任教師10多年,培養(yǎng)了吳必顯等許多優(yōu)秀選手。上世紀30年代,吳必顯曾多次代表天津參加大型運動會。在第17屆、第18屆華北運動會上,吳必顯連續(xù)奪魁,并打破跳高全國紀錄。在遠東運動會上,他跳過了1.87米,獲第4名。這個成績也是新中國成立之前他保持的全國男子跳高最高紀錄。
中國競技體育在1936年時還不甚發(fā)達,當時只有跳高和撐桿跳這兩個單項超過奧運會的田徑項目預賽標準,最有希望進入決賽。賽前,新聞輿論也對吳必顯寄予厚望。但赴德旅程對運動員們來說,無疑是一場噩夢般的痛苦經(jīng)歷,長達28天的海上漂泊不定的生活,使運動員們的體力消耗過大,難以恢復到原有的競技水平。在8月2日的奧運會賽場上,共有40名各國選手參加男子跳高比賽。孤軍奮戰(zhàn)的吳必顯,輕松地躍過1.80米的高度,但未能躍過1.85米的橫桿,失去了決賽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