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nèi)容
戚蓼生(1730—1792),字念功,號曉堂、曉塘,德清城關(guān)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中進士,官封為刑部主事,升到郎中,乾隆四十七年出任江西南康府知府,剛剛到任,又升任福建鹽法道。乾隆五十六年升為福建按察使。五十七年冬卒于任。他一生為人灑脫,不修飾儀表,喝酒后喜歡亂罵人,但能力強,有理政的才能,辦公桌上沒有遺留的公文,最后因勞累而死于官邸。
戚蓼生早年赴京應(yīng)試,購得曹雪芹80回本《石頭記》早期抄本,大為贊嘆,書序一篇,對《石頭記》的寫作藝術(shù)推崇備至。蓼生不主張寫續(xù)書,認(rèn)為不全也無妨,其見解多為我國著名紅學(xué)家俞平伯所贊賞:“戚蓼生序……向來不大受人稱引,卻在過去談?wù)摗都t樓夢》的文章中,實寫得很好!辈⒄J(rèn)為“這些看法,雖不免有唯心的色彩,還是比較通達的”,“符合本書的真實情況”。
[2]戚序抄本后在清末由有正書局石印發(fā)行,分訂前后兩部各40回,用大字精鈔,題為“國初鈔本”,與程偉元排印、高鶚續(xù)寫的百二十回本并行于世,分稱“戚本”、“程本”。
戚序抄本是研究《紅樓夢》的重要版本之一。由于“戚序本”是“紅學(xué)”的重要資料,所以戚蓼生也就成為《紅樓夢》研究者所經(jīng)常提到的人物了。